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江蘇 南京 211500)
腦梗死又名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臨床上分為超急性期、急性期、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在恢復期內,梗死病灶已經(jīng)形成瘢痕增生,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癥狀、體征已經(jīng)平穩(wěn),部分患者可遺留偏癱、感覺異常等后遺癥。對于腦梗死恢復期的治療,現(xiàn)代醫(yī)學主張以營養(yǎng)神經(jīng)、抗血小板凝聚、神經(jīng)功能康復為主。氯吡格雷為腦梗死恢復期常用治療藥物,能夠抑制二磷酸腺苷與血小板受體結合,從而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長期使用該藥物會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中性粒細胞減少、腹痛等不良反應。中醫(yī)認為,腦梗死屬于“中風”“偏枯”的范疇,肝腎陰虛,氣血虧損未恢復、氣血失調、血脈瘀滯等均屬于該病的病因。中藥蘇合香丸可用于痰迷心竅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風偏癱、肢體不利,在改善動脈供血,提高腦細胞氧含量方面效果顯著[1]。針灸療法在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方面優(yōu)勢明顯,具有調理氣機、平衡陰陽、活血通絡、開竅醒腦等作用[2]?;诖耍狙芯恐荚诜治鎏K合香丸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的效果及對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炎癥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5例)和試驗組(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52~75歲,平均(60.12±3.75)歲;病程21~44 d,平均(34.84±4.02) d。試驗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51~76歲,平均(60.08±3.68)歲;病程22~46 d,平均(34.79±4.12) 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缺血性腦卒中標準者,中醫(yī)診斷符合《中醫(yī)內科學(第3版)》[4]中“中風”標準者;②主癥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少語或不語等;次癥見面色蒼白,氣短乏力,脈沉、細,舌質暗淡、苔白,頭暈、頭痛,目光偏移;③處于恢復期,病情平穩(wěn)者等。排除標準:①存在慢性血液系統(tǒng)病變者;②伴有精神類疾病者;③伴有肝腎功能不全者。本研究經(jīng)南京市六合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口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吉林省博大偉業(yè)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667,規(guī)格:75 mg(按C16H16ClNO2S計)/片]治療,75 mg/次,1次/d,1周為1個療程。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口服蘇合香丸(雷允上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0480,規(guī)格:3 g/丸)并聯(lián)合針灸治療,蘇合香丸服用劑量為1丸/次,1~2次/d,1周為1個療程。針灸治療:選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解溪、太沖等穴位,對其表面皮膚進行消毒,應用平補平瀉手法刺入大小合適的毫針,得氣后留針30 min,然后連接電子針療儀(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72200675,型號:SDZ-II),設定為疏密波,30 min/次,1次/d,連續(xù)治療6 d,暫停1 d,1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6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擬定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神經(jīng)功能基本恢復,病殘程度為0級為顯效;患者癥狀、體征有好轉,神經(jīng)功能改善,病殘程度為1~3級為有效;患者癥狀、體征、神經(jīng)功能無明顯改善,病殘程度為3級以上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血液流變學指標。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作抗凝處理后,一部分血樣通過3000 r/min轉速進行離心操作,時間15 min,取血漿,使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重慶天海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渝械注準20192220102,型號:MVIS-2035)檢測血漿黏度(PV)、纖維蛋白原(FIB);另一部分血樣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檢測全血血小板聚集率。③炎癥因子。于治療前后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采血與離心方式同②,血樣不經(jīng)抗凝處理,離心后取血清檢測)。④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兩組患者頭暈、胃腸道反應、皮疹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jīng)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PV、血小板聚集率、FIB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PV:血漿黏度;FIB:纖維蛋白原。
組別例數(shù)PV(mPa·s)血小板聚集率(%)FIB(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52.93±0.311.86±0.24*65.88±6.2854.87±4.42*6.16±0.414.22±0.12*試驗組352.86±0.281.15±0.15*66.12±6.3143.76±2.03*6.20±0.373.57±0.25*t值0.99114.8410.15913.5130.42813.867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降低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例數(shù)超敏-C反應蛋白(mg/L)白細胞介素-1(pg/mL)腫瘤壞死因子-α(μ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3511.31±1.109.51±2.42*42.96±4.4232.01±2.21*22.28±2.3515.19±1.62*試驗組3511.26±1.046.68±1.39*43.02±4.3526.18±2.05*22.26±2.4810.17±1.40*t值0.1955.9990.05711.4420.03513.871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腦梗死屬于一種具有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的腦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流動力學異常、腦血管阻塞導致神經(jīng)功能受損,通常會出現(xiàn)偏癱、失語、吞咽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從而導致生活能力降低,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謴推谑悄X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修復的關鍵性階段,所以需要盡早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療干預對策。腦梗死恢復期的主要治療原則為改善腦缺血后繼發(fā)神經(jīng)功能障礙,多采取抗血小板凝聚治療的形式,如應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等藥物進行干預[5]。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可有效控制FIB與血小板糖蛋白結合,從而發(fā)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用于治療動脈疾病或者心腦血管疾病造成的循環(huán)異常癥狀中有著較為明顯的效果,但部分患者存在效果不佳、不良反應嚴重情況,故尋找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
近年來,中醫(yī)中藥在腦梗死治療中的優(yōu)勢逐漸凸顯,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中醫(yī)認為,腦梗死病因為氣血內虛,多與勞倦內傷、憂思過度、嗜食厚味等有關,患者發(fā)病后,會有突然昏仆、半身不遂等癥狀,中醫(yī)治療此病的主要原則為醒神開竅、平肝息風、活血通絡等[6]。蘇合香丸屬于一種中成藥,早可見于《外臺秘要》,方中含有大量辛溫香散藥物,具有開竅行氣的功效,方中蘇合香發(fā)揮行氣、祛痰、開竅的功效;安息香通行氣血;麝香、冰片具有芳香走竄的特征,可達到開竅醒神的目的;丁香溫中降逆;香附疏肝理氣;沉香溫中降氣;木香調暢三焦;檀香驅散寒氣,上述藥物聯(lián)合應用,共奏調暢氣機、疏通津液、通利血脈、開竅醒神之功效[7]。針灸療法主要功效為行氣活血、疏經(jīng)通絡,實際應用期間以患者病情為依據(jù),辨證取穴,能夠使相應穴位得到刺激。將針灸應用在腦梗死康復期的治療中,還可發(fā)揮調和氣血、開竅醒神的作用。有研究證實,針灸療法能夠使部分功能區(qū)大腦皮層得到刺激,有助于糾正局部血液循環(huán)量異常的情況[8]。蘇合香丸中丁香所含的槲皮素在控制凝血酶原活化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可以對血小板聚集造成一定的干擾,從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難度,減輕血管栓塞對心腦血管的影響[9]。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患者PV、血小板聚集率、FIB水平均顯著降低,提示聯(lián)合使用蘇合香丸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腦梗死恢復期對于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效果顯著,可更好地發(fā)揮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腦梗死病機復雜,患者機體長期存在炎癥反應,并且受到急性再灌注損傷影響,炎癥反應會更加明顯,并伴隨恢復期全程,所以減輕炎癥反應對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0]。超敏-C反應蛋白可與脂蛋白結合,激活補體系統(tǒng),產(chǎn)生大量炎癥介質,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管腔狹窄,提高急性腦梗死的發(fā)生概率。白細胞介素-1可通過增加血小板量、減少抗凝血酶等凝血抑制因子增加血栓性疾病發(fā)生的概率。腫瘤壞死因子-α是多效應細胞因子,其水平升高,可使缺血后腦損傷加重。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使用蘇合香丸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有利于抑制患者炎癥反應,促使病情轉歸。分析其原因在于,蘇合香丸中含有異鼠李素能夠對有關促炎因子、與炎癥有關通路等進行抑制,在抗炎方面價值確切;山柰酚是抗氧化劑的一種,可對Toll樣受體4/核因子κB通路蛋白表達進行抑制,干擾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的釋放[11]。針刺能通過刺激經(jīng)脈調和氣血,促進局部微循環(huán),有助于炎癥物質吸收和有害物質排出,降低局部炎癥反應強度[12]。
綜上,蘇合香丸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療效確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減輕炎癥反應,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少,研究周期較短,有待未來完善研究設計進行深入探究,為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