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胡露紅,孫玲,高娉婷,王璐,祝賢惠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a.甲乳外科;b.護理部,湖北 武漢 430030)
中國乳腺癌發(fā)病總人數(shù)居全球第一, 且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 鉑基化合物、紫杉烷類藥物化療是乳腺癌重要治療方式,可抑制復發(fā)和改善預后,但化療副作用日益凸顯, 例如化療誘導的外周神經(jīng)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可致患者感知及精細運動功能受損, 嚴重時化療劑量減量、延遲或停止,影響療效[2-7]。 研究報道,化療結束1~3 年,CIPN 相關癥狀持續(xù)存在的乳腺癌患者占11%~80%以上,是影響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8-9]。 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通過全程管理, 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是CIPN 癥狀緩解的關鍵因素[10-11]。近年,CIPN 的診斷和防治研究呈現(xiàn)多學科化[10-12],處于探索階段,未形成一套連貫、綜合的癥狀緩解方案。鑒于此,本研究基于指南構建多學科綜合治療協(xié)作背景下乳腺癌化療致外周神經(jīng)毒性癥狀的全程護理方案(以下簡稱“多學科協(xié)作下全程護理方案”), 探討該綜合護理方案對乳腺癌患者CIPN 癥狀緩解,依從性和知信行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以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的乳腺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前瞻性的非同期性的實驗設計。 納入標準:年齡≥18 歲;經(jīng)病理學診斷為乳腺癌; 擬進行化療, 且化療方案含紫衫烷類和鉑類;患者與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2]:(1)1年內有化療史;(2)既往有中樞神經(jīng)以及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3)原發(fā)疾病病情惡化,腦轉移或軟腦膜轉移患者;(4)不能溝通或配合研究的患者。 將在2021年7-12 月收治的100 例患者納入對照組,2022 年1-6 月收治的100 例患者納入干預組, 收集2 組患者年齡、身高、體質量、腫瘤分期等一般資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案:(1)整個化療過程中飲食清淡低脂、 衣著寬松吸汗且柔軟的衣物鞋襪,減少四肢皮膚摩擦感;(2)化療當日注意四肢保暖,避免高溫浸泡手足,指導患者輸注紫衫烷類化療時佩戴醫(yī)用冰手套;(3) 化療間歇期開展有氧運動;(4)定期隨訪,化療后1 周電話隨訪。
1.2.2 觀察組 在護士主導的多學科協(xié)作背景下,觀察組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 實施乳腺癌CIPN 癥狀的多學科協(xié)作下全程護理方案,具體如下。
1.2.2.1 成立多學科研究團隊 多學科研究團隊[13]包括: (1)多學科專家小組10 名成員,包括2 名乳腺專科副主任,1 名腫瘤科副主任,1 名神經(jīng)內科副主任,1 名神經(jīng)內科主任技師,1 名中醫(yī)科主任,1 名康復科副主任,2 名康復科主任技師,1 名藥劑科副主任藥師,1 名乳腺專科副主任護師。 主要負責討論和修訂多學科護理方案,指導和參與實施。(2)護理研究小組共4 名成員,1 名護士長擔任組長, 制訂科研計劃、協(xié)調臨床跨學科會診方案,把控進度和質量,組織培訓與考核。組員3 名,經(jīng)循證護理培訓的乳腺??谱o士,負責文獻檢索與質量評價,修訂護理方案,收集并錄入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院外隨訪,協(xié)調專家會診。
1.2.2.2 構建多學科協(xié)作的護理方案 通過文獻檢索CIPN 評價與防治的相關指南、專家共識、證據(jù)總結等, 制定多學科協(xié)作的護理方案。 中文檢索詞有“外周神經(jīng)毒性/外周神經(jīng)病變/CIPN”“化療/化學治療”“癌癥/腫瘤”“乳腺*/乳房* 房乳指南/臨床實踐指南/常規(guī)/指引/共識/推薦”“系統(tǒng)評價/ Meta 分析或/Meta 整合”。 英文檢索詞為“peripheralneuropathy/peripheral neurotoxicity/cipn/chemotherapy -inducedperipheralneuropathy”“breast cancer (neoplasm/tumor/tumour)u “guideline/practice guideline/consensus/routine/recommendation/summary/evidence summary/practice recommendation”“Meta-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利用中國知網(wǎng)、 中國醫(yī)學期刊網(wǎng)、 維普數(shù)據(jù)庫、PubMed、Cochrane Library 等布爾邏輯檢索數(shù)據(jù)庫或網(wǎng)站進行檢索;檢索國內外指南網(wǎng)[14],包括蘇格蘭校際指南網(wǎng)、國際指南協(xié)作網(wǎng)、醫(yī)脈通等。 檢索數(shù)據(jù)庫時間為2011 年1 月-2021 年12 月。3 名護理研究成員中,2名循證護士分別評價與篩選文獻, 第3 名成員在雙方意見有分歧時進行裁定[13]。 經(jīng)檢索初步獲得931篇文獻,查重和討論后刪除189 篇,通過閱讀文題和摘要選出符合研究主題文獻82 篇,閱讀全文后最終納入11 篇[2,9-12,15-20]。 研究小組經(jīng)過證據(jù)評價、合并、整理歸納形成初稿,再由多學科專家討論、修訂形成本土化初步方案。 實施前選取5 例患者進行方案實施與驗證,根據(jù)患者反饋和實施者意見進行修整,直至達成共識,形成最終方案,見表1。
表1 多學科協(xié)作背景下乳腺癌CIPN 癥狀的全程護理方案
1.2.2.3 組織專項培訓[13]實施前,科研組長開展針對綜合護理方案的周期性培訓, 每周1 次, 連續(xù)3周,參與人包括研究小組全體醫(yī)護成員。所有參與人員培訓通過率100%。
1.2.2.4 多學科協(xié)作下全程護理方案的實施 (1)啟動乳腺癌CIPN 全程管理: 從患者首次化療開始到患者末次化療結束后3 個月, 護士對患者進行全程跟蹤、連續(xù)性的護理評估及護理干預。 (2)多學科協(xié)作下以護士為主導實施全程護理干預多學科團隊醫(yī)護成員以各自的專業(yè)分工合作,見表1。 護士評估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評定周圍神經(jīng)毒性標準[22],0 級:感覺無異常;1 級:短期肢體末端異常感覺,和(或)腱反射降低;2 級:肢體感覺異常較嚴重和(或)輕度無力;3 級:不能忍受的感覺異常,和(或)運動障礙明顯;4 級:肢體癱瘓。 根據(jù)癥狀評估和患者需求,采取分級干預:(1)實施化療前,所有患者進行CIPN 癥狀基礎預防措施的宣教,建議所有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和化療時手足冰敷;(2)對于評估達2 級以上CIPN 患者,醫(yī)護共同評估和確認,管床醫(yī)生申請會診,選擇最佳中西醫(yī)防治方案,如針灸、中藥外用洗劑或西藥等。(3)3 級以上CIPN 癥狀,管床醫(yī)生申請多學科會診, 結合多學科專家會診意見進行化療方案調整的決策。
1.3 評價指標與資料收集方法 由2 名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的護士進行資料收集,以保證記錄內容的同質性。采用電話詢問或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回收率為100%。
1.3.1 CIPN 嚴重程度比較 護士進行CIPN 癥狀評估的時間為患者化療前1 天、 化療末次周期結束時、末次療程結束后3 個月。評估工具采用癌癥治療功能評價系統(tǒng)/ 婦科腫瘤組-神經(jīng)毒性評價工具(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ynaecologic Oncology Group -Neurotoxicity,F(xiàn)ACT/GOG -Ntx)[23]: 癌癥治療功能評價系統(tǒng)由11 個條目組成,包括感覺條目4 個、聽覺條目2 個、運動條目3 個和功能障礙2 個。 所有條目采用Likert 5 等級評分,“0=從來沒有,1=有一點,2=有些,3=相當,4=非?!保u分范圍為0~44 分, 分數(shù)越高表示神經(jīng)病變越嚴重。 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1.3.2 患者對CIPN 癥狀干預措施的依從性 采取自制調查表對患者依從性進行評價, 包括非藥物和藥物干預措施2 個維度。 護士在每周期化療結束7 d進行評估并評分,每個項目完全完成評2 分,部分完成評1 分, 未完成評0 分。 非藥物措施維度滿分6分,藥物措施維度滿分均為4 分,調查表總分10 分?;熃Y束后,匯總每日評分結果后取平均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依從性越好。 依從性得分>5 分為好,依從性得分3~5 為一般,得分<3 分為差。
1.3.3 患者對CIPN 癥狀干預措施的知信行水平末次化療結束后7 d, 護士發(fā)放知信行調查問卷并回收。問卷自行設計,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89~0.97,具體內容有:(1)防治知識包括CIPN 概念、癥狀分級與臨床表現(xiàn)、基礎預防措施、治療方案與院內流程等5 個維度,共30 個條目,按患者知曉與否記0 分和1分,總分范圍為0~30 分。 (2)防治態(tài)度包括重視程度、是否積極預防、向他人宣傳等5 個條目,每個條目均為0~3 分,總分范圍為0~15 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防治態(tài)度越好。 (3)防治行為包括8 個條目,定期考核、規(guī)范防治和規(guī)范治療,每個條目分值為0~3 分,總分范圍為0~24 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防治行為越好[24]。
1.4 質量控制 研究過程中,護士對患者定期隨訪以確保干預措施的同質性和延續(xù)性。 研究小組每月總結并分析,組織會議1~2 場,討論并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及問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雙人錄入數(shù)據(jù), 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分類變量和等級變量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 精確概率法。連續(xù)變量根據(jù)正態(tài)分布檢驗結果選擇均數(shù)±標準差或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或秩和檢驗 (包括等級變量)。檢驗水平α=0.05。
2.1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年齡、身高、體質量、腫瘤分期、合并癥、化療方案、 教育程度等在入組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2。
表2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續(xù)表2
2.2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CIPN 嚴重程度比較 對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進行FACT/GOG-Ntx 量表評分, 化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癥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觀察組在末次化療周期、化療方案結束3 個月時患者CIPN 癥狀緩解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FACT/GOG-Ntx 量表評分(±S,分)
表3 FACT/GOG-Ntx 量表評分(±S,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P n 100 100化療前0.17±0.45 0.16±0.42 0.162 0.871末次周期7.35±1.25 4.81±1.08 15.376<0.001化療結束3 個月5.03±1.36 3.36±0.85 10.413<0.001
2.3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醫(yī)護實施的CIPN 癥狀干預措施的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具體見表4。
表4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的依從性比較(例,%)
2.4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對CIPN 癥狀管理的知信行水平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在知識(13.71±4.79)分、態(tài)度(7.05±2.67)分和行為(11.04±3.94)分三方面的得分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體見表5。
表5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對CIPN 癥狀管理的知信行水平比較(±S,分)
表5 2 組乳腺癌化療患者對CIPN 癥狀管理的知信行水平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P n 100 100防治知識13.71±4.79 20.77±5.22 9.965<0.001防治態(tài)度7.05±2.67 10.94±2.13 11.389<0.001防治行為11.04±3.94 17.66±4.26 11.409<0.001
3.1 多學科協(xié)作下全程護理方案有利于改善CIPN的癥狀嚴重程度 本研究中顯示, 化療后觀察組患者FACT/GOG-Ntx 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干預方案有利于緩解CIPN 癥狀。這與高元等[25]、趙將等[26]研究結果類似,原因分析如下:實施多學科協(xié)作下全程護理方案,提供“以患者為中心”個體化、連續(xù)性的護理,能及時、動態(tài)調整治療方案;其次,護士全程協(xié)調,突破單一專科管理模式,提高了多學科背景專家在醫(yī)療、護理、檢查、康復等方面的協(xié)作,提升診療效率。
3.2 多學科協(xié)作下全程護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依從性 患者能否依從醫(yī)囑和護囑是緩解CIPN 癥狀的重要前提。 Hanai A 等[27]研究表示,冷凍療法對CIPN 預防是有效的,但臨床應用中部分患者耐受性差,依從性較低,影響干預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對醫(yī)護實施的CIPN 癥狀干預措施依從性優(yōu)于對照組。 實施過程中,醫(yī)生全程參與患者CIPN 癥狀評估和管理的觀察,通過多學科專家會診,患者更加認可專家建議,行為依從性上水平更高;其次,護士隨訪和全程監(jiān)督,避免患者遺忘,因此能更好執(zhí)行。
3.3 多學科協(xié)作下全程護理方案可提升患者對CIPN 防護的知信行水平 結果顯示, 干預后觀察組在知識、 態(tài)度和行為三方面的得分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說明護士主導的多學科管理團隊有利于提升患者知信行水平, 促進CIPN 癥狀的自我管理,這與葛琳等[28]學者研究結果一致。 化療是周期性治療, 化療后康復需要患者居家期間自我護理,而良好的信息支持可以促進患者提升自我護理能力[29]。 研究中,醫(yī)護合作提升專科護士自身對CIPN管理的認知水平;其次,護士全程隨訪管理,評估及時,干預及時,護患溝通及時,兩方面原因提升患者的知信行水平,進而改善患者癥狀管理效果。
本研究顯示構建以護士為主導的多學科協(xié)作背景下乳腺癌化療致外周神經(jīng)毒性癥狀的全程護理方案,有利于緩解乳腺癌化療期患者CIPN 癥狀,提升患者依從性和CIPN 防護的知信行水平, 促進癌癥患者康復。由于人力、物力所限,該研究僅針對針灸、外用藥物等部分方案進行實證研究, 后續(xù)尚需不斷關注CIPN 防治措施的研究進展, 篩選和更新最佳證據(jù),并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的隨訪研究,進一步完善和驗證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