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麗 劉詠丹
(重慶外語外事學院,重慶 401120)
本研究調(diào)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的新手英語教師發(fā)展、培訓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新手英語教師課堂話語語速快、互動能力差、反思意識弱,傳統(tǒng)、粗放的新手英語教師培訓不能滿足新手教師發(fā)展需求。 本課題以SETT 理論為框架,以同伴互助理論為指導,將新手英語教師、骨干教師、專家英語教師組成同伴互助小組,經(jīng)過一年時間對重慶外語外事學院7 名新手英語教師,5 名骨干教師和3 名專家教師開展了實證研究。
管理模式主要發(fā)生在課堂的開始、結(jié)尾或者課堂任務(wù)的轉(zhuǎn)換環(huán)節(jié),教師經(jīng)常用來介紹、總結(jié)課堂活動和說明任務(wù)、組織和構(gòu)建課堂學習語境或者從一個模式轉(zhuǎn)換到另一個模式,在該模式下教師的話語特征:教師為主導的說明性和介紹性的話語;教師話語多含有過渡性語言符號;教師話語多含有確認性的話語符號;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沒有回應(yīng)或者回應(yīng)較少,較少形成I-R-F 的話輪。
材料模式主要發(fā)生在教師對某一課堂教學材料,如教材文本、練習或者知識點進行講解和組織學生圍繞該材料進行語言技能練習的階段,在該模式下教師話語的特征為:以教師與學生對話的IRF話輪為主導;教師的反饋多以形式反饋為主,澄清、確認、糾正、評價為主要特征。
系統(tǒng)和技巧模式主要發(fā)生在教師組織學生對特定的語言技能(包括語音、詞匯、短語、句型、語篇等)的運用,或者發(fā)言結(jié)構(gòu)、邏輯等的產(chǎn)出性訓練。教師多以直接修正性話語進行糾錯;教師多使用支架,促進學生順利產(chǎn)出;教師話語中以形式反饋為主,含有較多糾錯式話語。
課堂背景模式主要發(fā)生在教師創(chuàng)建特定的課堂語境,促進學生清楚流利地表達是該模式的教學目標。 教師話語較少,話輪短,學生話語多,話輪長;教師話語多為參考性問題;教師多提供支架;教師多澄清要求;教師較少糾錯話語;教師反饋以內(nèi)容反饋為主。
模式轉(zhuǎn)換是在一個課堂語境里,教師和學生的對話從一個主要模式轉(zhuǎn)換到次要模式以及模式轉(zhuǎn)換的反復,教師對課堂話語模式轉(zhuǎn)換的認識以及掌控能力是教師話語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 模式序列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同時作為主角構(gòu)成了課堂語境,而教師是主導課堂話語模式的主角,教師要有能力管理課堂話語模式,使其不偏離教學目標。
“教師學習(teacher learning)”指“教師學習教書的過程”,涉及教師知識的建構(gòu)、理念的形成、理論與技巧的發(fā)展以及身份的塑造等,通常被認為是“教師認知(teacher cognition)”的主要內(nèi)容(Borg,2006:1; Johnson,2009:9-10)。 同伴互助是教師實現(xiàn)在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成長的有效模式,起源于20 世紀80 年代,最早是美國學者喬伊斯和肖爾斯(Joyce, B. & Showers, B)首先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概念,他們認為,改變早期教師培訓模式的設(shè)計和組織方法可能有助于教師將培訓內(nèi)容遷移到教學實踐之中,過去將教師培訓低效的結(jié)果歸咎于教師自身可能是錯誤的[5]。 他們假設(shè),教師可能需要一些持續(xù)的幫助和反饋才能夠在教室里應(yīng)用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他們在隨后的研究中驗證了這一假設(shè),并證實了同伴互助的效果:教師可以與同事或同伴保持互相信任和依賴的關(guān)系,他們共同規(guī)劃教學活動、互相提供反饋意見和分享經(jīng)驗,擁有“同伴互助者”的教師比那些獨自工作的教師更容易運用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課堂觀察、教學日志、教師訪談等研究方法,前后經(jīng)過一學年的時間,分成三個試驗階段完成的。
2021 年7~8 月份開展了理論學習工作坊,新手教師、骨干教師及專家教師共同參加工作坊學習Steve Walsh 著作Exploring Classroom Discourse Language in Action,專家導讀,新手教師撰寫讀書筆記和反思日志。
潼關(guān)舊志不存,該志的史料主要引自經(jīng)、史,不收稗雜。輿地方面,必稽古證今,不敢附會臆見,凡是涉及函谷關(guān)的概不書。因潼關(guān)屢經(jīng)變亂,城郭公署多有變易,故在建置方面,只記載舊田賦戶口及存于舊典的古制。名宦方面,由于年代久遠政績無從可考,故在著錄時事跡功績可以考證的記載下來,存有疑慮的不予記載。官守方面,修志時在任者或去人不久者因其政績還歷歷在目,故其德政不書。鄉(xiāng)賢人物方面,其好的行為事跡為人們所傳頌的書于其下,無考存疑的寧可不載也不摻雜自己的好惡。藝文方面,稽考和潼關(guān)有關(guān)者書于其下。
基于線上的理論培訓,教師對SETT 教師話語自評框架內(nèi)涵、實踐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教學中也就有了對教師話語的反思意識,為該模式的實踐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該階段的實施形式為同伴課堂觀察、同伴課堂話語分析、教學反思撰寫等,實施時間為一學年,分為兩個階段:輸入階段和輸出階段。
輸入階段(2021.09~2021.12) 此階段是新手教師,骨干教師及專家教師結(jié)成同伴互助小組共同實踐SETT 教師話語自評框架。
此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同伴和互助。 同伴是指在每個小組內(nèi)形成新手教師之間,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和專家之間的合作學習小組;互助主要指的是新手教師與新手教師之間,新手教師與骨干教師以及專家教師之間在教師通過課堂觀察、課堂話語反思等形成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互相式學習。
輸出階段(2022.1 ~2022.7) 此階段的主角是新手英語教師,基于理論學習和實踐,新手教師對課堂話語已經(jīng)有了清晰的理論認識,骨干教師和專家教師是評委和導師的身份,對新手教師通過課堂觀察、組織教學比賽的方式點評新手教師課堂話語的使用效率,評價新手英語教師課堂互動并督促新手英語教師反思課堂話語,養(yǎng)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最終提升新手英語教師的課堂話語能力,同時也幫助新手英語教師養(yǎng)成“理論—實踐—理論”的學術(shù)研究思維。
本實驗共組成3 個同伴小組,每個小組由3 名新手英語教師,2 名骨干教師和1 名專家教師組成。新手英語教師教育背景相同,職稱以及教齡相似,教授科目、使用教材基本相同。 概況見下表1:
表1 參與教師與同伴小組A 組隊概況
研究步驟:(1)了解新手英語教師對“課堂話語”的認知以及自我評價;(2)觀察和記錄新手英語教師參加同伴互助小組前后的變化以及對課堂話語認知的變化。
實驗前團隊通過教師訪談發(fā)現(xiàn),新手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呈自發(fā)式,參加實驗的9 名新手英語教師,6 名教師認為個人的口語水平直接決定課堂話語的表現(xiàn):流利口語=有效課堂話語,3 名新手教師認為上課前要寫逐字稿,在逐字稿的基礎(chǔ)上授課,自己的課堂組織和全英文授課會更順利;0 名新手英語教師課后撰寫教學反思,復盤自己的課堂用語。 正如新手教師1 在接受訪談時談道:“以前沒有聽過‘Teacher Talk’,在進行SETT 框架理論和實踐學習之前,沒有想過課堂話語也是有技巧的?!?/p>
同時,實驗前團隊通過課堂觀察對9 位新手英語教師的某一堂課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以下特征比較普遍:教師是主導或?qū)W生為主導。 教師主導式課堂,大部分新手英語教師“一言堂”,很少有效使用I-R-F,同時新手英語教師喜歡使用自問自答,不能有效捕捉學生的反應(yīng)或疑問;新手教師未能將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課堂話語進行有機結(jié)合,課堂上的互動及有效互動少。
通過系統(tǒng)學習SETT 框架,9 位新手英語教師話語理論知識、(有效)課堂互動、教學反思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變化。
1. 理論知識:9 名新手教師經(jīng)過第一階段集中的線上理論學習(專家導讀SETT)對SETT 理論框架有了全面的認識,同時也習得了二語習得理論,為后期教學實踐奠定了課堂理論知識,也培養(yǎng)了新手教師理論學習的學術(shù)思維。 教師3 在反思日志中寫道:“以前備課就是備知識點,課堂話語都是隨心的;學了SETT 框架理論不僅習得了教師話語的模式,同時也意識到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钡诙A段線上,SETT 理論學習主角是新手教師,教師能夠結(jié)合一學期的實踐,能夠?qū)⒗碚搶W習與實踐案例反思進行結(jié)合,因此9 位新手教師的分享非常詳實,實現(xiàn)了理論指導實踐和實踐檢驗理論的閉環(huán)學習。
2. 課堂話語和互動:兩個學期的課堂實驗新手教師都定期做了課堂錄像—文本轉(zhuǎn)錄—話語分析—反思的閉環(huán)實踐,通過查閱新手教師的反思日志,以及專家教師和骨干教師的指導記錄,發(fā)現(xiàn)新手英語課堂話語和互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新手英語教師更擅長使用材料模式,在闡釋教學材料和文本時,新手教師更多使用以教師與學生對話的IRF 話輪為主導,學生能夠參與其中,教師更能關(guān)注學生是否聽懂,是否明白,而不是原來自顧自的講話,同時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互動,在必要時教師提供支架(scaff-folding)。
“ T: Since we have already analyzed and explained in-text content in detail, what's your feeling about this passage? 9
T: Difficult, boring, thought-provoking or any other? 10”
新手英語教師更擅長使用課堂背景模式。 在互動過程中,新手教師改變了一言堂的方式,更多地使用課堂背景模式,讓學生在前期有效輸入的基礎(chǔ)上,在教師設(shè)置的情境中能夠更有效地輸出,學習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學生主人翁地位明顯。
T: I think the two girls are like expert in this area, right? 310
...It's very logic and reasonable, right? 311
...So any solutions? 312
以上文本也清楚表示,新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很真誠,增強了學生的信心。 教師評估多使用鼓勵性的評價和確認性話語,是學生自信表達的情感條件。 教師的感染力、親和力、對學生的欣賞以及鼓勵對二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表達信心具有直接的、關(guān)鍵的影響(楊艷麗,2021)。
3. 新手英語教師在實驗期間養(yǎng)成了撰寫教學反思日志的習慣。 新手英語教師2 在訪談中談道:“開始寫反思日志覺得是一種負擔,但是養(yǎng)成了課后復盤的習慣,尤其是同伴小組發(fā)現(xiàn)復盤課堂讓我進步很快,在第二次課堂中能夠慣性地避免重復性的錯誤,及時彌補上次的遺憾。”“同時同伴互助讓我克服了惰性,同伴間的互相鼓勵和監(jiān)督讓我的記錄工作不會輕易中斷和放棄?!?/p>
SETT 框架理論用于新手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具有可行性和創(chuàng)新性。 新手英語教師課堂話語使用規(guī)范性和有效性顯著提高,新手英語教師課堂互動能力提升效果顯著,同時新手英語教師學術(shù)思維得到培養(yǎng),理論—實踐—理論的學術(shù)生態(tài)理念深入人心。 同伴互助小組的學習形式是教師發(fā)展的有效實踐形式,能夠有效提升教師學習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同時同伴互助模式受益具有普及性,在本實驗中,受益的除9 名新手英語教師外,6 名骨干教師和3 名專家教師也實踐了學術(shù)理念和思維,收獲了后期學術(shù)研究的真實體驗。 教師發(fā)展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師發(fā)展共同體背景下,教師同伴互助小組是有效的學習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