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紅
供圖視覺中國
反映河西走廊瑰麗之景的唐詩,多從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兩方面來描述。
河西走廊的氣候冬冷夏熱,冬長夏短,干燥少雨,這在描寫瑰奇自然環(huán)境的詩中多有表現(xiàn)。岑參的《河西春暮憶秦中》寫道:“渭北春已老,河西人未歸。邊城細草出,客館梨花飛。別后鄉(xiāng)夢數(shù),昨來家信稀。涼州三月半,猶未脫寒衣?!币馑际牵骸拔急钡拇禾煲呀?jīng)快要結束了,可是身處河西的那人還未歸來。我想那遙遠的河西草苗才剛剛出土吧,你住的旅社定有梨花紛紛落下。在無數(shù)分別的日子里,我不知有多少次夢到你歸來。只是你離開得越久,書信也越來越少了。我很思念你啊,雖然已是春意盎然的三月半了,我想你在寒冷的涼州依然穿著厚厚的越冬之衣吧?!?/p>
河西走廊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很多地方是“早穿皮襖午穿紗”。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币馑际钦f:“我一個人去邊疆,出使地在西北居延邊塞。我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飄出漢地的關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人的天地。遠遠望去,烽火臺上燃起的孤煙從廣闊的沙漠上扶搖直上,蜿蜒曲折的黃河映襯著落日的殘紅。遺憾的是,我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騎兵告訴我,都護在邊防前線呢。”唐詩里,河西走廊呈現(xiàn)給世人最多的還是它的蒼茫與寂寥。
再如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币馑际钦f:“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春風根本就吹不到玉門關外啊?!?/p>
描寫瑰奇的社會環(huán)境的詩歌,多是寫河西的富庶與民族融合。岑參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ㄩT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币馑际钦f:“彎彎的新月掛在高高的城頭,城頭的月兒照著古老的涼州。涼州七里內(nèi)住著近十萬戶人家,邊地的胡人多半還會彈奏琵琶。琵琶一曲撩撥心弦,聲聲令人肝腸寸斷。風聲蕭蕭啊,更覺長夜漫漫。河西幕府中有許多我的老朋友,和好友分別已有三五個春秋。花門樓前已見枯黃的秋草,歲月蹉跎,豈能眼看著在貧賤中老去。一生能有幾次開懷大笑呢?執(zhí)杯相逢,應該不醉不歸才對啊。
唐詩里所反映的河西走廊的奇特之人,多是官吏、武將,但也有不少平民百姓。
如王維的《出塞作》:“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云空磧時驅(qū)馬,秋日平原好射雕。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币馑际钦f,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獵,白草連天,大火漫天燃燒。暮云下曠遠的沙漠可以縱馬飛馳,秋日里遼闊的平原正好射雕。護羌校尉堅守陣地登上障堡,破虜將軍勇猛出擊,夜渡遼河。那鑲玉的劍、角飾的弓、戴著珠絡頭的戰(zhàn)馬,朝廷要賜給這位英勇如漢朝霍嫖姚的得勝將軍?;翩我褪腔羧ゲ。@里借指崔希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個時代的文人如唐朝文人那樣慷慨激昂、灑脫豪邁。他們毅然決然地走上神秘而艱險的河西走廊,耳邊回蕩著“行到安西更向西”的誓言,腳步鏗鏘、心志決絕。
還有岑參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金叵羅。三更醉后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北M管酒宴上有全牛野駝、交河美酒,鐘鼓齊鳴、琴瑟笙簫,依然難掩太守與前線將士們對故土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再如岑參的《戲問花門酒家翁》:“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道旁榆莢青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詩,寫的是公元751年作者隨節(jié)度使高仙芝到達涼州時在街上遇到酒翁之事,作品描述了涼州的早春景物和古稀老人悠然的生活狀態(tài)。
美酒與駿馬,是描繪河西走廊的唐詩中出現(xiàn)最多的珍奇之物。
河西走廊平均海拔為1500米左右,太陽輻射較強,日照充足,降水稀少,空氣干燥,十分有利于葡萄的種植。如今,釀酒葡萄的種植已經(jīng)發(fā)展為河西走廊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的重要項目。葡萄是張騫“鑿空”西域時引入中國的。王翰的《涼州詞》中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边@首作品被推上了盛唐詩壇的高峰,詩里充滿著舍身為國、從容赴死的英雄氣概,更有珍愛生命、超脫豪邁的感慨。
唐人愛馬,詩人亦有深切的詠馬情結。杜甫有一首詩歌為《天育驃騎歌》,其中就有“吾聞天子之馬走千里,今之畫圖無乃是……遂令大奴守天育,別養(yǎng)驥子憐神俊”的詩句。那些被漢武帝命名為“龍種馬”,并且專門建立山丹軍馬場來繁衍、馴育的河西馬到底是怎樣的?非“詩仙”李白的描寫不能淋漓盡致。李白的《天馬歌》寫道:“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嘶青云,振綠發(fā),蘭筋權奇走滅沒。騰昆侖,歷西極,四足無一蹶。雞鳴刷燕晡秣越,神行電邁躡恍惚。天馬呼,飛龍趨,目明長庚臆雙鳧。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朱……”這是一篇跌宕起伏的長詩,作者以天馬自況,極盡渲染之能事,描繪了河西千里馬輝煌的過往與現(xiàn)實,聲聲含情,字字珠璣。
唐詩中對河西走廊雄奇之美的抒寫,多伴隨著詩人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與去國懷鄉(xiāng)的愁緒。最耳熟能詳?shù)哪缤醪g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边@首詩被譽為“唐人七絕壓軸之作”,使我們明白了為何在西風獵獵的河西走廊上,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誓言會回響千年之久。還有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痹娎锛姓宫F(xiàn)了河西走廊廣闊地域上的長云雪山、孤城關隘、大漠風塵、轅門軍營等風情長卷,描寫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戍邊畫卷,抒發(fā)了將士們卷風挾塵、磨穿金甲、以身許國的英雄氣概和高昂斗志,把西北邊塞和盛唐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對奔赴河西的唐人而言,去國懷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愁緒該如何消解呢?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曰:“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彪m然盡抒纏綿挽留之情,但更是祝福關切之語。還有岑參的《玉關寄長安李主簿》:“東去長安萬里余,故人何惜一行書。玉關西望堪腸斷,況復明朝是歲除?!焙屯醪g《閨怨》中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一樣,戴叔倫的《閨怨》寫道:“看花無語淚如傾,多少春風怨別情。不識玉門關外路,夢中昨夜到邊城?!弊髌方璋窦冋娴呐又?,寫戰(zhàn)爭帶給無數(shù)癡情男女的分離與相思之苦。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睆V袤無垠的河西走廊既有天蒼蒼、野茫茫的豪放,也有楊柳依依的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