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華,左佐壟川,向斌,嚴雪,陶肖云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廣西百色 533000)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簡稱“德法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四+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主要針對大學一年級的新生開設,承擔鑄魂育人思想奠基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為了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創(chuàng)新,確保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有機提升,通過利用長江雨課堂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德法課”的教學活動,從而轉化信息技術運用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形成“思政課”提升質量的有效路徑。
一直以來,高等院校在推進教學改革上的努力,有過形式多樣的嘗試,也取得了較多好成績。但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時期,高等院校的傳統(tǒng)教學活動受到了阻礙。為了盡早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積極響應上級的要求和部署,最終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德法課”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基于實踐應用的總結,歸納為提出、應用、反思三步概括。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關于“E-learning”1996年在美國雜志發(fā)表的論文,它是“國外在線學習理論體系建立的基礎”[2]。隨著“網(wǎng)絡教學可以作為傳統(tǒng)教育的延伸和彌補不足”[3]觀念的出現(xiàn),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就為國外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機理。“在線教學”與“傳統(tǒng)面授”的不等比例結合,概念界定,持續(xù)到2013年才形成了結構性轉換。教學改革發(fā)展至今,“傳統(tǒng)教學”與“網(wǎng)絡資源”已逐步融合,形成了“降低教學成本和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一種更優(yōu)教學模式。[4]”
與之相區(qū)分的是,“德法課”嘗試使用長江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來促進教學改革,得到了較多的參與研究和技術支持?;诙喾矫嬖?,在2019年“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研究的提出進入實質性范疇。
“德法課”是青年大學生從高中緊張階段,步入大學自我強化學習階段,環(huán)境發(fā)生轉變的入門級課程,且正處于大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拔節(jié)孕穗”關鍵期?!暗路ㄕn”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埋下內心“真、善、美”的種子,靜待生長、發(fā)芽、開花?!伴L江雨課堂”融入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貫穿課前、課堂、課后,實現(xiàn)了環(huán)節(jié)互動、評教表現(xiàn)、技術分析多重應用數(shù)據(jù)的提取。課前,任課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學進度,通過平臺投放學習資料?!罢n前預習”和“在線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成為課程教學常態(tài)化的學習任務模式,幫助學生進行深度提升;課堂,利用平臺完成“掃碼簽到”“隨機點名”“學生抽查”“學習檢測”等功能。“彈幕”功能將一舉打破學生課堂害羞心理進行有效互動,“反饋”功能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翻閱和回顧,且每張幻燈片下方還設有“對該頁不懂”按鈕。課后,限時作業(yè)的預留和發(fā)布,線上進行答疑解惑,通過平臺后臺的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學生“預習狀況”“隨堂測試”“作答數(shù)據(jù)”“彈幕內容”“學生反饋”“作業(yè)完成”等數(shù)據(jù)情況,幫助教師評估自己的教學效果和評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策略體系。
通過使用“長江雨課堂”的智慧教學工具,“德法課”整學期的運行,已經有了較多的實質性認識,其中包括“條件準備”“資源構建”“反饋評價”等三方面的理解。條件準備方面,對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要求:具體硬件多媒體教室、個人電腦、個人智能手機等,門檻不高;具體軟件電腦系統(tǒng)、Office辦公程序、長江雨課堂客戶端等,難度不大。
開課前,教師通過平臺的創(chuàng)建班級,以邀請碼的方式進入班級管理,QQ群輔助消息通知和課程討論。資源構建方面,網(wǎng)絡課程資源是混合式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大學MOOC和系列微課的權威教學資源,在網(wǎng)絡學習上實現(xiàn)“課前預習”“隨堂測試”“熱點討論”“追蹤時事”“導圖思維”“課后練習”等,在混合式教學資源的構建過程中,始終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構建資源連貫的教學過程。反饋評價方面,包括對教師教學過程和效果的評價,以及對學生學習和參與度的評價:評價教師主要來自提供學生學習資源的分析,組織學生主觀判分的參與;評價學生主要來自平臺功能的記錄數(shù)據(jù),直觀呈現(xiàn)積極與非積極狀態(tài)。對比“大班教學”和“小班教學”的記錄情況,混合式教學更加切合教師與學生的客觀需求,從根本上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分析對教學指導有著極大的意義,數(shù)據(jù)表明混合模式與“大班教學”同樣見效。
基于已有實踐的經驗分析,長江雨課堂智慧教學平臺應用于我校14個教學部門的各學科課程,確實形成了對當前教學模式的促進與完善。但較大范圍的全面應用,也暴露出較多有待完善之處。因此,“德法課”混合式的教學改革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雨課堂平臺的前期測試過程發(fā)現(xiàn),教學中途閃退和卡屏,學生端習題無法提交,教室插件端播放延遲等問題,曾一度給師生的教學活動造成巨大困擾。與此同時,教師使用雨課堂的體驗初期,還未完全熟練應用,教學習慣仍是以傳統(tǒng)模式為主,且由于課堂時間緊、任務重,雨課堂平臺豐富多樣的教學功能等比分配,也使得教師無從下手。通過一輪大規(guī)模的嘗試,后臺數(shù)據(jù)結果發(fā)現(xiàn),少部分學生存在只完成課上、課后的布置習題,未參加過課前預習和課堂互動。課后反饋的數(shù)據(jù),既說明了這部分學生不喜歡此種改革模式,也反映出一些學生的僥幸心理,明里是雨課堂認真“聽課”,實則卻在神游課堂之外,暴露了一系列課改實施的問題?!暗路ㄕn”O(jiān)L與OF的混合式教學,針對諸多問題提供了課程建設的參考依據(jù),更好推動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與探索。
OL(線上)與OF(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雖存在一定的應用困境,但從課堂表現(xiàn)情況來看,應用雨課堂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時顯著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學生課前預習的資料使用情況、發(fā)送的彈幕數(shù)量增多、線下討論與互動等足夠支撐這一觀點;從任課教師的課后感受來看,必須要在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改變原有的教學習慣,轉變教學態(tài)度,將課堂上的主動權留給學生,自己則是在充當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從學生的評價反饋情況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考驗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雨課堂教學平臺中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同時教師所提供的豐富教學資源有助于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2019年教育部印發(fā)的《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中指出:“積極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態(tài),推動課堂教學革命。嚴格課堂教學管理,嚴守教學紀律,確保課程教學質量[5]?!比绾伟l(fā)展好、利用好、建設好“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使其更好地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當前備受關注的議題。
當今時代的大學生,是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見證者和享受者,互聯(lián)網(wǎng)是他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已經是大勢所趨,在當前背景下,各類智慧教學工具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清華大學推出的雨課堂也是其中一款新型智慧教學工具,它集“課前資源推送”“課堂簽到”“隨機點名”“課堂習題應答系統(tǒng)”“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學生反饋”等功能于一體,并能和PowerPoint和微信實現(xiàn)完美結合,如此多功能的開發(fā)和設定,契合了目前課程教學改革的時代需求,國內許多高校也在借助雨課堂進行課堂改革,其教學效果得到了提升,因此選擇借助雨課堂打造“德法”金課,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提供參考依據(jù),更好地推動本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與探索。
經過較長的實踐周期時間來判定,“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試驗改革,能夠適用課程建設平臺體系的構建,結合“德法課”眾多教師授課的特點與喜好,以及長江雨課堂后臺綜合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深入研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總結了一套有特色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經驗。
開始上課前,教師打開雨課堂簽到功能進行考勤,讓學生掃描二維碼進入到本次課程學習,對事先安排好的每個模塊的內容,確定授課方式。教師可從后臺數(shù)據(jù)了解到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在課堂上側重對易錯點和重難點的講解,把控教學時間。例如,第四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經較為熟悉且能完整背下這24個字,這部分內容可以加快進度,只需要在線上快速進行即可;在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中,何為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有什么特點?這些較為抽象的內容則需要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由教師進行舉例,通過教師的帶領,利用線上課堂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加深對理想信念相關概念的認識,以及認識加強自身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再過渡到線下學生進行自我討論自身對理想信念的理解認識,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目的;對于“怎么做”這部分教學內容,如“作為當代大學生你該如何做到時刻堅守自身理想信念”這類開放性問題,則可直接選擇線下的方式進行。除了課后教師布置的作業(yè),課后的反饋和評價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利用匿名問卷或QQ群、微信群進行教學反饋與評價意見的收集,盡量讓參加課改的學生都能充分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
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在“德法課”中的實踐以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分別在2021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護理學專業(yè)、藥學專業(yè)隨機各抽取兩個班,其中一個班為教改組,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另外一個班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對比,全部班級期末成績及格率均達到了100%,但在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護理學專業(yè)及藥學專業(yè)中的教改組的成績優(yōu)秀(90分以上)人數(shù)分布比普通組分別增長了12.8%,10.7%,10.1%,成績良好(80~89分)的人數(shù)分布同比增長了19.6%,15.9%,17.2%,說明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能提高“德法”課的教學效果。在課程結束后,分別在3個教改組中隨機發(fā)放20份調查問卷,共發(fā)放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
在調查“在雨課堂中最喜歡的功能”時,48.3%的人選擇了“彈幕”功能,25%的人選擇了課堂上“不懂”反饋按鈕的功能,18.3%的人選擇了“課前資源推送”功能,5%的人選擇了“隨機點名”功能,還有3.3%的人選擇了“其他”,說明他們在手機端使用雨課堂時最喜歡發(fā)送彈幕來參與到課堂中來,其次為“不懂”反饋功能和課前資源推送功能;在調查“你覺得使用雨課堂的教學模式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幫助”,71.7%的人選擇了“有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16.7%的人選擇了“有助于加深對知識點的了解”,11.7%的人選擇了“有助于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說明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能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辨的能力,也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定位;在調查“你是否贊成將雨課堂應用于其他的課程當中”,63.3%的人選擇了“贊成”,16.7%的人選擇了“不贊成”,還有20%的人選擇了“不確定”,說明一半以上的學生還是樂于接受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但各科目實際情況不同,應該進行調研分析后再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課堂的互動是線下課程的靈魂所在,沒有互動的課堂則難以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雨課堂的教學工具如“隨機點名”比傳統(tǒng)的由學生自愿發(fā)言更能提升課堂的活躍氣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在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必像在課堂上發(fā)言那么拘束,滿足了學生對于個性化的需求,同時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老師可以通過觀看一兩分鐘的彈幕就能較為全面地了解到學生的想法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巴镀惫δ堋备嘤糜陔S堂測試中,用于分析學生作答情況。
以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為例,在課前教師已經布置了本次課需要討論的題目,用理想信念的有關知識來解釋龜兔賽跑的結果。上課前5min教師采用“隨機點名”的功能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完后開啟“彈幕”,讓學生各抒己見,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烏龜能勝利是因為它一直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兔子因為過于自負,未能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導致了結果的必然性,這說明學生經過一定的預習,已經達到了對知識初步了解的階段。教師再通過這個討論的案例重新導入到本次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理想和信念分別是什么,它們各自的側重點在哪里,講完以后馬上進行隨堂小測試,如“下列內容中,屬于理想的特征是(),屬于信念特征的是()A.時代性;B.實踐性;C.政治性;D.超越性;E.執(zhí)著性;F.多樣性”。教師再次開啟“隨機點名”和“投票”功能讓學生進行作答,由于所學知識是不久前講授過的,95%以上的學生都能理解和答對這道題,并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不懂”反饋功能提出的問題,讓教師了解到教學內容該如何調整,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德法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大一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就開設,涵蓋了思想道德、意識形態(tài)、法律素養(yǎng)、價值觀念等眾多方面,發(fā)揮著大學敲門磚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新時代,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方式已經發(fā)生轉變,混合式教學將成為思政課的主旋律。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嘗試運用新時代的“新武器”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以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6]。在推進“一流課程”建設的背景下,打造“德法”金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本文的實踐研究中,教學工具雨課堂是貫穿“課前—課中—課后”的,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無形之中給學生增加了學習壓力,迫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完成教師權威講授與學生被動接受的角色轉變,真正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實踐的結果也證明了教改組的優(yōu)良率相比對照組有了一定的提高,說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肯定是學有所獲的。教師也要注重課后的反饋與評價,在每次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漸探索出一套適合實際情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偟膩碚f,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德法課”中的應用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可為其他思政課的建設和課堂改革提供參考依據(jù),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