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羅森
每年,不計其數的單車被扔進運河、池塘、湖泊或堆在垃圾場。這場大型單車損毀行動的背后是什么?
| 水中單車 |
差不多每隔十年,巴黎政府就會把圣馬丁運河排空一次。這條運河沿巴黎右岸綿延約五公里,修建之初是為了保持城市的潔凈,為這座當時霍亂和痢疾肆虐的城市提供淡水。不過,在這條運河存在的200年里,它還起到了另一個作用:一個大型的流動垃圾桶。因此,定期排空運河也是一種揭幕行動。水流退去,在幾千個夜晚里被踢入、拖進或悄悄扔進運河的東西暴露無遺。
2016年清理運河時,大量民眾站在橋上和碼頭上,圍觀清理人員在污泥中跋涉,挑出成堆的垃圾:床墊、行李箱、路標、交通錐、洗衣烘干機、服裝店假人、桌椅、浴缸、馬桶、舊收音機、電腦……淤泥中還藏著許多不適于水上使用的交通工具,比如嬰兒車、購物車、輪椅以及電動自行車。
如今,這條運河附近的街區(qū)是巴黎最時尚的地區(qū),時髦的咖啡店和餐廳鱗次櫛比。但是,入夜后,這里依然保留了過去陰暗潮濕的氣息。曾經,這個臟亂的窮人區(qū)常常是電影和偵探小說的取景地。在低俗小說里,圣馬丁運河會涌現黑暗的秘密。警方在運河的瓦爾米碼頭撈出一具被肢解的尸體,仿佛喬治·西默農所著小說《人頭》中的謀殺案。2016年的清理沒有發(fā)現人類殘骸,但打撈出了一把手槍。后來,官員還宣布發(fā)現一支步槍。
除了酒瓶和手機,運河中最多的物品當數自行車。2007年,巴黎發(fā)起共享單車計劃,在全市投放了1.45萬輛租賃單車。運河水排空后,河床淤泥中半掩著幾十輛共享單車。河底還有其他樣式、來自其他年代的單車,有些似乎在進入水底“墳墓”前就已經遭到毀壞。有的單車輪子扭曲變形或者根本沒有輪子,有的車身和輪子完好,卻沒有車把,就像無頭尸體。
有無數種情況可能導致一輛單車掉進河里:在夜色或濃霧中迷失方向的騎行者不慎落入運河,醉酒的騎行者從橋上掉下來,騎車躲避警察追捕的盜賊轉彎時扎進河里。幸運的落水者尚能把自己和單車拉上岸,但有時,落水事故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過去的報紙上滿是這種聳人聽聞的報道:《在運河中溺亡男孩尸體與單車被發(fā)現》《騎單車女子從橋上被風刮入河中身亡》《格洛斯特一男子騎單車上班時突然昏迷落水溺亡》。一些絕望的人選擇騎車落水自殺。2016年,一名38歲的女子在紐約公寓里留下遺書,前往附近一個國家公園,將自己銬在一輛山地車上,騎入湖中。一周后,她的遺體被打撈上來,還銬在車上。
至于圣馬丁運河中的單車,它們大多數似乎要么是意外落水,要么是陷入了悲慘的境地。有些人天生愛搞破壞,不敢對活物下手,轉而選擇毀壞遇到的物品,一輛單車就是個很好的目標。共享單車項目的涌現導致街頭出現了更多這類單車,在破壞分子眼里,它們是最好的獵物,因為它們不屬于個人財產。無樁共享單車往往停在路邊,因此很容易出現輪子和車架被損壞或者剎車被剪斷的情況。還有人突發(fā)奇想,把單車停在公交站臺上,吊在鐵柵欄上,甚至掛在樹枝上。
把一輛單車扔進水里會帶來獨特的樂趣。在短視頻里,惡作劇者把單車推下堤壩,扔過碼頭欄桿,踢進湍急的水流。有一段視頻顯示,一名男孩手里舉著一輛飽經風霜的小輪車,面對攝像頭說:“麥克,這是你的車,它一直在我的車庫里,但我不想要,所以我打算把它扔進池塘,希望你不要介意?!彪S后,男孩把這輛單車扔向一塊木板,車翻滾了幾下,落進了池塘,沒了蹤跡,背景中可以聽到歡呼聲和笑聲。
|“最方便的垃圾桶”|
顯然,在很多人看來,往水里扔單車是一件好玩的事。在有些地方,它甚至風行一時。在劍橋郡彼得伯勒長大的一名英國人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當地男孩會騎著偷來的單車去兜風,最后把車丟進奈恩河。這一現象之所以被發(fā)現,是因為“一條船在行駛時被水下堆積成山的單車絆住了”。
阿姆斯特丹165條運河里堆積的單車一度多到刮擦駁船底的地步,對此,政府的解決方法是“釣車”。過去,這個任務往往由個人受雇完成,他們劃小船在運河上來來回回,用帶鉤的長桿鉤起單車,然后當廢品賣掉。上世紀60年代,阿姆斯特丹水事部門開始承擔這一任務。如今,一群市政工作人員在配有液壓起重機的船上用拖網打撈水底單車。單車堆積問題沒有以前那么嚴重了,但每年還是能從運河中打撈起1.5萬輛單車。阿姆斯特丹這道獨特的風景線總能吸引很多人前來圍觀:巨大的抓斗從水中撈出濕淋淋的輪子、車架、車把手和籃子。這些單車被放進裝垃圾的駁船,然后運往廢品站。據說,很多回收的單車被做成了啤酒罐。
和巴黎人一樣,阿姆斯特丹的居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么多單車會掉進水里,它們又是怎么掉進去的。官員們含糊其詞,將其歸咎于破壞公物和盜竊。酒精肯定是罪魁禍首之一,甚至可能形成了一整條因果鏈:一輛單車被從運河中打撈起來,回收做成啤酒罐,一名阿姆斯特丹人喝下罐中啤酒,在朦朧的夜色中搖搖晃晃走回家,路上看見一輛單車,突然萌生將它扔進運河的沖動。
作家彼得·喬丹的著作《自行車之城》有幾頁內容就是關于單車被丟進水里的現象,作者認為該現象與阿姆斯特丹動蕩的政治歷史相關。上世紀30年代,共產主義者把法西斯分子的單車扔進王子運河;二戰(zhàn)期間,阿姆斯特丹被德國占領,抵抗組織的領袖呼吁市民把單車扔進運河,以免落入四處沒收單車的納粹手中。喬丹還援引了1963年出版的荷蘭小說《騎行到月球》,書中寫道,把單車扔進水中是一種精心設計的盜竊行為:單車販子在夜里悄悄把單車丟進阿姆斯特丹的某條運河,第二天一早再把車撈出來賣給銷贓者。
或許,阿姆斯特丹的單車處境用簡單的算數就能解釋。這座城市約有200萬輛單車和50公里長的運河,按照邏輯,運河里的單車密度一定是超標的。如果一個阿姆斯特丹人想扔掉一輛舊單車,運河總是最方便的垃圾場。荷蘭《忠誠報》曾經形容阿姆斯特丹的運河是“我們帶游客乘船游覽的傳統(tǒng)垃圾箱”。
不過,這不是荷蘭獨有的現象。2014年,東京公園管理部門在井之頭恩賜公園的池塘里發(fā)現了非本土品種的魚。官員們認為,這些魚是被它們的前主人放進去的,破壞了池塘的環(huán)境。政府決定排空池塘的水,把魚撈出來,卻在排水后發(fā)現了另一種入侵物——幾十輛單車。這讓很多東京人感到不可思議。雖說環(huán)衛(wèi)工人經常抱怨被扔在街頭巷尾和停車場的廢棄單車,但把單車扔進水里依然是一種不為大眾所知的行為。
| 單車破壞行動 |
還有多少單車潛藏在池塘、湖泊和運河,沉睡在多瑙河、恒河、尼羅河或密西西比河?可想而知有很多,而且隨著共享單車越來越多,這一數字還將繼續(xù)增長。在共享單車計劃運行的第一年,巴黎警方從塞納河中打撈出了幾十輛單車。由于太多單車被扔進臺伯河,一家共享單車公司不得不退出羅馬。2018年,在共享單車公司進入波士頓及其郊區(qū)后,《波士頓環(huán)球報》報道稱,“無樁單車不斷被扔進水里?!?019年2月,在紐約,一輛共享單車一夜之間出現在曼哈頓上西區(qū)的一處停泊點,車身爬滿了藤壺和軟體動物,輻條被海草蓋住,顯然是在哈德遜河里待過一段時間。
墨爾本、圣迭戈、西雅圖、馬爾默等城市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在英國,倫敦和曼徹斯特的運河以及泰晤士河、劍河、艾芬河和泰恩河都打撈出過共享單車。2016年,負責管理英格蘭和威爾士水道的運河與河流信托機構公布了一段奇特的視頻:在運河底部,魚群悠閑地游過掛著水藻的單車車輪。
事實上,很多共享單車是公私合作項目。在管理措施和基礎設施就位前,由科技公司主導的無樁共享單車就已遍布大街小巷。大多數共享單車系統(tǒng)使用手機應用軟件,需要用戶作出數字時代常見的取舍:用隱私換取便捷。應用軟件收集用戶的個人數據,內嵌在單車里的定位芯片和無線連接每隔幾秒就將騎行者的位置傳送到系統(tǒng)中。
自行車不是唯一經歷盛衰周期和遭到破壞的交通工具。共享電動滑板車的到來就引發(fā)了行人和汽車駕駛員的反感,前者嫌它們堵塞道路,后者不歡迎它們上路。全球各地出現了大量報道:在洛杉磯,電動滑板車被丟進公廁、埋進沙子、扔到大海;在科隆,一群潛水員發(fā)現萊茵河底幾百輛電動滑板車的電池漏液滲入河水。這促使部分企業(yè)生產出改良型號,防止電動滑板車遭到剪斷閘線和撕除二維碼等破壞。
在一場更大范圍的戰(zhàn)爭中,這些針對單車的攻擊可以被視為“游擊戰(zhàn)”。在全球各地開始重新思考城市與汽車的關系、安裝騎行友好基礎設施、歡迎共享單車、鼓勵“微移動性”之際,這場爭奪道路使用權的戰(zhàn)爭達到了新高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進展或許當數電動自行車,它在全世界的流行表明,一場自19世紀90年代自行車熱潮以來的新騎行革命或許即將到來。
不過,破壞分子再次出擊了。2021年,在單車曾被扔進奈恩河的彼得伯勒,一項共享電動自行車計劃被迫暫停,因為這些車遭到破壞,損失達數千英鎊,其中一次事件中有50輛電動自行車遭殃。同年,一份關于全球共享單車產業(yè)的報告指出,單車破壞和盜竊現象的增加將“阻礙市場增長”。無論如何,被丟棄、焚毀、推進河里、堆在垃圾場的共享單車都講述了一個關于21世紀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的意義和結局尚不明朗。
| 單車的重生 |
當然,單車“墳墓”一直都存在。走在工業(yè)區(qū)一條荒涼的街道上,你可能會偶然看到一個廢棄金屬廠,如果你仔細觀察,可能還會發(fā)現一堆廢品中散落著單車和單車零件。從我在布魯克林的公寓走上一個街區(qū),就有一個很大的廢品回收站。巨大的抓鏟挖掘機整天嘶吼,在附近的戈瓦納斯運河裝卸駁船上的金屬。廢棄金屬被丟進打包機,壓縮成220公斤重的金屬塊。有時,我會看到那些長方體中的自行車零件、車架、輪子像化石一樣被碾平。幾年前,紐約州環(huán)境保護局調查了上百起向運河傾倒金屬碎片的“金屬溢出”事件,一家廢棄金屬廠因此被罰款8.5萬美元。也許,就像巴黎圣馬丁運河和阿姆斯特丹風景如畫的運河一樣,黏糊糊的戈瓦納斯運河也藏著大量單車。
據我所知,我的一輛舊單車可能也在運河里。我突然想到,在我擁有過的至少20輛單車中,我唯一能說出下落的是此刻被鎖在我家附近一盞路燈旁的黑色沙灘自行車。我不知道我那些被偷的單車后來命運如何,我也不曾記得把單車送人、賣掉或者扔進垃圾箱。不過,我搬家的時候肯定把一兩輛單車落在地下室了。
至于其他單車的下落,我真的不知道。單車被人丟棄后去了哪里?單車是耐用品,但也是消耗品。換句話說,它是一件很容易擺脫的物品。至少在富裕的發(fā)達國家,單車價格很便宜,當它壞了或車主買了一輛新的,通常會把舊單車處理掉,比如放在戶外某個地方,被路人或者垃圾處理部門撿走。
還有一些自行車被丟棄在更偏僻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的侵蝕,它們的處境越來越悲慘。城市里遭遺棄的自行車通常被舊鏈子鎖在電線桿或柵欄上,鏈條從破損的齒盤上垂落,輻條和剎車殘缺不全,破碎的后視鏡散落一地。
大多數單車主要由鋼或鋁合金制成,這意味著它們源自地下,作為礦石或沉積巖從礦井中開采出來?,F在,單車一些細碎的部分回歸大地:生銹的鐵屑可能飄散在風中,被暴雨沖進下水道。
一些廢棄單車重獲新生。我家附近的回收站會把金屬塊運到廢品廠,在那里,它們被清洗和分類,放入熔爐中加熱至熔化,然后進行凈化處理。最終,這些金屬被鑄造或軋制成薄片,重新進入市場。鋼和鋁是回收利用最廣泛的材料,比如在阿姆斯特丹,廢棄的單車車架就有可能成為飲料罐或其他食品包裝?;厥盏匿摵弯X被用于建造公共設施、房屋和公寓樓,也被用于制造飛機和汽車,甚至下一輛單車。
有時,我會想象一座由單車構筑的城市:人們騎著由舊單車材料制成的新單車,路過由廢棄單車車架制成的鋼筋支撐起來的摩天大樓,而用回收單車零件制造的噴氣式飛機則在頭頂翱翔。金屬回收會產生破壞環(huán)境的廢料,但一些副產品可以得到利用。鑄造鋁時產生的灰渣有時用作瀝青和混凝土混合物的填料。因此,在某些地方,道路本身就是某種意義上的自行車“墳墓”,周末騎行的人們行駛在由重生的單車構成的路面上。
[編譯自英國《衛(wèi)報周刊》]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