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語寫作體現(xiàn)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他們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常常被學生記不清楚不同類型語篇的結構特征、不能經(jīng)常和學生面批英語作文、不能直觀了解學生某次寫作的總體情況、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困難等問題所困擾。本文闡述了使用UMU互動平臺設計高中英語寫作學習支持服務系統(tǒng),以推動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和變革,并探討了解決教師和學生在英語寫作教與學方面一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UMU互動平臺;高中英語寫作;學習支持服務
作者簡介:陳榮濤,清遠市第二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指出,發(fā)展學生英語語言技能,就是使學生能夠通過聽、說、讀、看、寫等活動,理解口頭和書面語篇所傳遞的信息、觀點、情感和態(tài)度等;并能利用所學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等,根據(jù)不同目的和受眾,通過口頭和書面等形式創(chuàng)造新語篇。這些活動是學生發(fā)展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發(fā)展語言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批判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傳統(tǒng)的高中寫作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師生面臨教學時間不足、指導缺乏個性化、教學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等問題,即使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也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質量。
一、UMU互動平臺和學習支持服務概述
UMU互動平臺是一種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智能交互式學習平臺,也是一種信息化教學管理平臺,能夠在移動終端或電腦上使用。該平臺具備課程教學、作業(yè)布置、問卷調查、實施考試、線上研討等功能,具有長期保存信息、操作簡單、運用靈活、滿足個性化教學和泛在化學習需求的特點,而且能為師生、生生的學習互動提供瞬時反饋和學習大數(shù)據(jù)分析,具備作為提高寫作教學效果和培養(yǎng)學生英語寫作興趣的條件。
學習支持服務是指為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實現(xiàn)學習目標,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總和。這種服務既包括對各種信息、資源、人員和設施的支持服務,也包括對各種師生間、生生間的雙向交流的支持服務;既可以是面對面的支持服務,也可以是基于技術媒體的支持服務。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學習支持服務主要包括教學支持服務、自主學習支持服務、學習過程管理支持服務、學習測評支持服務和協(xié)作交流支持服務等。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時代,學習支持服務具有開放性、及時性、互動性、豐富性、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征,其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基于UMU互動平臺的學習支持服務設計
用UMU互動平臺提供學習支持服務主要包括教學支持服務、自主學習支持服務、學習測評支持服務和協(xié)作交流支持服務等幾個方面。
在使用UMU互動平臺開展教學活動前,為方便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管理,教師在平臺中為所教授的學生創(chuàng)建相應的班級,所有班級內的學生經(jīng)過注冊后學習,方便教師追蹤其學習情況,也方便學生在個人中心查看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消息中心接收課程通知。學生進入班級能看見教師發(fā)布的全部學習任務以及本人每個學習任務的完成進度。除此之外,平臺還提供了豐富的分享方式,讓教師可以給不在班級內的其他學生發(fā)布信息,收到信息的學生均可通過識別二維碼或者點擊鏈接網(wǎng)址參加指定學習和互動,這一方式適用于需要擴大范圍進行的教學活動。下面筆者結合利用UMU互動平臺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教學經(jīng)驗,介紹基于UMU互動平臺的學習支持服務設計(如圖1所示)。
(一)課前的學習支持服務設計
課前的學習支持服務主要包括利用UMU互動平臺創(chuàng)設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情境、下發(fā)教學資源和學生導學案等。
教師應讓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中沉浸于教學情境,利用教學資源學習,在導學案中預習部分的指引下完成課前學習,并按要求提交學習成果。教師平時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選擇既有意義又貼近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主題,在平臺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和體驗語言的興趣,以使學生能夠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反思和再現(xiàn)個人的生活和經(jīng)歷,表達個人的情感和觀點。教學資源主要是一些先導性的知識以及一些預設的答疑內容,除了相應的文字、圖片、現(xiàn)成的視頻資源,教師還可以在平臺中把歸納出來的某一語篇類型的篇章結構和語言特點、寫作技巧的點撥、常用的詞匯短語、典型例作的講解等內容分別制作成微課作為資源使用。導學案能有機整合教學內容,使教學活動有條理,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預習、生成問題、合作探究、課堂檢測、拓展延伸、及時評價,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學活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學生在平臺中提交的學習成果可以是視頻、語音、圖文、文檔等形式,特別適合用于表達學習成果內容。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容在平臺設置討論活動,實現(xiàn)師生互動,完成個性化或整體性指導;通過系統(tǒng)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查看學生自主學習完成進度。
(二)課中的學習支持服務設計
課中的學習支持服務主要包括利用UMU互動平臺對重點知識的講解釋疑,進行課堂互動、投票,對學生發(fā)到后臺的作業(yè)進行點評等。
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前學習的進度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在課堂上給學生集體講解釋疑重難點內容;利用教室的多媒體平臺呈現(xiàn)從UMU互動平臺后臺中挑選出來的典型作業(yè),尤其是習作,引導學生學習、欣賞、點評和修改,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這個過程加強了師生的交流溝通,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融入感。
利用UMU互動平臺提供課前、課中學習支持服務,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教學內容,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利用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專注于研究解決共同學習問題或者個性化學習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
(三)課后的學習支持服務設計
課后的學習支持服務主要包括復習、拓展學習資源的發(fā)布,英語寫作作業(yè)的布置和評價,集體或個別答疑,組織學生參加測試,實施教學評價等。
1.復習、拓展學習資源的發(fā)布。課后,教師把上課用的課件、微視頻、音頻等資料通過UMU互動平臺發(fā)布給學生,讓學生實現(xiàn)差異化學習。對拓展學習資源做好分層整理并標記后供學生選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這些資源在UMU互動平臺永久保存,方便學生及時查閱、增強記憶并在做練習時對照思考,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英語寫作作業(yè)的布置和評價。教師可以利用UMU互動平臺布置英語寫作作業(yè)。可根據(jù)需要設置四種作業(yè)類型,分別是視頻作業(yè)、語音作業(yè)、圖文作業(yè)、文檔作業(yè),還可在布置作業(yè)時添加范例和提醒,叮囑學生完成作業(yè)時要注意的關鍵點。然后設置分值,根據(jù)教師設想創(chuàng)設多維度評價模板,設置高頻詞智能統(tǒng)計內容等。學生完成作業(yè)后,根據(jù)教師設定的作業(yè)提交模式提交作業(y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討論環(huán)節(jié),完成集體或個體答疑的師生交流。
教師收到作業(yè)后,首先在UMU互動平臺打開智能報告查看作業(yè)的完成情況,查看學生使用的高頻詞是否為教師事先設定的高頻詞等,讓教師把握學生完成本次作業(yè)的整體情況。然后教師再對每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查看并點評。點評方式有兩種,一種為文字點評,另一種為語音點評。教師進行過程性點評時,在需要點評處根據(jù)提示輸入文字或語音,對當前內容進行點評和講解。這個操作和教師給學生面批作業(yè)的效果比較接近,使師生交流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最后進行總評,教師按事先創(chuàng)設的多維度評價模板內容給作業(yè)評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分析學生學習狀況以及遇到的疑難問題,做好下次上課的相關內容準備。使用UMU互動平臺布置作業(yè)并以多種形式完成評價的做法,更好地兼顧了作業(yè)評價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較好解決了教師在日常教學時間緊的情況下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的問題。
3.組織學生參加測試。在“一核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引導下,教師使用UMU互動平臺組織學生參與高中英語寫作測試比以往使用紙質介質組織學生參加測試更靈活更具優(yōu)勢,更能展示學生學科習得的“核心價值、學科素養(yǎng)、關鍵能力、必備知識”,考查學生學習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可以編輯除文字外的圖片、語音等多種形式的試題,引導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展開思考,生動有趣的試題形式營造了輕松、自由、支持的寫作氛圍,使學生對寫作目標的把握更準確。教師還可以針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編輯相關內容的其他題型進行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深入掌握某一類型語篇的語言特點、常用的詞匯短語、連接詞的使用等。教師可以將訓練內容編輯為選擇題或開放性問題讓學生作答,編輯時如果提供標準答案,系統(tǒng)可以自動閱卷,減輕教師的閱卷負擔。學生提交答卷后,呈現(xiàn)測試的結果分析,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檢查正確答案,進行糾錯。學生還可以使用考題本功能,將考試中的難題或易錯題手動加入“考題本”,考試中錯誤的題目會自動添加至“考題本”,用于學生對題目的反復練習。教師還可以在平臺看到學生整體測試的數(shù)據(jù)分析,及時將結果反饋給學生。
4.實施教學評價。UMU互動平臺的問卷功能在實施教學評價方面有出色的表現(xiàn)。教師使用該平臺圍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寫作習慣、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等進行問卷制作,寫好指導語和設置好問卷結束時間即可發(fā)布問卷。問卷調查結束以后,平臺會對問卷的每個題目(選擇題)的選項數(shù)量列出圖示和占比標注,讓教師了解總體情況。還可以導出全部問卷結果的Excel表格,方便教師根據(jù)需要對其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為了構建交互式多元評價模式,教師分別設計學生個人、小組成員、教師這三個對象的評價問卷進行教學評價,由此獲得比較客觀的數(shù)據(jù),有效指引后面教學活動的組織。
基于UMU互動平臺進行高中英語寫作學習支持服務系統(tǒng)的設計,改變了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獲得學習支持。在學習支持服務下,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教學資源對重點內容反復學習、差異化學習,和教師、同學及時有效溝通,得到教師針對性的指導,獲得客觀的教學評價。教師可以跟蹤學生的學習進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短板,相應實施個性化教學,把握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從而調整教學策略?;赨MU互動平臺的高中英語寫作學習支持服務系統(tǒng)豐富了學習環(huán)境,活躍了教學氛圍,培養(yǎng)了學生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減輕了教師負擔,有效解決了當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面臨的一般性問題,使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學習支持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方式不斷豐富。學習支持服務不再僅是遠程教育機構提供的服務,它正在延伸為泛在學習提供的服務,將來學習支持服務將更即時化、個性化和社交化。
參考文獻:
[1]王喬峰,曹效英,路璐.“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模式的發(fā)展情況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5):9-11.
[2]羅潔.信息技術帶動學習變革:從課堂學習到虛擬學習,移動學習再到泛在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5-21,24.
[3]張屹,白清玉,李曉艷,等.基于APT教學模型的移動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與成績的影響研究:以小學數(shù)學“扇形統(tǒng)計圖”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6-33.
[4]蔡曉平.基于工作的移動學習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5):39-42.
[5]吳彥文.信息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6]馬九克.創(chuàng)建高效信息化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