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黃珍霞 彭琴
【摘要】? 目的? ? 分析“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的影響。方法? ?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160例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采取社區(qū)常規(guī)慢性病管理,觀察組采取“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對比2組血壓水平、自我管理評分、血壓達標率、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結(jié)果? ? 干預前2組血壓水平、自我管理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血壓水平、自我管理評分均較干預前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血壓達標率高于對照組,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 “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提升其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具有推廣價值。
【關(guān)鍵詞】? 社區(qū)高血壓患者; 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 血壓達標率; 心腦血管事件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on th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mpliance in community hypertensive patients
Zhou Haiyan1,Huang Zhenxia2,Peng Qin1.1 The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Guangdong? 518110; 2 The Guangzhou Xinhua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520
【Abstract】? Objective? ?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Internet +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on the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mpliance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16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to 8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took community routin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ok "Internet +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values, self-management scores, blood pressure compliance rat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values and self-managemen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y were all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is group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blood pressure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 "Internet +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will help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blood pressure compliance rat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ir self-management level,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nd have the prospect of promo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ternet +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Blood pressure compliance rate;? ?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21-003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1.010
社區(qū)是若干群體或組織組成的大集體,為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也是容納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單元[1]。我國為全世界高血壓高發(fā)國家之一,總體發(fā)病率約為37.2%,而知曉率、服藥率、控制率分別為36.0%、22.9%、5.7%,防控形勢不容樂觀[2]。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且近年來其導致的病死率、致殘率均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態(tài)勢[3]。有研究指出,高血壓導致病死率、致殘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與血壓控制效果不佳有關(guān),根本原因則在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4]。以往社區(qū)采用的慢性病管理監(jiān)督力度不足,患者依從性差,使得血壓達標率處于較低水平?!盎ヂ?lián)網(wǎng)+”時代到來后充分發(fā)揮了互聯(lián)網(wǎng)在生產(chǎn)要素配置中的優(yōu)化作用,已成為一種新的經(jīng)濟發(fā)展形態(tài),將其應用于慢性病管理領(lǐng)域同樣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5]。本研究分析了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開展“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的效果,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2019年1月—2020年1月選取160例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80例。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齡46~68歲,平均年齡(57.59±2.41)歲;病程1.5~7年,平均(3.85±1.05)年;高血壓分級:一級高血壓45例、二級高血壓30例、三級高血壓5例;合并癥:糖尿病24例、冠心病15例。觀察組男性32例、女性48例;年齡44~70歲,平均年齡(57.64±2.36)歲;病程1.17~7年,平均(3.77±1.09)年;高血壓分級:一級高血壓42例、二級高血壓32例、三級高血壓6例;合并癥:糖尿病21例、冠心病12例。納入標準:(1)社區(qū)常住居民或居住時間超過6個月的流動人口;(2)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且認知功能良好,能夠熟練操作微信;(3)知曉本研究方案內(nèi)容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2)合并嚴重的精神障礙或者認知功能障礙者;(3)已經(jīng)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者;(4)需入院接受規(guī)范治療者。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 方法
1.2.1? ? 對照組? ? 采取社區(qū)常規(guī)慢性病管理,由當值的社區(qū)工作人員每隔2~4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每隔3個月進行1次上門隨訪。隨訪的內(nèi)容包括了解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近期血壓達標情況(有無平穩(wěn)達標、晨起達標以及長期達標),掌握其飲食、戒煙戒酒、運動鍛煉、服用降壓藥物情況,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必須低鈉飲食,利用湯勺得知每天攝入的鈉鹽最大量,增加含鉀豐富的食物攝入量以輔助降壓,食物類型包括豆類(小豆、綠豆、黃豆、黑豆、蕓豆等)、豆制品(豆腐)、食用菌(香菇、木耳)、綠葉蔬菜(芹菜等)、魚類(金槍魚、比目魚等),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進食且平時盡可能于家中就餐,以利于控制脂肪、食鹽、糖的攝入量。配備血壓計并指導正確的監(jiān)測方法,定期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正以及教育,轉(zhuǎn)變患者錯誤認知,強調(diào)以上事項對控制血壓、遏制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重要意義。干預12個月。
1.2.2? ? 觀察組? ? 采取“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除了常規(guī)的電話隨訪與上門隨訪外,由社區(qū)1名醫(yī)師、3名護師或者是護士組建慢性病管理小組,全面負責本組患者的管理工作。將患者加入到統(tǒng)一的微信群之中,叮囑其每天通過微信群告知慢性病管理小組血壓控制情況,由小組成員根據(jù)收集到的信息繪制每個患者的血壓變化曲線,評估其血壓控制效果。借助微信平臺對患者實施個體化管理,具體方案如下:(1)對于血壓平穩(wěn)下降的患者予以鼓勵,通過微信叮囑其繼續(xù)執(zhí)行原有的慢性病管理方案,包括合理膳食、適度運動、遵醫(yī)囑用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結(jié)構(gòu)。(2)對于血壓快速下降的患者,由小組成員及時通過微信群與之溝通,了解患者用藥情況,包括具體的藥物名稱、是否聯(lián)合用藥等,由社區(qū)醫(yī)師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以及工作經(jīng)驗給出科學合理的建議,督促患者按照更新的用藥方案用藥。如有必要則采取上門隨訪的方式現(xiàn)場與患者溝通,共同了解藥物代謝相關(guān)知識,重點糾正患者存在的“越快越好”的錯誤降壓觀念,告知正確的血壓達標標準為數(shù)周至數(shù)月內(nèi)血壓降低至目標水平,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血壓下降速度過快、超過人體自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危害性告知患者,如加大心腦血管意外發(fā)生風險,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是會引起嚴重的意識障礙、肢體活動障礙、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等。(3)對于血壓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由慢性病管理小組對患者進行科學評估,重新制定干預方案:①用藥管理。重新選擇降壓藥物或者是采取聯(lián)合用藥的策略控制血壓,漏服藥物的患者根據(jù)漏服時間距離下次用藥時間長短決定是否補服,若漏服用藥時間距離下次用藥時間小于2次用藥相隔時間的1/2則足劑量補服,反之則不補服,下次足劑量用藥。用藥期間不得擅自更改用藥劑量,如需調(diào)整需要征求社區(qū)醫(yī)師意見。②飲食管理。通過微信群共享典型案例的飲食結(jié)構(gòu)特點,以便于患者能夠借鑒參照,并與小組成員進行在線交流,探討適宜自身的個體化膳食方案。③運動管理。經(jīng)常開展有氧運動,包括快步走、太極拳等,熟練掌握終止運動的條件和指征,科學鍛煉。④自我監(jiān)測與管理。在自我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異常時及時借助微信群反饋給慢性病管理小組,明確自身的血壓水平以及相應血壓達標標準,了解有無其他健康危險因素以及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程度,在慢性病管理小組指導下消除或者是規(guī)避危險因素。若患者存在血壓波動劇烈、頭暈眼花、惡心嘔吐、肢體乏力、視物不清、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等癥狀時及時告知慢性病管理小組上門處理,或者是由家屬陪同前往醫(yī)院接受進一步診治。干預12個月。
1.3? ? 觀察指標
1.3.1? ? 血壓? ? 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于干預前、干預后由指定人員借助水銀血壓計測量。
1.3.2? ? 自我管理評分? ? 于干預前、干預12個月時利用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測評量表暫定版[6]評估,包括飲食管理、運動管理、工作與休息管理、情緒管理、用藥管理、病情監(jiān)測6個維度,總分165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
1.3.3? ? 血壓達標率? ? 血壓達標判定標準[7]如下:患者耐受下以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為達標;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以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為達標;65歲及以上患者以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為達標。于干預12個月時統(tǒng)計。
1.3.4? ? 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 心腦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干預12個月時統(tǒng)計。
1.4? ? 統(tǒng)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予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予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jié)果
2.1? ? 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水平、自我管理評分比較? ? 干預前2組血壓水平、自我管理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血壓水平、自我管理評分均較干預前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 2組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 觀察組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7.50%,低于對照組的2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 2組患者血壓達標率比較? ? 觀察組患者血壓達標率為85.00%(68/80),高于對照組的70.00%(56/8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52,P=0.011)。
3? ? 討論
高血壓已經(jīng)成為當前最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8-9]。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數(shù)量超過2.7億人,每年約有200萬例死亡患者與高血壓有關(guān)[10]。當前我國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始終處于較低水平,僅有23.8%的患者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總結(jié)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低的原因在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低、不遵醫(yī)囑的行為屢屢發(fā)生,使得病情反復或者惡化[11]。
王力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實施“互聯(lián)網(wǎng)+全程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預的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較常規(guī)護理的常規(guī)組更低,表明該護理模式能夠進一步提升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與已有研究相吻合。但與之不同的是,本研究還從自我管理評分、血壓達標率、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方面探討了“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的效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該護理模式的應用進一步提升了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以及血壓達標率,降低了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偨Y(jié)原因在于“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中成立了專門的管理小組負責患者的管理工作,人員固定,避免了不同當值人員交接不暢帶來的一系列不便,能夠為患者提供連貫性的醫(yī)療服務。線上、線下交流和管理手段有助于強化醫(yī)患/護患之間交流,使其形成一種良好的信任關(guān)系,并營造良好的監(jiān)督氛圍,促使患者處于全程管理之下。針對血壓平穩(wěn)下降、血壓快速下降、血壓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分別提供相應的管理措施,凸顯了個體化原則,為最終干預效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運用的“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依托于微信平臺,而在實際工作中并非每名高血壓患者均能夠熟練使用微信,使得患者納入條件受到一定限制,成為本研究的不足之處。故在今后工作中,一方面需要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的平臺建設,另一方面則需擴大高血壓患者納入條件,以便于獲得更加科學的研究數(shù)據(jù)。
綜上所述,“互聯(lián)網(wǎng)+慢性病管理”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林幸.社區(qū)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壓護理管理中的效果[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21,26(1):96-98.
[2] 張丹薇,崔建蘭,吳超群,等.我國西南地區(qū)年齡35~75歲成人高血壓知曉、治療和控制現(xiàn)狀[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9,27(3):235-241.
[3] 董昱,王樺,檀春玲,等.我國老年人四大慢性病流行現(xiàn)狀及對傷殘調(diào)整生命年的影響[J].醫(yī)學與社會,2019,32(10):59-61,65.
[4] 王永馨,李小菊,井明霞,等.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1,24(4):503-508.
[5] 顏梅,莫李嬋,符岳,等.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血壓干預策略研究[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20,38(3):55-58.
[6] 馬林,王福利,李雅釵,等.健康教練技術(shù)在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20,23(19):2462-2466,2471.
[7] QAFFAS A A,HOQUE R,ALMAZMOMI 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ig data analytics for chronic disease monitoring in saudi arabia[J].Telemed J E Health,2021,27(1):74-81.
[8] 吳啟,溫宇明,黃祖華.佛山市社區(qū)心臟性猝死高?;颊吡餍胁W調(diào)查及健康檔案的建立[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20,25(2):146-148.
[9] ? OMBONI S,CAMPOLO L,PANZERI E. Telehealth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of-medical-things:the tholomeus experience[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20,17(7):659-670.
[10] 張輝,徐忠良,王德征,等.2015年天津市高血壓患者死亡特征及死亡原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25(9):680-682.
[11] 劉政,王錫榜,周艷紅,等.互聯(lián)網(wǎng)+醫(yī)生的社區(qū)高血壓患者慢病管理模式效果[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20,27(2):156-161.
[12] 王力,陳康,魏文志,等.互聯(lián)網(wǎng)+全程慢病管理模式對高血壓慢病的療效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8,40(12):1803-1806.(收稿日期: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