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芹 陳冬至
摘要:小學是學生接受基礎教育的初級階段,受到國家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為今后學習夯實基礎的重要時期。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在教學中應用趣味識字教學措施。本文通過分析趣味識字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并對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趣味識字 ?小學語文 ? 教學措施
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就是識字教學,這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是指教師在教授漢字時運用啟發(fā)和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認識、理解和記憶漢字。在小學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更加注重的是識字后學生對漢字意思的理解和對漢字的實際應用,幫助學生增加識字量,并通過閱讀進行積累。通過應用趣味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識字效率,加深記憶,并且有助于學生識字后靈活運用。
一、趣味識字教學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趣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因其具有切實有效的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通過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根據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教師表示,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學生學習更加主動,教學質量有很大提高。學生與教師之前的互動也明顯增加,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更愿意自主思考問題,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應用了趣味識字教學模式,學生得以在更加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二、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開展趣味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趣味識字教學,引入生活元素,更容易使學生有親切感和代入感,通過創(chuàng)設實際生活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與識字教學、學生生活相關的元素,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漢字與真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利用真實事物,將教學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地表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并且加深記憶。
例如,在學習《大小多少》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目標為認識“多、少、黃、牛、貓、蘋、果、杏、桃”,生活中能與幾個字相關聯(lián)的物品比較多。比如有些學生家里會養(yǎng)貓,有些學生也會見過牛,吃過蘋果、杏兒、桃子等水果。教師可以將這幾個字與實際物品放在一起,進行“猜猜看”游戲,比如一頭正在田地里勞作的牛,牛抬著頭,形象近于“牛”字。在將所有畫展示結束后,教師可以帶學生檢驗認識的結果,并要求學生說說生活中與這些字相關的有趣的小事,怎么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字,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加深對漢字的理解。
(二)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對新鮮事物很有興趣,教師應該抓住這一特點,在進行趣味識字教學時,靈活運用和融合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不同特點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使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春夏秋冬》時,教師需要利用能夠吸引學生的活動,使識字教學多樣化,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音頻、視頻等,先通過視頻為學生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各個季節(jié)的景色都配有相應的文字。然后,教師可以插入趣味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簡單畫出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并挑選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與季節(jié)有關的歌謠,幫助學生了解各個季節(jié)的特點,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文字。
(三)豐富識字形式
趣味識字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趣味,教師要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特點,使學生覺得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保證趣味識字教學的有效完成,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并且,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學習內容展開聯(lián)想學習,不斷累積文字量,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例如,在學習《動物兒歌》時,需要學生認識的字有12個,相對來說比較多。教師可以利用多樣的形式來豐富識字教學內容,如進行識字小競賽、猜字游戲、動物歌謠等。教師也可以將幾種動物融入到一個故事中,使學生通過故事將幾種動物相關聯(lián)起來,輔助記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學習,想想每種動物都喜歡吃什么,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在認讀的基礎上積累詞語量。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是基礎,同時也是教學的重點難點,良好的識字能力和識字量的積累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抓住趣味識字教學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情境。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帶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完善和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觀察和認知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使趣味識字教學更加有效地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