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舒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6)
英語課程作為大學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兼有工具性與人文性雙重屬性。從工具性的角度而言,培育學生語言能力,助力學生語言交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但在實踐層面,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效果并不理想。對此,要多維探索培育學生語言能力的策略。
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領域的熱點內容。教育部要求“把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1],凸顯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我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由北師大課題組提出,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大方面的內容。學科性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屬性,不同學科的課程定位、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有很大的差異性,核心素養(yǎng)也不盡相同。對大學英語學科而言,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四點內容。大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四點內容既有各自的側重點,也有內在的聯(lián)系,彼此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并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語言能力是大學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培育學生語言能力,能夠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要求。
21世紀以來,時代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知識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終身學習能力成為現(xiàn)代人不可或缺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能力的核心內容,以齊默曼、波卡特為代表的學者們建構了完備的自主學習理論,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可靠的依據[2]。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助力學生發(fā)展、順應時代要求的必然舉措。然而,在實踐層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多數(shù)學生存在自主學習能力低下的問題。英語語言能力的培育是一項長期性任務,既需要教師采取好教學活動,也需要學生持之以恒地開展語言訓練。從這個角度而言,培育學生語言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世界性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全球經濟整體不景氣,對我國經濟發(fā)展也帶來一定的沖擊。我國的經濟增長從原先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經濟態(tài)勢與社會總的崗位供給有密切的相關性,經濟態(tài)勢不佳使得社會能夠提供給畢業(yè)生的崗位大幅下降。由此導致的結果便是大學畢業(yè)生普遍面臨著就業(yè)難的問題。提高學生就業(yè)競爭力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重點任務,對此,英語語言能力的培育有著重要的意義。英語為世界通用語,在國內外經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英語語言能力已經成為現(xiàn)代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育學生語言能力,能夠豐富學生的就業(yè)技能,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使學生在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3]。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以教師教、學生聽為主線,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要以生本性原則為基本。首先,樹立教育服務學生的理念。大學英語教學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切入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邏輯起點與價值歸宿。要牢固樹立教育服務學生的理念,將學生全面發(fā)展視作大學英語教學的著力點,緊扣語言能力培育的內涵、要求、任務,強化語言能力培育在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其次,樹立教育依靠學生的理念。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理論將學生視作教育的主人,要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要樹立教育依靠學生的理念,通過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如模塊化教學、任務式教學、互動性教學等,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增強語言能力培育效果[4]。
系統(tǒng)論是自然科學領域的重要理論,將事物視作由多種要素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既關注復雜系統(tǒng)的整體變化,也關注構成復雜系統(tǒng)的各個要素的變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系統(tǒng)論的應用領域日益廣泛,逐漸從自然現(xiàn)象向社會領域延伸。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而言,大學英語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包括多個子系統(tǒng),而語言能力則是其子系統(tǒng)之一。同時,語言能力自身也包含若干個要素,最為典型的便是聽、說、讀、寫四個要素。因此,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要堅持系統(tǒng)性原則。首先,注重各要素的培育。各要素的培育是語言能力整體培育的前提,以聽力為例,要借助各種聽力資源,如廣播資源、影視資源等,以常態(tài)化的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培育效果。其次,注重各要素的協(xié)同培育。深刻把握各要素在語言能力中的定位與關聯(lián),以各要素的協(xié)同培育實現(xiàn)“1+1>2”的整體培育效果。
語言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必須長期開展,相應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也要將持續(xù)性原則作為重要原則。首先,做好語言能力培育的頂層設計。立足語言能力培育的要求與目標,組織校內外專家學者制定語言能力培育方案,明確各階段語言能力培育的內容、任務、目標,有條不紊地開展好語言能力培育工作。其次,做好語言能力培育質量監(jiān)控。推行全員質量監(jiān)控戰(zhàn)略,發(fā)揮好授課教師在語言能力培育質量監(jiān)控中的作用,立足語言能力培育質量監(jiān)控的內容、目標,委托軟件企業(yè)開發(fā)專門的質量監(jiān)控平臺,完善語言能力培育質量監(jiān)控平臺的功能模塊。最后,做好經驗的推廣應用。將理論學習融入學生語言能力培育中,持續(xù)總結學生語言能力培育中的經驗,并在校際范圍內推廣。
教學方法陳舊、單一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典型問題。不少教師仍停留在講授式教學階段,僅僅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略了學生的語言訓練,自然不利于培育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要從豐富語言訓練的角度出發(fā),多維度優(yōu)化教學方法。例如,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助力對話交流。英語為第二語言,學生英語學習缺乏天然的語言環(huán)境。課堂中的語言訓練以教材中的文本為主,存在機械、僵化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語言思維的發(fā)展。對此,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F(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三維建模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的發(fā)展,為教師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要利用好role play在語言訓練中的價值,為參與role play的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具體、可感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語言情境中自主交流,活躍學生的語言思維。又如,開展語言活動,加強語言應用。形形色色的語言活動在學生的語言訓練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培育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載體。以辯論賽為例,辯論賽是參賽雙方圍繞某一問題開展辯論的競賽活動,語言的攻訐、思維的交鋒是辯論賽的主要特征[5]。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Christmas Day、Thanksgiving Day、Halloween等為代表的節(jié)日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可將“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should we celebrate foreign festivals?”作為辯論賽主題。
課程資源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物質基礎,也是培育學生語言能力的載體。課程資源總量是否豐富、類型是否多樣,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現(xiàn)行的課程管理體制,大學英語課程資源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類。以往的英語教學以國家課程為主,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因此,緊扣學生學情,以培育學生語言能力為導向,深入開展校本課程,就成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比如,從影視作品中開發(fā)資源。英語分為口頭英語、書面英語,大學英語教材為典型的書面英語,具有規(guī)范性的特點。但在日常交流中,口頭英語才是人們語言交際的工具。影視作品中有大量的口頭英語,這些口頭英語反映了英語母語國家人們的交際習慣、思維方式,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要從影視作品中開發(fā)資源,如Gone with the wind中的“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Whatever comes,I'll love you,just as I do now.Until I die.”又如,從英文報刊中開發(fā)資源。以The Times、The Washington Post、The New York Times為代表的英文報刊,在英語世界有著廣泛的讀者,同樣可以成為學生語言能力培育的資源來源[6]。如The New York Times2022年11月18日中的“Pelosi Steps Aside,Signaling End to Historic Run as Top House Democrat.”。
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的任務,僅憑有限的課時,難以很好地實現(xiàn)學生語言能力培育的目標。因此,拓展教學渠道,推進自主學習,就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必然要求。首先,打造學生社團,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學生社團是以興趣為導向而締結的學生組織,不僅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中也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蓮挠⒄Z教學的角度培育學生社團,將學生社團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第二課堂。舉例而言,英文名著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資源,里面有許多優(yōu)美段落,如《人性的枷鎖》中的“The day broke gray and dull.The clouds hung heavily,and there was a rawness in the air that suggested snow”,可培育名著閱讀社團,讓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分享閱讀體驗。其次,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旌鲜浇虒W模式(blending learning)是信息時代教育教學的新模式,最早由美國懷俄明大學教授Cooney提出?;旌鲜浇虒W模式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互聯(lián)互動為中心,以促進學生課程學習與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在改進大學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市面上的網絡平臺有很多,各平臺均有獨特的優(yōu)勢。以“希沃”為例,“希沃”是由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fā)的互動教學平臺,覆蓋PC、Web、Android、iOS、Harmony OS等主流操作系統(tǒng)??梢劳邢N值染W絡平臺,推動英語教學從線下向線上延伸,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強化線上自主學習在學生語言能力培育中的作用。
教學評價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反饋教學成效、診斷教學問題、助力學生激勵等多重作用。因此,在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中,要深刻認識到教學評價的作用,并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評價。一是轉變評價理念。語言能力的培育是一項漸進性工作,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xiàn)。傳統(tǒng)的終結式評價并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評價。要樹立過程性評價理念,依托網絡教學平臺的信息搜集、存儲、歸類功能,為教學評價的開展提供足夠的資料。二是健全評價指標體系。作為評價活動的依據,評價指標是否全面、科學,直接影響到評價效果。要從大學英語的教學任務與目標出發(fā),緊扣學生語言能力培育的要求,多維度設計評價指標,一方面,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情況,如口語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情況[7],另一方面,將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品質、文化品格等納入評價指標中,構建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三是加強評價結果應用。教學評價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結果,要從構建學習激勵機制以及教學診斷機制的角度出發(fā),加強評價結果的應用,一方面,對評價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予以必要的語言激勵,如“Success is perseverance,until success,relying on a strong desire for success!”,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另一方面,依托評價結果剖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并做好教學的持續(xù)改進工作。
語言是人際交流的工具,語言的特性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將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內容。對此,要從優(yōu)化教學方法、開發(fā)校本課程、拓展教學渠道、改革評價方式四個方面采取好措施,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培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