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喆
摘要:隨著當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穩(wěn)定與提升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給人們帶來了眾多的享受與愉悅。然而在社會中有這樣的一類群體卻難以切實地感受到發(fā)展所帶來的便利與快樂,那就是聾啞群體,由于其生理上的缺陷,他們在信息交流的方式與健聽群體的信息交流方式截然不同,因而他們在實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總是落后于常人一步。而手語的視覺化構建在對聾啞群體進行關懷的同時,也能改善健聽受眾對聾文化的接納與認知程度。本文是對強化手語設計的實用性,促進聾啞群體與健聽群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對手語信息視覺化的設計策略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聾啞群體;手語;視覺化
一、手語視覺設計的現(xiàn)狀
1.我國的現(xiàn)狀與問題
在針對聾啞人士交流的視覺領域方面,我國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手語圖形化設計這一塊。目前我國市面上大部分可見到的手語圖形化設計,運用的場景比較單一,絕大部分是在手語相關教學書上,主要分為兩大表現(xiàn)形式:一是以臨摹速寫形式的手語圖形化設計,速寫本身的藝術特點就會在處理上顯得比較潦草且隨意,再加上只有黑白兩色的視覺效果更顯得枯燥沉悶,顯然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對于大部分使用者來說,是很難提起他們對手語學習的興趣的,而且過多的裝飾成分不便于記憶,間接導致對手語學習的效率低下;二是以卡通形象為主的表現(xiàn)形式,雖然卡通的形象與手語的結合,一定程度上是能夠比前者速寫的表現(xiàn)形式更吸引人,但由于卡通的形象比較夸張化,面部形象所占的比例要遠遠大過于手勢的比例,所以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對于大部分使用者來說,在注意力上容易被轉移到卡通的面部形象上,從而忽略最主要的手語手勢圖形部分。
2.展現(xiàn)設計的差異化
目前在視覺領域的手語信息設計,做的較為出色且有借鑒意義的是一個名為“歐州手語中心管理(ESC)”的非盈利性組織所開展的手語視覺項目,該組織將所收集到的40萬個來自25個國家的手語詞匯進行了記錄,并且分享在了一個名為“spreadthesign.com”的網(wǎng)站上。之后于2014年邀請了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設計師——庫爾帕·霍斯克(KurppaHosk)開展了一項名為“Spread the sign(手語傳播)”的手語品牌視覺設計項目計劃,該設計對該網(wǎng)站進行了品牌化的視覺重塑,整體的設計色調(diào)僅圍繞黑、白、黃三個顏色,雖然簡約但又不顯得沉悶,很大的原因歸功于暖黃色的選取,明亮顏色所帶來的活潑感非常容易抓住受眾的眼球。而該設計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手語的圖形化的設計部分,設計師巧妙地將手語的手勢形象與瑞典的手指字母進行了結合,讓手語圖形化的同時又賦予了字體的抽象化象征。
二、手語視覺設計的策略探索
1.手部視覺形象的構建
在手語中的手勢視覺形象構建上,根據(jù)前文的研究分析可知,目前我國在手語方面的圖形化設計的表現(xiàn)形式大多數(shù)是對客觀的手部形態(tài)現(xiàn)象進行寫實化的臨摹描繪,雖然寫實化的手語圖形適用于專業(yè)手語教學在圖像材料上的補充,但實際上這種客觀真實的表現(xiàn)形式在視覺上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它并不適合手語在社會中的普適化傳播與推廣,所以在手語的圖形化設計上,要積極尋求新的視點,探索出具有大眾傳播性的設計形式。
因此在手部形象的構建上,要以真實客觀的手部形象作為設計的前提基礎,在保證易讀性的同時,對視覺形象進行相對的抽象轉化,體現(xiàn)出它的概括性,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裝飾細節(jié)。若需要結合面部形象于手語圖形設計上,面部形象不宜過于強調(diào),設計應以突出手勢為主,面部為輔的主次順序。增加一些設計元素的同時,要時刻保持手在整體畫面中的主體地位,以免視線焦點被其他的表現(xiàn)形式轉移。
在手語的視覺轉化上,手勢雖然是最重要的主體,但是在某些詞語的表達上需要融入表情的補充方能對信息進行準確的傳達。由此在表現(xiàn)手法上要到有意識的將整體的視覺形象夸張化,夸張但不突兀。但在設計過程當中要注意到的,整體畫面夸張的協(xié)調(diào)感要做到一個較好的視覺平衡,整體的視覺效果要以手勢的部分為主,手勢所占的比例要夸張化,與面部形象的比例形成較大的大小對比,讓受眾一眼閱讀的順序首先是手勢圖形的部分。適當?shù)奶砑右恍┖退故镜氖终Z信息相關的視覺元素,加深受眾的理解印象,提起受眾的興趣,才能讓他們產(chǎn)生想要繼續(xù)了解信息內(nèi)容的想法。所以適當?shù)倪\用一些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在保證視覺效果突出的同時不影響信息的閱讀感受,通過這樣的視覺轉化,讓受眾對傳達出的手語信息產(chǎn)生的深刻印象。
2.設計的契機
文化的力量無疑是強大的,它影響著人們實際的交際行為與方式。也影響著人們的意識活動、眼界視角、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維度。而流行文化作為文化的延伸,是時代必然的產(chǎn)物,好的流行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征產(chǎn)物,也是現(xiàn)時代下的文化標志。因此在設計實踐中是否能通過流行文化信息,諸如以表情包、網(wǎng)絡流行語等流行文化為載體,結合符合當下流行審美的視覺設計表現(xiàn),去拓寬聾啞群體的社交形式,來拉近聾啞群體與健聽群體之間的關系。要避免單一化的使用場景,手語的視覺設計要有更廣泛的功能延伸。以輕松有趣的流行文化方式來作為設計的契機,來調(diào)節(jié)互動雙方之間的氣氛,讓手語這種邊緣化的語言以主流化的視覺語言形式呈現(xiàn),從而大大提高傳播力度,不僅能夠同時適應聾啞群體與健聽群體的視覺交流需求,還能喚起大眾對聾文化的關注。
三、結語
聾啞群體作為構成社會大家庭的一部分,理應享有與健聽群體同等的一切公民權利。這個時代是一個追求高度文明的社會,“無障礙”始終是社會、國家先進文明追求上最美好的憧憬。本文的研究讓我們對手語有了更為全面且全新的了解,它不僅僅只是專屬于聾人的文化,它還可以是屬于大眾的文化。期望本文的探索在能夠啟迪社會大眾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提升聾啞群體對自身語言的自信,以及社會大眾對手語主動學習的愿望。通過設計這一手段的介入,試圖解決或改善因語言障礙而帶來的種種困境,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無障礙交流。
參考文獻:
[1]聶鑫.手語圖形化的設計與研究[D].山西大學,2018.
[2]余曉婷,賀薈中.國內(nèi)手語研究綜述[J].中國特殊教育,2009(04):36-41+29.
[3]朱本浩.殘疾人的心理特征[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5(10):102-103.
[4]朱慶祥,陶晉,鄭陽.從生理的無障礙到心理的無障礙[J].藝術與設計(論),2009(03):164-165.
[5]劉珊珊.論聽覺信息的視覺化表現(xiàn)[D].北京印刷學院,2009.
[6]李艷芹.視覺傳達理念下的手語設計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7.
[7]譚建梅.“手”在圖形設計中的符號語義探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
[8]劉珊珊.論聽覺信息的視覺化表現(xiàn)[D].北京印刷學院,2009.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