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 任溫雅 蘭鈞 任剛 達娃卓瑪**
1.西藏自治區(qū)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中藥(藏藥)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西藏 拉薩 850005;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4
灰蒿,為菊科植物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灰蒿Artemisia conaensis Ling et Y.R.Ling 的干燥地上部分。產(chǎn)于內(nèi)蒙古、東北三省、四川及西藏等地;多生于草原、高山草原、干河谷、荒坡、河岸邊及路旁等,局部地區(qū)成片生長[1]。
目前有關藏藥灰蒿的基原植物沙蒿地上部分化學成分的報道較少,化學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沙蒿籽。沙蒿籽主要含揮發(fā)油和黃酮類化合物。筆者在前期試驗中發(fā)現(xiàn),沙蒿地上部分中東莨菪內(nèi)酯含量較高。東莨菪內(nèi)酯,化學名為6-甲氧基-7-羥基香豆素,屬于香豆素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抗炎及鎮(zhèn)痛、解痙攣、降血糖、降血壓、抗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等多種藥理活性[10,11];王韻[12]等在對茵陳蒿湯的研究中提出東莨菪內(nèi)酯具有潛在抗炎和抗肝損傷作用。這些研究提示,東莨菪內(nèi)酯的生物活性與沙蒿散腫的功能相一致。為了建立科學可控的藥材質量標準,對灰蒿的基原品種沙蒿進行了性狀、薄層色譜鑒別、顯微鑒別、灰分檢查及水分檢查、浸出物測定等研究,為該藥材地方標準制修訂奠定基礎。
超聲清洗機KQ-5200DB 型(昆山市超聲波儀器公司);電子分析天平Al204型(Mettler Toledo 儀器(上海)有限公司);8-10 型箱式電阻爐(中國沈陽市節(jié)能電爐廠制造);萬能粉碎機(浙江紅景天工貿(mào)有限公司);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DHG-9140A(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數(shù)碼攝影顯微鏡(Nikon);薄層色譜掃描儀CAMAG AUTOMATIC TlC SAMPlER 4;雙槽展開缸。
1.2.1 對照品。東莨菪內(nèi)酯(PS010525)購置于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8%.
1.2.2 試劑。甲醇、乙酸乙酯、甲酸、三氯甲烷、氨水、甲酸、環(huán)己烷均為分析純。硅膠G 板薄層板為青島譜科分離材料有限公司產(chǎn)品。
本次收集了21 批灰蒿藥材,詳見表1。藥材樣品均經(jīng)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慕澤涇副教授鑒定為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Spreng)的干燥地上部分。
表1 藥材信息表
灰蒿莖枝多見、圓柱形、淺紅色或紅褐色,微具毛并具細縱棱,表皮與中心微剝離;質硬、折斷面呈海綿狀、乳白色、中央髓部灰白色,斷面上密布網(wǎng)狀小孔,斷面外緣與棱角相應處,有數(shù)個灰白色團塊存在。頭狀花序球形,直徑約1.5~2mm;總苞片外層深綠色或紫色,質薄易碎。葉片多破碎少見,完整葉片輪廓長圓狀楔形或長圓形,羽狀深裂至全裂,小裂片線性。氣微,味稍苦[10]。
圖1 藥材外觀圖
在顯微鏡下觀察,21批次藥材粉末黃綠色。葉碎片兩面均具不等式或不定式氣孔長28~35μm,,直徑22~27μm,長圓形或不定式,副衛(wèi)細胞3~5個。表皮細胞不規(guī)則,細胞壁微波狀彎曲或較平直,呈角質增厚,可見橢圓形或類圓形的毛根基。油室碎片細胞多角形,內(nèi)含黃棕色分泌物。薄壁細胞類長方形,有明顯的網(wǎng)狀壁孔,壁多木質化。非腺毛為T 形毛,多碎斷,頂端細胞長而彎曲,兩臂不等長,柄易脫落,1~2細胞。柱頭頂端表皮細胞呈乳頭狀突起,長條形?;ǚ哿1姸?,類球形,具三孔溝,表面具刺及刺狀雕紋,直徑15~22μm?;ǚ勰覂?nèi)壁細胞多見,細胞呈星形網(wǎng)狀增厚。石細胞散在有類方形和柱狀兩種,類方形直徑約15~20μm,柱形直徑10~15μm 左右。纖維散在或成束,多碎斷、壁厚,直徑7~13μm,胞腔多呈線形。具緣紋孔導管和螺紋導管,具緣紋孔導管直徑45~50μm左右,螺紋導管直徑9~16μm左右。[10,11]。
圖2 藥材粉末顯微圖
2.3.1 薄層色譜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東莨菪內(nèi)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適量的容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lmL 含0.1mg 的溶液,作為薄層色譜鑒別對照品溶液。
2.3.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及薄層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入甲醇50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mL 使溶解,作為薄層色譜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東莨菪內(nèi)酯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1mg 的對照品溶液。照現(xiàn)行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薄層色譜法[13]試驗,吸取東莨菪內(nèi)酯對照品溶液和21 批灰蒿藥材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25:1.5:0.1)作為展開劑,薄層板預飽和20min,展開,取出薄層板,置通風櫥中晾干,在紫外光燈(365nm)下進行檢視。21批次灰蒿供試品色譜中,在與東莨菪內(nèi)酯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結果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采用薄層鑒別方法,檢測21 批沙蒿藥材,薄層色譜圖與東莨菪內(nèi)酯對照品一致,操作簡單,重現(xiàn)性好,納入標準。樣品薄層色譜圖見圖3。
圖3 灰蒿藥材薄層色譜圖
2.4.1 水分檢查。照《中國藥典》2020 版四部通則0832 水分測定法第二法(烘干法)測定,共測定21 批藥材的水分,范圍在7.15%~11.26%間(測定結果見表2),9 號和21 號樣品為離群值,故未統(tǒng)計。其余19 批次灰蒿樣品計算平均值為9.17%.根據(jù)以上測定數(shù)據(jù),取均值的120%為上限,并綜合《中國藥典》限度制定相關考慮,暫定灰蒿水分含量不得高于13.0%,21 批次灰蒿樣品全部合格。
表2 藥材水分、總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檢查、浸出物測定結果
2.4.2 總灰分檢查。按《中國藥典》2020 版四部通則2032 測定法,對21 批次藥材進行了總灰分的測定,在6.03%~14.79%之間浮動,21 號灰蒿樣品為離群值,故舍去。選擇其余20 批次樣品計算平均值得出結果為8.09%.取均值上浮20%[14]為9.71%,綜合考慮,暫定灰蒿藥材總灰分量不得高于10.0%,21 批次灰蒿樣品中有20批合格,合格率為95.2%.
2.4.3 酸不溶性灰分檢查。根據(jù)《中國藥典》2020 版四部通則2032 項下得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測定了21 批次灰蒿藥材的酸不溶性灰分,21 號樣品為離群值,舍去。20 批樣品酸不溶性灰分為0.06%~1.470%,平均0.56%.多數(shù)樣品的酸不溶性灰分低于0.50%,各批次間數(shù)據(jù)波動較大,規(guī)定該限量無意義,因此建議不列入灰蒿質量標準(草案)正文。
照2020 年版《中國藥典》第四部通則2201 浸出物測定法中熱浸法進行測定,最終選擇75%乙醇作為該項目的提取溶劑。5 號和7 號樣品為離群值,故舍去。選擇其余19 批次灰蒿樣品計算平均值為20.68%.根據(jù)以上測定所得數(shù)據(jù),取均值下浮20%值為16.5%,綜合考慮,暫定灰蒿藥材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筆者在前期試驗中發(fā)現(xiàn),沙蒿地上部分中東莨菪內(nèi)酯含量較高。王韻[12]等在對茵陳蒿湯的研究中提出東莨菪內(nèi)酯具有潛在抗炎和抗肝損傷作用。這些研究提示,東莨菪內(nèi)酯的生物活性與沙蒿散腫散毒的功能相一致。因此,本標準中以東莨菪內(nèi)酯作為灰蒿藥材薄層鑒別的對照品。
在薄層鑒別試驗中,比較了三氯甲烷-甲醇-甲酸(25:1.5:0.1)、環(huán)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10:7:1.2)、乙酸乙酯-甲醇–氨水(17 :2 :1)以及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氨水(3:4:2.5:0.5)四種展開系統(tǒng),經(jīng)反復試驗后,結果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25:1.5:0.1)為展開條件時斑點清晰,Rf 值適中,無拖尾,故以此為展開條件。還考察了供試品溶液的不同制備方法和預飽和對展開效果的影響,發(fā)現(xiàn)預飽和20分鐘展開效果更好。同時對選定的展開系統(tǒng)進行了18%RH 和88%RH 兩種濕度,以及4℃和35℃兩種溫度的考察,結果表明,濕度、溫度對灰蒿薄層色譜鑒別斑點無明顯影響,說明本薄層方法中展開系統(tǒng)耐用性教好。
在浸出物項目中,分別對灰蒿藥材進行了水和不同濃度的乙醇提取溶媒進行了考察,以浸出率為指標,考察了冷浸法和熱浸法兩種提取方式。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實驗室質量控制研究人員更注重以浸出物含量數(shù)據(jù)較大確定提取方法[15],而更多相關領域的專家以臨床價用藥習慣作為主要依據(jù),以水煎服選擇水作為提取溶劑,制成酊劑等含醇溶劑的劑型時選擇醇作為提取溶劑。藏藥灰蒿多配方用或遵醫(yī)囑,藏藥成方制劑主要入丸散服用,本研究在浸出物項既考慮了浸出物含量數(shù)值,又結合了藏藥入藥習慣。
綜上所述,本研究就21批次藏藥灰蒿基原品種沙蒿藥材進行顯微鑒別及薄層鑒別、總灰分檢查及酸不溶性灰分檢查、水分檢查和浸出物測定,建立了灰蒿的質量標準,以上研究結果可為建立灰蒿藥材的地方標準提供依據(jù)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