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素景 劉金榮 韓英 孫艷華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1)護理部;2)眼科 鄭州 450000
我國每年約1/4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xiàn)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retinopathy,DR),主要表現(xiàn)為視力持續(xù)下降,如延誤治療易引發(fā)視網膜萎縮,最終導致失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玻璃體切割術可提高患者的視力,但出院后若缺乏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指導,因自護能力降低而影響療效[3]。諸多研究已證實互聯(lián)網在延續(xù)護理中的應用價值[4-6]。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行玻璃體切割術的DR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線上平臺延伸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2-01—2022-06于我院行玻璃體切割術的DR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均符合《我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7]中DR的診斷標準。(2)均為單眼病變,并成功實施玻璃體切割術。排除標準:(1)合并葡萄膜炎、青光眼等眼部疾病,以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和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2)有眼部手術史者。共納入42例患者,根據(jù)護理方法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對照組)和線上平臺延伸護理組(觀察組),各21例。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1.2方法術前向患者講解疾病、手術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進行眼球轉動和俯臥位、頭低體位訓練。囑患者規(guī)范使用滴眼藥,做好眼球準備。對照組:術后7~10 d 取俯臥位,4~8 h/d。遵醫(yī)囑規(guī)范用藥和進食,禁忌跳水、賽跑、踢球等劇烈運動。囑患者出院后每日檢測血糖,避免用眼過度,定期復查。 觀察組:建立由主管醫(y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線上平臺維護護士組成的延伸護理小組。責任護士負責DR宣教內容的整理與收集工作,經護士長及主管醫(yī)生審核后,由線上平臺維護護士將信息上傳與推送。邀請患者關注本院微信公眾號,并加入微信交流群。(1)知識宣教:出院時向患者發(fā)放日常防護知識手冊,介紹避免長時間用眼、熬夜,適時向遠處眺望的重要性;發(fā)生急性視網膜出血時,需絕對靜臥,閉眼休息,減少眼部活動。由家屬通過線上平臺向醫(yī)生尋求幫助。每周2次發(fā)布術后用藥和飲食要求、運動形式、日常防護、用眼習慣等內容。(2)實時線上咨詢:在微信公眾號中開設留言板,每日安排1名責任護士在線解答患者問題,保證當日問題當日解決。(3)固定直播宣教:每周2次由主治醫(yī)生現(xiàn)場講解DR相關知識、日常用眼習慣等。講解時間20 min,互動時間30 min,引導患者跟隨直播進行呼吸、肌肉放松、眼部放松訓練10 min。(4)囑患者建立病情日記,開展微信打卡接龍活動:每日早餐前后檢測血糖水平并記錄于日記中。按照“序號+日期+姓名+血糖水平”模板打卡到微信群里。護理人員每日檢查患者打卡及血糖情況。對于血糖水平異常者,私信給予針對性指導。對于1~2次未打卡者,群內語言提醒,對于3次及以上未打卡者,需私信患者,了解其實際情況,強調維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性。(5)預先復查提醒:于復查前2天向患者推送復查時間、就診科室、檢查項目、相關費用,以及注意事項等。若超出3 d未進行復查,由責任護士電話聯(lián)系患者,了解具體原因,重新安排復查時間。(6)視頻隨訪:微信視頻隨訪, 1次/周,詢問恢復情況和上周血糖水平,并向家屬咨詢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對于表現(xiàn)不佳者,需面對面講解規(guī)范用藥、血糖監(jiān)測、安全用藥對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意義;對于情緒不佳者,指導患者通過音樂療法、聽書散步、增加社交活動等方式調節(jié)情緒;囑家屬通過語言鼓勵、共同活動、合理安排親友探視等方式給予患者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狀態(tài)。2組均連續(xù)干預3個月。
1.3觀察指標(1)術后恢復情況:干預前后采用視力表評估患者的視力水平。采用微量血糖計測定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2)干預前后分別以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滿分均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ESCA)評估自我護理能力:共43個條目4個維度,滿分172分,評分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呈正相關。以中文版低視力生活質量量表(CLVQOL)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含遠視力、調節(jié)能力、閱讀和精細動作能力、移動和光感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共25個項目,總分125分。CLVQOL總分=量表總分/125分×100,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2.1術后恢復情況干預前2組患者的視力水平和2 hPG、FPG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的視力水平和2 hPG、FPG水平均較術前顯著改善,其中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視力和血糖水平比較
2.2SAS、SDS評分和ESCA、CLVQOL評分干預前2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和ESCA、CLVQOL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和ESCA、CLVQOL評分均較術前顯著改善,其中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SDS和ESCA、CLVQOL評分比較分)
DR患者因體內高糖狀態(tài)導致微血管病變引起,不良用眼和飲食習慣均會嚴重影響DR患者玻璃體切割術后的效果[8]。因此維持血糖的穩(wěn)定是DR術后患者的終身管理目標,而病情穩(wěn)定極大程度依賴于患者的飲食、用眼等生活方式,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臨床護理的重點之一[9-10]。
線上平臺延伸護理以院外干預為切入點,借助互聯(lián)網技術實施多樣化干預策略。通過有效的監(jiān)督與護理,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變不良的用眼和飲食習慣[11]。劉娟娟等[12]研究指出,客觀的疾病認知可提高患者重視程度,有助于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相關研究指出,玻璃體切割術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受到一定影響,心理狀態(tài)波動較大,自我感受負擔處于中等水平,且與焦慮情緒顯著相關。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助于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有助于提升生活質量[13]。
本研究設立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抖音直播號等平臺,實現(xiàn)知識高效傳遞;開展微信打卡接龍等活動,為患者實現(xiàn)自我管理提供操作途徑;通過視頻隨訪等形式,糾正患者不良習慣,強化自我管理意識,促進養(yǎng)成健康用眼等生活習慣;指導患者每日日記自省,提供合理情緒宣泄途徑,避免不良情緒堆積;在每周視頻隨訪中,聯(lián)合家屬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情緒疏導,使其獲得社會與家庭支持,從而促進心理狀態(tài)的好轉。實時舉辦線上咨詢、問題解答聯(lián)誼會和預先提醒復查等干預,使患者持續(xù)獲得專業(yè)的院外護理干預,有利于增加疾病認知、優(yōu)化院外護理路徑、提高自護能力,以及穩(wěn)定血糖水平和促進視力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視力水平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CLVQOL、ESCA評分較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王明艷等的[14]研究結果相似,充分表明了線上平臺延伸護理用于DR玻璃體切割術后患者的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線上平臺延伸護理干預可提升DR玻璃體切割術后患者的視力,穩(wěn)定血糖水平,改善不良情緒,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完善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