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 本文以繪本閱讀教學為例探討了將語音感知與意義理解相整合的教學策略,旨在幫助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感知、辨析、學習和實踐語音知識,運用自然拼讀規(guī)則拼讀單詞,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 ??素養(yǎng)。
關鍵詞: 自然拼讀 ?繪本閱讀 ?語音
自然拼讀是讓學生了解英文字母的發(fā)音規(guī)則或者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則,進而讓學生建立字母和發(fā)音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讓學生看到單詞就能讀出發(fā)音,聽到單詞就可以寫出組成該詞的字母,這種學習方法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建立字母和讀音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直接認識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掌握一定的拼讀方法,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視覺感知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提高其對單詞的自動化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綜合能力。英文繪本的使用,為自然拼讀方法提供有效的語言環(huán)境和練習平臺;而自然拼讀則為學生閱讀繪本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
一、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相融合的可行性
(一)閱讀促進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輸入質量較高,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明顯的助推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明確地指出,如果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智力發(fā)育效果則會大大提高。對于繪本主題,教師要有語篇意識,從全局和整體出發(fā)進行解讀??梢越柚恍┙叹呋蛘哂⒄Z視頻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引起學生對繪本主題的關注,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可以利用封面和插圖,讓學生大膽猜測繪本的主題,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繪本。通過整體解讀,學生有了對完整語篇的感知和理解,其閱讀能力自然會得到系統(tǒng)發(fā)展。
(二)語音學習是閱讀理解的關鍵
對于開始接觸英文學習和閱讀的中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其良好的音素意識,能夠提高學生預測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水平。拼讀能力和閱讀流暢度是閱讀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而音素意識是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在學生初次接觸詞形與詞音的搭配知識以及學習拼讀規(guī)律時,學生的音素意識會對學習效果產生明顯的影響。學生具備良好的音素意識以及拼讀能力,是學生理解英文單詞的基礎。
(三)繪本閱讀是語音教學的載體
自然拼讀從最基礎、最直接的學習開始,搭建英文從聽說到讀寫的橋梁。自然拼讀的教學設計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讓學生認識字母并掌握字母組合與其發(fā)音之間的關系;二是讓學生利用自然拼讀方式,在閱讀時輕松認識單詞以及在英文寫作時會拼寫相關英語詞匯。學習英語時,除了英語語言的自然拼讀外,學生還可以借助繪本中的動畫形象以及故事情節(jié),通過音、形、義的集合,收到最好的閱讀效果。繪本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相融合的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人教版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My Classroom Let's Spell 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借用單詞圖片讓學生對字母組合“a_e”的發(fā)音規(guī)律進行學習;第二,出示圖片以及影音,讓學生通過聽的方式,了解元音字母a以及字母組合“a_e”兩者在開閉音之間的發(fā)音規(guī)律;第三,根據一定的拼讀規(guī)律進行單詞拼寫。由于課文篇幅限制,這三個教學內容在語境以及意義之間并沒有明顯的關系,所以,語音教學則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語境的支持;與此同時,語音教學所涉及的教學活動較為單一,并且枯燥、機械,不易于學生理解。
Jake Can Bake 是《麗聲北極星自然拼讀繪本》第三級中的一本故事類讀物。從故事情節(jié)看,主要講述的是小男孩Jake為媽媽制作生日蛋糕。Jake媽媽的生日要到了,Jake想為媽媽制作一個生日蛋糕,最后奶奶幫助Jake完成了蛋糕的制作。從自然拼讀的角度來看,繪本主要以重復出現(xiàn)“a_e”發(fā)音的單詞為依托,從而學習“a_e”的發(fā)音規(guī)律。
從內容結構上看,故事分三個部分展開。第一部分介紹故事的背景:媽媽的生日快到了,Jake想為媽媽制作一個生日蛋糕。Jake wants to make a cake for Mum's birthday. (重點詞匯:Jake,date,make,cake)第二部分講述Jake在尋求幫助中失敗,但是仍不放棄,并且與奶奶一起制作蛋糕。Nan can't bake. Dad is late for work. At last, Nan helps Jake to bake.(重點詞匯:bake,late,take)在第三部分,Jake與奶奶一起完成了蛋糕的制作, 媽媽非常開心。Jake and Nan make a cake for ?Mum's ??birthday. (重點詞匯:plate,face)
從語言功能角度看,全文出現(xiàn)8個帶有“a_e”的單詞,而且不斷重復,貫穿全文。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這個元音組合“a_e”可以得到充分而有效的 練習 。
如果將教材中關于“a_e”的發(fā)音情景同繪本的內容相融合,就可以讓學生在有趣的語境當中,利用新穎的圖文結構,掌握相關知識點。教材中的書寫練習,也可以采用繪本閱讀進行拓展,幫助學生鞏固語音知識。
(二)學生分析
1.認知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的維持時間不長。在教學中,利用有趣的繪本故事,以及多種視覺、聽覺練習等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結合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更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智力發(fā)育水平。
2.學習基礎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對英文26個字母的發(fā)音以及發(fā)音規(guī)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備一定的語音基礎。
3.生活經驗
繪本故事中所涉及的烘焙方法同日常生活當中制作蛋糕的方法類似,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為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自然拼讀與繪本閱讀與相融合的教學實踐
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以閱讀為主旨,采用圖片環(huán)游形式穿插進行語音教學。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方式,去認識拼讀規(guī)律。在不斷地實踐練習以及繪本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語音知識點。學生利用已經學會的拼讀規(guī)則,再次自發(fā)地去閱讀故事,從而實現(xiàn)拼讀規(guī)則和閱讀思維的統(tǒng)一。
(一)預測故事,滲透語音
在教學中,教師指引學生對繪本的封面進行觀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提升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
(1)What is on the cover page ?
(2)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story?
(3)What did he do?
(4)Who wrote the story?
這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學生使用包含“a_e”的詞匯來回答,喚醒、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詞匯知識,初步滲透語音知識。
(二)精讀故事,感知語音
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不斷地出示圖片,指導學生對故事的發(fā)展進行分析和猜測,推斷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和結果。隨著情節(jié)的不斷深入,在黑板上用含有“a_e”的重點詞匯寫出故事情節(jié)。教師與學生可以呈現(xiàn)開展如下對話:
T:Who is he?
S1:He is Jake.
T:What will Jake bake?
S2:He wants to bake a cake.
T:Why does Jake bake?
S3:Because he wants to give his mother a birthday cake.
T:Will Nan help Jake?Will Dad help Jake?
S4:No.
T:Will Jake give up?
S5:No,he will bake a cake by himself.
在學生對故事內容有了大體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出問題,指引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探討。
(1)Do you like this story?Why or why not?
(2)What do you think of Jake?
(3)Can you bake?What do you do to show your love?
學生在圖片和教師的指引下,不斷深化對繪本故事內容的理解,領會“a_e”結構的單詞發(fā)音。學生在對內容進行猜測和分析時,需要對文中重點信息進行提取。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時,必須要用到含有“a_e”結構的英語單詞,隨后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深入梳理,進一步感受“a_e”結構的特點。教師板書中包含了“a_e”結構的核心詞匯,方便學生歸納與總結。
(三)深化理解,實踐語音
1.在韻文中深入感知并提煉語音知識
學生根據故事大意選詞填空,完成如下教師自編的小韻文,學生借助這一小韻文復述故事。
(1)Jake looks at the ?date .
(2)Jake's father is ?late .
(3)They ?bake ?a ?cake .
(4)A cake on the ?plate .
學生在韻文的配樂演唱中深度理解故事,反復感知“a_e”結構。演唱后教師首先提問學生演唱韻文的感受,師生對話如下:
T:How do you feel?
S1:It's beautiful.
S2:Just likes a song.
S3:It's a poem.
S4:It has a lot of “a_e” words.
隨后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師生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a_e”結構的單詞。接著,對文本前兩句進行帶讀指導,讓學生充分感受“a_e”結構的單詞的發(fā)音。教師重讀含有 “a_e” 的單詞,引起學生對此類單詞的注意。最后全班齊讀剩下的內容,通過聽—老師領讀—自己讀這三步,領悟“a_e”的發(fā)音規(guī)律。
在本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選詞填空自編小韻文,讓學生對故事的發(fā)展有深入的理解,同時,學生利用書寫的形式,感受包含“a_e”結構的單詞發(fā)音。學生再通過故事朗讀和小韻文配樂演唱,深切感受英語語音蘊含的韻律之美。最后,教師指引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適當?shù)目偨Y,以更好地把握單詞的拼讀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復述故事熟悉語音規(guī)律
教師逐一呈現(xiàn)故事圖片,引導學生在板書與圖片的幫助下復述故事的內容。教師幫助學生梳理出故事的三個部分。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將故事復述出來。借助復述,檢驗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回顧所學內容,內化字母“a_e”在單詞中的發(fā)音。
3.在繪本朗讀中實踐運用語音知識
學生分組合作,根據句式復雜程度和“a_e”結構的單詞數(shù)量選擇性朗讀。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其次,觀察學生是否能合理地使用所學的拼讀規(guī)則,對文章中含有“a_e”結構的單詞進行正確的認讀,并且將其運用到閱讀活動中。此外,教師把故事或者句子中含有“a_e”結構的單詞進行難度分級,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4.在故事續(xù)編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音知識
語音教學的最后階段是拓展,拓展的目的就在于檢測學生對語言發(fā)音規(guī)則的掌握情況,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發(fā)音規(guī)則,是否能夠將所學的規(guī)則應用到自然拼讀當中。本節(jié)課的拓展閱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相應的改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故事閱讀,促進學生自然品讀能力的 提升 。
結合故事的發(fā)展脈絡,Jake的爸爸會送給Mum什么禮物呢?教師據此對故事進行了續(xù)寫并通過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需要寫出續(xù)寫故事中空缺的“a_e”結構的單詞。
學生在了解了故事情節(jié)之后,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對其內容進行延伸創(chuàng)新,嘗試運用“a_e”結構的單詞進行短文改編(如圖1)。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繪本故事情節(jié)進行延伸,創(chuàng)造 性地使用了語音知識和語言知識,實現(xiàn)了語音學習及運用和思維 培養(yǎng)的統(tǒng)一。在課后,學生將自己改編的故事進行分享,深化對“a_e” 結構單詞的拼讀規(guī)則的理解,感受英文的韻律美。
在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自然拼讀的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對單詞和字母組合進行記憶和運用,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認讀習慣和基本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可以更輕松地學好英語,提升閱讀理解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薔,敖娜仁圖雅,羅少茜.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2]魯子問.促進思維品質發(fā)展的英語教學可能[J].英語學習,2015(12).
[3]王英華.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實用指南[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