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含/深圳大學
中國作為禮義之邦,自古對服裝就極為重視,出現了諸多服裝專用的顏色詞語。二十世紀以來,淘寶、京東、唯品會等網上購物平臺迅速興起,服裝銷售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為了更精細地描寫服裝顏色,調動消費者購買欲,大量新興顏色詞語隨之產生。這些新興顏色詞語在構詞方式與語義特征上較傳統(tǒng)顏色詞有了更多創(chuàng)新,極大地豐富了現代漢語顏色詞的數量和類型。本文搜集整理了近年來互聯網平臺上出現的服裝領域新興顏色詞語900 個,并進一步探究其構成、特征、產生原因和存在的問題。
本文主要對依托互聯網推銷與售賣的線上服裝領域中出現的顏色詞語進行研究。
文章按照兩大標準對“新興”進行判定,滿足其一即可納入新興顏色詞語范圍:一是未被收錄到《現代漢語詞典》或沒有被運用到出版物;二是與傳統(tǒng)顏色詞相比,語義發(fā)生了變化,其中以語義擴大最為常見,例如“鈦白”,從專用于描寫化學顏料的顏色詞擴大到用來指與鈦白粉末顏色相關的服裝顏色。
本文所指的新興顏色詞語包括新興顏色詞和新興顏色短語兩類。新興顏色詞指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用于描述顏色的語言單位,單位內部不允許插入其他成分,例如顏色詞“嬰兒藍”中就不能插入任何成分,“嬰兒藍”并不等于“嬰兒的藍”;新興顏色短語指由詞組成的用于描述顏色的沒有句調的語言單位,單位內部允許插入“的”等虛詞語素,如“暗莓果紅”可以被拆分為“暗的莓果紅”,語義不變且句義通順,因此,“暗莓果紅”是一個詞組。
學界對新興顏色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興顏色詞的特點、分類和成因上。目前普遍認為新興顏色詞具有語素組配上的“隨意性”、語義構造上的“主觀性”、語用表達上的“新奇性”等特點(楊文全、李媛媛,2013)。邱莉芹、張金婷(2008)指出,新興顏色詞在使用范圍上比較受限,具有固定行業(yè)的特征。新興顏色詞分類方面,除傳統(tǒng)研究中經常應用的按照音節(jié)、使用領域分類外,杜文琦(2022)還提出按照喻體類型對網絡語境下的新興顏色詞進行分類的嘗試,將新興顏色詞分為實物+色、純喻體表色和非實物顏色詞三類。成因方面,蘇向紅(2008)認為新興顏色詞的產生主要與色彩營銷、科技進步及語言的運用相關。此外,范雨夢、朱磨虎(2021)、李小嬌(2012)、孫晶(2015)等對彩妝、汽車及電子設備的新興顏色語做了細致描寫和分析,但目前學界對服裝領域新興顏色詞語的關注較少。
新興服裝顏色詞語音節(jié)種類豐富,三音節(jié)形式在其中占絕對優(yōu)勢,四音節(jié)詞語數量居第二,雙音節(jié)詞語與五音節(jié)詞語數量較少,而六音節(jié)詞語作為語料中音節(jié)最長的詞語,出現總體頻次最低(表1),分別為“牛油果橄欖綠”和”紫羅曼蒂花園”?!皞鹘y(tǒng)顏色詞中雙音節(jié)詞居多”,與之相較,新興服裝顏色詞語明顯呈現出音節(jié)變多、詞長變長的特點。
表1 服裝領域新興顏色詞語音節(jié)分布
為了更好地對新興服裝顏色詞語的構詞方式進行研究,進而探尋其與傳統(tǒng)顏色詞的區(qū)別,本文按照是否含有標色語素與語素“色”,將新興服裝顏色詞語繼續(xù)往下劃分為四類。
3.2.1 僅含標色語素但不含語素“色”的顏色詞語
依據標色語素數量的多少,又可以將此類詞語細分為僅含一個標色語素、含兩個標色語素、含三個標色語素三小類,三小類詞中標色語素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1)僅含一個標色語素
① 標色語素在前
標色語素在前的顏色詞語由標色語素加上名詞形成,標色語素所表示的顏色具有名詞所表示事物的特點或與名詞所表示事物的顏色相近,例如“黑橄欖”指帶有橄欖顏色特點的黑色。相似的詞還有“黑巧克力”“黑曜石”等。
② 標色語素居末
這類顏色詞語構詞方式多樣,多為偏正結構,中心語為標色語素,定語可以為形容詞、名詞、動詞或數詞。
A 形容詞+標色語素
這類詞語中的標色語素會帶上形容詞所描述的特點或所傳達出的風格特征,如“純凈粉”,“純凈”指顏色不摻雜質,用“純凈”修飾“粉”,表明這是一種純度極高的粉色。而“浪漫粉”中“浪漫”修飾“粉”,則強調顏色營造出的浪漫氛圍。
B 名詞+標色語素
名詞搭配標色語素也是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常見的一種類型,構詞方式同樣為偏正構詞,被修飾的中心語標色語素與前面名詞所表示的事物顏色相同或具有一定關聯性。如“咸菜黃”指與咸菜顏色相同的黃色,“江南綠”常用來指細膩、清幽、給人置身江南之感的綠色。
C 動詞+標色語素
在傳統(tǒng)顏色詞中,動詞不能與標色語素搭配,但在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卻出現了動詞搭配標色語素的新用法,將顏色與動詞的結果或狀態(tài)相關聯,例如“開運橙”暗指這類橙色有開啟好運效果,“做舊藍”表示有復古效果的藍色。
D 數詞+標色語素
數詞加標色語素是線上服裝領域近來興起的獨特構詞方式之一。這類顏色詞語利用數詞表示服裝顏色的深淺,數詞越大,顏色越深。例如“20 度藍”“30 度藍”“40 度藍”“50度藍”,藍色逐漸由淺至深。
在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標色語素除了可以與一個名詞、形容詞、動詞或數詞搭配以外,還可以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類搭配,其中,以形容詞+名詞+標色語素、名詞+形容詞+標色語素、名詞+動詞+標色語素這三類詞語最為常見(表2)。標色語素前限定成分的增多縮小了詞語所能表示的色值范圍,使其表色更明確,描述更加生動。如“高級海鷗灰”中的“高級”起提示顏色風格的作用,暗示消費者這是一種可以凸顯衣服質感與穿戴者高貴氣質的顏色,“海鷗”則描述了顏色色彩,引導消費者通過海鷗想象衣服的具體色彩,較之于“海鷗灰”與“高級灰”,“高級海鷗灰”包含的顏色信息更豐富,易為消費者所想象與理解。
表2 含有多重修飾語的新興顏色詞語舉例
(2)含兩個標色語素
① 標色語素+標色語素
這一類詞語是聯合結構,由兩個標色語素并列組成,表示該顏色由兩個不同的純色混合而成。如“橘赤”即橘色與赤色混合形成的顏色,與此相似的還有“藏青駝”“黛藍灰”等。
② 名詞/形容詞/動詞+標色語素+標色語素
這一類顏色詞語由名詞、形容詞、動詞等與兩個標色語素構成,表明該顏色由兩種顏色混合形成,且或與名詞所表示的事物顏色相近,或具有形容詞表示的特點,或具備動作所產生的效果。例如,“椰汁米白”指顏色與椰汁相似、由米色和白色融合而成的顏色。形容詞與兩個標色語素結合形成的“暗橘紅”指亮度偏低、由橘色和紅色混合而成的顏色。動詞與兩個標色語素結合形成的“水洗藍灰”則指具有水洗褪色效果的灰色與藍色融合的顏色。
與僅含一個標色語素的顏色詞語相似,含兩個標色語素的顏色詞語也可以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類搭配,對顏色作更細致、更全面的描寫。例如“高級水洗藍灰”即是在“水洗藍灰”的基礎上對顏色呈現出的風格特征作進一步描寫。
(3)含三個標色語素
含三個標色語素的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一般由三個標色語素聯合構成,表示該顏色通過混合三種顏色形成。如“灰青黃”正是由灰色、青色和黃色三種顏色混合而成。類似的還有“灰青黃”“灰紫紅色”“雀茶棕”等詞。
除以上顏色詞語外,在收集到的語料中,還存在兩類非常規(guī)新興顏色詞語:表義抽象、語義模糊度高的。
一類是套用固定短語,例如“卿粉佳人”,改編自漢語詞匯“卿本佳人”,用諧音方式將標色語素“粉”嵌入詞匯中,形成新的顏色詞。此類詞還有“綠葉成陰”“黑天墨地”等。
一類是由含標色語素的顏色詞與其修飾的事物搭配構成。命名者首先用標色語素組成顏色詞,再用顏色詞修飾與該顏色相同或具備該顏色所傳達的某種特征的事物,構成新的定中結構詞語,例如“墨綠森林”“白月光”“純白奶糖”等。
3.2.2 既含標色語素又含語素“色”
語素“色”在顏色詞語中實際已虛化為一個類詞綴,只能使用于詞尾,具有詞綴的特征,但同時又保留了部分詞匯意義,起表明詞語類別的作用。服裝領域對語素“色”的使用具有任意性,對帶有標色語素的顏色詞語是否要加語素“色”沒有明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商家可以將一種顏色命名為“奶白色”,也可以直接稱為“奶白”。既包含標色語素又包含語素“色”的顏色詞語與只含標色語素的顏色詞語相似,語素“色”前的成分,可以由標色語素與名詞、形容詞、動詞或數詞搭配組成,如“辣黃色”“冰雪藍色”“閃銀色”“50°木綠色”等,也可以由多個標色語素聯合構成,如“淺黃綠色”等。
3.2.3 僅含語素“色”
這類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不明確標明標色語素,而是用比喻的方式造詞,通過喻體暗示服裝的顏色。
(1)名詞+色
這類詞所指的顏色與名詞所表示事物的顏色相一致,消費者通過調動對名詞所指事物的記憶,來獲取對該顏色的認知。如“破曉色”指天剛亮時的紅橙藍漸變色,這類顏色本就隨著日常生活的接觸儲存在消費者的記憶中,消費者在看到相應的詞語時只需稍加回憶,便能快速反應過來。
(2)形容詞+名詞+色
在這類顏色詞語中,形容詞和名詞共同限定顏色的色值,提示消費者該服裝顏色與名詞所表示事物的顏色相同,且具有形容詞所表示的特點。“經典燕麥色”即表示這是一種色值上與燕麥相同,且在服裝領域上流傳多年、廣受好評的顏色。近似的還有“淺青瓷色”“淺奶茶色”“深咖啡色”等。3.2.4 既不含標色語素又不含語素“色”
這類顏色詞語不包括標色語素與語素“色”,只通過比喻的方式,用名詞傳達具體顏色。例如“烤栗子”即與烤熟的栗子顏色相近的棕色,“抹茶曲奇”指像抹茶味曲奇外觀顏色的綠色。相似的詞語還包括“番茄果醬”“奶油青提”等。
3.3.1 描述顏色特征
新興服裝顏色詞語按服裝領域的描述習慣,從明度、純度、冷暖屬性、多元度等多個角度對顏色特征作了細致描寫。
(1)明度
明度指顏色的明亮程度。新興服裝顏色詞語多用亮、暗、深、淺、中、艷等形容詞來標記顏色的明度,達到細化色彩的效果。例如“牛仔藍”,指牛仔布料呈現出的顏色,而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的“淺牛仔藍”“中牛仔藍”“深牛仔藍”,則表示明度從高到低的三種“牛仔藍”,再如,“淺柔紫”表示明度較高的紫色,而“暗黑紫”則表示明度較低的紫色。
(2)純度
純度指原色在色彩中所占的百分比。新興服裝顏色詞語對顏色純度的描寫主要有“臟、正、純凈、極致”等。其中,“臟”表示該顏色摻雜了灰色,純度較低而顯臟,如“臟橘”指摻雜了灰色的橘色,而“正”“純凈”“極致”則表示顏色純正單調,純度較高,如“純凈紫”“極致黑”“正黑色”等。
(3)冷暖屬性
顏色的冷暖屬性指色彩給人帶來的心理上的冷熱感覺,常用“冷”“暖”等語素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新興服裝顏色詞語按照對冷暖屬性的描述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顏色詞語中,“冷”“暖”是對顏色整體冷暖性質的描寫,如“暖橘色”中的“暖”是對橘色冷暖的判斷,此時冷暖標記與顏色本身的冷暖屬性一致;第二類顏色詞語中,“冷”“暖”是對其后標色語素所指顏色的下屬類別的判斷,且冷暖色調詞語通常會成對出現。如“冷咖色”中的“冷”指該顏色屬于“咖啡色”中偏冷色調的顏色。與此對應,“暖咖色”是偏暖色調的“咖啡色”。
(4)顏色多元度
與其他領域顏色不同的是,服裝通過不同毛線的摻雜,可以形成由不同顏色交織形成的花色。這些花色雖然是由不同單色組成的,但由于交織緊密,在外觀上看如同統(tǒng)一顏色一般,服裝領域通常采用“花、雜”等詞來形容這類外觀看似統(tǒng)一、實則由不同單色構成的顏色。這類詞的典型代表如:“花杏色”“雜灰色”“中花灰”“深花灰”。
3.3.2 描述顏色風格
除了描寫顏色色彩,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還存在不少描寫顏色風格的詞語。這類詞語重點不在描述色彩而在于闡釋顏色的風格與寄托。這種顏色風格又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型:
(1)指向顏色本身
這類顏色詞語描述的是顏色本身呈現出的風格和特點,例如“百搭白”指包容度較高、能與多種顏色適配的白色。相似的還有“經典紅”“朦朧綠”“炫彩藍”等。
(2)指向消費者
這類顏色詞語側重的不再是對顏色本身的描寫,而是暗示消費者穿著該顏色時所能獲得或所能展現出來的效果與特點。這類顏色詞又可以歸為三個小類,分別是:消費者穿著后可以獲得的積極正面效果、消費者穿著后可以呈現出的特點、消費者穿著后可以具備的某類群體的特點。例如“開運紅”指消費者穿上之后可以開啟好運,獲得積極效果,“睿智灰”指消費者穿上后可以顯得聰慧、明智,“紳士灰”指消費者穿著后可以呈現出紳士的特征,顯得優(yōu)雅謙和。
(3)同時指向顏色與消費者
描述顏色風格的詞語中還存在部分同時指向顏色與消費者的詞語,這類詞語既涉及顏色風格的描繪,又包含對消費者穿著后呈現的特點的描述。如“溫柔米”在表示這類米色具有柔和的特點的同時,又暗示消費者穿上之后盡顯溫柔。
在現代服裝領域中,一個顏色詞語所能疊加的標色語素數量增多,傳統(tǒng)顏色詞中一般只會同時出現兩個標色語素,而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卻存在三個標色語素疊加的情況,如“灰青黃”“灰駝褐”等。
傳統(tǒng)顏色詞中標色語素的位置較為固定,而許多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標色語素的位置卻可以隨意顛倒,無固定用法,例如“藕米色”和“米藕色”“黑曜石”和“曜石黑”可以同時在網絡上流行。另外,在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名詞和形容詞共同充當標色語素的定語時,名詞既可以置于形容詞前,又可以位于形容詞后,具有任意性。
傳統(tǒng)顏色詞中已存在不需要標色語素便能表色的顏色詞語,構詞方式通常為名詞+色?,F代新興服裝領域中,這類顏色詞語的出現頻率更是進一步提高,在搜集到的語料中多達90 個,占比10%,這表明新興服裝顏色詞語對標色語素的依賴度有所降低。這類顏色詞語可以直接用物體表色,如“砂陶栗”“熱拿鐵”“蔓越莓色”“爛番茄色”等,也可以由形容詞與物體搭配表色,如“淡奶油”“淺蔥”“淺青瓷色”等。
傳統(tǒng)顏色詞一般只從一個角度出發(fā)描寫顏色,如嫩綠、天藍、紫紅等。而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則出現大量從多個角度描寫顏色的詞語,例如“淡橙黃”“元氣蛋奶黃”“淡波爾多紅”“火山巖暗灰”“淡紫霧色”等,這類顏色詞語皆從兩個及以上的角度描寫顏色,對顏色做了更多方位的觀察,描寫更為具體,顏色表達的精準度有所提高。
傳統(tǒng)顏色詞屬于中性詞,在脫離語境的境況下,并沒有主觀色彩的依附。而新興服裝顏色詞語則常因褒義語素的加入,而在詞義上直接呈現出正面感情色彩。例如“發(fā)財綠”“高貴白”“高雅駝”等新興顏色詞,皆因標色語素前的褒義語素,而變?yōu)榘x詞。新興服裝顏色詞語在感情色彩上的突破,與顏色本身的文化意義并無直接關聯,其正面意義的賦予全憑命名者的喜好,而非顏色在民族文化中的獨特象征意義。
與傳統(tǒng)顏色詞相比,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存在許多抽象程度更高的詞和短語,消費者可以理解其中每個語素的含義,卻難以通過詞義推知顏色的具體色值。例如,“爆款綠”“香馥白”等顏色詞,消費者只能捕捉到這些顏色所呈現出的風格,而難以從字面意思得知這是怎樣一種綠色和白色。
傳統(tǒng)顏色詞中已經存在大量借助喻體描寫顏色的詞匯,但與之相比,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的喻體顯然更為豐富。
以具體事物為喻體的顏色詞語是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最常見的一類,搜集到的語料中共有581 個。其中,用食物表色的顏色詞語數量最多,在語料中占比高達22.11%,與傳統(tǒng)顏色詞相比,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用奶制品(如奶油、奶茶、奶凍等)與咖啡等廣受年輕群體喜愛的食物命名的顏色詞語,增長速度更是飛快。這一現象與社會發(fā)展、消費者心理有密切關聯:首先,現代食物種類增多,顏色豐富,為充當顏色喻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次,食物是消費者日常接觸頻率最高的物品之一,人們對其顏色的認知更為準確;再次,用食物命名顏色可以讓消費者聯想到品嘗食物時的愉悅感,從而提升消費者對該顏色的好感度。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越來越多的商家偏向于用食物命名顏色,以達到促進服裝銷售的目的。與此同時,大量從未用于表色的植物、動物、礦物也進入顏色詞語中充當顏色喻體,這既說明了服裝染色技術的提高,也反映了人們對自然世界認知的拓寬。
此外,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還出現了新的具體事物喻體種類。這集中存在于兩類詞語中,一類是以物理化學反應命名的顏色詞語,這是人們對物理作用和化學反應認識不斷加深的產物,例如“銀化綠”指的是銀氧化后呈現出來的綠色;另一類是以品牌命名的顏色詞語,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各行各業(yè)的品牌層出不窮,一些顏色也因某些知名品牌的使用而一躍成為經典,人們便將這些顏色冠以品牌或品牌產品名。例如十六進制代碼為#b5c20 的橙色被法國奢侈品品牌愛馬仕用為產品包裝色后聞名世界,因此被稱為“愛馬仕橙”。
運用抽象事物關聯顏色是新興服裝顏色詞語的創(chuàng)新之處,語料中共有53 個。這類詞語中的喻體形式本無顏色,卻被人為地賦予了色彩,并用于造詞。這類詞語包括以時間與節(jié)日命名的顏色詞語、以地理位置命名的顏色詞語、以文化與虛構事物命名的顏色詞語、以體育運動命名的顏色詞語。以時間與節(jié)日命名的詞語捕捉了某些特殊時間點中最常見或最具代表性的顏色,如“圣誕紅”一詞源自圣誕節(jié)前后經常用在裝飾品與服裝上的紅色,又如“午夜藍”因近似午夜天空的顏色而得名;以地理位置命名的顏色詞語則是提取了某些區(qū)域或城市中顯著或亮眼的顏色,與區(qū)域或城市名搭配,組成新的顏色詞語,如“挪威藍”來源于“萬島之國”挪威的湖海呈現出的藍色;各類文化形象與虛構形象也是顏色詞語常用的抽象喻體,如“童話藍”指帶給人與童話相似的夢幻、美好感受的藍色;除此以外,運動服裝還經常提取某項體育運動中常見的色彩元素用于顏色命名,如“航海藍”意為航海時入眼可見的海洋的藍色。
新興服裝顏色詞語雖然在表達上力求顏色描寫得細致準確,但也仍存在語義透明度低、語義重復和造詞隨意等問題。
近年來,新興服裝顏色詞語的數量迅速膨脹,但又缺乏相應的造詞規(guī)范進行約束,以致出現大量無法通過字義和常識推知詞義的顏色詞語。按照影響語義透明度的因素,可以將這些詞語分為以下四類:
一是語義不通的顏色詞,如“米諾卡”“法蘭卡”“鈴清藍”等,這類詞的詞義本身解釋困難,消費者無法讀懂詞語表達的意思,更難以進一步想象服裝顏色的特征與風格。
二是標色語素與其他構詞語素關聯較弱,典型例子如“雪柔紫”“懸浮紫”。雪在大眾認知中是白色的,與詞中的標色語素“紫”毫無關聯。懸浮是一種物體運動的一種狀態(tài),與紫色的聯系也不夠緊密,難以理解其在詞中的含義。
三是過度依賴語境的顏色詞。這類顏色詞描述的不是顏色的特征或風格,而是商品的特征,一旦脫離了語境就難以讀懂。例如,一款橙色運動衛(wèi)衣的顏色被命名為“勁速橙”,在結合商品理解時,很容易便能理解該詞的含義和寄托,但一旦脫離運動衛(wèi)衣這一語境,顏色詞本身的詞義便難以覓得。
四是包含新興網絡用語的顏色詞。如“萌新粉”“基佬紫”等,如果不理解“萌新”“基佬”等新興網絡用語的含義,則無法讀懂顏色詞的詞義。
以上類別的新興顏色詞存在不同程度的語義模糊,語義透明度低對消費者而言存在較大的解讀難度,不僅不利于服裝商品的售賣,而且對新興顏色詞的發(fā)展產生消極影響。
這類問題集中出現在包含多音節(jié)傳統(tǒng)顏色語素的詞語中,以“淡群青藍色”為例,“群青”本就是一種深藍色,屬于藍色的一種,但命名者卻還在“群青”之后加上標色語素“藍”,使語義出現重復,類似的例子還有“靛青藍”“遠山黛綠色”等。此類語義重復會使詞義繁雜冗余,不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
顏色標準不統(tǒng)一也是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中的常見問題,具體表現為兩類:一類是同一顏色詞在不同店鋪的服裝里呈現不同顏色,例如同樣是“奶油色”,一部分服裝顏色偏黃,一部分服裝顏色偏白;另一類是同一顏色用不同物品命名,例如不同網店在描述同一橘色時,采用了不同的顏色詞語,部分店鋪稱該顏色為“蜜糖橘”,部分店鋪將其命名為“南瓜桔”,還有部分店鋪用“雅法橙”表示,這些喻體在現實中顏色并不完全相同,但在新興顏色詞中卻被定義為同一顏色。
顏色標準不統(tǒng)一造成新興服裝顏色詞語能指與所指不對應,不符合語言的約定俗成性,違反語言的社會性,導致新造詞和使用上的混亂,同時,過多的顏色詞也會加重消費者的記憶負擔,不利于新興顏色詞語的長期流傳和廣泛傳播。
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伴隨著網購平臺的崛起而興起,且一直在不斷壯大和擴充中,是新興顏色詞語中不可忽略的一支。本文對新興服裝顏色詞語的描寫和分析只針對服裝領域當下存在的顏色詞語,結合現狀推測,未來新興服裝顏色詞語仍會不斷增加、更替、演變,呈現出精準化與模糊化的雙重趨勢。一方面,在詞長上不斷增長,描寫維度不斷增多,描述更為細致,趨向精準描寫,但另一方面,由于造詞限制小、搭配選擇多,涌現大批語義透明度較低,甚至是難以直接理解的新興顏色詞語,出現語義模糊化的趨勢。在這樣精準化與模糊化同時進行的分裂趨勢下,新興顏色詞語是否會形成固定構詞規(guī)則、是否具有生命力、應該如何規(guī)范新興顏色詞語的使用等問題都需要繼續(x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