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梅
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性、實踐性、綜合性學科。學好語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知識,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在表達方面,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存在缺乏真情實感、邏輯思維混亂、不自信等情況。“體驗學習圈”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應(yīng)用于語文教學中,可從多維度、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具體策略有: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幫助學生獲得體驗;代入角色,增強學生的體驗感;開展訓練,使學生形成良好體驗;提供平臺,夯實訓練成果;向外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
關(guān)鍵詞:體驗學習圈;高年級學生;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情境;角色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4-0073-04
“體驗學習圈”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要從體驗開始,進而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進行反思、總結(jié),形成相應(yīng)的理論,最后將掌握的理論知識應(yīng)用到實踐中??梢?,“體驗學習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扎實掌握相應(yīng)知識,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模式?;谛W高年級學生在表達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文重點探究借助“體驗學習圈”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表達能力的具體策略。
1.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有利于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若學生在小學時期不進行表達能力訓練,則是遺棄了一把寶貴的鑰匙。表達能力是學生交往、發(fā)展的基礎(chǔ),部分學生因欠缺表達能力,出現(xiàn)孤僻、自卑等心理,或社會適應(yīng)能力低下、學習效果不佳及對生活、學習失去自信心等情況。小學時期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教師可借助相應(yīng)策略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表達信心,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2.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
學生的思維活動主要借助語言表達展開,其語言表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思維能力,因此相應(yīng)的語言表達訓練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性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chǔ),而較強的表達能力能夠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均有所發(fā)展,有利于學生掌握其他學科知識。
3.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有利于滿足學生的發(fā)展及人際交往需求
表達是人們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一個人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guān)系到其思想、情感傳遞效果。學生雖然還沒有進入社會,但在生活、學習中同樣需要交流溝通,且未來的發(fā)展也離不開表達、溝通及交流。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成長、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時期,因而教師可通過不斷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滿足其發(fā)展及人際交往需求,使其能適應(yīng)未來的社會生活。
1.表達欠缺真實感情,內(nèi)容空洞
受“應(yīng)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只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yīng)試能力,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是提高學習成績,這就導致學生逐漸變成沒有思想的學習工具。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的教師還會為學生布置較多的學習任務(wù),讓學生機械地進行記憶、背誦。很顯然,上述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限,其不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或在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空洞無物等情況。
2.邏輯思維混亂,語言功底不扎實
在表達中,部分學生存在邏輯思維混亂,語言功底不扎實等情況。究其原因,是在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停留在應(yīng)付考試上,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升學率為主,其只注重向?qū)W生灌輸知識,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導致學生的語言功底不扎實。而思維能力訓練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性的教育活動,后天的教育及訓練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影響很大。但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導致學生出現(xiàn)邏輯思維混亂等情況,這直接影響到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另外,部分教師只要求學生進行記憶、背誦,沒有給學生提供進行語言實踐訓練的機會,導致學生積累了很多語言知識后,不會準確地表達出來。從表面看,是學生無法將自己學到的語言知識應(yīng)用到實際生活中,從深層看,是教師在教學中未將教學與應(yīng)用結(jié)合,導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不強。
3.表達不自信,缺乏相應(yīng)的訓練
自信是學生對自我的一種評價。心理學家認為,自我評價是學生從外部評價逐漸向內(nèi)部評價轉(zhuǎn)化的一個過程。簡單來說,擁有自信可使學生更好地表達思想、情感,展現(xiàn)自己,而缺乏自信是學生在自我評價過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干擾,而在心理上出現(xiàn)的一種消極情感,外界因素包括家庭、學校、教師等。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存在明顯的表達不自信情況。而學生表達不自信除受家庭等因素影響外,教師的影響也非常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尊心會逐漸增強,部分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中還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動不動便批評學生、訓斥學生,導致學生的自信心受挫,其越來越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另外,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或在培養(yǎng)過程中開展不到位,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提升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并未開展具體訓練。這就導致學生沒有真正認識到提高表達能力的意義,也不會將學到的知識應(yīng)用于實踐中。
“體驗學習圈”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應(yīng)用到語文教學中,可通過提升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來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绑w驗學習圈”可將語文課堂教學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初始的體驗環(huán)節(jié)、過程中的明理及內(nèi)省環(huán)節(jié),以及最后的應(yīng)用環(huán)節(jié)?!绑w驗學習圈”名為“圈”,實則是通過體驗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明理及內(nèi)省,重在幫助學生應(yīng)用知識。因此,在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shè)相應(yīng)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體驗,在體驗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解及判斷,積累相應(yīng)的表達經(jīng)驗,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內(nèi)省,逐步提升表達能力,形成有效的“體驗學習圈”。另外,“體驗學習圈”還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這一原則,反復開展循環(huán)體驗訓練,積極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幫助學生獲得體驗
著名語文教育家方智苑先生認為,要想讓學生感受到最好的讀書境界,便是使學生身臨其境,能夠真實感知書籍中的世界,感同身受,這樣學生便能設(shè)身處地地進行思考和學習。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感知能力的重要時期,相應(yīng)的體驗式教學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夠積極參與語文教學活動,主動解讀文本,與之對話,進而生成自己的理解,并將掌握的知識應(yīng)用到生活實踐中。因此,在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知文本內(nèi)容,進而不斷積累知識,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例如,在《少年中國說》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一段“六君子”變法圖強的視頻,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六君子”的愛國情懷,形成自己的體驗。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可為學生詳細講解《少年中國說》的具體內(nèi)容,使學生產(chǎn)生個性化的感悟及理解,并將其內(nèi)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教師還可通過補充《少年中國說》的寫作背景、作者簡介等,幫助學生構(gòu)建相應(yīng)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在理解時代背景的基礎(chǔ)上進行學習。然后,教師可帶領(lǐ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這樣,學生便能在富有激情的朗讀中與梁啟超先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能夠具體感知梁啟超先生的豪情壯志,然后對這篇文章涉及的知識進行內(nèi)化,形成自己的認識及感悟。此外,不同的課文、語句有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教學情境,使教學設(shè)計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成長。
2.代入角色,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因而在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感悟,增長見識,豐富情感積累,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同時,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進行積極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吸收知識。而角色代入是提升學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法,能幫助學生真正了解文章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代入角色的過程中,學生可通過解讀文章豐富自身的情感,促進自身表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借助“體驗學習圈”引導學生代入角色,讓學生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進而通過內(nèi)化、反省,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草地夜行》的教學中,為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可先向?qū)W生介紹當時的環(huán)境特點,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為一名小紅軍戰(zhàn)士,在荒無人煙的野外,在沒有干糧的情況下,只能啃樹皮、吃草根,還要在風雪中長途跋涉。在前行過程中,一位老紅軍戰(zhàn)士為幫助小紅軍戰(zhàn)士趕上隊伍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以此將悲壯之情烘托到高潮。在角色代入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化悲痛為力量,繼續(xù)跟著部隊走下去。在完成《草地夜行》的教學后,教師還可讓學生說一說學完這篇課文后,自己有什么感悟,并具體表達出來。這樣,學生便能通過角色代入來獲得或喜、或悲、或尊敬的真實情感,避免表達中的空洞。由此可見,代入角色能夠使學生與文章中的人物產(chǎn)生情感共鳴,真正感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形成自己的體驗、情感,從而逐步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
3.開展訓練,使學生形成良好體驗
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積累獲得的。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與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家長、教師的引導息息相關(guān),這就表明相應(yīng)的后天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訓練幫助學生獲得體驗及感悟,并讓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具體實踐中,積極解決在表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將相應(yīng)的表達能力訓練分為知識積累訓練、強化思維能力訓練及提升綜合能力訓練等。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讓其將自身的想法準確地表達出來,或開展演講、朗誦等訓練活動,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對于知識積累訓練,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量的積累,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例如,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一些表達詞匯,讓其專門拿出一個筆記本作為語句、詞匯表達收集本。通過不斷積累和學習,學生的表達能力可逐步提升。思維敏捷性主要是指學生能在表達過程中迅速作出有效反應(yīng)。思維敏捷性并不是天生的,教師可借助“體驗學習圈”開展相應(yīng)的思維能力強化訓練,如在日常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多表達來鍛煉自身的思維敏捷性。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應(yīng)用學科,教師要想通過綜合能力訓練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便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以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方式,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并引導學生進行應(yīng)用,讓其將學到的知識積極運用到具體實踐中。
4.提供平臺,夯實訓練成果
語文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由感知到體驗,再到理解,最后運用的過程,而正確的語文思維方式是在漫長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完善、優(yōu)化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才能縮短這一過程,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但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忽略這一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橹饕虒W目標,不注重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此,在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體驗學習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交流互動的平臺,營造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進行表達訓練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奇妙的動物世界》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準備相關(guān)資料,讓學生自主觀察動物們的生活習性,然后與老師、同學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并積極表達出來。這樣,學生便能在這一交流互動過程中,得到良好訓練,然后將掌握的知識應(yīng)用到生活實踐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作出積極、正面評價,鼓勵學生大膽與他人進行交流,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這樣便可自然而然地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根據(jù)教學需要組織演講比賽、討論會、小辯論賽等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使學生通過各種比賽活動逐步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
5.向外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
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部分語文教師側(cè)重于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練習,忽視引導學生進行聽說練習,或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提問式聽說練習,很少開展具體的聽說訓練,且不注重向外延伸聽說訓練內(nèi)容。生活是訓練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主要場所,而表達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交流方式。因此,在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作為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出發(fā)點及落腳點,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來提升表達能力,掌握生活中表達的基本技巧、知識等,并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后將掌握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加以運用。這便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驗學習圈”,進而提升表達能力。對此,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向外延伸教學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第一,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靈活運用教學手法,將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呈現(xiàn)給學生。第二,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相應(yīng)的教學手法將日?;顒幼?yōu)樯鷦拥恼n堂教學資源,積極開展表達能力訓練。例如,教師可通過組織“紅領(lǐng)巾小記者”“小志愿者”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得愛說、愛參與。另外,教師還要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利用各種機會對孩子進行表達能力訓練。這樣,學生便能在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體驗學習圈”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具體教學中,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并通過體驗滲透促使學生將感知到的內(nèi)容內(nèi)化為自身的知識及能力?;谛W高年級學生在表達方面存在的缺乏真實感情、邏輯思維混亂、不自信等情況,教師可在語文教學中應(yīng)用“體驗學習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對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幫助學生獲得體驗,以代入角色增強學生的體驗感,以訓練使學生形成良好體驗,并提供相應(yīng)平臺,夯實訓練成果,同時注重向外延伸教學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以此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勞穎明.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21(09).
[2]王平強.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之策略[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5(04).
[3]王平強.體驗:語文閱讀能力的生長點———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例談[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5(05).
[4]許洪建.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21(03).
[5]范華.“體驗式”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J].成才之路,2021(02).
[6]徐磊.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J].內(nèi)蒙古教育,2020(15).
[7]閆嘵莉.體驗式閱讀教學應(yīng)遵循的原則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9(15).
[8]李茂宏.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及其建構(gòu)探討[J].吉林教育, 2017(14).
[9]夏靜.小學體驗式閱讀教學設(shè)計與實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7(06).
[10]邱穎.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語文天地, 2017(21).
[11]黃遠香.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分析[J].廣東教育,2018(09).
[12]陳賽妃.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8(30).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Expression Ability of Senior Students by Using "Experience Learning Circle"
Wang Haimei
( Yongchang Town Hezhai Nine Year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is a basic,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Learning Chinese well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expression ability, enhanc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bility, and helping them learn other subject knowledge wel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erms of expression, some seni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ack true feelings, logical thinking confusion, and self-confidence. "Experience learning circle", as a new teaching mode applied to Chinese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expression ability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aspects. Specific strategies include: creating situations to help students gain experience; substituting roles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experience; develop trai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form a good experience; provide a platform to consolidate training results; extend outwards to broaden students knowledge sources.
Key words: experientiallearningcircle;senior students;expression ability;primaryschoolChinese;context; r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