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演唱會數(shù)量井噴,朋友圈里搶票成風,一些歌迷追著歌星挨個城市看演唱會。由此,演唱會門口擺攤幾乎被塑造成新的造富神話。一陣子熱鬧之后,演唱會門口的生意能成為穩(wěn)定業(yè)態(tài)嗎?攤位的短暫利潤如何轉化為長久收益?
站上風口
到演唱會門口擺攤,一度被視為能夠輕松致富的賺錢門道。
“今年站上了風口,銷量翻了太多倍。”“送小風”品牌主理人陳貝西做文創(chuàng)扇子的生意,扇面上的花樣都需要手寫,從4月到現(xiàn)在,她一天都沒停過。有時候訂單比較急,她從早上開始寫,寫一通宵,最多500把,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來,實在酸痛。
演唱會門口的攤主已成為她的主要客戶。一把扇子買來3元,陳貝西設計、寫字后,能賣15元,再帶到演唱會現(xiàn)場,每把扇子零售價大概是30元。低成本、高回報,銷量又好,不少人找她進貨,開始嘗試參與演唱會門口的生意。
今年4月,陳貝西自己到音樂節(jié)試著出攤。“大家都穿羽絨服,我們還在賣扇子,這樣都沒賠?!?/p>
“沒想到,真能掙錢?!苯衲?月,張可沒搶到門票,到演唱會門口感受氛圍,順便賣點東西。她用單價不到1元的價格購置熒光棒和發(fā)光手環(huán),總共240元的進貨,一個斜挎包便能裝下,她邊走邊賣,甚至不需要固定攤位。簡單算算,3天,每天賣2小時,張可掙了3000多元。
嚴如意在外貿行業(yè)工作,從7月開始擺攤。她合肥的朋友去看演唱會,發(fā)現(xiàn)編發(fā)業(yè)務非?;鸨拔遗笥央S手買了一些發(fā)帶,現(xiàn)場就給別人編,每個編發(fā)收費30多元,一天就把演唱會門票掙出來了”。兩周后,同一位藝人到南京辦演唱會,嚴如意也出攤了。嚴如意每個編發(fā)收30元,歌迷絡繹不絕,她手上編著,幾位歌迷在一旁排隊等著,利潤十分可觀。
之前,陳貝西的扇子作為城市文創(chuàng)產品,寫上當?shù)胤窖?、特色景點,在景區(qū)攤位和文創(chuàng)市集里賣,生意不溫不火。為什么到了演唱會門口,寫上歌詞的扇子一下變得熱門?
攤主們逐漸明白,到演唱會門口擺攤,生意秘訣在于挖掘“儀式感”和“追星心態(tài)”?!盁o論是購買扇子、頭箍等藝人周邊產品,還是選擇化妝、編發(fā)打扮自己,最終都是為了拍一張好看的、有氛圍感的照片。”張可說,把照片分享到社交平臺上,是完成演唱會儀式感的重要步驟。
不過,致富的“秘密”很快被發(fā)現(xiàn),也極易被模仿。以文創(chuàng)扇子為例,不斷有攤主跟陳貝西反饋:今年5月,演唱會門口還沒幾個攤位,賣扇子的只有一家,扇子很快賣空;到了7月,演唱會門口的攤位開始變得密集,隔3米便有一個;再到9月,擺攤的區(qū)域擁擠得要“爆炸”了,比賣烤腸、賣飲料的都多……
攤位不再具備稀缺性,產品競爭和低價內卷隨之而來。陳貝西開始在創(chuàng)新上下工夫,“用的章是自己刻的,用的墨是最好最貴的,里面加了金粉,看起來很亮”。另外,她除了設計字體外,還對扇面進行整體設計,連搭配的扇穗都換成了藝人頭像的吊墜。歌手周杰倫的周邊扇子,她設計了100多款,幾乎每首歌的歌詞都涵蓋了。“創(chuàng)新很難,我們現(xiàn)在基本到‘頂了?!?/p>
產品本身在升級,市場價格卻逐漸走低。張可5月開始擺攤時,應援色絲帶編成的手環(huán)每個賣25元。前不久,林俊杰南京演唱會場館外,各家攤主四處兜售自家的手環(huán),每個只要5元。張可不斷調整銷售策略,放棄低價產品,開始從陳貝西那里進貨賣扇子,不過賣得多了還是會撞款,按照她原本的定價,每把團扇35元、折扇45元,到現(xiàn)場很多攤主賣的扇子每把只要15元,如此價格剛剛覆蓋成本,這讓她進退兩難。
攤主內卷
演唱會門口的這塊“蛋糕”,分的人多了,競爭便出現(xiàn)了。
擺攤向來講究占地盤,在演唱會門口擺攤尤其如此。剛出地鐵口的位置是黃金攤位,但空間有限,人人都想要。為了增強實力,部分攤主開始擴大規(guī)模。起初擺攤的都是一兩個人,后來個別攤位上支起大帳篷,扯開大橫幅,并在網(wǎng)上發(fā)布招募信息,招聘兼職擺攤的,會編發(fā)、會化妝的大學生都能勝任,每天薪酬100元,有些攤主還給提成。
還有人瞅準機會,開始做“位置”的生意?!澳暇┯袔讉€大叔專門占攤位,他們一般在頭天晚上把擺攤的架子支好,他們有很多架子,大貨車一車拉過來,能占據(jù)90%的好攤位。”嚴如意說,如果去得晚了,還想在好位置上做買賣,可以跟他們買,每個位置每天100元。
“今天沒占到位置,被別人包場了?!碧K三是上海的專業(yè)化妝師,今年夏天開始接單,化“應援妝”,因為化妝需要空間攤開工具,她一般選擇場館樓下的咖啡店或快餐店。而包場的人是化妝群“群頭”,“他們早上五六點就去占位置,那時場館還沒開門,只允許內部人員進出,一般一家咖啡館的8張臺面都會被占掉。”蘇三說,“群頭”在化妝群里找了15個兼職者,咖啡館進出的兩個門被重點把守,幾乎每一個進店化妝的客人都會被搶走。
另一撥參與“地盤之爭”的勢力是各大短視頻平臺的推廣人員,下載“快手極速版”或者“抖音極速版”就能免費送演唱會周邊產品。
張可放棄了對線下場地的競爭,轉戰(zhàn)線上。一開始效果很好。張可還曾潛入藝人的粉絲后援會,在粉絲的興趣社群里發(fā)自家產品廣告,后來還嘗試組建看演唱會的搭子群。幾番波折,群建好了,常有其他攤主潛入,發(fā)布自己的擺攤位置和產品信息,張可也無可奈何。
記者采訪那天,上海體育場正在開演唱會,蘇三沒去擺攤,“這兩天在演唱會開場前的時間接了別的工作,特意約出去了,不想再去搞位置”。
張可也逐漸感到心力交瘁,今年9月30日,她最后一次到演唱會門口出攤,“最初一批攤主現(xiàn)在都不太賣了,投入這么多精力,回報不理想,沒必要”。
長久之計
更嚴峻的考驗是,合法與合規(guī)仍是到演唱會門口擺攤的首要挑戰(zhàn)。有段時間,嚴如意的攤位放在馬路邊,圍在攤位周邊的人一多,有些妨礙交通。蘇三所擺攤的咖啡店也難找,大多數(shù)店鋪不允許擺攤。
出于保證安全和維護秩序的考慮,“不讓擺”是各地城市管理者較為一致的指導意見。
攤主們認為,演唱會的流量能轉化為銷量,演唱會周邊產品的市場規(guī)模不容小覷。但這種紅利要想持續(xù)下去,恐怕管理上得規(guī)范起來。
陳貝西分享了她到音樂節(jié)擺攤的經(jīng)驗,“音樂節(jié)和演唱會不一樣,音樂節(jié)有固定區(qū)域專門舉辦文創(chuàng)市集”。今年7月15日至7月16日,連島音樂節(jié)在連云港舉辦,陳貝西評價,這是她參加過的最好的音樂節(jié)之一。攤位費幾千元,每天卻能賣出300多把扇子,日營業(yè)額過萬元。
但固定區(qū)域擺攤不能滿足所有人,南京已經(jīng)開始嘗試了。今年9月開始,演唱會門口擺攤的攤主們都被集中起來,場館外規(guī)劃了一塊場地,專門供他們擺攤使用。不過位置仍然有優(yōu)劣之分,“最靠近路邊的一排攤位,歌迷最先接觸,等他們的需求完成了,便不會再往里逛”。嚴如意嘗試了兩個月,感覺生意還是難做。
張可則分享了海外娛樂公司的做法:由藝人所在經(jīng)紀公司出面,在演唱會場館外售賣衣服、帽子、貼紙、扇子等周邊產品,已經(jīng)成為演唱會的一部分,不少官方設計的周邊產品需要提前一晚排隊才能買到。不過,國內的發(fā)展還不成熟,有藝人曾試水過官方設置周邊攤位,但往往攤位位置隱蔽,規(guī)模比較小,宣傳力度不夠,效果不如預期。
(摘自《解放日報》鞏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