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青
[摘 要]守正與創(chuàng)新已經(jīng)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在新媒體時代,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專業(yè)特點、個性特征、教育環(huán)境及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而凸顯出不同特點。紅色藝術作品是中華民族紅色文化的有效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和介體。如何針對新媒體時代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有效利用紅色藝術作品,結合新媒體時代的媒介資源,以思政和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xiàn)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創(chuàng)新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守正創(chuàng)新;新媒體時代;紅色藝術作品;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當前人類已經(jīng)進入了新媒體時代。知識、信息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平臺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空前的傳播。它改變了人們傳統(tǒng)的思維、生活、生產(chǎn)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實現(xiàn)因時而變、因事而新,實現(xiàn)新媒體時代的創(chuàng)新。但是這種創(chuàng)新要在守正的前提下展開,在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基礎上展開,同時結合時代特點和藝術院校學生實際,圍繞藝術和思政的有機結合展開。
1 新媒體時代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與普通院校的共同之處,也有因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個性特征、教育環(huán)境及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而凸顯出的不同特點。
1.1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不斷配齊但教育能力有待提升
當前在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下,全國各高校逐步配齊了輔導員、思政教師、行政人員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人員。但由于部分學校過于追求數(shù)量而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自身的教育能力,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對于新媒體時代的媒體特征、話語特征了解不夠到位,對于新媒體技術的掌握有限,對于藝術專業(yè)知識了解匱乏,不能有效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而且由于近幾年所招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大多是較為年輕的教師,這就出現(xiàn)了具備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但守正能力不足的問題。
1.2 藝術院校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認知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足
根據(jù)調查,藝術院校學生普遍能樹立正確的政治認知,絕大多數(shù)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信心,能夠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統(tǒng)一起來。但是由于藝術院校大學生個性鮮明,部分學生重專業(yè)、輕文化,對思想政治理論宣傳、思想政治理論課參與度不高,對黨中央的重要精神、國家的大政方針了解不足,對新媒體平臺的信息鑒別能力不夠,成了較為突出的問題。
1.3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多樣化但教育效果有待優(yōu)化
新媒體時代的海量信息為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但是許多教育者對資源的整合度不高,再加工程度不高,甄別能力不足,致使這些教育資源的利用效果較差,并沒有發(fā)揮其作用。比如,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藝術院校大學生會通過抖音、微信、微博等平臺進行學習和休閑娛樂,但是學校推出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共平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過于老舊、形式過于單一、語言過于說教,平臺的維護者沒有對這些教育內容進行深挖提煉,賦予其主題靈魂,使得學生不愿意關注這些平臺,或者是流于形式關注了這些平臺,但對平臺推送的內容點擊率較低。
1.4 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融合度不高
藝術院校的專業(y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學科體系、學科特點、學科要求的不同,兩者像兩條平行線找不到交點。很多藝術院校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融合度不高甚至脫鉤的問題,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無法有效鏈接,使得教育的效果不佳。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相關國家政策方針、思政理論與自己關系不大,甚至認為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響其專業(yè)理論學習,因此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參與度不足、認可度不高。
2 新媒體時代紅色藝術作品對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
藝術作品往往以視聽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歷史,使歷史事件更加鮮活,每一部作品都是歷史情感的延續(xù),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媒體,折射出革命先輩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其是宣揚革命歷史最好的途徑,對大學生思想的感召力和影響力都是學校和書本無法比擬的[1]。紅色藝術作品是指一切反映共產(chǎn)黨人、愛國人士為建立新中國所進行的浴血奮戰(zhàn)和不懈努力,以及為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所付出的辛勤勞動,進而創(chuàng)造的有影響力的美術、音樂、戲劇、影視等作品。在新媒體時代,紅色藝術作品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網(wǎng)絡平臺能夠以更便捷的傳播方式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強黨史學習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時效性”[2]。紅色藝術作品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及革命先輩的高尚品德,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捍衛(wèi)民族獨立、國家尊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象表達,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鮮活教材。將紅色藝術作品通過各種新媒體的技術、平臺進行有效融合能夠與藝術院校大學生產(chǎn)生共鳴,是實現(xiàn)藝術與思政相融合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于守正基礎之上的有益創(chuàng)新探索。
2.2 汲取青春奮斗的前行力量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jīng)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說:“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也是廣大青少年成就夢想的時代。希望你們心系祖國,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奮斗中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為祖國和人民貢獻青春和力量?!比欢诋斍肮髁x和虛無主義風氣的影響之下,“躺平文化”在青年人中大行其道,很多人對學習工作怨天尤人,懶惰散漫,遇到一點挫折失敗就輕言放棄,還有的人認為艱苦奮斗是老一輩的事情,這對于青年人的成長成才是極其不利的。
紅色藝術作品通過繪畫、雕塑、音樂、電影、文學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為我們再現(xiàn)了近代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的奮斗之路??箲?zhàn)時期冼星海的一首《黃河大合唱》激發(fā)了無數(shù)中華兒女的奮斗之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幅中國畫作品《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使許多人樹立了脫貧攻堅的堅定信念。這些作品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震撼,讓學生從圖像的角度重溫這些光輝歲月,汲取青春奮斗前行的力量。
2.3 培育家國天下的使命擔當
當前,許多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將價值的聚焦點放在自我身上,將自己完全置身于“小我”的悲歡離合,咀嚼著自己的得失成敗而忽略家國天下的使命擔當。這也是很多藝術院校大學生面臨的共同問題。這就必然導致其不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藝術創(chuàng)作導向。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yōu)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币驗樾貞褔笳?,方能繪就大國之美。一個心中沒有國家、沒有民族使命感的年輕人終將無法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工作者,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注定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喃喃自語,無法與時代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而紅色藝術作品是一群心懷家國天下的藝術家進行的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反映波瀾壯闊歷史進程和人民群眾的偉大藝術創(chuàng)作。這些藝術家和作品本身就會給青年大學生帶來雙重的震撼與影響。比如,黃土畫派創(chuàng)始人劉文西老師,一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足跡遍布陜北的鄉(xiāng)鎮(zhèn),畫了幾千個農(nóng)民肖像和上萬張速寫。基于此,他一腔真情實感才能呼之欲出,躍然紙上,才能通過形式、語言、技巧等手段,達到不斷強化形象內在意味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這些紅色藝術家的藝術人生能夠進一步幫助大學生樹立家國天下的使命擔當。
3 新媒體時代英雄模范人物融入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分析
3.1 講好紅色藝術作品故事,提升學生共情效果
在藝術類院校對運用紅色藝術作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重敘事、輕說教,從講故事的角度出發(fā),以事實震撼學生,以真情感染學生。在新媒體時代,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和內容比以往要多,對紅色藝術作品的了解碎片化信息也較多。因此,要讓學生多維度、立體化地了解紅色藝術作品。應該從兩個方面對紅色藝術作品進行價值解讀,即其藝術價值及其思政價值。同時對蘊含其中的故事進行雙向理解,即從紅色藝術作品刻畫的主題及從紅色藝術家創(chuàng)作作品的藝術思路兩個方面展開。
3.2 深挖紅色藝術作品內容,搭建思政與藝術的融合橋梁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至今,許多紅色藝術家通過繪畫、雕塑、電影、戲劇等藝術手法創(chuàng)作出了形式多樣的反映歷史、表達精神的紅色藝術作品,為歷史留下了更加生動、直白、形象的敘事表達,這些都是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體。對于藝術院校大學生來說,藝術的表達形式他們更為熟悉,也會倍感親切。將思政與藝術通過新媒體技術、平臺進行有機結合,是藝術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突破點。新媒體時代也是一個信息大爆炸時代,學生的信息更新速度極快。這就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如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相關管理人員的自身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具備思想政治理論功底、一定的藝術鑒賞及藝術分析能力等。信息傳播大師尼葛洛龐蒂指出: “信息社會,最大的鴻溝橫亙在兩代人之間,當孩子們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資源時,需要努力學習、迎頭趕上的是成年人。對教育者來說,更是如此。[3]”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來提升自己將思政與藝術相融合的能力。此外,要不斷建立紅色藝術作品資料庫,從藝術價值、時代價值、思政價值等方面對其進行整合加工,深挖紅色藝術作品內容,掌握新媒體時代語言特征,讓紅色藝術作品以鮮活、生動、形象的方式被學生認知。
3.3 整合學校思想整治教育工作資源,拓展紅色藝術作品的宣傳平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有多年的積累,在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活動組織、隊伍建設、工作宣傳等方面都有成熟的平臺,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需要順應時代走向,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拓展新的宣傳和組織途徑,做到真正服務青年[4]。尤其是在將紅色藝術作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應該在高校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實現(xiàn)跨部門合作。應當以黨委副書記為負責人,協(xié)同學校宣傳部、團委、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多部門,成立微信工作組、抖音工作組、微博工作組、校理論宣講網(wǎng)站工作組等新媒體平臺工作組。通過紅色藝術作品對思想政治理論進行宣講,工作組對新媒體平臺的推送內容進行集中審核,以確保在守正的前提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網(wǎng)絡思政的教育質量,提升新媒體平臺的點擊率和轉化率。
此外,學校還應增加新的展示設備,利用聲、光、電和影視模擬等高科技手段,由政府和高校聯(lián)合在大學城建立VR紅色圣地、舉辦VR紅色藝術展,如舉辦VR紅色畫展、VR紅色音樂會、VR紅色電影展播。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建立虛擬紅色圣地供學生參觀、學習,并通過VR技術重構虛擬場景,進行動態(tài)展示,場景再現(xiàn)實現(xiàn)角色帶入、重現(xiàn)歷史、時光追溯,從而使紅色藝術作品充分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3.4 豐富紅色藝術作品的宣傳方式,形成思政引領創(chuàng)作的藝術氛圍
在對紅色藝術作品的宣傳方式問題上,可以將傳統(tǒng)形式的教師講轉化為學生說,學生說也不應局限于口頭宣傳,還可以充分發(fā)揮藝術院校大學生的專業(yè)特長,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革命歷史人物、偉大革命精神、時代偉大成就、人民群眾生活相關的舞臺劇、音樂劇、紅色主題藝術創(chuàng)作、紅色主題短視頻制作等藝術形式展開,形成一批成體系、可推廣、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于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借助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平臺、抖音公眾號平臺、學校官方微博平臺、學校官網(wǎng)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也可以此為出發(fā)點展開校際合作,在兄弟院校間互相推送優(yōu)秀學生作品,以此形成一個以思政理論引領藝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氛圍,助力時代新人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郭明凈. 大數(shù)據(jù)視域下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 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20,34(1):71-75.
[2]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J]. 中共黨史研究,2013(9):5-9.
[3]尼葛洛龐蒂. 數(shù)字化生存[M]. 胡泳,范海燕,譯. ??冢汉D铣霭嫔纾?996.
[4]葉清. 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與新媒體利用[J]. 人民論壇,2010(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