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邊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重慶 401331)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健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機制。針對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高職生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準確把握科學教育內涵,堅持“以教育者為主導,以受教育者為主體”的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基于學生的思政學習需求設計課程內容。思政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質和理想信念,在高職教育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于高等教育而言,專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等都是培養(yǎng)的重點,但是,其中創(chuàng)新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無法量化衡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培養(yǎng)這兩項能力。而基于思政理念的指導,高等教育工作將更加全面和科學,進一步為社會和國家培養(yǎng)更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扎實的業(yè)務技能的人才。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旨在引導主流價值觀,使學生堅定政治站位,特別是在當下,各種互聯(lián)網平臺云集,給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帶來巨大的沖擊。多元化的思潮使得高職生找不到正確的成長方向,而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社會主義理論影響學生,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學生的頭腦,使學生能夠正確辨析網絡上的各種思潮。因為高職生長期生活在校園內,思想相對簡單,在校園弘揚社會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觀,使之成為高職生的精神指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互聯(lián)網時代下多元化思潮給高職生思想發(fā)展帶來的不確定影響。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思政教育,以思政教育弘揚其一面思想旗幟,引領高職生的思想和精神健康成長。
互聯(lián)網時代,多元化思潮的影響下,精致的利己主義等錯誤的思潮影響了高職生的道德觀念,在錯誤思潮的影響下出現了各種道德滑坡現象。而思政教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高道德水平。思政教育工作規(guī)范了高職生的言行,明確善惡、是非、美丑。例如,在錯誤思潮的影響下,不少學生以逃課為潮流,不以為恥,反而競相模仿,不良的行為習慣在校園內彌漫,此時,教育的價值就凸顯出來。
思政課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知識枯燥抽象,許多學生對此不感興趣。不少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吸引,使學生在學習思政知識時以背誦方法為主。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缺乏思考,沒有真正理解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也沒有從內心真正認同各種思想政治觀念。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年齡和性格已趨于成熟,每一名在校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隨著現代化社會進步的影響,他們不喜歡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他們更喜歡充滿人文色彩、充滿關懷、耐心、呵護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像往常一樣對他們實行強硬的學習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上要有耐心,在教育開展的過程中要細心,慢慢打開高職院校學生內心的大門。
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無法滿足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實際需求。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發(fā)生了新的變化,他們更喜歡瀏覽鮮活具體的案例資料,不喜歡抽象生硬的理論知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應該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的更新和發(fā)展而不斷更新。但是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教育內容仍然比較傳統(tǒng),以理論分析為主,課程內容與新媒體聯(lián)系不夠密切,沒有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現在的情況來講,教師把教學目標設置得過于高或者太空洞,此類的教育直接違背了高職院校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
道德品質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內容,對于一個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如誠信、友善、奉獻等。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上存在一種追逐利益的價值觀念,學生也受這一觀念影響,形成了不正確的價值觀,這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功利性心理,缺乏腳踏實地的毅力和進取精神,更多地追求個人利益,價值觀扭曲。而思政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人對事盡心盡力,認真負責地工作和生活,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思政課程講解社會主義理論知識,弘揚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讓學生堅定政治自信、文化自信。使學生提高政治站位,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努力提升個人素養(yǎng),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貢獻力量,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學生在未來生活中才能更順風順水,更有助于學生實現個人價值。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還可以使他們以較強的抗壓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迅速適應學習和生活。思政課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社會需求的關系,幫助學生實現個人價值。
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使得教育的交互性、開放性進一步增強。互聯(lián)網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確教育目標,只有明確教育目標,教育活動才能具有效率。教育目標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特點,并且要保證教育內容和中學教育所學內容相互銜接,并考慮學生的綜合全面發(fā)展。明確教育目標以后,教師需要根據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起到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提高政治站位,堅定理想信念。在分析思政教育內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發(fā)展方式、思想狀態(tài)等,認真地解讀和分析教材。院校要強化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基于高職教育的整體目標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對于學生管理而言,教師可應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從多個方面分析學生的思想理念、思想動態(tài),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對整個思政教育的進程進行全面把控,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
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教育工作的最大特點是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ヂ?lián)網環(huán)境下,應用線上教育資源,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為了充分應用互聯(lián)網教學優(yōu)勢,教師首先要建設好線上學習資源。線上學習資源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種多樣,富有趣味性,能夠對課內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使學生更細致地了解課程知識點。教師在制作線上學習資源時,應該充分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以信息化教學資源補充、強化課程內容,而不是無目標地拓展課內知識。為了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可為學生制作學習單。學習單對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了細化和明確,學生只需根據作業(yè)單安排學習活動即可。學習單包括課堂預習、教學評價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了解學習活動的基本內容。教師要及時督促學生,確保教學效果。線上課堂主要依靠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因為網絡學習平臺提供了強大的數據分析技術,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自己的學習數據,比如學習時間、訪問資源、在線測試系統(tǒng)的準確率等。教師可隨時查閱網上學習資料,鼓勵、督促進度較慢的學生,并根據線上學習資料安排線下學習活動,幫助學生解答疑問,提高教學針對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行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鞏固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隨著互聯(lián)網教學技術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出現,兩者之間優(yōu)勢互補,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ヂ?lián)網所提供的海量教學資源使得教學空間拓展了,學生可以在課下學習海量的知識,也可以自主學習。特別是隨著知識型社會的到來,終身學習能力成為學生能夠在社會上脫穎而出的重要影響因素。因為終身學習能力基于自主學習能力而發(fā)展起來,線上自主學習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組織學生進行線上和線下的混合教育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能力。
線下課堂教師著力于解決學生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理論分析與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認同感,使學生把知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線下課堂教學主要任務是總結線上學習成果、組織自主討論成果、拓展理論知識。首先,線上課堂必須與知識內容相聯(lián)系;其次,結合學生專業(yè)背景,結合教育教學資源,組織學生結合教學資源進行辯論、展示學習成果和小組探究;最后,延伸和擴展知識,使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拓展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在于給學生留出課后知識延伸空間,教師應注重拓展線下課堂知識點,充分發(fā)揮線下課堂教學的關鍵作用。
學習思政課程知識離不開思政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之間建立聯(lián)系,進一步鞏固知識。對于思政課程而言,實踐活動有助于搭建學生的信仰體系,使得理論形成行動指南。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實踐活動組織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思政課程實踐教學的發(fā)展相對緩慢。思政活動能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信息技術的高職院校思政課能夠搭建一個模擬實踐環(huán)境,模擬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將思政理論知識應用于模擬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體驗環(huán)境,使學生通過沉浸式虛擬體驗加速理解和掌握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不同場景的實踐體驗,建立理論和實踐的溝通橋梁,提高教學效果。
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依賴于強大的教學環(huán)境做支撐,教學環(huán)境不僅包括環(huán)境硬件設施,也包括技術層面的保障,這取決于學校的投資建設。硬件設施方面,線下課堂多媒體設施,如網絡中控、投影、音響、智能講臺、觸摸屏等,這為教學提供了硬件保障,基于上述硬件設施,學校建立打造符合本校特色的線上平臺,豐富教學資源內容,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資源。
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還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讓教師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術和方法。互聯(lián)網教學資源豐富、形式多樣、互動性強、信息量大,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的學習空間。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單憑課上教學時間和課本知識不足以支撐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而互聯(lián)網教學資源給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平臺,在線上教學平臺,學生可以查閱相關的文獻,自行規(guī)劃學習時間。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測試結果展開評估,教師可以編制一系列的數據統(tǒng)計圖,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心理、習慣等進行客觀分析,并運用大數據、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技術等手段打造可視化評價報告,使得教師和學生對于學習情況有更清晰的認識。
思政課程是引導學生思想成長的重要課程,具有明顯的思辨性,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背景下,網絡文化日新月異,各種思潮交叉影響學生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它還原了思政教學的本質,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和自由去思考論證,進而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和價值觀。為了保證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思政教學效率,教師需要認真分析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整合信息化教學技術,提升思政教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