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飛,劉慧娜 (鄭州市骨科醫(yī)院藥學部,鄭州 450052)
地舒單抗是一種全人源免疫球蛋白G2 單克隆抗體,與人核因子κB受體激活蛋白配體(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具有高特異性和親和力,可抑制破骨細胞形成和活化,是全球首個也是唯一上市的RANKL抑制劑[1—2]。有研究顯示,地舒單抗可持續(xù)增加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發(fā)生率,減少骨轉移患者骨相關事件的發(fā)生風險,且長期治療的安全性良好[3—5]。地舒單抗于2019 年在我國獲批上市,用于骨質疏松癥、實體腫瘤骨轉移、多發(fā)性骨髓瘤和骨巨細胞瘤的治療。
非典型骨折(atypical fractures,AF)是一種罕見的骨折類型。臨床研究顯示,地舒單抗可能導致AF,而AF的發(fā)生又可影響患者原患疾病的治療,最終影響其生活質量[6—8]。由于地舒單抗在我國上市時間短,臨床安全數(shù)據(jù)有限,因此有必要對該藥相關不良反應進行匯總研究?;诖耍狙芯渴占藝鴥韧獾厥鎲慰瓜嚓PAF 的個案報道,了解該不良反應的臨床特點及發(fā)生規(guī)律,旨在為該藥的臨床合理應用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納入標準為:(1)中文和英文文獻;(2)國內外公開發(fā)表的地舒單抗致AF 的個案報道;(3)AF 與地舒單抗相關。
本研究的排除標準為:(1)重復報道病例;(2)綜述、會議論文、臨床回顧研究等;(3)患者信息不全的文獻。
計算機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和維普網(wǎng)。中文檢索詞為“地舒單抗”“地諾單抗”“非典型骨折”“不良反應”“個案報道”;英文檢索詞為“denosumab”“atypical fractures”“atypical femur fractures”“adverse reaction”“case report”。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2年12月。
由2 位研究者獨立按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文獻,如遇分歧則由第3位研究者協(xié)助判定。提取資料包括:第一作者及發(fā)表年份、國家、性別、年齡、原患疾病、發(fā)生時間、是否有前驅癥狀、發(fā)病部位及類型、治療方法、轉歸。
將所提取資料錄入Excel 2021 軟件,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資料進行整理,并進行描述性分析。
共納入文獻19 篇[9—27],均為英文文獻,發(fā)表年份為2013—2022 年;共計20 例患者,其中美國6 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各3例,意大利2例,瑞典、西班牙、新加坡各1例。結果見表1。
表1 地舒單抗相關AF患者的基本資料
20 例患者中,男性3 例(15.00%),女性17 例(85.00%);年齡最小30 歲,最大92 歲,平均年齡(69.80±15.39)歲;其中70歲以上12例(60.00%)。結果見表1。
20 例患者中,14 例患者(70.00%)為骨質疏松癥,均使用地舒單抗60 mg,每6 個月1 次;6 例患者(30.00%)為腫瘤,其中5 例為實體瘤骨轉移(乳腺癌2 例、前列腺癌2 例、甲狀腺癌1 例),1 例為骨巨細胞瘤,均使用地舒單抗120 mg,除1 例患者為每3 個月用藥1 次外,其余5例均為每1個月用藥1次。結果見表1。
20 例患者的AF 在使用地舒單抗后3~132 個月發(fā)生,平均發(fā)生時間為(42.14±29.49)個月;其中14例患者(70.00%)發(fā)生在用藥2 年及2 年后。有14 例患者(70.00%)在AF發(fā)生前出現(xiàn)了大腿、腹股溝、前臂疼痛等前驅癥狀。結果見表1。
20 例患者中,17 例患者(85.00%)為股骨骨折(雙側骨折5例、右側骨折7例、左側骨折5例,多發(fā)生在股骨干部位),3例(15.00%)為尺骨骨折(右側骨折2例、左側骨折1 例)。20 例患者共涉及骨折部位25 例次(同一患者可同時發(fā)生完全和不完全骨折),其中完全骨折13例(15例次,60.00%)、不完全骨折9 例(10 例次,40.00%)。結果見表1。
13 例完全骨折患者全部采用手術固定治療;9 例不完全骨折患者中,4例為預防性手術固定,4例為保守治療,1例僅停藥。
1例患者在AF發(fā)生后未停藥,仍根據(jù)病情繼續(xù)使用地舒單抗;1例手術14個月后再次使用地舒單抗;5例停藥后使用特立帕肽;大部分患者均停用了地舒單抗。經(jīng)治療后,大部分患者短期內恢復良好,骨折愈合,但有部分患者骨折延遲愈合,最長愈合時間約2 年。結果見表1。
因最早報道的AF發(fā)生在股骨,故AF曾特指非典型股骨骨折(atypical femur fractures,AFF),即發(fā)生在股骨干部位(股骨小轉子以下、股骨髁以上),由低能量創(chuàng)傷導致的罕見骨折,其定義和判定標準尚參照2014年美國骨與礦物質研究協(xié)會(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ASBMR)的修訂報告,主要診斷標準包括:(1)非創(chuàng)傷性或由微小創(chuàng)傷導致的骨折;(2)骨折線起自外側皮質,呈橫行,延伸至內側皮質時可為斜形;(3)完全性骨折累及兩側皮質,伴有內側尖銳突起,不完全骨折只涉及外側皮質;(4)非粉碎性或輕微粉碎性骨折;(5)骨膜或股內膜增厚。次要診斷標準包括:(1)骨干皮質廣泛增厚;(2)雙側股骨干完全或不完全骨折;(3)前驅癥狀,如腹股溝疼痛;(4)延遲愈合。主要標準≥4 條即可確診[6]。AFF 的危險因素包括地舒單抗接觸史、雙膦酸鹽藥物接觸史、亞洲人種和同時接觸糖皮質激素等[7,28]。有研究發(fā)現(xiàn),AF 可能發(fā)生在尺骨和脛骨部位[29]。地舒單抗致AF 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學者普遍認為是骨吸收抑制劑影響了骨骼重塑,股骨持續(xù)負荷導致骨皮質形成微裂紋,而地舒單抗會抑制正常破骨細胞吸收,最終造成骨折[6—7]。此外,髖關節(jié)幾何形狀異常也可能導致股骨外側皮質承受過多負荷,與AF 的發(fā)生有一定關聯(lián)[6—7]。
地舒單抗能阻止RANKL與破骨細胞表面的核因子κB受體激活蛋白(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結合,抑制破骨細胞分化、功能和存活,從而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骨強度[1—3]。地舒單抗為皮下注射制劑,有2種規(guī)格,60 mg用于骨質疏松癥,每6個月1次;120 mg主要用于實體瘤骨轉移和骨巨細胞瘤,每個月1次。地舒單抗相關AF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在針對骨質疏松癥患者的3年研究中,并未發(fā)現(xiàn)AF者;但在10年研究中,有2例患者分別在第3年和第7年發(fā)生AF,累計發(fā)生率為0.008%,且治療時間長短與AF 發(fā)生風險未有明確的相關性[1]。針對接受地舒單抗治療的骨轉移患者的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AF的發(fā)生率為0.4%~1.8%,多發(fā)生于老年女性[2]。本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齡為(69.80±15.39)歲,女性占85.00%,大多數(shù)為骨質疏松癥患者。
本研究中,AF 發(fā)生時間為使用地舒單抗后3~132個月,平均(42.14±29.49)個月,且以用藥2 年及2 年后為主。由于使用地舒單抗的患者大多為骨質疏松癥和實體瘤骨轉移,需長期用藥,而這些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有限,因此AF的真實發(fā)生率可能被低估。多數(shù)患者在AF發(fā)生前會有前驅癥狀,如大腿、腹股溝、髖關節(jié)鈍痛或酸痛[6]。本研究中,有14 例患者出現(xiàn)前驅癥狀,提示臨床在用藥期間需密切關注患者大腿、髖部或腹股溝區(qū)域有無疼痛癥狀,如有不適,應及時干預。此外,AF 可發(fā)生在單側,但也可發(fā)生于雙側且具有對稱性,因此臨床需特別提醒發(fā)生單側骨折的患者注意其對側部位是否發(fā)生不完全骨折。AF 主要發(fā)生在股骨,也可能發(fā)生在其他部位。2021年,Binkley等[25]首次報道了1例接受地舒單抗治療的骨質疏松癥患者發(fā)生了非典型尺骨骨折。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為非典型尺骨骨折,臨床應予以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地舒單抗藥品說明書并無非典型尺骨骨折的描述,生產(chǎn)企業(yè)應收集相關證據(jù)以完善說明書內容。
AF 的影像學診斷較為重要,若普通骨折被誤診為AF,可能會中斷地舒單抗的使用;若符合ASBMR 定義的AF未被診斷,則可能會導致地舒單抗繼續(xù)使用,從而加重AF[6]。對于確診的完全骨折患者,主要以手術固定治療為主;對于不完全骨折患者,若未進行手術干預則易進展為完全骨折,因此建議此類患者進行預防性手術干預[30]。臨床研究顯示,接受手術治療的完全骨折患者的愈合速度比典型股骨骨折患者慢,其需要再次手術的可能性也比普通股骨干骨折患者高[7]。相關指南建議,確診AF 后,患者應立即停藥;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可序貫使用特立帕肽以促進骨折愈合,但缺乏足夠的臨床數(shù)據(jù)支持[7];對于實體瘤骨轉移和骨巨細胞瘤患者是否停藥尚存在異議。本研究中,1 例甲狀腺癌骨轉移患者因病情需要而繼續(xù)使用地舒單抗,1 例骨巨細胞瘤患者停藥后因病情惡化而重新使用地舒單抗,表明AF 治愈后再次使用地舒單抗可能是可行的。
綜上所述,地舒單抗相關AF以老年女性患者居多;可發(fā)生在股骨,也可發(fā)生在尺骨;可出現(xiàn)在用藥2年及2年后;完全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固定,不完全骨折則建議采用預防性手術固定。雖然AF 的發(fā)生率較低,但骨折后患者活動受限、疼痛明顯,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臨床使用地舒單抗前須告知患者潛在的不良反應;當患者出現(xiàn)大腿、腹股溝、髖關節(jié)疼痛等前驅癥狀時,臨床應及時干預,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