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博
(蘭州工業(yè)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一直采用線下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面對面地講解和示范技術動作,學生通過反復練習建立本體感覺,進而達到熟練掌握運動技能的過程?!盎ヂ?lián)網+”時代的到來,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體育教師的授課模式和學生的上課地點。2020年初疫情的暴發(fā),教育部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于是線上教學成為主要授課方式。針對這一新的教學模式,體育教師要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總結經驗,最大限度地利用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扎實推進線上體育教學新途徑。體育教師可從授課平臺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與時俱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線上教學成為線下體育教學的有力補充,二者深度融合,可揚長避短,為進一步推進體育課程教學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保障。
1.1.1 體育課練習密度較低 體育課密度一般指練習密度,是學生用于實際練習的時間占全課總時間的比例,是衡量體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線下體育課一般采用班級授課模式,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千差萬別,接受新知識的進度也不相同,體育教師將大量的時間用在講解、示范、糾正錯誤動作等環(huán)節(jié),進而降低了學生的練習密度,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不利于增強學生體質和掌握運動技能。
1.1.2 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體育課教學內容以三基教育為主,即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忽略了以健康為主要內涵的健康鍛煉方法、健康飲食習慣、健康體育觀念及應急自救和他救的基本技能。教學方式采用“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練習”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課堂以集體教授為主,體育教師很少與學生溝通、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復雜的技術動作難以用現(xiàn)代化技術分解、慢放呈現(xiàn)給學生。這種教學內容陳舊和方式單一,強調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注重課堂的嚴肅性和組織的規(guī)范性,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在體育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壓制了學生的情感,抑制了體育健康作用的發(fā)揮。
1.1.3 不能保留教學過程 動作技能的形成是通過外界刺激,中樞神經系統(tǒng)獲取信息轉化為動能,進而支配骨骼肌肉來完成動作,當外界刺激減少且記憶減退時,就會影響控制的傳輸,導致動作無法流暢完成,甚至出現(xiàn)錯誤的動作。此時,規(guī)范的動作急需外界刺激來呈現(xiàn)。而線下體育教學大多采用直觀教學法,學生主要通過體育教師的講解示范進行模仿學習,體育教師一兩次動作示范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難度較大或動作過程較復雜的技術動作,給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當學生出現(xiàn)遺忘時,就不能完整地還原上課時的情景和動作要領,導致夾生飯越吃越多,學習越來越吃力,最終對體育課失去興趣。
1.1.4 線下體育教學限制了學生個性發(fā)展 個性是指個體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特點。就體育課而言,一個班級的學生千差萬別,從形態(tài)上來講,身高、體重各不相同;從運動類型來講,有速度型,有耐力型。傳統(tǒng)的線下體育教學模式是班級教學,而班級教學的核心是所有學生采用相同的學習進程,以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教學評價。忽略了學生的差異性,存在身體素質好的“吃不飽”、體質差的“消化不了”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
線下體育教學是一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體育教師將學生組織到操場上進行面對面的教學,以示范講解、糾正錯誤動作為主的教學模式。其優(yōu)勢是學生有充足的學習場地和器材,有足夠的教學互動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體育教師能夠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體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承者,更是靈魂的塑造者,體育教師通過言傳身教,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線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競爭意識,使其更好地融入所在團隊。
線上體育教學的不足在于部分項目受制于場地和器材的使用。表現(xiàn)在學生在家或宿舍沒有足夠的場地器材進行鍛煉,如球類項目、田徑項目等都需要場地和器材;線上體育教學缺乏體育教師的監(jiān)管,線上教學主要依靠學生的自律性,部分學生由于其惰性,不能按時上課,導致學習效率下降。部分學生利用線上教學時機,不專心上課而是沉溺于網絡游戲。上課缺乏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專注度不夠,思想容易走神。線上體育有悖于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的宗旨。有時線上視頻學習表面上簡單易懂,但學生實際操作中常常會出現(xiàn)眼高手低、動作不得要領的現(xiàn)象。
2.2.1 有助于課前預習 由于體育課具有直觀性較強的特點,學生靠課本理論知識無法理解動作要領。線上體育教學推進后,體育教師可以將錄播的教學視頻提前分享給學生,讓學生登錄學習平臺,通過云課堂進行提前預習,這樣大大節(jié)省了體育教師在課堂講解示范的時間,也能讓學生騰出更多時間進行動作練習。
2.2.2 有助于課后復習 線上體育教學保留了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反復觀看教學過程,而且通過慢放,仔細研究動作要領。有效的課后復習,大大縮短了知識掌握的進程。線上體育教學打破了時間、空間和次數的限制,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接受能力進行選擇性地學習,更有利于接受新的知識。
2.2.3 利用先進教學設備輔助教學 體育教學的實踐性較強,線下教學有時會遇到用語言無法表達清楚的情況,示范動作難度較大時,體育教師往往一籌莫展。在線上教學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動畫、音頻、慢放等多種形式更加清晰完整地演示教學內容,還可以通過欣賞比賽視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的優(yōu)勢,線上體育教學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它保留了課堂教學的過程,有效延伸了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并有效解決了體育課前無法預習的難題。學生無須顧忌場地和器材、異常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能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和練習,將線上所學的知識線下付諸實踐。同時,師生可以隨時隨地相互溝通交流,增進師生感情,增加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線上學習開啟了新的學習和教學模式,將線上線下體育教學深度結合起來能使體育教學更加完美,體育教師和學生應不斷轉變學習觀念。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線下體育教學,體育教師主要通過線下講解示范,憑借積累的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灌輸性教學。由于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體育教師多媒體知識更新滯后。所以,體育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和思想觀念,具體表現(xiàn)在:首先,學校應加大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培訓讓體育教師熟練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當今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調整知識結構,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其次,體育教師應盡快轉變角色,新時代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體育教師不只是教科書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也是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和管理者,是學生學習的協(xié)作者和指導者。再次,體育教師由課程知識的實施者演變?yōu)轶w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其應具有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意識與能力,開發(fā)課程是體育教師專業(yè)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線上體育教學賦予體育教師參與課程開發(fā)的權利,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校所處的地域優(yōu)勢、民族特色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開發(fā)出新的課程資源,把自己的經驗、探索和思考融入體育課程。最后,體育教師應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在體育場館進行,體育教師習慣了空間大、學生多的教學場景。對于線上教學,體育教師面對的學生是虛擬的,狹小的課件錄制場所,使他們感到無所適從。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體育教師養(yǎng)成了固有的教學模式,學生也養(yǎng)成了被灌輸的學習習慣,學生極其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自覺性。線上體育教學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可以隨時隨地向體育教師進行提問和討論。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討論,這樣能夠豐富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線上體育教學是典型的先學后教,這就要求學生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線上體育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是因為線上體育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根本上來說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學生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防止個別學生以線上體育教學為由沉溺于網絡游戲、刷抖音、微信聊天、看電影等。
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成為主要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學校提供系統(tǒng)穩(wěn)定的學習平臺,如騰訊課堂、釘釘、學而思、猿輔導、新東方在線等。而大多數線上教學還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線上課堂教學效果,嚴格地講只是體育教師和學生約定了線上上課的時間,將線下授課模式搬到線上。線上課堂教學是體育教師將學習課件傳到學習平臺,學生自主學習,體育教師線上釋疑。針對線上課堂教學學校應研究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如體育教師工作量的計算、體育教師的考勤、學生成績的評判標準等。此外,多媒體的使用,課件的錄制等現(xiàn)代化的技術和設備也離不開學校的支持。
線上體育課堂教學豐富了體育教學方法,促進了體育學科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完美地補充了線下體育教學的不足。但它不能替代線下體育教學,線下體育教學以班級授課為主,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相互促進、互相學習。線下體育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協(xié)作的團隊意識。所以,學生不能過分依賴線上體育課程,這將導致他們不愿走出宿舍、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走進大自然、參加體育鍛煉。學校應不斷促進線上、線下體育教學模式的深度結合,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模式,從體育教師能力提升到學?;A建設,從根本上解決線上、線下體育教學融合所產生的問題,進一步為體育課程教學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