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魯
《流浪地球》電影系列已經(jīng)成為當前中國式科幻類型片最重要的創(chuàng)意產(chǎn)品,實際上,這個系列也已經(jīng)成為最具有時代感的“電影化的政治思想”有效傳播媒介之一。借助《流浪地球》電影系列科幻文本的“銀幕化的政治”,我們在歡呼雀躍于電影票房利潤的倍增之外,更可以充分感知到一種來自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基于“軟實力”崛起的表達沖動與形塑國際形象的迫切心態(tài)。
2023年春節(jié)檔的《流浪地球2》作為2019年《流浪地球》的“前傳故事”,無論是在電影工業(yè)打造的“科幻類型片”質感方面,還是在提出“全球問題”并給予“中國方案”的“全球生命共同體”理念書寫方面,都再次獲得了新的提升,為“流浪地球”這個新時代中國電影文藝的最佳科幻“IP”創(chuàng)意又一次注入了豐沛的“民族化”與“全球化”內涵。我們應當鼓勵并熱切期待這樣的中國電影,因為這樣的中國電影至少在“科幻題材”的生產(chǎn)制作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在電影作品里縫合并傳遞出國產(chǎn)電影較為欠缺的能夠融通中外視野的“共同價值”。
《流浪地球2》所傳達的“共同價值”超越了長期被視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石的儒家思想的只在“血緣倫理”中寄寓“個人價值”的局限與困擾,把中國人的“個人價值”放置在更為遼闊的“世界”與“人類”的大格局中來展示。盡管《流浪地球2》依然有著深厚的“家國倫理”情懷,但這種情懷相較于以往國產(chǎn)電影比較擅長的“主旋律”電影創(chuàng)作而言,不再是一廂情愿的或者是一葉障目的宣說與頌揚,而是在具體的“科幻”情節(jié)邏輯中生發(fā)出作為“人類”一員的“中國人”對“未來”和“命運”的人性期盼與生命共感。
生命的主體意識與人性的批判自省意識是沒有文化隔閡的,是構建世界“共同價值”的重要基礎??梢哉f,《流浪地球2》為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進行了有效的“民間敘事”嘗試,讓“民間”而不是“政府”成為當代中國借助包括電影藝術在內的信息媒介傳遞“中國情感”與“中國智慧”的主角。因為,如果我們站在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邏輯與當代西方社會的傳媒立場,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西方國家與民眾的接受心理里,“政府”常常是一個并不值得充分“信任”的對象。這個并不“討喜”的對象連同“宣傳”在很大程度上獲得的“反感”遠大于“認同”。這或許也正是中國故事對外傳播過程中一再有意無意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科幻片”的《流浪地球2》修正了第一部《流浪地球》里對“國際協(xié)作”的“一廂情愿”的自我判斷,代之以重新強調全球尤其是大國之間“交往與對話”的可貴和可行。而這不僅沒有弱化這個中國式科幻故事的敘事魅力,相反恰恰借助科幻故事完成了一次建設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電影文藝的自覺而富于傳播成效的擔當。
《流浪地球2》所傳達的“共同價值”也蘊含著同樣作為獨立個體的“中國精英”在推動人類歷史進步與實現(xiàn)個人情感寄托、個人價值依歸之間的平衡技巧。影片中以劉培強(吳京飾)和圖恒宇(劉德華飾)為主的兩條敘事主線上的兩位“精英”人物的立場態(tài)度與行為動機,都具有中國式的“個人英雄”的情感和人性魅力。傳統(tǒng)的中國電影常常不太敢放手塑造“個人英雄”,導致我們的“銀幕英雄”常常背負過重的歷史包袱或者道義信仰包袱,也讓銀幕上的“中國英雄”不經(jīng)意地失去了與平凡人群展開平等對話和反思的機會。所幸在以《流浪地球2》為代表的較為成功的國產(chǎn)“科幻片”創(chuàng)制中,我們沒有也不可能回避對“英雄”的多維透視與多元理解,這無疑有助于改變國產(chǎn)電影一度較為封閉保守的人物觀念。
人物觀念的突破,其實折射出的也正是一個社會對自由與文明的核心價值的認識和認同。不妨與2023年春節(jié)檔的另外兩部電影作品《交換人生》與《滿江紅》做一點對比?!督粨Q人生》的人物設置與基本的人物關系陷落于古板的窠臼之中,即“窮與富”“善與惡”“凡人與精英”之間似是而非的、僵化的、臉譜化的、程式化的“二元對立”邏輯,因此導致了電影故事的平庸與價值輸出的啼笑皆非。《滿江紅》雖然是2023年春節(jié)檔電影票房的最大贏家,但就其人物立場與價值立場而言,依然徘徊、停留在對“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一廂情愿的認知上。而且它是在21世紀的今天,依舊在藝術作品的文本間隙處傳遞出如此價值觀:屬于個人的真切的“生命”與冰冷的同樣似是而非的某種超邁的“理念”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即“個體生命”在超凡的“精神理念”面前可以一文不值、恣意了斷。
從這個意義上說,《流浪地球2》基于人性與文明的立場塑造出中國式的“個人英雄”更顯可貴,因為這至少體現(xiàn)出一種自覺靠攏“共同價值”的進步意識,為歷史理性與藝術理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注入了來自中國科幻片的新思考。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缺少故事,甚至故事已經(jīng)很多,所以重要的不是講述某個故事,而是要能夠體現(xiàn)出每一個故事的價值?!耙匀藶楸尽本褪且粋€重要價值,最可貴的終究是人。每一個歷史與時代個體的價值就是歷史意義的表達,也是未來可期的信心和勇氣之所在。
中國式的科幻片還只是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產(chǎn)科幻電影不需要“捧殺”,也不懼怕“棒殺”。科幻片,作為電影史上最受觀眾歡迎和期待的類型片種,其對世界電影和全球文化的價值與意義不言自明。因此,國產(chǎn)科幻片的每一次有力量的嘗試與出擊都是值得肯定的。經(jīng)歷著全球新冠疫情與新一輪“冷戰(zhàn)思維”和“核恫嚇”的當下世界,最可貴的是重新尋找“走出沖突”與“重返理性”的任何一次機會。未來總是那么不確定,對不確定性的持之以恒地深思與探究,也恰是我們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得以維系的重要基礎。來自中國的“流浪地球”電影創(chuàng)意,提供了一次以“流浪”為象征的文明與生命之旅。這份故事創(chuàng)意一直強調行進于歷史中的“平凡英雄”們,是對腐朽觀念及其上層建筑進行整體性置換的核心力量,是對人類所造作的罪惡進行根本性變革的關鍵力量。這種能夠為人格的主體價值和時代亟需的創(chuàng)新及批判精神鼓與呼的電影創(chuàng)作實踐,本身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當代中國人經(jīng)由中國式科幻片的打造與傳播,向世界展示的不再是厚黑的、權謀的、明哲保身的東方小智慧,而是同樣能夠善于接受新知識和新觀念的新族群,是同樣能夠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情懷、崇尚真理與科學的東方新智慧。因此,《流浪地球2》或許還可以或者還應當更好,但我還是由衷欣賞它所帶來的“超燃”與“爆爽”。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