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建設中應用游戲是指教師要有意識地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依托學生的興趣范圍進行內容創(chuàng)新和形式轉變,在游戲化教學方式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知識滲透度。文章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游戲相融合的背景及實際教育路徑進行探究,探索小組合作游戲、實踐游戲等多樣化的游戲在學生實際學習中所發(fā)揮的催化作用,輔助學生在游戲的融入中增進學習興趣,提升核心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游戲;重要性;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20—0058—03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將具體的知識理論教學和學生的日常游戲割裂開來看待,但隨著近年來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發(fā)現(xiàn)小學教學應當更具有生活氣息和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在語文海洋中探索的樂趣,而將游戲合理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在趣味性的學習中熱愛語文知識,培養(yǎng)自身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游戲的背景及重要性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游戲的背景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雙減”教育政策,“雙減”對小學語文的實踐意義,不僅在于通過日常教學任務的調整來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壓力,更在于通過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從主觀上降低學習壓力。而要做到這一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看到學生在生活中的各種游戲,并將這些游戲合理地應用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游戲的融入,讓整體的語文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的主觀觀念[1]。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游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這不僅是因為課堂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更是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并沒有結合自身的興趣探索出適合自身的語文學習模式,所以經常出現(xiàn)課堂走神、跟不上課堂學習進度的問題。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育中融入游戲,不僅能增添課堂的趣味性,也能從學生角度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厭學心理,引導學生逐漸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積極學習模式。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并不能緊緊圍繞課本內容開展,而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和互聯(lián)網時代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拓展和創(chuàng)新。以游戲形式對各種內容進行拓展,將各種豐富資源以趣味形態(tài)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拓寬學生學科視野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2]。
3.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游戲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不僅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也能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產生較為深刻的影響。在課堂上合理引用各種游戲資源,不僅能讓教師看到學生的實際需要,還能讓學生在游戲中感知學習的意義,這既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也是教師教學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游戲的實踐路徑
(一)進行小組合作游戲,營造融洽課堂氛圍
小組合作是語文課堂中經常應用到的一種教學形式,但在傳統(tǒng)的小組合作中,教師很少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游戲學習,往往是在臨時性的小組中進行知識性思考,缺乏一定的啟發(fā)性和鼓動性,也很少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傳統(tǒng)小組合作的缺點,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將游戲融入學生的小組合作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各種課堂游戲,通過小組成員的通力合作,帶動課堂的積極活躍氛圍,讓更多學生在參與小組游戲的過程中,對課堂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滲透,從而提升整體課堂教學的效率。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少年閏土》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模仿類游戲,根據(jù)課本中提供的插圖和各種描寫細節(jié),模仿閏土刺猹時的動作和神態(tài),并且在模仿游戲的基礎上感知內心的模仿心理,分析這些動作和神態(tài)體現(xiàn)了少年閏土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并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模仿游戲感悟。這種游戲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趣味性,能夠讓學生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游戲實踐,也能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模仿、互相糾正,調整自身知識學習的狀態(tài),進而培養(yǎng)學習能力。
(二)開展游戲競賽,開拓賽道模式
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想將游戲合理地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就不能僅僅將目光局限在局部班級的課堂學習,更要融合不同班級乃至不同年級的游戲融合情況和語文學習實踐情況,要讓學生通過游戲在語文學習中交到朋友。并且這種在一定范圍內開展的游戲競賽,也能開拓不同的趣味賽道,讓學生在課堂上的游戲參與從多個層面獲得積極的回應,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游戲學習習慣帶到生活中的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在面對其他班級、其他年級的游戲好友時,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培育語文學習綜合素養(yǎng),形成正確積極的學習觀念。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草船借箭》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結合其他班級的學習進度,以名著為主題,在整個年級范圍內開展趣味游戲競賽。競賽可以包含不同的賽道,比如演講游戲競賽,學生可以通過對于名著中不同人物和不同情節(jié)的有感而發(fā)為主題進行演講;比如辯論競賽,由教師組出辯論題目,學生可以自由組隊,選擇正方或反方,再通過資料的搜集、整理等,模擬較為正式的辯論游戲,在辯論中感悟名著的寫作手法和表達出來的情感。這些不同游戲的開展能夠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達到以文會友的游戲目的,也能讓學生通過不同游戲的參與,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名著學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三)拓展實踐游戲,開展研學活動
有的人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在如今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只有聚集全社會的教育合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游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融合,也要通過社區(qū)內實踐游戲的拓展來實現(xiàn)。教師要與學校所在社區(qū)取得密切的合作,通過各種游戲研學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入社區(qū),與社區(qū)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認識到自己生活中包含的各種趣味因素,逐漸培養(yǎng)自身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以及在生活中探索和學習的習慣。而對于拓展研學活動與開展日常的課堂教學而言,也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設計精力和交流精力,這對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而言也是一種挑戰(zhàn)。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時候,可以結合植樹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等不同的節(jié)日主題,與當?shù)厣鐓^(qū)進行密切聯(lián)絡,開展研學活動。在研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種趣味游戲拉近學生與社區(qū)居民和社區(qū)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并且通過主題的開展讓學生在游戲中了解更多知識。比如,可以通過讓學生擔任小消防員、小警察等使其感受職業(yè)的辛苦之處和偉大之處,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長遠的職業(yè)發(fā)展目標,在社區(qū)實踐游戲中感悟生活的魅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實踐能力。
(四)發(fā)揮家庭游戲的重要補充作用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輔助陣地,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將游戲融入教育過程中時,也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發(fā)揮。只有學生家長這一重要教育主體,在家庭教育中認識到了游戲的重要作用,真正將游戲融合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才能對日常的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補充,讓學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積極將游戲融入自身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游戲學習觀念,進而在游戲中提升、學習和拓展。而這一工作也需要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形成密切的溝通和積極的共識,這不僅考驗著教師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也考驗著教師對當代各種溝通工具的應用能力,只有教師的溝通協(xié)調能力且對于各種工具的應用能力較強時,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蟋蟀的住宅》一文時,就可以提前與學生家長取得積極的溝通,分享學生的課堂學習動態(tài),并且引導家長通過恰當?shù)募彝ビ螒?,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良好的補充。比如家長可以利用飯后閑談的時間帶領幼兒共同前往公園或昆蟲園,觀察蟋蟀并通過互聯(lián)網相關知識的探索,共同了解蟋蟀以及其他昆蟲的各種習性、叫聲等。家長還可以在家庭中開展小游戲,通過昆蟲鳴叫的音頻播放判斷不同昆蟲的種類,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對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補充作用,并且培養(yǎng)學生對各種生活知識的探索興趣。同時,學生家長也能通過各種形式將學生的家庭游戲實踐情況反饋給教師,從而讓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游戲學習動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何穎.小學語文“零起點”教學:現(xiàn)實困境、價值澄明與達成路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3(03):59-63.
[2]彭德正.前景化語言的表征、教學價值及教學策略——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3(01):52-57.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