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高考語文作文的形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尤以新材料作文形式最為突出,其既能考查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考查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由于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缺乏相關的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部分高中生在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方面容易出現(xiàn)錯誤或偏差,從而影響自己的作文質量?;诖耍處燀毥Y合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形式的變化,加強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使之能夠在正確審題立意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高質量的寫作。
關鍵詞:高中語文;審題立意;材料作文;教學指導
作者簡介:董永(1979—),男,江蘇省寶應中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作文水平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作文在高考語文中占據(jù)重要位置。隨著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形式發(fā)生變化,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量越來越大,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須充分重視對學生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通過閱讀教學、有針對性的訓練等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審題立意能力,還要通過相應的寫作實踐活動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1]。
一、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的特征
(一)作文主題——彰顯時代主旋律
隨著素質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的提出,近年來,高考語文新材料作文也多以此為主題。由此可見,新材料作文一方面在主題上與時代主旋律緊密相連,另一方面則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時代發(fā)展以及新時代對青少年提出的要求等進行相應的寫作活動。此外,新材料作文不僅可以考查學生對相關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對時代主旋律的深度思考水平,還可以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水平進行多元化的考查[2]。
(二)作文材料——貼近學生現(xiàn)實生活
近年來,高考語文中的新材料作文多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其目的就是在提升學生寫作自由度的基礎上,使其能夠基于生活、身邊的大小事物展開多方面的思考。同時,高考語文新材料作文的生活性能夠讓學生真正與時俱進,多關注國家時事、社會熱點等,使學生在寫作活動中回歸現(xiàn)實生活,而不是進行空洞的模式化的寫作。
(三)作文思想——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
學生作文質量的高低與其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有關,也與其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與理解能力有關。目前,高考語文新材料作文不再過多限制寫作文體,其在考查學生各種文體寫作能力的同時,也突出了對學生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考查。近年來,高考語文的作文材料呈現(xiàn)多元化、開放化的特征,其涉及的內(nèi)容更加廣泛,如家國情懷、社會熱點事件、人生哲理、政治思想等。此外,這些作文材料還蘊含著顯著的思辨色彩,需要學生進行辯證的分析與思考,這對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二、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層面存在的問題
1.缺乏良好的審題立意能力培養(yǎng)意識
閱讀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割裂開來,在閱讀活動中,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沒有為學生提供思辨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在閱讀寫作材料時,就不能精準地提取關鍵詞,容易忽視材料的喻義、內(nèi)涵或是引導語等,在未充分理解材料的情況下就進行寫作,從而出現(xiàn)寫作思路偏離材料核心內(nèi)涵的現(xiàn)象。另外,教師因缺乏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其在寫作教學中往往將教學重心置于對寫作技巧、寫作結構的講授,忽視了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直接影響了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發(fā)展。
2.缺乏豐富的審題立意能力培養(yǎng)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雖然比較重視對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缺乏豐富且有效的培養(yǎng)方法,導致教學方法相對單一、隨意,影響了教學效果。此外,部分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審題立意訓練內(nèi)容存在著碎片化、隨意化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審題立意能力的提升。
(二)學生層面存在的問題
1.文本解讀能力低
部分高中學生在日常閱讀活動中,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題解答技能方面,忽視了對文本解讀能力、文本內(nèi)涵理解能力、關鍵詞分析能力的訓練,導致在閱讀作文材料時,無法準確提煉文本內(nèi)涵、關鍵詞、引導語等,從而影響了自身對作文材料的認知、理解。
2.寫作功利心較強
部分高中生受唯分數(shù)論等錯誤思想的影響,在寫作學習中存在功利化心理,即為了高考而學、為了應對考試而寫,這導致其在寫作學習中出現(xiàn)套用模式、套路化創(chuàng)作的問題。有的學生甚至還自創(chuàng)了材料作文的“萬能模板”,即一材多用、反復用一個觀點等,直接影響了自身寫作質量、審題立意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高中學生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基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是直接影響其審題立意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時,可以結合日常閱讀教學活動來進行,使學生能夠將閱讀活動與自身作文材料分析能力的自主訓練相結合,從而提升自己的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能力。
首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閱讀、分析的空間,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其能在閱讀活動中準確地提煉出文本的關鍵詞、引導語等[4]。其次,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分析與解讀,進而達到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師在完成閱讀教學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次對文本進行再次分析或解讀,以此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思辨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材料分析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拿來主義》這篇課文時,可以將教學重心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厘清作者的論述思路;二是引導學生品味作者辛辣諷刺的語言運用方法;三是引導學生從“拿來主義”的角度去辯證地看待一些問題;四是要求學生運用多種論證方法對某一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件進行論證。在具體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如提出如下問題:作者主要寫“拿來主義”,但是為什么要先寫“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等內(nèi)容呢?基于教師的提問,學生在閱讀思考時,會明確作者是先對“閉關”“送去”“送來”三種主義進行批判,從而引出“拿來主義”。在學生明確了作者的論述思路之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分析為什么要“拿來”,“拿來主義”的內(nèi)涵是什么,怎樣“拿來”三個問題,且要鼓勵學生從辯證的視角對上述問題進行個性化的分析與闡述,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對相關材料進行剖析。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就“拿來主義”在生產(chǎn)制造領域中的應用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也可以鼓勵學生就如何“拿來”進行個性化的思考,以此提升學生的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能力。
在學生完成《拿來主義》閱讀學習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就魯迅先生的《捧與挖》一文進行閱讀分析,并采用批注式閱讀方法,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學習魯迅先生的論證手法及其文章的藝術表達技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審題立意能力培養(yǎng),既可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的審題立意自我訓練意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意識,從而促進學生材料分析能力、材料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教學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立意思維
目前,一些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時,因缺乏良好的培養(yǎng)方法導致學生多采用定式思維對材料進行分析與思考,雖然學生審題正確了,但立意不新,導致其作文質量偏低。基于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既要重視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還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審題立意方法的教學指導。
第一,關聯(lián)法。關聯(lián)法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將已提煉出來的關鍵詞進行整合,并將整合后的信息內(nèi)容與自身的生活、思想、情感等相關聯(lián),而后找一個自己熟悉的關聯(lián)點進行立意。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準確審題,又能夠結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時事、社會事件等進行立意,從而進行有深度的寫作活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5]。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如下作文材料:社會新聞報道中有一則奇怪的事情,一居民發(fā)現(xiàn)自家的小貓被老鼠咬死了。有動物學專家指出,老鼠體內(nèi)有一種能夠提高貓夜視能力的物質——?;撬帷S捎诙鄶?shù)貓被人們當作寵物,不再捉老鼠而是吃一些缺乏牛磺酸的貓糧,進而導致貓的夜視能力大幅下降,其夜間的捕鼠能力也隨之下降,在夜間被老鼠咬死也就不足為奇了。提供材料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動物專家提出的觀點,結合自身的理解與體會,寫一篇文章。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關聯(lián)法來進行審題立意。有的學生認為,可以把小貓想象成青少年,把貓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父母過多的溺愛與保護,會導致青少年失去獨立生活與成長的能力,從而明確作文立意——應讓青少年體會一些生活的艱辛,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第二,升華法。升華法就是對某些思想、觀念加以提煉、深化。目前,很多語文作文材料中都蘊藏著大量含蓄的、隱喻的思想內(nèi)容,遇到這些材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準確審題之后,適當?shù)貙Σ牧现械乃枷胗^念進行升華解讀,以此提高作文的質量。例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如下作文材料。一只喜鵲在村東頭遇到一只正在搬家的烏鴉時,就問烏鴉:“烏鴉妹妹,你怎么要搬家呢?準備搬到哪里去???”烏鴉說:“喜鵲大姐,村東頭的人都不喜歡我的叫聲,說聽到我的叫聲不吉利、有災禍,他們總是向我扔石子,因此,我準備搬到村西頭去?。 毕铲o思考片刻說道:“烏鴉妹妹,村子就這么大點兒,你從村東頭搬到村西頭有用嗎?你為什么不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叫聲呢?”在要求學生分析該材料,進行審題立意時,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學生采用升華法。學生利用升華法會很容易抓住該材料的核心思想——改變自己。烏鴉僅僅是改變了環(huán)境,而沒有想到改變自己的叫聲,這是掩耳盜鈴的做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學生也可以從改變大環(huán)境、改變?nèi)藗兊乃枷胗^點入手,即改變?nèi)藗兊膶徝烙^念,將烏鴉的叫聲視為一種美妙的音樂。這樣的審題立意的指導與訓練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質量。
(三)基于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指學生思考辨析的能力,即學生通過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對事物的概況、類別,對事理等進行客觀的分析。思辨能力的高低對學生進行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活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通過相應的思維訓練活動來提升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從而提高其審題立意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思辨的平臺,并鼓勵學生開展思辨活動,使學生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利用各種富有啟發(fā)性、爭議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使之能夠進行深入的辨析,以更加充分的理由證明自己的見解或想法。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之中獲得審題立意能力的提升。教師還要注重開展思辨性的審題立意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爭議性、思辨性的材料,讓學生進行大膽的交流和提出不同的觀點,且充分闡述自己的理由。在具體的思辨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辯證地分析材料,進行有邏輯的表達。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各種思辨能力的訓練活動中提高自身對矛盾型材料、事例型材料、說理型材料的審題立意能力,從而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結語
當前,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已成為一種基礎型的寫作形式,是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中,要積極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審題立意思維、理性思辨能力等,從而提升學生的材料作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張亞翠.高中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指導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22(29):86-88.
袁園.高中材料作文審題面臨的困境及解決辦法[J].作文成功之路,2021(33):88-89.
吳海燕.高中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1(37):92-93.
徐璐.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J].教書育人,2021(4):58-59.
簡報.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2(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