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宇 王利純 鄧明依 張希哲 王文鳳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廣州 510405);2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廣東珠海 519015)
患兒,女,13 歲,2022 年11 月22 日因“尿蛋白陽性6 年余,血肌酐升高1 年余。”入院。癥見:疲倦乏力,頭暈無頭痛,顏面及雙下肢輕度浮腫,少許腰酸痛,解泡沫尿,納眠一般,大便可。體格檢查:體質量:42 kg,身高:155 cm,BMI:17.48 kg/m2,血壓:130/79 mmHg,貧血貌,口唇、眼瞼稍蒼白,雙下肺呼吸音減弱,可聞及少許濕羅音,心率90 次/min,律齊,無雜音,腹部查體未見異常,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浮腫。月經(jīng)史:11(5-7/28-30)末次月經(jīng)2022 年11 月20 日,月經(jīng)淋漓不盡。家族史:患兒父親MYH9-RD、維持性血透病史?;純哼€有一雙胞胎哥哥,體健,其余家屬無相關疾病病史,其余家屬未行相關基因檢測。
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RBC 2.47 × 1012/L,Hb 68 g/L,PLT 28 × 109/L。生化:ALB 28.3 g/L,Urea 13.7 mmol/L,Cr 474 μmol/L,UA 383.0 μmol/L,K 5.60 mmol/L,TCO219.2 mmol/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5 203.9 mg/g 肌酐。24 h 尿蛋白定量:13 310.15 mg/24 h。貧血三項:FER 10.9 ng/mL,B12642.2 pmol/L,血清鐵飽和度13%。自免12 項:抗U1-RNP 抗體(±)、抗核抗體(±),核型核顆粒型,效價1∶100。血糖、心肌酶、BNP、凝血、血管炎3 項、ANCA3 項、補體、血清免疫固定電泳、胸片、心電圖、腹部彩超均正常。心臟彩超:EF:68%,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返流(輕度)。泌尿系彩超:雙腎實質回聲彌漫性稍增強,考慮雙腎功能不全聲像,左腎小結石。
患兒6 歲時,2016 年10 月17 日因“皮疹2 周,泡沫尿伴腹痛1 周”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就診,腎穿刺病理提示:過敏性紫癜性腎炎(Ⅴ型)(如圖1 所示),完善基因檢測,診斷為MYH9 相關綜合征[c.2104C>T(p.R702C)位點雜合突變,變異遺傳自送檢父親],(1)雙耳中度感音神經(jīng)性聾;(2)視神經(jīng)節(jié)細胞通路中度損,右眼3)。血小板減少癥,予激素、甲基潑尼松龍(MP)沖擊、驍悉、他克莫司治療,出現(xiàn)尿少,無水腫,2016 年12 月21 日轉入中大一附院,中大一附院會診腎穿病理“中-重度系膜增生伴多數(shù)新月體(17/22)”,規(guī)律治療隨診多年,曾予甲基潑尼松龍、環(huán)磷酰胺沖擊,美卓樂、他克莫司、環(huán)孢素、福辛普利鈉治療,尿蛋白可降至-~+,無腎功異常,期間蛋白尿偶有反復,血小板偏低、常年波動在3×109/L~42×109/L。2021年5 月患兒中大一附院查尿蛋白1+,Cr 132 μmol/L,Urea 20.4 mmol/L,UA 617.8 μmol/L,TCO215 mmol/L,抗ASO 406 ku/L。住院期間予以補鈣、補堿、丙球沖擊、芐星青霉素肌注等治療。該患兒腎穿刺后規(guī)律隨診、服藥,5 年后出現(xiàn)肌酐升高(132 μmol/L);6 年后,時年13 歲肌酐達474 μmol/L,進入腎衰竭期,病情進展迅速,符合國外文獻報。
此次住院患兒已進入慢性腎臟病5 期,且合并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治療上予慢性腎臟病一體化治療,糾正貧血、酸中毒、補鈣、降磷、降鉀,配合中醫(yī)藥特色治療,行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后出院,2023 年3 月1 日隨訪肌酐升至979.5 μmol/L,伴有惡心嘔吐,患兒每日尿量1 500 mL 左右予漸進式血液透析治療,無肝素抗凝,1 周2 次,同時配合優(yōu)質低蛋白飲食及中藥治療,目前狀態(tài)平穩(wěn)。
討論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鏈9 基因相關疾?。╪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9 related disease,MYH9-RD)是MYH9 基因突變引起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血小板減少性疾病,其典型表現(xiàn)為血小板減少、巨大血小板及中性粒細胞包涵體。根據(jù)是否合并血液系統(tǒng)外癥狀,MYH9-RD 分為4種類型,分別為May-Hegglin 異常、Sebastian 綜合征、Fechtner 綜合征和Epstein 綜合征,發(fā)病率約為312 000 分之一,占遺傳性血小板減少癥的12%。
MYH9 基因定位于第22 號染色體q 12.3-13.1上,參與編碼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鏈ⅡA(NMMHC-ⅡA)。目前全世界已正式報道了至少300 多個家系的137 種MYH9 的致病突變,部分MYH9 突變位點在人群中的相關表型存在較大的異質性。MYH9-RD 主要臨床特點除了血小板減少、巨大血小板及中性粒細胞包涵體外,部分患者可見腎損害、白內障、聽力減退、肝酶異常等。因其骨髓穿刺無特異性,常常被誤診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但ITP 無家族性血小板減少及皮膚黏膜出血病史,并且MYH9-RD 對免疫治療無反應,必要時需完善基因檢查,以明確診斷、判斷預后。此案患兒父親7 歲時因“皮膚瘀斑、鼻衄”,于當?shù)蒯t(yī)院行骨髓穿刺診斷為“血小板減少”,10 歲時癥狀反復,伴發(fā)作性癲癇、肌酐升高,在廣州診斷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腎功能衰竭”,先后予血漿吸附、激素、免疫抑制劑、抗CD20 單抗等治療后好轉,后期隨診治療,血肌酐逐漸升高,并伴聽力逐漸下降,于19 歲時開始規(guī)律血液透析,血小板維持在0~10 × 109/L,2016 年與患兒行基因檢測均確診為MHY9 綜合征。
約30%~70%的MYH9-RD 患者會發(fā)生腎小球腎炎,表現(xiàn)為進行性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腎炎平均發(fā)病年齡在23 歲左右,并導致大多數(shù)患者發(fā)展為慢性腎臟病,在40 歲之前發(fā)展成終末期腎臟病。在腎臟治療方面,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以減少MYH9-RD 的蛋白尿、預防腎功能損傷,而透析或腎移植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方法。因此延緩腎衰竭進展尤為重要,建議患者避免使用可能損害腎功能的藥物,如造影劑、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等。
聽力損失是MYH9-RD 最常見、發(fā)生頻率最高的一種非先天性臨床表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shù)患者可能出現(xiàn)感音神經(jīng)性耳聾,其特征是延遲發(fā)作、漸進性、早期以高頻率的聽力損失為主,晚期可涉及全頻。聽力損失的發(fā)病年齡是均勻分布的,36%在20 歲之前出現(xiàn)聽力損失,33%在20~40 歲出現(xiàn),31%在40 歲之后出現(xiàn)。該患兒及其父親均在10 歲左右出現(xiàn)聽力下降,診斷為雙耳中度感音神經(jīng)性聾,已予助聽器糾正。
輕中度出血傾向是MYH9-RD 患者常見的癥狀和就診原因,可表現(xiàn)為鼻衄、皮膚瘀斑,月經(jīng)淋漓不盡等。通常血小板數(shù)量與出血風險無直接相關性,且個人表現(xiàn)差異性極大,因此不能僅根據(jù)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評估、預測出血傾向。并且常規(guī)自動血小板計數(shù)高估了血小板減少癥的嚴重程度,因為細胞計數(shù)器無法識別這些患者的非常巨大的血小板,因此最好采用人工計數(shù)?;純貉“逵嫈?shù)常年在3~42 × 109/L,貧血,凝血功能正常,皮膚無明顯瘀斑瘀點,僅時有月經(jīng)淋漓不盡?;純焊赣H血小板維持在0~10 × 109/L,維持性血液透析10 余年,予無肝素透析,平素無明顯出血。對于MYH9-RD 患者來說,避免出血意義大于治療。因此需避免服用抗血小板類藥物,及時糾正貧血狀態(tài),手術前加用精氨酸加壓素或輸注血小板可有效降低出血風險。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TPO-RA):艾曲波帕和羅米司亭,通過巨核細胞的TPO 受體結合刺激血小板生成,可用于短期治療MRH9-RD 或者其他遺傳性血小板減少癥,但其價格昂貴、長期治療安全性不明確,可能增加血栓事件風險或者罹患白血病風險。
綜上,MYH9-RD 作為常見的遺傳性血小板減少癥合征之一,目前尚無特效治療,多以對癥治療為主,患者應定期至血液科、腎病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相關??齐S診治療。期待更深入的機制研究以及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能準確的預測患者的預后及開展有效的基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