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慧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消化三科 濮陽 457000)
十二指腸潰瘍(DU)屬于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導致DU 的重要病因。目前針對Hp 感染根除方案的研究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Hp 感染根除的方法已從最初的經(jīng)驗性單一抗生素療法逐漸轉變?yōu)槿?lián)、四聯(lián)療法治療,但隨著治療方案療程變長、藥物組成增多,抗菌藥物所產(chǎn)生的耐藥性及不良反應逐漸增加,采用單純西藥治療后Hp根除率不斷下降[1~2]。近年來,中藥治療DU 伴Hp 感染得到了臨床重視,中醫(yī)學中并無DU 這一病名,但依據(jù)其臨床癥狀可歸屬于“胃脘痛”的范疇,DU 病機是本虛標實,脾胃虛弱是其本,瘀血、濕熱、氣滯、郁熱是其標[3]。荊花胃康膠丸是由土荊芥和水團花按照一定比例制成,具有清熱化瘀、理氣散寒的功效,適用于各種伴有胃脘部疼痛、反酸及脹滿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4]。本研究觀察荊花胃康膠丸聯(lián)合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DU 伴Hp 感染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于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治療的84 例DU 伴Hp 感染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20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3 例,專科及以上19 例;內(nèi)鏡分期:A1 期18 例,A2期24 例;年齡22~68 歲,平均年齡(41.25±6.31)歲。對照組男25 例,女17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5 例,??萍耙陨?7 例;內(nèi)鏡分期:A1 期16 例,A2期26 例;年齡20~65 歲,平均年齡(40.97±6.2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210210-2 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DU 中醫(yī)診斷符合相關標準:《消化性潰瘍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5],辨證為脾胃虛寒證,主癥為胃脘隱痛,喜溫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減,四肢不溫;次癥為泛吐清水,納呆食少,神疲肢怠,面色無華,大便稀溏;舌體胖,苔薄白,脈沉細或遲;DU西醫(yī)診斷符合相關標準:《消化性潰瘍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 年天津)》[6],經(jīng)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DU病灶;Hp 感染診斷符合相關標準:《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7],其中胃黏膜組織快速尿素酶試驗陽性,或組織切片染色陽性,或13C-尿素呼氣試驗陽性;能夠耐受荊花胃康膠丸、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2)排除標準:近4 周內(nèi)使用過抗生素、鉍制劑或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治療;有濫用藥物史;合并心臟病、高血壓;合并其他消化道惡性腫瘤;合并造血系統(tǒng)疾病;無法清晰描述病史,依從性較低;妊娠、哺乳期女性;有Hp 根除治療史。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克拉霉素片(國藥準字H20063814)口服,5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20073710)口服,1 000 mg/ 次,2 次/d;枸櫞酸鉍鉀膠囊(國藥準字H20183323)口服,220 mg/次,2 次/d;奧美拉唑鈉腸溶片(國藥準字H20051864)口服,20 mg/次,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荊花胃康膠丸(國藥準字Z10970067)治療,口服,160 mg/次,3 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療14 d 后,患者潰瘍完全愈合,炎癥消失,為痊愈;潰瘍消失,但仍可見炎癥,為顯效;潰瘍縮小≥50%,為有效;未達以上標準,為無效??傆行?有效+顯效+痊愈。(2)Hp 根治率:停藥28 d 后進行13C-尿素呼氣試驗,結果若為陰性則為Hp 根治。(3)中醫(yī)證候(TCM)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中標準將主癥、次癥依據(jù)嚴重程度(無、輕度、中度、重度)進行計分,主癥計分為0 分、2 分、4 分、6 分,次證計分為0 分、1 分、2 分、3 分。得分越低表示癥狀越輕(4)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量表評估,滿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生活質量越好。(5)實驗室指標: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生長抑素(SS)、胃泌素(GAS)、胃動素(MTL),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6)不良反應:觀察皮疹、腹瀉、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及Hp 根治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及Hp 根治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及Hp 根治率比較[例(%)]
2.2 兩組TCM 積分及SF-36 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TCM 積分均低于治療前,SF-36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TCM 積分低于對照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TCM 積分及SF-36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TCM 積分及SF-36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兩組SS、GAS、MTL 及TGF-β1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SS 均高于治療前,GAS、MTL、TGF-β1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SS 高于對照組,GAS、MTL及TGF-β1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SS、GAS、MTL 及TGF-β1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SS、GAS、MTL 及TGF-β1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目前DU 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明晰,但十二指腸黏膜易受到多種侵襲因子,如Hp、胃蛋白酶、胃酸等,同時由于胃黏膜黏液屏障及多種保護因子防御失衡,誘發(fā)DU,其中Hp 已成為誘發(fā)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主要致病因素[9]。目前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DU 伴Hp感染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其中克拉霉素能夠對細胞核蛋白亞基連接進行阻礙,抑制蛋白酶合成抑菌;阿莫西林可對細菌拓步異構酶活性進行抑制,達到殺菌效果;奧美拉唑鈉腸溶片能夠抑制胃酸分泌,改善十二指腸黏膜血流,保護胃黏膜;枸櫞酸鉍鉀膠囊能夠在酸性環(huán)境中形成保護面覆蓋在潰瘍上,以避免胃酸侵襲潰瘍,并可促進前列腺素釋放,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愈合,殺滅Hp[10~11]。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導致Hp 耐藥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采用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Hp 感染DU 整體效果并不理想。
中醫(yī)學認為DU 病機為脾胃虛弱,情志、飲食及外邪等因素致胃脘痛[12]。DU 病位在胃,但與肝脾關系密切,脾氣主升,胃氣主降,脾虛氣血運化減弱,胃絡瘀滯,寒邪之氣侵襲,凝結于胃脘部,累及脾陽,脾胃陽虛,運化失司,氣血生化不足,故出現(xiàn)上腹疼痛、噯氣及反酸等癥狀[13]。荊花胃康膠丸主要成分是土荊芥和水團花,兩者均歸于脾經(jīng),具有清熱化瘀、理氣散寒之功;土荊芥理氣散寒,水團花清熱利濕,一寒一熱,使中焦氣機疏導,兼有化瘀止痛之功;土荊芥能夠散寒、理氣,使客于胃腸之寒邪除,氣機得以通暢,脾胃漸運,胃痛則止;水團花可活血化瘀,氣行瘀散[14]。經(jīng)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荊花胃康膠丸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進胃動力、降低胃酸、增強胃黏膜屏障、促進胃黏液分泌等作用,有利于殺滅Hp,具有修復及保護胃黏膜等多靶點功效,能夠對各種原因所誘發(fā)的DU 均具有保護作用[15]。此外,荊花胃康膠丸能夠有效殺滅Hp,與增加Hp 臨床耐藥菌株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有關。
有研究指出,DU 患者往往存在SS、GAS、MTL等胃腸激素分泌異常,SS 是抑制GAS 及胃酸分泌的重要激素,由胃腸黏膜D 細胞分泌;GAS 能刺激黏膜產(chǎn)生胃酸,是由胃竇及十二指腸G 細胞分泌;MTL 能夠誘發(fā)胃強烈收縮,Hp 感染會促進MTL 釋放[16]。TGF-β1具有調(diào)節(jié)細胞生長及分化、局部免疫炎癥反應的作用,TGF-β1水平升高可能與Hp 相關的免疫炎癥紊亂有關[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Hp 根治率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TCM 積分、GAS、MTL、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療前,SF-36 評分、SS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TCM積分、GAS、MTL、TGF-β1水平低于對照組,SF-36 評分、SS 水平高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荊花胃康膠丸聯(lián)合標準四聯(lián)療法治療DU 伴Hp 感染有利于提高Hp 根除率及潰瘍愈合效果,調(diào)節(jié)SS、GAS、MTL 及TGF-β1水平,使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改善,臨床應用安全可靠。與鐘錦玉等[18]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DU 伴Hp 感染患者采用荊花胃康膠丸與標準四聯(lián)療法聯(lián)合治療效果顯著,可提高潰瘍愈合效果及Hp 根除率,調(diào)節(jié)SS、GAS、MTL 及TGF-β1水平,控制病情進展,使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提升,且臨床應用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