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莊子·秋水》講過一個故事。在內陸掌管一河之職的河伯,見到“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溪諸崖之間,不辨牛馬”的盛大景象,便欣然自喜,以為天下盡美至大在于已。一天,河伯順流到海,看到無邊無際的大海,望洋興嘆,不無感慨地說:“有些人懂得了一些道理就認為誰也比不上自己,我就是這樣的人啊,我將被大方之家嗤笑了?!焙I駥λf:“不能和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因為它受所住地方的限制;不能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冰,因為它受時節(jié)的限制;不能和見識淺陋的人談論大道理,因為他被自己所受的教育給限制住了。如今你從海邊往外看,觀覽大海,知道了你自己的淺薄,這樣我就可以和你談論大道理了?!?/p>
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圍繞“限制與道理”之間的辯證關系來展開,寫作前,應明確材料的多重涵義:其一,明確自身所受的限制,才能擺脫束縛,不斷地拓寬眼界,明確什么才是真正的“道理”;其二,明確“大道理”的重要性,前提是“知道了自己的淺薄”,才能讓自己在“大道理”中有所領悟,并且成長;其三,明確“大道理”的價值,在于認識到自己“見識淺薄”,才能更好地談論“大道理”。行文中,要結合材料緊扣主題進行分析,才能使文章的觀點更鮮明突出。
例文
不受自身之限,方悟道理真意
□廣東省普寧市紅領巾實驗學校? 方忻琦
方寸之間,時節(jié)之限,才疏學淺,束縛我們的雙眼,囚禁我們的世界。正如井底之蛙不見洋,盛夏之蟲不知冰,知識淺陋不解理。我們唯有不受自身之限,才能悟得道理真意,走好人生之路。
不受自身之限,以道理為徑,方能突破重圍,超越自我,得以華麗轉身。
每個人身后都有多多少少的鐵索,也許是年齡,也許是身世,也許是環(huán)境……掙開了它們,我們則能如河伯一般,從接受他人嗤笑而欣然自喜,然后才能蛻變?yōu)橥笈d嘆后與高雅為友。若不掙開,或許我們會成為懦弱怕事的提線木偶。回首,宋濂不受身世貧窮之限,奮力苦讀,終成一代名臣;劉翔不受傷病在身之限,永不言棄,終于重返賽場;馬蘭花合唱團不受身處大山之限,刻苦訓練,終在北京冬奧會上唱響澄澈的《奧林匹克頌》,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故當突破自身之限,然后才能懂得“我命由我不由天”其中深意。
不受自身之限,以道理為槳,方能引吭高歌,順流而至,得以抵達彼岸。
只有不成為井底之蛙,不成為盛夏之蟲,不成為知識淺薄之人,我們才能不受自身之限,不斷拓寬自己的眼界,勇往直前。曾記否,付巧妹突破“冷板凳”的限制,推動我國古DNA研究進入世界前列?曾記否,“90后”電焊技師裴先鋒突破學歷的限制,在世界技能大賽中奪得焊接項目銀牌?故應當突破自身之限,然后才能懂得“青春不留白”的豪言壯志。
天地無垠,山河永恒;不問歸途,志在四方。吾輩青年當不受自身之限,才能乘風破浪,立于時代之巔。
不被環(huán)境設限,人生舞臺才會被無限放大;不給自己設限,人生之路才能充滿無限精彩。不被自身的認知所束縛,才漸漸懂得“學無止境”的真意;不被自身所歷經的挫折所左右,才漸漸明白“經歷即財富”的深意。拓寬自己的眼界,打開自己的格局,才能讓“大道理”重塑自己的見識,讓自己生命擁有更多的可能。我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當不受自身之限,汲道理之力量,才能游刃有余,所向披靡。
不再甘于井底窺天,不再止于盛夏高歌,不再停于所閱之書,共譜時代之新篇章。
評點
文章主題鮮明,亮點有三:其一,緊扣材料,提出觀點:不受自身之限,方悟道理真意;其二,緊扣觀點,從個人層面、社會層面再立足于“吾輩青年”進行呼吁,思路清晰,論證到位;其三,從“不受自身之限”出發(fā),又立足于“道理”,兩者關系辯證統(tǒng)一,使觀點論證更具有說服力。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