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玉嬌 張凌 陳彬
糖尿病是一種體內高血糖的代謝疾病,同時存在脂代謝紊亂,從而造成細胞功能障礙及血管損傷,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DR)是主要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影響我國40 歲以上人群視力[1-3]。隨 著DR 病情進展,來自視網(wǎng)膜或脈絡膜的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滲入玻璃體腔,發(fā)生玻璃體積血(VH),導致視力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4-6]。
目前,VH 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高脂血癥對DR 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載脂蛋白B/載脂蛋白A1(ApoB/ApoA1)與DR 發(fā)展密切相關,并且可作為預測及治療DME的重要指標[7-8]。而DR 患者出現(xiàn)血小板凝集、黏附異常,可能由于DR 患者體內糖、脂代謝紊亂,造成血小板凝集,凝血功能受到影響,由此我們推測VH 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與脂代謝、凝血功能有關[9]。然而當前關于VH 的發(fā)生與脂代謝、凝血功能差異的研究尚且不足,因此本研究將VH 患者的血脂、凝血指標與非VH 進行對比,探討該類指標在DR患者中的臨床意義[10]。了解VH 的保護因素與危險因素,減少VH 引起失明的概率,從而探索VH 的早期發(fā)病機制,尋找治療方法,延緩DR 病程進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回顧性分析2021 年8 月至2022 年12 月就診于樂山市人民醫(yī)院的DR 患者,樣本量的計算采用估算法,按照研究變量數(shù)的10 倍估算,需要180 例,最終實際納入187 例,其中男101 例、女86 例。納入標準:經內科確診2 型糖尿病;根據(jù)患者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FFA)結果確診為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NPDR)或增殖期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PDR),雙眼DR 嚴重程度不等者,以病變嚴重側為準;年齡40~65 歲。排除標準:近期服用降脂、抗凝、溶栓藥物,合并全身嚴重疾病。研究對象根據(jù)是否發(fā)生VH,分為VH 組(96 例) 和非VH組(91 例,含NPDR 和PDR 患者)。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LYLL〔2023〕KY034),并豁免知情同意。
分別記錄DR 患者年齡、性別、BMI、吸煙、飲酒、高血壓病史、空腹血糖(FBG)、糖尿病病程、血脂相關指標[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HDL-C、LDL-C、ApoB/ApoA1]、 凝 血 四項[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清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
應用SPSS 22.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方差齊時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時組間比較采用校正t 檢驗。定性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向后逐步法)分析DR 繼發(fā)VH的危險因素,P <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總體平均年齡為(54.05±6.50)歲。非VH 組 中NPDR 52 例,PDR 39 例,NPDR 與PDR患者基本特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故統(tǒng)一納入非VH 組,與VH 組進行分析比較。VH 組與非VH組的性別、年齡、病程、BMI、吸煙、飲酒、高血壓病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 0.05)。VH 患者FBG、HbA1c高于非VH患者(P均< 0.05)。見表1。
VH 組的TC、HDL-C、LDL-C 及ApoB/ApoA1水平均較非VH 組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 0.05),而兩組間TG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VH 組與非VH 組間FIB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PT、APTT、TT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見表3。
表1 DR 患者基本特征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DR 繼發(fā)VH的危險因素,以VH 為因變量(VH 組=1,非VH 組=0),將表1、2、3 中P<0.05 的FPG、HbA1c、TC、HDL-C、LDL-C、ApoB/ApoA1 及FIB 設為連續(xù)型自變量,采用逐步Logistic 回歸分析篩選變量,結果顯示:HbA1c、ApoB/ApoA1 及FIB 是DR 病 情 進 展 為VH的危險因素(P < 0.05)。見表4。
血糖控制不佳是導致 DR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但血脂、凝血相關指標是否是DR 進展至VH 的危險因素還值得探討,故本研究納入VH 和非VH 患者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HbA1c、ApoB/ApoA1 及FIB 是引起VH 的獨立危險因素。
HbA1c屬于血紅蛋白非酶促糖基化產物,受體內血糖水平的影響,主要反映糖尿病患者近3 月血糖控制情況[4,11]。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VH 組HbA1c、FPG高于非VH 組,并且HbA1c是VH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與呂欣等[12]研究結果一致。雖然兩組患者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但有研究表明DR 患者發(fā)生VH 的年齡趨于年輕化,糖尿病確診年齡越小,發(fā)生VH 風險越高,病情越重,所以嚴格控制血糖對預防VH具有重要意義[13]。
高脂血癥是DR 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血脂升高通過非酶促糖基化通路引起脂質過氧化產物累積,增加血液黏稠度、血漿脂蛋白滲出、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導致視網(wǎng)膜組織缺血、缺氧,進而引起眼底微血管病變[14-16]。HDL 主要由ApoA1 組成,是一種促進膽固醇代謝的磷脂質的血清蛋白,而LDL 主要由ApoB 組成,是一種促進動脈硬化的脂蛋白,LDL 與HDL 均在兩組患者中體現(xiàn)差異[14,17]。目前已有研究證實ApoB/ApoA1 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病變有重要的獨立預測作用,ApoA 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而ApoB 可能通過釋放毒素損害視網(wǎng)膜血管細胞,加重DR 進展,ApoB/ApoA1 升高與DR 病程進展密切相關[18-19]。本研究顯示ApoB/ApoA1 是DR 進展至VH 的危險因素,表明ApoB/ApoA1 與VH 密切相關,并且ApoB 及ApoA1 不受進食、藥物等因素影響,因此,重視ApoB/ApoA1對DR 患者的影響,加強血脂管理,有利于延緩VH 的發(fā)生發(fā)展[20]。
FIB 是糖尿病患者血液黏度的主要決定因素,在DR 患者中,高FIB 水平和血管內壓力導致血液黏度增加,其中FIB 可能參與微血管炎癥和閉塞,從而加速DR 進展,發(fā)生VH[21-23]。有研究報道在DR 患者中,F(xiàn)IB 是導致牽拉性視網(wǎng)膜脫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本研究中VH 組FIB 水平高于非VH 組,并且FIB 是VH 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可能原因是高血糖損傷視網(wǎng)膜內皮細胞,激活凝血系統(tǒng),纖溶活性降低并形成視網(wǎng)膜血栓,凝血功能受到一定影響,抗凝血功能增加,從而增加 FIB水平[24-25]。在相關文獻中報道凝血-纖溶系統(tǒng)的失衡是長期高血糖導致的結果,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可能是DR 致病的重要機制[26]。因此,DR 患者治療及隨訪過程中,監(jiān)測凝血指標對VH 的預防也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表2 VH 組與非VH 組DR 患者血脂指標比較(±s)
表2 VH 組與非VH 組DR 患者血脂指標比較(±s)
變 量 VH 組(96 例) 非VH 組(91 例) t 值 P 值TC/(mmol/L) 5.20±1.43 4.63±1.17 2.980 0.003 TG/(mmol/L) 2.19±1.53 1.99±1.38 0.994 0.347 HDL-C/(mmol/L) 1.16±0.28 1.28±0.38 -2.187 0.030 LDL-C/(mmol/L) 3.20±1.32 2.75±1.03 2.624 0.009 ApoB/ApoA1 0.85±0.29 0.64±0.21 5.705 <0.001
表3 VH 組與非VH 組DR 患者凝血指標比較(x±s)
表3 VH 組與非VH 組DR 患者凝血指標比較(x±s)
變 量 VH 組(96 例) 非VH 組(91 例) t 值 P 值PT/s 11.16±0.89 11.28±1.02 -0.835 0.405 APTT/s 27.35±4.11 27.07±4.66 0.429 0.668 TT/s 17.56±1.10 17.57±0.92 -0.074 0.941 FIB/(g/L) 3.90±0.97 3.57±1.01 2.222 0.027
表4 DR 繼發(fā)VH 危險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綜上所述,HbA1c、ApoB/ApoA1 及FIB 是DR患者病情進展為VH 的危險因素,因此,在臨床中,對于糖尿病患者,需規(guī)律監(jiān)測血糖、血脂、凝血指標,積極控制,從而延緩DR 病程進展,降低VH 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