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嫻
【摘要】本文以南寧市明天學校為例,論述該?;凇叭恕崩砟?,發(fā)揮多元育人主體作用,關注孤兒成長過程,科學構建學校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初步形成了“潤德培能·感恩勵志”育人模式,教育引導入校就讀的孤兒學生努力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關鍵詞】三全育人 孤兒學校 全員育人
全過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5-0043-04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堅持“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項基本原則之一。盡管這一理念更多應用于高校育人,但因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與廣泛的適用價值,同樣被其他學段靈活使用,成為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思想方法。
南寧市明天學校(以下簡稱我校)是一所以收養(yǎng)、關愛、教育孤兒為旨歸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近年來,我校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立足本校實際,以“讓每一個明天人成長為明天有用之才”為辦學總目標,著力打造“厚德博雅·感恩融合”辦學特色,探索新時代具有校本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全員育人指黨政有關領導、學校教職工、家庭成員、社會有關人士及學生等相關人員都參與到育人工作中來;全過程育人指的是為學生制訂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建立“一生一案”成長檔案;全方位育人指的是學校教育涵蓋管理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服務育人等多個方面。
經(jīng)過多年探索,我校初步形成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潤德培能·感恩勵志”育人模式,教育引導入校就讀的孤兒學生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成長和發(fā)展,努力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一、全員育人:全面調(diào)動各方積極性,形成育人合力
(一)黨和政府悉心關愛
南寧市明天學校的創(chuàng)辦是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愛的結果,是黨和政府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20多年前,南寧市原郊區(qū)黨委、政府由時任區(qū)長羅世敏牽頭,提出創(chuàng)辦一所孤兒學校的倡議,并將該倡議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2000年,南寧市明天學校正式創(chuàng)辦。2010年,自治區(qū)政府和南寧市政府投入2.2億元經(jīng)費并劃撥約66 666.67平方米土地支持學校建設新校區(qū),滿足更多孤兒接受教育的需要。新校區(qū)2015年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54 678平方米,可提供學位840個。至此,我校的辦學規(guī)模邁入了一個新階段,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使更多孤兒可以享受到相對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每逢元旦、兒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各級領導都會來我校慰問孤兒學生,形成了黨和政府悉心關愛孤兒成長的良好氛圍。
(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
學校育人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各項育人工作,是提高學校育人實效的重要途徑。按照全員育人理念,我校發(fā)動社會力量支持育人工作,形成了由社會各界專家團隊組成的“愛心大使”,為學校各項育人工作進行規(guī)劃設計,引領學校開展多項特色教育活動,有力地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水平(如表1),為進入我校就讀的孤兒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可能、提供了良好平臺。
由表1可知,我校參與育人工作的社會力量較為廣泛,包括小學校長、媒體從業(yè)人員、文化藝術工作者、高校管理人員、高校教師等。此外,我校還與一大批社會愛心團隊(人士)合作,為學生開設了合唱、啦啦操、籃球、足球、手工、書法、繪畫、吉他等種類的公益課堂。如: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素質(zhì)教育中心攜手優(yōu)童藝術培訓學校和帆樂藝術培訓中心給學生開設國畫班、手鼓班和主持人班,廣西大學吳宙華教授利用周末時間為學生開設電腦編程班,廣西藝海匠心藝術培訓中心給學生開設公益舞蹈課,廣西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蒲公英”社團為學生開設手工、繪畫、國畫等公益課堂,等等。這些愛心團隊、企業(yè)、人士通過公益課堂、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護、物質(zhì)幫扶等多種形式,為我校學生提供關愛服務,建立起長期關愛幫扶關系,匯聚了強大的育人合力。
(三)學校教師勇?lián)氊?/p>
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教師作為育人主體,肩負著教育管理學生的重要職責及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神圣使命。我校招收的孤兒學生來自南寧市五縣七區(qū)及百色、河池等革命老區(qū),這些孤兒由于出生環(huán)境特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習慣不佳、學習基礎差、逆反心理強、挫折承受力弱等問題,既需要學校施行有效的教育,又需要教師傾注更多的關愛。為此,我校強化了“厚德博雅·感恩融合”辦學特色,積極推進德育、科技、藝術、體育同步發(fā)展,聚焦學生“三入”(入樓即靜、入室即學、入學即專)與“五雅”(外表優(yōu)雅、內(nèi)涵博雅、談吐文雅、舉止典雅、氣質(zhì)高雅)教育,傳承“礪德修文、知恩圖報”的校訓,內(nèi)化“知書達禮、感恩勵志”的校風,培育“厚德儒雅、自信擔當”的學風,體現(xiàn)了一所孤兒學校應有的責任擔當。
(四)學生家長積極參與
家庭是學校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學校開展各項育人工作的有力支撐。探索多樣化的家校合作育人方式,是學校辦學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在辦學過程中,我校高度重視家校共育,分別成立校級家委會、年級家委會、班級家委會,形成家校育人合力。通過引導普通學生(非孤兒)家長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激發(fā)全體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家委們定期與各班的孤兒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這些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親人般的關愛,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
(五)學生之間互相幫助
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團隊與同伴的幫助、促進與帶動。我校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成長主體的作用,在班級教室、學生宿舍中倡導平等、互助、共進的精神,引導學生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一是成立同伴互助小組。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環(huán)境,我校在安排宿舍時,考慮大小、新舊搭配,提倡“大同學帶小同學”,由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生熟悉校園環(huán)境、一起整理內(nèi)務、一起洗衣服,幫助低年級學生盡快融入學校大家庭。二是發(fā)揮身邊榜樣的作用。將本校考上大學或已經(jīng)參加工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畢業(yè)生作為學生的榜樣,采取一個榜樣幫扶一個宿舍的形式,由榜樣指導該宿舍學生做好成長規(guī)劃,引導宿舍成員互相鼓勵、監(jiān)督,積極向榜樣看齊,立志長大后成為榜樣、超越榜樣。
二、全過程育人:關注學生終身發(fā)展,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一)建立“一生一案”成長檔案
建立成長檔案是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有利于幫助學生明晰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體現(xiàn)了全過程育人的理念。我校有100多名住校孤兒學生,他們以校為家、在校成長。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學校為其建立“一生一案”成長檔案,主要包括:6—12歲習慣養(yǎng)成(“三入五雅”習慣養(yǎng)成);12—15歲品質(zhì)培養(yǎng)(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感恩勵志);15—18歲職業(yè)規(guī)劃;18歲以上生涯規(guī)則。例如,學校定期對初中孤兒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帶領他們到地鐵站、消防站、派出所等單位體驗不同的職業(yè)崗位,讓學生在體驗中了解自己的興趣,初步確立未來發(fā)展方向。對于已從我校畢業(yè)的孤兒學生,學校也會持續(xù)跟蹤,了解這些學生的就業(yè)方向,并給予科學指導,充實學生成長檔案庫,為本校持續(xù)開展學生職業(yè)生涯教育提供參考。
(二)培養(yǎng)終生感恩意識
感恩教育旨在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形成感恩的情感和意識,并自覺將其作為自己的價值準則和行為依據(jù),進而外化為感恩行為。針對學生實際,我校開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感恩意識。一是打造感恩班級,傳遞關愛能量。我校班級文化彰顯學校厚德、感恩的特色,引導學生在班級中成長,在班級中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會感恩同學的信任和情誼。二是打造感恩宿舍,營造溫馨家園。我校的宿舍文化以“讓更多孤兒在這里找到回家的感覺,感受到陽光的溫暖”為理念,每間宿舍都有宿舍名,宿舍門口懸掛“全家福”。每間宿舍里懸掛本??忌洗髮W學長感恩母校、勉勵學弟學妹的話語,為學生樹立感恩回報的典范。三是打造感恩課堂,修煉向善德行。學校通過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結合古代和當代感恩范例,把感恩教育融入課堂。每周一節(jié)誦讀經(jīng)典課,引導學生讀諸葛亮的《誡子書》,深切感受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每天午飯前齊誦《飲食之德》,感謝農(nóng)民的辛勤勞作,感謝廚房工友的辛苦工作;每天放學前,各班齊讀《感恩詞》,以此培育感恩沃土。四是開展感恩活動,踐行孝道文化。學校開展“謝師恩”、“算算親情賬,感謝養(yǎng)育恩”、“日行一善”、給愛心人士寫感謝信等活動,引導學生知恩圖報。五是感恩禮樂,潤澤學生心靈。每周三開設德育大課堂,引導孤兒學生學唱感恩歌、學做感恩手語操,如《跪羊圖》《生命之河》《感恩的心》等,讓學生們明白要感養(yǎng)育之恩、知遇之恩、幫扶之恩。六是設立感恩節(jié),將感恩文化內(nèi)化升華。每年11月為學校感恩主題活動月,通過國旗下的講話、主題班隊會、評比感恩主題學習園地等形式,引導學生懂得孝順、懂得付出、懂得回報,增強責任意識,培育健康心態(tài),塑造健全人格。七是設立“明天學校感恩日”。將每年大年初八定為學校感恩日,組織已畢業(yè)參加工作的校友帶上另一半或下一代齊聚母校,看望老師,表達對母校的感恩之情。
(三)培養(yǎng)學生長期穩(wěn)定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心態(tài),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實現(xiàn)個人全面發(fā)展。我校按照“觀察階段—篩查階段—診斷階段—干預階段”的流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1)觀察階段。觀察員負責觀察學生在校學習、生活上的心理及行為表現(xiàn)。住校的孤兒則由生活老師負責觀察他們在校的生活狀況、行為表現(xiàn)及情緒狀況,并做好記錄,發(fā)現(xiàn)異常的言行及時匯報給視導員。(2)篩查階段。視導員對學生進行初期評估,召開由視導員、觀察員、科任教師參加的小組協(xié)商會(如果是普通地段學生則通知家長參會,孤兒學生則由生活老師參會),進一步協(xié)商解決辦法。(3)診斷階段。對于確實存在心理異?;蛐袨楫惓5膶W生,通知家長或生活老師進行相關的醫(yī)學診斷,以確定學生的問題行為或異常表現(xiàn)的起因是醫(yī)學原因還是心理原因。(4)干預階段。醫(yī)學原因導致行為異常的學生,由家長和生活老師帶其到醫(yī)院進行醫(yī)學治療。心理或行為問題的學生,由家長、生活老師、班主任在詳細評估的基礎上協(xié)商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如:通過“青空間”為學生進行定期心理團輔,或者進行個性化一對一心理輔導;定期開展“手拉手,心連心”“讓孩子的心靈沐浴燦爛的陽光”等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長期穩(wěn)定的健康心理。
三、全方位育人:立足學校實際,提高各項育人活動的實效
全方位育人應體現(xiàn)“五育”并舉理念,通過構建科學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我?;谌轿挥死砟?,按照以文化人、以智啟思、以美化人、以體強身、以勞立行五大板塊,開足開好國家規(guī)定課程。在此基礎上,學校推出一系列校本課程(以下主要呈現(xiàn)三類),提高各項育人活動的實效。
(一)文化課程
我校的文化課程基于場館育人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生態(tài)化、靈動性、嵌入式的教學場景(如下頁表2),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小太陽”勞動基地課程
我校的“小太陽”勞動基地課程提出“一生一技、一生一能、一生一品、一生一趣”的育人目標,通過設立三大主題、七大系列,依托三大實施場所,開設二十四種類的勞動課程(如表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zhì)。
(三)社團課程
社團活動是育人的有效方式。學校通過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近年來,我校探索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年級一特色,一班一特長”的社團課程體系,分別成立了一級、二級、三級梯度社團。一級梯度社團:“小太陽”校級體育社團(包括“小太陽”足球隊、“小太陽”籃球隊、“小太陽”體操隊、“小太陽”氣排球隊、“小太陽”花樣跳繩隊等),“小太陽”校級科技社團(包括“小太陽”RIC機器人班、“小太陽”編程C++班、“小太陽”車模班、“小太陽”商飛航空班、“小太陽”無人機班、“小太陽”航模班等)。校級社團著力培養(yǎng)學生體育、藝術、科技等方面的特長,為學生提供陶冶情操、強健體魄、豐富心靈的平臺。其中:“小太陽”足球隊參加2021年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校園足球比賽榮獲男子丙組冠軍;“小太陽”籃球隊代表城區(qū)參加市級比賽取得優(yōu)異成績;“小太陽”合唱團參加南寧市第二十三屆中小學藝術節(jié),合唱節(jié)目《萱草花》《祖國之子》獲得表演類全市總決賽金獎第一名,并參加2022年廣西廣播電視臺虎年少兒春晚錄制。二級梯度社團:以年級或學科為單位成立相應種類的社團,探索“走班”教學活動。三級梯度社團:每周由班級小團隊教師設計相應活動,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符合本班實際的特色社團活動。
綜上所述,南寧市明天學?;凇叭恕崩砟?,按照“讓每一個明天人成長為明天有用之才”的辦學總目標,圍繞“厚德博雅·感恩融合”的辦學特色,充分發(fā)揮多元育人主體的作用,關注學生成長全過程,科學構建學校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初步形成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潤德培能·感恩勵志”育人模式,教育引導包括孤兒在內(nèi)的學生努力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岳怡.情感教育在孤兒學校思想道德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77):315-316.
[2]米文娟.感恩教育視角下的小學德育實施策略[J].學苑教育,2022(2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