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 徐新宇
摘 要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新課標所強調的素養(yǎng)導向、綜合性、實踐性等理念的具體落實,是硬性規(guī)定,有明確的課時要求。跨學科主題學習需要圍繞“跨學科”“主題”“學習”三個關鍵詞設計具體路徑,以跨學科概念、社會熱點問題、共通性素養(yǎng)為三向關聯(lián),實施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
關鍵詞 跨學科主題學習? 三向關聯(lián)? 初中物理
引用格式 王雄,徐新宇.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三向關聯(lián)[J].教學與管理,2023(16):49-51.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指師生圍繞某一研究主題,運用各科課程的知識、技能、方法、思維等,開展具有研究特征的綜合實踐活動。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要“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關聯(lián),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1],并在課標的不同部分提出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一般流程、目標設定、評價設計等內容??鐚W科主題學習是新一輪課改的重點、亮點和特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以跨學科概念、社會熱點問題、共通性素養(yǎng)為關聯(lián),實施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
一、以跨學科概念關聯(lián)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
概念是物理學科的基石,對物理學科的深入了解往往要從概念入手,正如只有理解質量、慣性、力等物理概念,才能真正體悟物理學科的價值與魅力。概念如按學科分類,可分為學科概念和跨學科概念。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4個跨學科概念,分別是物質與能量、系統(tǒng)與模型、結構與功能和穩(wěn)定與變化[2]。既然這些概念有跨學科特征,我們當然可以直接“拿來”,以這些跨學科概念為關聯(lián),設計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
以跨學科概念“結構與功能”為例,基于浙教版八年級(下)教材為基礎進行思考。首先,基于物理學科,我們選擇了《電與磁》中《電動機》一節(jié)為例,通過學習電動機原理、分析電動機圖形、裝配電動機模型三個步驟,讓學生初步理解電動機的核心是“結構決定功能”“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等“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其次,我們選擇了化學學科中的《原子結構的模型》一節(jié),突出通過“結構與功能”這一跨學科概念進行教學,拓寬理解“結構是功能的內在基礎,功能是結構的外在表現(xiàn)”,“可見功能可以推測看不見的結構”等要義。再次,我們選擇生物學科中《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為參考,通過植物莖中導管、篩管與本質部、韌皮部,水、無機鹽和有機物之間的相互匹配關系形成,讓學生深入理解“功能的變化是由結構變化所引起,反過來,功能變化又是引起結構變化的原因”等內涵。通過跨學科概念串聯(lián)不同學科,形成了以“結構與功能”為關聯(lián)的跨學科主題學習。
以上,我們通過跨學科概念來關聯(lián)不同學科的內容,重組教材,形成基于初中物理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其基本流程是:確定跨學科概念——梳理及闡明跨學科概念內涵——結合內涵尋找精準課例——形成跨學科概念主題學習。以跨學科概念關聯(lián)形成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是一線物理老師比較容易學習和實踐的。其關鍵有以下幾點:一是要深刻理解跨學科概念的統(tǒng)整性。教師對跨學科概念內涵認知越深刻,跨學科主題學習關聯(lián)性就越精密。仍以“結構與功能”為例,只有教師能對“結構與功能”這個跨學科概念有豐富認知,才能更好地關聯(lián)其他學科,否則,跨學科概念就“為跨而跨”。二是要精準選擇不同學科的匹配內容。如果內容選擇不當,跨學科主題學習很容易出現(xiàn)簡單的拼盤現(xiàn)象,并不能形成真正的整體,從而“統(tǒng)而不整”。因此,在內容選擇上要基于同一跨學科概念的不同維度進行匹配。以“結構與功能”為例,初中各學科可以選擇的內容很多,我們之所以精心選擇了以上三節(jié)內容,是因為所選內容雖在表面上屬于不同學科,但從深層次來看,這三節(jié)內容從不同側面豐富著跨學科概念的內涵(物理突出“結構決定功能”等常見關系;化學突出依據(jù)功能推測結構,強調科學猜測與建模;生物突出“結構決定功能,功能的發(fā)揮甚至還會反作用于結構”),有很強的代表性。有了這些精準內容的選擇,隨著跨學科概念內涵的不斷豐富,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斷深入,其學科融合育人的根本價值才能真正體現(xiàn)。
二、以社會熱點問題關聯(lián)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
在物理課標(2022年版)中,把“跨學科實踐”設置成為物理五個一級主題之一,并強調物理“跨學科實踐”主題側重于體現(xiàn)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工程實踐、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的聯(lián)系[3]。課標中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為跨學科主題學習與實踐結合,有利于體現(xiàn)其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同時現(xiàn)實社會熱點問題的復雜性符合跨學科主題學習對核心素養(yǎng)形成所需的情境要求。因此,基于社會熱點問題關聯(lián)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也是實施路徑之一。
這三年,我們每個人都置身于新冠疫情之中,這場疫情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方式,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深刻變化。作為一線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化“?!睘椤皺C”,整合課程,形成良好教育契機。疫情下的健康無疑是社會最關注的熱點,在近三年浙江嘉興的中考題中都有體現(xiàn)。例如2020年嘉興社會中考卷31題以網(wǎng)絡健康為題從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青少年如何對待網(wǎng)絡等視角進行考查。又如2021年數(shù)學嘉興中考卷第22題以消毒液瓶為情境,考察數(shù)學中的三角形知識;2021年嘉興科學中考27題從生物學探究疫苗X的安全和有效性;29題從物理學角度考查了居家運動中握力器中的杠桿、功、能量等物理知識;2022年語文嘉興中考卷“青春·運動”篇以劉畊宏直播健身熱度材料為切入點,考查語文的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等等。
從各學科中考題為綜合視角,我們發(fā)現(xiàn)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是大多數(shù)學科的要求。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立足學科實際,結合社會熱點,精心設計。例如,我們可以“人體杠桿與健康”為主題,在初中物理《杠桿》的學習中尋找人體中眾多的省力杠桿、費用杠桿、等臂杠桿,再結合杠桿的五要素知識與體育結合,通過探究實踐得知:在體育中考鉛球的項目訓練中,運動員應該充分運用杠桿原理,推鉛球通過轉腰送髖,伸臂、撥指,在最后投擲動作上要充分展開上臂,確保阻力臂最大,同時以肩關節(jié)為支點,肩部肌肉附著點為動力點,這樣就形成了杠桿,投擲物體的距離更遠。此外,通過畫出杠桿的五要素與數(shù)學結合,形成三角模型并求解。
以上我們通過社會熱點問題來關聯(lián)不同學科的內容,形成基于初中物理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其基本流程是:選定社會熱點問題——關聯(lián)核心物理知識——挖掘跨學科鏈接點——形成跨學科主題學習。這個過程的關鍵是對真實問題情境的教學深加工。以社會熱點問題關聯(lián)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關鍵有以下幾點:一是要形成現(xiàn)實與學科的雙向關注?;谏鐣狳c的跨學科學習涉及現(xiàn)實與學科兩個方面,因而在活動過程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物理的角度觀察和分析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啟發(fā)學生從現(xiàn)實的角度思考和研究問題。例如,在“人體杠桿與健康”的實踐中,我們要探究“人體杠桿與鉛球運動距離”的活動時,物理角度就是分析各種姿勢下杠桿的五要素,形成對照,而現(xiàn)實角度則是研究影響鉛球距離遠近變化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如何。二是要形成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雙維聯(lián)動。物理課標(2022年版)提出,要處理好立足本學科與跨學科的關系,活動設計應以物理教師為主,可邀請相關學科教師共同研究、確定方案[4]。因此,活動由物理教師主導實施,可協(xié)同其他學科(如體育、數(shù)學)教師或者班主任一起完成??梢苑譃槲锢碚n、其他課兩部分:在物理課外,主要是物理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起,結合眾多社會熱點進行情境選擇,并結合情境與知識提出研究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任務分工,同時通過情境實踐與團隊合作獲取數(shù)據(jù);在物理課內,則由物理教師主導,引導學生結合物理知識及各種實踐數(shù)據(jù),進行物理建模、數(shù)學分析,利用杠桿、函數(shù)、體育等知識分析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
三、以共通性素養(yǎng)關聯(lián)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
就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而言,共通性素養(yǎng)指的是相通或者適用于各方面的方法、思維和能力。共通性素養(yǎng)關聯(lián)就是要尋找與研究學科之間的相通性;就是要在熟練掌握初中物理學科的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關聯(lián)學科間共同互通的理論與方法,進而用這些理論與方法去研究真實的現(xiàn)實問題,從而達到物理課標(2022年版)所指出的,“要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共通性素養(yǎng)”[5]。由此可知,共通性素養(yǎng)可以關聯(lián)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
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關聯(lián)共通性的方法。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把各學科書本上“靜知識”經(jīng)由學生活動轉化為可運用的“活知識”過程中,需要有共通的方法。例如,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實驗中最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而這種控制變量的方法也在其他學科廣泛運用。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我們通過共通性方法在綜合的、實踐情境下運用,就會形成其最核心的幾個環(huán)節(jié):(1)理清各種變量;(2)剔除無關變量,分清自變量與因變量;(3)改變其中一個變量,控制其他變量;(4)用控制變量思維,研究變量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綜合解決。有了這些共通性認知,對于這些研究方法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些深入理解反過來有利于關聯(lián)跨學科主題學習。
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關聯(lián)共通性的思維。物理課標(2022年版)明確提出,跨學科實踐時,要求收集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和跨學科思維的行為表現(xiàn)和活動成果[6]。這里的“跨學科思維”就是突破思維局限,與其他相關知識融合到一起,構建全新的跨學科知識體系,培養(yǎng)多維度思維模式。例如,建模思維就是一種共通性思維,需要學生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通過對狀態(tài)模型、過程模型、條件模型、結構模型的運用、分析、對比、總結后形成建模思維,這種思維在學生面對復雜的、真實問題時自然會被激活。
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關聯(lián)共通性的能力。物理課標(2022年版)在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上要求:發(fā)展學生跨學科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樂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7]。其中綜合力、實踐力是眾多具體能力的綜合、提升、內化,具有很強的共通性,而也可關聯(lián)跨學科主題學習。
以上我們通過共通性素養(yǎng)來關聯(lián)不同學科的內容,形成基于初中物理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其中的基本流程是:確定物理情境與核心知識——選定共通性素養(yǎng)的內涵方面(方法、思維、能力或綜合等)——圍繞共通性素養(yǎng)進行設計——形成跨學科主題學習。例如,在初中物理《透鏡和視覺》學習后,我們安排了一節(jié)以“動手制作一個簡易的個性投影燈”為題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教學目標如下:1.進行“投影燈的結構與工作原理”的黑盒問題探究,初步形成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方案等探究能力。2.學會應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等關鍵能力。3.學會識別問題和限制條件的設計思維,并能從真實情境中提煉問題和相關條件。4.學會利用迭代性思維設計制作符合要求的成品,體驗投影燈的工程設計,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維、交流協(xié)作、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等關鍵能力。5.通過自主繪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6.學會應用數(shù)學知識測量投影圖片的直徑和物距。在以上的目標設計時,有各學科的體現(xiàn)(目標1.5.6分別體現(xiàn)了物理、美術、數(shù)學學科),也有共通性素養(yǎng)的關聯(lián)(如2中的4C能力,3中的控制方法,4中的迭代性思維)。通過這樣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目標設計,強調了基于物理學科,突出其他學科合作,引導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基于學科的主動跨界學習,是自覺將社會實踐的創(chuàng)新過程融入學校教學的主動過程[8]。 “跨學科”是相對于學科而言的,是對學科邊界的跨越。它既突出學科的結合,又保留各學科的特征,利用各門學科不同的視角更好地求解問題,從而強化“有意義的學習”[9]。在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我們必須回歸原點,清晰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學科性、實踐性、綜合性,并從三個方面入手,以跨學科大概念、社會熱點問題、共通性素養(yǎng)為三向關聯(lián),開展初中物理跨學科主題學習。在此過程中轉變觀念,由“單一育人”發(fā)展為“協(xié)同育人”,由“學科育人”發(fā)展為“課程育人”,由“知識育人”發(fā)展為“素養(yǎng)育人”。
參考文獻
[1][3][4][5][6][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7,44,27,47,3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6.
[8] 郭華.跨學科主題學習及其意義[J].文教資料,2022(16):22-26.
[9] 鐘啟泉.課堂轉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64.
【責任編輯? ?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