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圓 金翠鳳 徐海萍
1.江蘇省人民醫(yī)院乳腺三病區(qū),江蘇南京 225000;2.江蘇省人民醫(yī)院乳腺科,江蘇南京 225000
乳腺癌在女性中高發(fā),由于癌細胞的特性,該疾病極易發(fā)生轉移,需要盡早切除病變部位[1-2]。雖然目前保乳術被應用于臨床,但一些患者由于病情原因,仍需使用根治術治療,該術式不僅會破壞大范圍的組織,增加患者機體負擔、提升不良癥狀發(fā)生風險,還會破壞患者機體完整性,在身體及心理兩方面造成嚴重負面影響[3]。薩提亞模式屬于一種心理治療模式,首先制訂良性目標,而后從患者所處環(huán)境、人際關系入手,幫助個體消除負面狀態(tài),保障其身心相對穩(wěn)定[4-5]。該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心理學領域,且近年來逐漸被延伸至護理領域,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升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江蘇省人民醫(yī)院實施乳腺癌治療術的患者200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00 例。納入標準:①臨床病理診斷為乳腺癌;②年齡18~70 歲。③溝通能力正常,可理解研究內容。排除標準:①溝通障礙;②處于妊娠期、哺乳期;③合并嚴重軀體疾病。本研究通過倫理審核(201904100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對照組展開常規(guī)護理。實施常規(guī)護理者資質。①通過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考核并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②通過本科室相關技術考核取得上崗資格,且本科室臨床護理工作≥1 年。具體護理內容包括:①常規(guī)化療護理,處理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②針對性康復指導、答疑;③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④展開用藥護理;⑤出院后電話隨訪,叮囑復查,解答問題等。
1.2.2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薩提亞模式的護理干預:①組建薩提亞小組,成員包括主治醫(yī)師2 名,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各4 名及工作年限>5 年的護理人員10 名(具有護士證)。聘請具有薩提亞模式護理經驗的臨床工作者對小組成員進行相關培訓及考核,待其通過考核后方可進行相關臨床干預。②查閱相關文獻[4-10],采用頭腦風暴法,制訂最終干預方案,見表2。干預方案1 次/周,2 h/次。
表2 基于薩提亞模式的護理方案
①心理狀態(tài)。采用心理健康連續(xù)體量表簡版(mental health continuum-short form,MHC-SF)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共14 個條目,按0 分(從來沒有)、1分(1~2 次)、2 分(每周1 次)、3 分(每周2~3 次)、4 分(幾乎每天)、5 分(每天)計分,總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11]。②自我效能: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共10 個項目,涉及個體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的自信心各項目均為1~4 評分。共40 分,分值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12]。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MHC-S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MHC-SF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MHC-SF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MHC-SF 評分比較(分,)
注 MHC-SF:心理健康連續(xù)體量表簡版
干預前,兩組GSE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GSES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GSES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GSES 評分比較(分,)
注 GSES:自我效能量表
乳腺癌根治術雖然可良好控制患者病情,但患者術后普遍存在不安、懷疑、恐懼感等不良情緒[13-16]。相關資料表明,負面情緒會導致自主神經紊亂,繼而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最終陷入惡性循環(huán),對患者康復造成較大的阻礙[15-21]。因此,如何幫助患者改善疾病所致的負性狀態(tài),使患者從心理層面維持正性狀態(tài)引發(fā)了臨床內外的廣泛關注[22-23]。薩提亞模式屬于一種心理療愈措施,能夠減輕個體病態(tài)觀念,側重點在于個體在干預過程中的發(fā)展,循序漸進提升個體價值感及積極心理。薩提亞最初被應用于家庭中,隨著其作用被廣泛認可,逐漸延伸至其他領域,在臨床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24-26]。干預后,研究組GSES、MHC-SF評分均更為理想,與王新敏等[27]研究結果類似,提示薩提亞模式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壓力狀態(tài),提升自我效能及積極心理。分析原因為:①薩提亞模式中充分利用溝通手段,幫助個體展現(xiàn)自我價值[28]。本研究中的團體互動形式,患者之間具有相同的患病經歷,可以更好地表達、理解彼此,分享內心深處的感受,可降低其自卑情緒,同時可使心中的創(chuàng)傷有良好的宣泄口,改善壓力狀態(tài)[29-31]。②薩提亞模式中的“冰山體驗”,可幫助患者進行自我剖析,深入挖掘內在資源,感受自身的優(yōu)點而盡量不過度關注缺陷?;颊吣軌蚋尤娴匕l(fā)現(xiàn)自身價值,提高自信程度與積極心理,減輕疲乏感覺。③薩提亞模式的最后部分,主要引導患者樹立目標與正確方向,也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規(guī)范自身行為,提高薩提亞的效果。
綜上所述,薩提亞模式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其主要機制是使患者能夠正確看待疾病,并引導其掌握消除負性心理的方法,從而提升自我效能,最終保證個體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