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的教學環(huán)境中,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概念,它涵蓋四個主題:語言技巧、文化修養(yǎng)、思維品質以及學習技巧。其中,思維品質與學習英語息息相關,它可以幫助學生在過程中更加注重科學,提高學習效率,并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認知。通過讓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可以極大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胡程智,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
由于新的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已經不再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教師必須努力實現(xiàn)教育的轉型,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發(fā)展?jié)撃芗芭囵B(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便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年齡,幫助學生發(fā)展語言表達技巧。
一、調整課堂教學,引入閱讀教學內容
要加強英語閱讀教學的素養(yǎng)培育,首要的關鍵就是在課堂上加強引入,讓學生能夠在平時的課堂中學習到閱讀教學的內容,長期地且成體系化地接受英語閱讀的素養(yǎng)培育。在以往的英語課堂中,大部分還是以知識點的教學為主,通過對課文中的語法以及單詞、短語句子的教學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妥善完成對學生的英語知識素養(yǎng)培育,但是還仍然需要在核心素養(yǎng)方面重視起對學生的培育,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妥善地促進成長,在更加深入方面來進行英語學科的學習。
在日常的教學安排中妥善增加閱讀教學的有效內容。例如對課本的文章進行充分利用,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著眼于其中的各個知識點,而是重視學生對它的閱讀,將英語課文作為一個良好的工具來開展英語閱讀,例如在教學之初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相當于做了課前預習,讓學生先對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以閱讀為目的而不是為了學習一段知識點而學習課文,在這種要求較少的學習情況下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其中,也更容易吸收。在完成課文的學習之后將課后的探究部分進行充分應用,比如一些根據(jù)課文內容所延伸的題目,或者歌唱建黨英語歌曲的內容,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把這些平時涉及較少的思維發(fā)散部分作為教學的抓手之一,讓學生在其中進一步實現(xiàn)知識點鞏固以及提升。
除了要對課本的英語知識加強應用之外,也需要讓學生多接觸課外的英語讀物,讓學生在更加廣闊的知識天地進行學習,在課外讀物中領略與教材內課文所不同的文化底蘊,更加全面地促進學生的素養(yǎng)培育。比如可以在正常的教學之外增加學生英語閱讀課程,以一周一節(jié)到兩節(jié)的頻率來對學生進行持續(xù)性英語知識滲透。除了要構建穩(wěn)定的教學體系之外也應當加強對內容的優(yōu)化,開展課外讀物的過程中可以依托廣袤的知識海洋來給學生推薦各種讀物,例如喜歡冒險的學生可以讀Ali Baba and the Foxy Thieves(《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Gulliver in Lilliput(《格利弗小人國游記》),這些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讀物,讓學生以更加充沛地積極性去進行閱讀,除此之外還有Alice in Wonderland(《愛麗絲仙境奇遇記》)和The Happy Prince(《快樂的王子》)等其他類型的圖書可供閱讀,不同的類型能夠適合更多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閱讀。
總而言之,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從課內和課外兩方面著手,讓學生能夠接觸多方面知識點,同時也能夠從他們的喜好方面出發(fā),使其憑借自身的積極性開展妥善的英語知識學習,這樣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教學的作用以及更加全面且扎實地培育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采取深度學習方式展開閱讀教學
在以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指導方式很難引導學生走向深層教學,通常使其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僅限于表層。這不但不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自主地展開思考,還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就更需要注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學習,挖掘其中的各種內涵,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例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 八年級上冊Unit5“Wild animals”Reading的板塊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這篇文章的內涵,就需要采取深度學習的方式,挖掘文本內涵。這篇文章重要涉及了野生動物熊貓的相關知識,比如appearance /looks、weight、main food、danger、actions等。在表層意義上,這一文章可以學到大熊貓在不同時期的體重、習性,以及它所面臨的危險和可采取的措施,但是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探討所有其他Wild animals的瀕?,F(xiàn)象,挖掘它們?yōu)l危的原因,激發(fā)學生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此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文中人物的思想觀點來剖析當前人們對野生動物的看法。例如,在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 Unit5 Integrated skills板塊的Speak up部分的對話中,Millie的媽媽喜歡動物皮毛制作的衣服,此時教師可以提問“What is Millies opinion? ”,Millie是如何看待這一點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討論文中觀點的同時,也自主思考,學會提出自己的個性化想法,深入剖析當前野生動物的生存與發(fā)展現(xiàn)狀,理解文章的深層內涵。
三、注重任務的開放性,交還自主學習的空間
就英語課堂教學而言,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實踐工作促進學生思維的轉移,培養(yǎng)學生思維質量。盡管大多數(shù)情況下,教師都會選擇將重點放在傳授理論和方法上,而不是讓學員去嘗試和解決問題。然而,事實卻不是,教師仍然需要更多的機會和資源,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僅僅依靠經歷來了解事物是不夠的,教師需要深入地去觀察和思索,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的內容,特別是在初中的英語教育中,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在學習某一個主題的語言表達方式時,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熟悉的例子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并通過實際應用來提煉該類語言的特性。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What would you like?”一課,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并創(chuàng)建一張調查問卷來了解不同地域的飲食差異。教師可以通過對比不同地域的美味佳肴,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的飲食。通過探究和研究世界各地的文化,教師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我國的傳統(tǒng)和價值觀。通過探究和研究,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的歷史、藝術和宗教信仰。
四、營造情境氛圍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正在快速地發(fā)展,對身邊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于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來組織教學,在課程中營造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實際的情境之中進行英語的學習,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相關詞匯的應用語境以及語法,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乃至提升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A family picnic”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開始上課前,可以先跟學生們進行一個互動。英語教師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假設每個小組為一個家庭單位,讓學生們討論自己小組的野餐活動內容并與同學們進行分享。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會討論天氣怎么樣,野餐都需要準備哪些食物,野餐過程中需要準備哪些游戲用具,野餐結束后垃圾如何處理等,然后再將討論結果表達出來。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復習鞏固了天氣如何表達、有關食物的詞匯有哪些、有關游戲道具的詞匯有哪些以及垃圾處理如何進行表達,一方面讓學生復習鞏固了大量的詞匯,并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并促進了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加強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設置有效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
初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思維品質都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階段,他們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并且比較在意自己的收獲成果,在他們的潛意識里面,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的活動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來解決學習中的相關問題,增強學生收獲知識的成就感,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讓初中的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處于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例如,在學習“How was your weekend?”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對于課文描述的場景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后,再進行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對生活場景以及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描述或表達。學習完課文以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比如“How was your birthday? ”或“How was your holiday? ”讓學生進行多種場景的表達訓練,讓學生進行課堂知識鞏固的同時,也要發(fā)散自己的思維,積極地思考如何進行其他生活場景或心理狀態(tài)的表達,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獲得知識的快樂,提升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除此之外,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ectionA 3a-3c的教學為例。文本主線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主要人物——孫悟空(Monkey King)。孫悟空不僅深受中國孩子們的喜歡,而且受到西方國家的孩子們的喜愛。為什么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喜歡孫悟空呢?僅僅是因為它能七十二變?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線和內化文本,教師設計了能串聯(lián)起全文及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問題供學生思考“Which book is the story from?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story?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onkey King? Do you think all stories/books can be popular for so long? What do you think of Monkey King?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can make 72 changes? But do you think people love Monkey King only because he can make 72 changes? What is his spri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Monkey King? ”。借助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的信息,解讀文本的脈絡結構,化繁為簡,這既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文本內容,提高辨別文本的思路發(fā)展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在后面的閱讀中準確理清文本的脈絡、獲取文本細節(jié)及把握文本的主題意義。
六、應用思維導圖,提高思維廣度
對于初中生來說,英語是一門復雜且陌生的科目,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如果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作為支持,不但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還會影響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在教育改革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不但能夠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學習興趣,還可以簡化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擴展學生思維廣度,實現(xiàn)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目標。對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注重思維導圖的應用,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作用,鍛煉學生思維品質,提高教學有效性。通過使用閱讀思維導圖,我們發(fā)現(xiàn)它對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非常有幫助。例如,在“Pandas”的教學中,教師會讓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張思維導圖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通過使用思維導圖,我們可以將文章的結構和主題歸納為幾個關鍵詞:look like、popular、facts、reason和ways to save them。例如,通過使用“ways to save them”,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通過教育program和scientists來拯救受困的熊貓。通過創(chuàng)建思維導圖,我們可以幫助學生運用他們的思維去理解和分析文章。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并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復雜的情況。再例如,學習“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課,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用常規(guī)方法教學,雖然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學生卻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要求學生按照部分進行學習,找出段落含義,加深學生理解。同時,學習生詞的時候,教師可以把詞形變化做成思維導圖,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高思維廣度,促進素質教育。
七、結語
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注重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但是提升思維品質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引導和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同時也需要學生進行積極地配合,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質的提升,來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秀惠.英語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校園英語,2021(16):145-146.
[2]曾燕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8):88-91.
[3]周日.指向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閱讀問題鏈的設計研究[J].求學,2021(2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