摘 要: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使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發(fā)展。思辨能力是一種高階思維能力,在英語閱讀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就高中英語閱讀來說,思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分析文本蘊含的思想,中肯評價文本中的人物、作者。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關鍵詞:高中英語;培養(yǎng);思辨能力;策略
作者簡介:范美娟,江蘇省海安市立發(fā)中學。
目前,思辨能力培養(yǎng)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的基礎就是思辨能力。但是當前有關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高校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對高中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特別是對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研究較少。閱讀是高中生獲取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需要對閱讀材料中的海量信息進行判斷,去偽存真,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辨能力。
一、思辨能力的基本內涵與其重要性
思辨能力的英文名稱是Critical Thinking,它是指個體能夠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能夠對信息進行分析、評估和批判,最終形成獨立的判斷和看法的能力。知名學者文秋芳認為,思辨能力是人的認知能力同情感特質的統(tǒng)一體。認知能力包括三項技能,即分析、推理、評價,而情感特質則包括好奇、自信、開放、正直、堅毅這幾個性格特征。21世紀,思辨能力成為社會對人才的核心要求之一。因此,具備一定的思辨能力也就等于具備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國,仍有許多人對思辨能力的認識不夠充分,因此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務必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及年齡特征,并結合教學實際,通過英語聽說讀寫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具備一定的思辨精神,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辨能力的缺席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且閱讀的過程其實就是讀者與作者及其文本開展交流活動的重要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會在文本內容和作者的立場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一些看法或者質疑,同時還會在分析與推理、評估的過程中得出自己的結論。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基于文本內容設計一系列的任務(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輔助他們進行閱讀。所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將成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的關鍵路徑。在新課標背景下,英語教師需要接受新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從而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獲取信息能力。同時,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缺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英語教師往往更重視具體知識內容的傳授,更重視對句法的反復講解,并安排學生不斷地操練這些句法內容。在此情況下,學生的思辨能力就很難得到培養(yǎng),學生很可能會因為過于被動地接受、理解知識而排斥思考,不愿意展開更深入的分析。如此一來,他們很難形成良好的思辨習慣。
在新課改后,教師需要面對學時數以及教學內容這兩方面的變化,教學任務加重。新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內容比較豐富,而且語篇篇幅比較長,詞匯量比較大,其中的知識點較多,如果都要在課堂講授,教師就要盡量減少課堂活動時間。在此情況下,絕大部分教師會花費大部分課堂時間來為學生講解教材中的詞匯、語法,并對閱讀文本展開分析等,從而來不及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新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基本上每一個單元都有2-3篇學生需深度閱讀的課文。這些課文的題材比較多樣,而且結構也比較清晰,內容較為豐富,同時語言也很優(yōu)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理解與探究興趣,并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要格外注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運用多種策略來達到這個目的。
(一)設計有深度的、能夠促使學生認真思考的問題
問題可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理解問題不能只是停留在對文章細節(jié)的尋找和對文章大意的分析等方面,教師應當提出指向高階思維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展開這方面的訓練,并促進他們思辨能力的發(fā)展。比如,在“Nature in the balance”這個單元的教學中,在學生展開全文閱讀之前,要讓他們進行頭腦風暴,思考為什么需要保持生態(tài)平衡,并讓學生基于現(xiàn)有的背景作出整合和分析,然后給出他們自己的評價,從而調動他們的高階思維,保證后續(xù)的文章閱讀。在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這篇文章后,教師要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能做什么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如此一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什么是環(huán)保以及環(huán)保的重要性,繼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什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小組討論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討論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合作學習方式。小組討論的過程也是小組成員進行思想交流與信息交換的過程。每個小組成員都要積極思考,并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此同時,也要傾聽小組其他成員的觀點與見解,然后對其作出辨別及評價,再來交換意見,讓他們的意見可以達成一致。所以,小組討論是有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并提高他們思辨能力的方式。在設計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先選擇和文本內容相聯(lián)系的主題。在選擇主題的時候,需要保證所選主題與學生的生活背景與經歷相符,使學生能夠在討論過程中將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在小組討論開始前,教師要明確主題討論要求,并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為其提供幫助和指導。比如,在“Human activities cause increasing harm to animals”的閱讀教學中,為了讓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筆者設計了有助于學生提高思辨能力的幾個問題。如:為什么人類才是影響動物生存安全的最大因素?人類的捕獵活動對動物有什么影響?這樣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同時也會啟發(fā)他們的高階思維,從而讓學生基于對文章的理解與推斷、分析來整理出自己的觀點??傊谛〗M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將會積極地思考自己和文章的聯(lián)系,并盡量融入文章的情境中,從而提升思辨能力。
(三)批判性閱讀以及寫作實踐
為了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教師可組織開展批判性閱讀以及寫作實踐。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但能夠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還能夠提升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判斷的能力,同時還能夠提升評估觀點的能力。教師要將自身的引導以及激勵作用發(fā)揮出來,通過具體任務的布置以及對學生的指導,幫助他們提升思辨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比如,在“Sailing the oceans”的閱讀教學中,學生需要更好地了解鄭和與哥倫布的航海區(qū)別,所以教師讓學生展開深層次的思辨性寫作。在準備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收集一些相關資料與觀點,并要求他們從正向、反向兩個方面的觀點展開全面分析。學生可搜索和閱讀不同的資源,比如歷史報告和專家觀點、相關解讀等,從而更好地了解主題內涵。在寫作實踐中,學生要將個人立場表達出來,并提供一定的論據。學生要能夠分辨清楚正、反兩方面的觀點,并能夠反駁對立的觀點,同時要能夠運用邏輯推理和完整的證據,來支撐自己提出的論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評估各類觀點的優(yōu)點及缺點,表達個人對到底值不值得投入時間進行太空探索的看法?;诖祟惻行蚤喿x及寫作實踐,教師可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并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傊鄻踊喿x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挑戰(zhàn)傳統(tǒng)觀點,同時通過合理的方式將自己的觀點與見解表達出來。
(四)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給思辨創(chuàng)設可能
英語教師實施個性化閱讀,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依據閱讀文章提出問題。目前的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問,學生找尋答案,學生只需要在文本中找尋有關信息就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依照文本自行提問,促使學生揣摩文本予以思考。
比如,在學習“Careers and skills”這一單元的時候,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和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進行討論與交流。這樣學生不但會認真思考問題的答案,同時還會對其他人的問題進行思考。這一過程是高中生作為閱讀個體,積極建構閱讀程序的過程。另外,對文本當中零散的介紹,學生需要予以歸納整合,這就屬于思辨過程。同時需要設置鼓勵機制,讓學生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的良好習慣,在探究中增強英語閱讀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如果想要避免高中英語課堂中思辨的缺席,積極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教師是最重要的引導者。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思辨的認知較為膚淺,所以英語教師需要在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積極引導高中生參與兼具討論式、啟發(fā)式以及體驗式的教學。另外,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對高中生的思辨能力予以有效訓練,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具有思辨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使高中英語教學質量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梁益寧.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課程建設與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101.
[2]董振.讓思辨能力不再缺席:利用教材上的歌謠培養(yǎng)小學低年段學生的思辨能力例談[J].知識文庫,2017(24):64.
[3]李裕嫻.融入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4):65-66.
[4]文秋芳,王建卿,趙彩然,劉艷萍,王海妹.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37-43.
[5]文秋芳,趙彩然,劉艷萍,王海妹,王建卿.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客觀性量具構建的先導研究[J].外語教學,2010(1):55-58,63.
[6]韓虔.論互動翻譯教學中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1):19-21.
[7]劉丹.以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美國歷史文化課程教學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2(5):13-16.
[8]彭元玲,魏婷.協(xié)商互動:提高思辨能力、交際能力的有效方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7):173-176.
[9]姚蓉娟.試論思辨能力培養(yǎng)在高師院校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中的意義和方法[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5):132-133.
[10]丁佩佩,裴正薇.我國外語界關于思辨能力的實證研究綜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12):148-150.
[11]張煉.聽力與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一項對專四聽寫反思日志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3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