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龍 盛文成 孫麗華 王長青
摘 ? 要:思政教育一體化理念為破解當前大中小學“三全育人”的現實困境,推動各學段育人工作有機銜接、緊密聯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視域。以2012~2022年間中國知網數據庫中育人相關文獻為樣本,對各學段“三全育人”研究熱點趨勢及典型做法進行歸納梳理。教育部門及大中小學應從堅持系統(tǒng)性育人同向思維,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育人規(guī)律,促進跨學段育人有效銜接,拓寬育人資源協(xié)同互通渠道等層面,積極探索大中小學協(xié)同推進“三全育人”的新路徑。
關鍵詞:思政教育一體化;大中小學;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21/24-0033-05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贝笾行W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簡稱“三全育人”)需根據不同學段的教育特點和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一體化理念重在強調運用系統(tǒng)性思維統(tǒng)籌推進育人工作,這既為大中小學統(tǒng)一育人共識、整合育人資源、凝聚育人合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各學段銜接有序推進“三全育人”指明了方向。
一、大中小學協(xié)同推進“三全育人”的意義
(一)“三全育人”的意義和現實困境
“三全育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最新發(fā)展,符合新時代中國教育實際,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在規(guī)律,是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基本路徑。然而近年來,隨著大中小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縱深推進,諸如一體化推進育人工作的頂層設計不足,各方面育人資源整合和力量調動不夠,教育教學各時段各環(huán)節(jié)與育人工作的有機融合不深入,各學段育人工作各自為陣、銜接不順,“育人孤島”現象等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需要運用系統(tǒng)化思維宏觀統(tǒng)籌、協(xié)同聯動、綜合施治。
(二)思政一體化理念的新時代內涵
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是新時代黨和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增強思政育人效果作出的重要戰(zhàn)略布局,是接續(xù)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深刻理解思政教育一體化理念的核心內涵,一要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共同使命,牢固樹立系統(tǒng)性的育人思維,全面統(tǒng)籌規(guī)劃各學段的育人任務和內容,構建有機銜接、緊密聯系的立體化育人格局;二要遵循育人育才從量變到質變的學情規(guī)律,準確把握“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內在要求。應當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各自教學任務和辦學實際,做到育人內容上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多到少的“漸進”和育人層次上由感性到理性、由低階到高階的“上升”,確保思政教育整體過程的科學、可行。
(三)思政教育一體化賦予大中小學“三全育人”探索實踐新視域
思政教育一體化理念所強調的各學段圍繞立德樹人“一張藍圖”,各有側重、階梯推進、協(xié)同合作,可為破解當前大中小學“三全育人”工作中的現實難題提供新的視域。從理論層面上看,一體化推進的系統(tǒng)性思維,有利于增強思政育人與大中小學課程教學任務目標在價值邏輯上的統(tǒng)一性,進一步豐富“三全育人”的理論內涵,提升各學段、全育人主體對思政教育工作的認識高度。從實踐層面上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觀,有利于推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由以高校實踐探索為主向大中小學一體推進、同向發(fā)力轉變,對于打破育人學段壁壘和校際邊界,突破思政人才使用的封閉化管理,增進各學段育人目標的銜接貫通和育人資源的交流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二、大中小學有關“三全育人”研究進展動態(tài)與熱點分析
近年來,大中小學在推進“三全育人”工作中進行了諸多富有成效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本文依托中國藥科大學“基于目標管理理念提升高校機關黨建育人實效性的機制探索研究”課題項目,分別以“小學”“中學(含初中、高中)”“大學(高?;蚋叩仍盒#迸c“育人”“思政或思想政治”為篇名關鍵詞,對2012~2022年間中國知網數據庫中育人相關文獻進行了檢索,剔除其中的學位論文、新聞報道、會議綜述等非相關性文獻,共檢索到89067篇期刊論文,對發(fā)文趨勢進行了分析(見下圖),發(fā)現2012年以來大中小學育人相關研究在文獻總量上雖差異較大,但均呈上升趨勢,其中2019年以來增長迅速,發(fā)文量占到文獻總量的半數以上。進一步對文獻的高頻主題詞遴選與分析(見下表),對研究熱點趨勢及典型做法進行了歸納梳理。
(一)小學主要圍繞思政啟蒙教育開展理念闡釋與實踐探索
對2019~2022年間1438篇小學育人相關文獻高頻主題詞分析發(fā)現,圍繞小學思政育人價值闡述、特色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多方協(xié)同育人實踐等研究較多。育人內涵拓展上,小學普遍注重在道德情感啟蒙基礎上,耦合“大思政”教育內容,愛領袖、愛黨、愛國的感化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思政元素比重在增加;育人方式創(chuàng)新上,更加注重結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在文化課程、音體美勞等實踐課程以及課外活動中創(chuàng)新育人方法、開辟思政新場景,同時,善于利用學校辦學特色和本地革命歷史、風土人情等營造沉浸式文化育人環(huán)境;育人資源整合上,深度發(fā)掘家長的育人優(yōu)勢成為熱點,許多小學通過舉辦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報告會、接待日等形式多樣的家校協(xié)同育人方式,著力把家長培育成為有能力、有辦法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的思政教育有生力量。
(二)中學圍繞全課程育人發(fā)掘各學科教學中的思政資源
2019~2022年間中學育人相關文獻較之于小學數量更多,達到4336篇,主要圍繞挖掘學科育人價值、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模式、提升學生政治認同等方面展開,并呈現出新的特點:育人重心上由“學科德育”轉向“課程思政”,注重發(fā)揮學科育人的協(xié)同效應,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滲透,如在文史政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內容,深化學生愛黨愛國情感,提高政治認同,培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在物化生課程中開展科學家精神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育人主體上,發(fā)掘各科教師育人潛能也是一些中學實踐探索的熱點,如通過“全員育人導師制”等模式,引導教師在與學生結對幫扶的朝夕相處中,成為學生思想成長的引路人;育人環(huán)節(jié)上,開始深入思考中學作為承上啟下中間學段的特殊育人使命和學情特點,將育人環(huán)節(jié)延伸到從入校思想引導到中間筑牢思想基礎再到高考志愿選擇的全過程,并嘗試圍繞拓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開展課程思政體系化設計、挖掘學科實踐活動綜合育人價值,以及創(chuàng)新作業(yè)設計、考試與命題等方面推進育人方式的整體變革。
(三)大學更加注重持續(xù)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推動育人工作全面走深走實
大學作為“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最早的實踐主體,也是開展相關研究最為深入而全面的學段。檢索發(fā)現,2019~2022年間大學育人相關文獻多達41537篇,遠高于中小學發(fā)文總量,且每年發(fā)文量基本穩(wěn)定。研究方向基本涵蓋了對高校思政教育新理念、新視域、新路徑探索的各個方面,但也呈現出新的研究趨勢:育人內涵上,更加注重探究如何將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最新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準確全面地貫徹進育人的全過程;育人形式上,高度重視思政課育人主渠道作用,通過打造特色教學資源和方法,增強育人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思政課真正“活起來”“火起來”,同時,注重圍繞大學生的現實需求和真實關切,創(chuàng)新專業(yè)課程思政、黨團組織生活、第二課堂實踐、網絡思政等環(huán)節(jié)的育人形式,如南京大學通過“熔爐工程”建立“大學工”“大思政”育人體制機制,全方位加強大學生主流價值觀教育;育人主體上,開始強化壓實全體教職員工的育人責任,探索構建家校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協(xié)同育人新格局,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目的,如近年來興起的“一站式”學生社區(qū)綜合管理模式,便是深入挖掘學生社區(qū)育人功能,推動全員參與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最新實踐。
三、大中小學協(xié)同推進“三全育人”的路徑探究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系統(tǒng)性的育人同向思維
推進“三全育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隨學生從小到大成長學習的長期過程,并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隨著“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教育部門和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統(tǒng)一育人共識,牢固樹立一條鏈、一盤棋的系統(tǒng)性思維,并強化兩點共識:一是目標一致共識,要確保大中小學各學段育人子目標與總目標高度統(tǒng)一,子目標之間高度協(xié)同,同時能夠落細落小落實到各學段“三全育人”工作方案和行動舉措中,破解長期存在的斷崖式育人、碎片型育人、雷同化育人等各自為“育”的割裂現象;二是協(xié)同育人共識,要形成系統(tǒng)化的育人宏觀視野,充分調動學校、家庭、政府、社會中一切有利于育人的人力、物力、財力,并主動推動學段間育人資源的相互協(xié)同、優(yōu)勢互補,實現共建共享共商共用。
(二)聚焦學段特點,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育人規(guī)律
深入推進大中小學“三全育人”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漸進過程,應著眼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本學段的學情特點,因材施教、因時制宜。不同學段在進行育人實踐時,要科學分析本學段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特點,充分考量所推出育人舉措背后的思想價值、內在邏輯和學生情感認知、接受心理、反響反饋等方面的發(fā)展變化,在創(chuàng)新本學段育人自選動作的同時,保證低學段育人實踐能為高學段做好鋪墊,高學段育人探索也能為低學段提供指導與借鑒。具體來說,小學階段應以啟蒙式引導、感化為主,側重直觀化、活動化、生活化的育人設計;中學階段應以理想信念浸潤和道德行為踐行為主,側重案例啟發(fā)、互動參與、情景體驗等育人設計;大學階段應以強化理想信念、踐行使命擔當為主,依托思政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形式多樣的育人載體、內涵豐富的育人方法,服務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三)打破育人壁障,促進跨學段育人的有效銜接
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應當高度重視不同學段“三全育人”銜接的重要性,直面學段進階過程中學生身份、情感等一系列的變化,深入思考“銜接什么”“如何銜接”等關鍵問題,保證前后學段育人目標、內容、方法的承上啟下、融會貫通。要聚焦育人目標的銜接,在同一學段不同年級育人目標能夠邏輯自洽的基礎上,通盤考慮前后學段思政教育的關聯性、進階性,實現育人目標有層次地平穩(wěn)過渡。要聚焦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等學段轉換關鍵節(jié)點的育人銜接,重視育人設計中低學段的前瞻性和高學段的回顧性,避免育人內容簡單重復或回旋倒掛。要加強前后學段教師和家長的對接交流,通過小初高貫通式培養(yǎng)、學生成長記錄電子檔案等方式,讓學生在一體化育人環(huán)境的浸潤下快速適應不同學段的學習生活,防止出現認知斷點、情感斷裂和思維斷層。
(四)深化交流融合,拓寬育人資源協(xié)同互通渠道
大中小學推進“三全育人”各有優(yōu)勢特長,也各自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應當深化不同學段學校間的交流合作,探索互學互鑒、共建共享、聯動聯通的協(xié)同育人新機制。要構建黨委統(tǒng)一領導,教育主管部門綜合協(xié)調,大中小學分工合作的“三全育人”一體化聯動機制,促進一定區(qū)域內各學段教育主體彼此聯結、結對共建,打造步調一致、協(xié)同共進的育人共同體。要構建大中小學師生交流互動機制,支持不同學段特別是相鄰學段思政教育人員發(fā)揮“傳幫帶”作用,通過師資互培、實踐觀摩、集體研討、掛職鍛煉,以及教改聯動、科研合作等多種形式開展跨學段、跨地域的常態(tài)化交流,鼓勵大中小學生利用志愿幫扶、聯合實踐、線上交流等活動交流交心、互幫互助。要構建大中小學育人資源整合機制,最大程度地實現各學段育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這其中高校憑借自身顯著的育人資源優(yōu)勢,應當發(fā)揮關鍵性的引領作用,要帶頭讓優(yōu)秀專家、思政、社會等資源走出“象牙塔”,下沉服務于廣大中小學的“三全育人”實踐,同時,應當邀請中小學師生利用培訓進修、參觀訪學等方式走進大學校園,體悟高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氛圍。此外,高校還可以在線下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優(yōu)勢探索構建跨學段的“三全育人”理論研究中心和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線上發(fā)揮數字化思政技術優(yōu)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整合各學段“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中形成的豐富實踐案例、典型經驗和教學資源,構建數字化思政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為各學段網絡思政教育注入創(chuàng)新活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2022.
[2]馮 ? 剛,王 ? 方.國際視野下時代新人培育的理論蘊含與實踐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3).
[3]楊志成.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J].前線,2020,(10).
[4]馮 ? 江,張淑媛.著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08).
[5]胡金波.實施“熔爐工程” 鍛造時代新人——南京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