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海
回想起來,我與《教師博覽》結緣已經28年了。其間有過自費訂閱、半公費訂閱、零星網購,最終,我又心甘情愿鐘情于她——堅持不間斷自費訂閱,不離不棄,每月必讀,讀后整理成集,至今已達12年之久。
《教師博覽》能讓我心甘情愿自掏腰包,無疑有她的獨特魅力。魅力之一是因為她的可讀性和耐讀性。她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文學性與思想性兼容并包。無論是“博覽人語”“敘事”“人物志”還是“關注”“視點”“專欄”“文苑”,每一個欄目都能很好地將文學性、故事性、思想性融為一體。雜志拿到手中,先是讓人想讀,讀著讀著,又讓人戀戀不舍,整本讀完還讓人回味無窮。魅力之二是因為她的樸實美和內在美?!督處煵┯[》不求外表時尚華麗,不求內圖彩色粉飾,而是始終如一保持內外兼修的古樸風、厚重美。她是靠文字的磁力吸引人,是靠文字里的思想觸動人,是靠通篇文章的“術”中之“道”提升人。
《教師博覽》讓我的家庭圖書館漸漸充實起來,她成為“每日必讀”書刊中的主角。二十多年來,無論是其他渠道偶獲的雜志,還是自費郵訂的雜志,唯有《教師博覽》讓我珍藏、讓我一讀再讀。我有個讀刊習慣,每每到手閱讀后的雜志,總要按照期數整理到一塊兒,匯集成厚厚的一冊,人說是“久而彌篤,回味無窮”。隨著思想認識的提高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我閱讀之后的分享,讓我“三顧博覽”博得更多人之覽?,F(xiàn)如今,我與市、縣兩級名師工作室同伴們一同訂閱、一同享受《教師博覽》已三年有余。每期新刊讀畢,我還要挖掘她的“剩余價值”?;蚺c同伴討論分享,或拍照轉發(fā)朋友圈,或引用其中文章來撰寫讀后感——總得想方設法把她擱在一個難舍難分、隨想隨見的“云空間”里。
一本好的教育雜志背后,必有一個情系教育、心系教師的優(yōu)秀編輯團隊。十年前,晉升高級教師之后,我的教育寫作熱情又一次高漲。某一天,我多次投稿失敗后,又向《教師博覽》發(fā)起了自我挑戰(zhàn)。捧著網購回來的雜志,一股鉆牛角尖找錯的勁頭一時興起。當我把自己橫挑豎挑的意見發(fā)給主編后,沒有想到,主編不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而是給予我這個無名之輩充滿真誠的答謝、饋贈——一年《教師博覽》(原創(chuàng)版)12本,外加《教師博覽》(文摘版)6本,很快通過快遞寄到我手中。編輯的真誠,讓我對《教師博覽》更加愛屋及烏。從此,我讀“博覽”,研“博覽”,模仿“博覽”,投遞“博覽”。終于,我的第一篇文章《課堂該圍著學生轉》在《教師博覽》(原創(chuàng)版)安家落戶。之后,《被牽了一回牛鼻子》《給課堂安個托兒》《做教師,不做警察》《教室中間那個空座位》等相繼見刊。想起來,這些文字的發(fā)表,無不得益于《教師博覽》編輯的愛心、誠心和耐心,也無不得益于《教師博覽》上名師、學者文章的啟發(fā)、示范和深度引領。正是因為內心感激《教師博覽》,我默默地“盯著”《教師博覽》,唯恐別人說她“壞話”“閑話”。我自認為已經成為《教師博覽》最為忠實的“自己人”。在對每一期雜志的閱讀過程中,我都要帶著“挑刺”的眼光,帶著批判的態(tài)度,給雜志挑毛病。哪怕是一丁一點的校對差錯、是一個橫排豎排的排版的協(xié)調度,我都會給編輯們反饋自己的閱讀感受。最令人感動的是,每一次的“雞蛋里挑骨頭”以后,不管觀點是對是錯,我都能得到方心田社長、向晴主編、余華主編、胡波波主任等編輯老師的熱情細致的回復和解答。這,怎么不讓人暖心呢?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全國數十萬教師讀者矚目的讀物,《教師博覽》是好是壞,讀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教師博覽》并非十全十美,但我相信她一直在追求十全十美。為讓她越辦越好,我還是堅持挑幾處小毛病,或者說提一點小建議,誰讓我是一名忠實讀者呢?
一是文章用質量說話。英雄不論出處,文章以質取勝。無論是名師、專家,還是初次投稿的作者;無論是專欄文章、主題約稿,還是征文、自由投稿,編輯都要嚴格細致把關。通讀一遍兩遍是必要的,思考權衡一次兩次更是必要的。一旦發(fā)現(xiàn)文字有疑,或修改,或與作者交換意見。總之,要讓雜志差錯率降到最低后與讀者見面。這不但是對刊物高質量生命的負責,更是對作者、讀者的負責。
二是用事實說話。實話說,一期雜志,十幾萬字,短短兩個月編排下來,不出一點差錯,是基本不可能的,但是盡可能降低差錯率還是有可作為的空間的。我的觀點是,封面不能錯,正文大標題、小標題等,應該做到不出錯。每一個欄目都有責任編輯,這是很有必要的,責任編輯要能真正地負起責來。如果出了問題,編輯部內部一定要有問責、追究。編輯部也要耐心聽取讀者的意見,給予讀者朋友們合情合理的解釋,哪怕是略表歉意,都是挺好的做法。
總體說來,我是特別認可《教師博覽》始終如一的經典古樸厚重風格的。所有欄目都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性、思想性、故事性,極有含金量,是吸引作者、留住讀者的重要原因。如今,《教師博覽》已經30歲了,我們這些當年的青澀讀者相繼在各自的領域成長起來。細數全國各地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眼前的“教功章”,怎能沒有《教師博覽》的一半功勞?感激之余,寫下這些文字,期待《教師博覽》一如既往地保持高質量,一如既往地當好全國教師的“娘家人”,讓更多教師讀者“?;丶铱纯础?,匯報他們的“新時代博覽教師”專業(yè)成長之旅。
(作者單位: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