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許奇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是國家和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對象。高校格外重視對大學生知識技能、專業(yè)素養(yǎng)、人文情懷的培育,尤其格外重視大學生思政教育。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發(fā)展者和推動者,其思想意識形態(tài)必須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性。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培育方式是一言堂講解的形式,這種形式的思政教育由于人數過多,加上過程監(jiān)管不便,教學課堂枯燥,學生容易走神或者做自己的事情,導致大學生思政教育培育的有效性比較低。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轉化和吸收都比較低,甚至出現(xiàn)部分學生逃課的現(xiàn)象。思政教育是大學生基礎意識形態(tài)培育教育,是高校人才培育的基點,對大學生的意識和行為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因此,積極轉變思政育人的方式,實現(xiàn)多管齊下,共同建造完備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體系,是高校急需思考和探究的方向。本文在研究大學生科研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科研育人視角下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培育途徑,并在文獻與實踐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科研育人融入思政教育的具體策略,以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提升。
高校必須培育大學生的專項能力,將科研管理制度與大學思政教育結合起來,主要從項目立項管理和項目扶持兩個方面來促進思政教育的培育。
(一)從項目立項管理方面分析。大學生思政教育在學科歸屬上,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許多高校開展了專項的《人文社會科學科研項目(課題)過程管理辦法》,但是思政教育立項的比較少,所以從制度管理層面需要豐富思政教育的立項,增加馬克思主義專項、思政專項的科研課題研究。除了制度層面要增加思政立項外,項目立項的流程要清晰化和明確化。很多高校在立項的文件上都是大篇幅的文字描述,不利于學生抓取重點知識,并且太過于冗長,不利于學生理解其中的要點和知識。建議項目立項流程以流程圖的形式展現(xiàn),清晰簡化,并將項目立項流程放置于高校教學系統(tǒng)的官網,讓感興趣的學生隨時可以查閱,并根據高校政策來進行科研項目立項管理。
(二)從項目扶持管理方面分析。主要是科研育人融入大學思政教育中的人力扶持和財力扶持。大學生由于知識沉淀不夠深厚、深度知識分析能力比較缺乏,科研項目把控能力不高,所以尚不具備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需要高校教授輔助完成,輔助的主要方向是項目立項立題、項目方向指引、科研文獻撰寫與分析指導等,幫助學生從科研項目設計、立項、研究、問題處理、文獻報告撰寫以及結項的全流程幫扶。從財力支持來分析,科研項目在開展調查的時候需要耗費一定的資金,目前科研經費主要針對研究生,大學生的科研基本是自行承擔開支。大學生尚沒有固定的資金來源,建議高校從制度上明確大學生科研項目經費,并讓高校財務及時轉款給學生。以《向農村進發(fā):下一個紡織品消費增長地》研究為例,采用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如分析我國紡織品三大領域占比、106屆紡織服裝的成交額以及消費者喜好等,這些都需要分析才能夠提煉出來。大學生的能力不足,需要教授對他們進行人力幫扶,從而做好科研項目的研究。并且資料來源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需要高校給予專門的科研經費。
沒有與當前時政相關聯(lián)的思政教育是缺乏時代特性的教育。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推動者,在思政教育研究中應當密切與當前時政相結合,探究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根據科研成果分析社會現(xiàn)狀,并運用科研與思政知識來武裝頭腦。大學生以時政為基點開展研究的時候,需要從需求和思想交流兩個方面來展開。
(一)從需求方面進行分析。大學生思政教育科研立項是在時政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的,但是時政內容具有廣泛性、復雜性以及多樣性,時政內容的獲取途徑可以是多樣化的,比如新聞聯(lián)播、知網學術研究文獻、思政教育類報刊、互聯(lián)網線上新聞資訊平臺等等。掌握了時政內容獲取的途徑,大學生要具有分析問題,抓住核心的能力,可以從大眾需求出發(fā),篩選出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結合思政教育內容是時政思政研究的核心問題。需求分析是探究科研方向、進行科研研究的基礎,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分析能力。
(二)從思想交流方面進行分析。大學生雖然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來探究人民群眾關注的時政問題,進而確立思政教育研究方向,但是大學生的獨立自主分析能力有待提升,無法抓住核心時政的重點,融會貫通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高校教師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大學生融合時政與思政兩個版塊,輔助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以《新媒體背景下公眾風險認知研究》的科研為例,這是基于當前互聯(lián)網科技背景下,對衍生出來的新媒體平臺開展的研究。這是目前大眾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并且經常使用的平臺,卻是大眾經常忽視的公眾風險。這是站在大眾的立場上,從大眾需求出發(fā)研究的科研課題。大學生還不具有獨自開展科研的能力,所以大學生參照時政確定科研方向后,需要經驗豐富的教授進行思想層面的交流與引導,讓教授對大學生進行專業(yè)學術科研的幫扶。
大學生思政教育科研的開展,是將思政教育的學習從理論學習轉化為實踐探究,從歷史學習轉化為現(xiàn)狀對策研究,但是單靠大學生是難以實現(xiàn)的,需要有平臺給予大學生機會,需要團隊分工做好研究。大學生思政教育科研工作的推進,需要高校的平臺支持和團隊建設為后盾,才能有序推進。
(一)從高校平臺支持方面分析。高校創(chuàng)建多個線上線下平臺,給予學生參與科研的機會。許多高校都會舉辦科研活動,比如科研的案例分析大賽、項目設計模擬大賽等等,都是給學生提供的平臺。但是大多數高校建立的平臺都是以專業(yè)技能類和高校文化類為主,很少提供思政方向的科研平臺。
(二)從團隊建設方面分析??蒲许椖渴且粋€相對復雜的學術研究項目,單靠個人是很難獨立完成的,尤其是知識體系尚未完全搭建好的大學生。所以高校要幫助大學生搭建好團隊。大學生在進行思政教育科學研究的時候,最好是1位教授帶著4名學生組建成5個人的團隊。教授負責團隊的方向指引,學生分別進行文獻整理、數據整理、實踐調查以及科研成果整理,從而能夠幫助學生完成科研項目。以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搭建的思政教育科研為例,該校領導格外重視思政教育科研,于2022年7月組織舉辦了思政創(chuàng)新大賽,為學生提供了參與思政教育科研的機會。但是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開展的思政教育大賽人員結構欠合理,主要是教師為主,應當給學生提供更多地參與思政教育科學研究的機會。
大學教授是學生知識的引導者,也是學生的思維學習對象,更是學生的行為模仿對象。大學教授的素質高低,會對大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尤其是思政教育類,除了對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有影響外,想要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科研,需要有高水平的教授來帶學生。所以要嚴把教師資格和準入制度,保證從思想和能力層面給予大學生科學正確的引導。高校在篩選合適的人才時,要關注候選人的品德、思維、學歷以及科研成果。優(yōu)秀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榜樣發(fā)揮的力量是強大的。
以海南大學2022年招聘教學科研專業(yè)人才為例,該校在招聘簡章中明確指出應聘人員必須是愛國主義者,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法規(guī),并且要熱愛教育事業(yè),擁有博士研究生學位和學歷。除了對應聘人員自身思想素養(yǎng)、學識學歷和專業(yè)技能有要求外,對于教師的準入資格也設定了禁止條款,如違反黨紀的、受刑事處罰的、失信人員等等都不能報名。這是從具體事件中考察應聘人員的思政素養(yǎng)是否合格。高校教授必須以馬列主義武裝頭腦,具有強大的科研能力。高校在進行教師資格和準入制度把關的時候,一定要全方位觀察候選人,為學生提供良師。
科研育人的方式不一定非要學生參與到思政教育科研的實踐活動中,也可以通過“科研+思政教育”高校文化的打造來提高學生的思政意識?!翱蒲?思政教育”高校文化的打造途徑可通過加大學術名家、優(yōu)秀學術團隊先進事跡的宣傳教育方式進行。高校每年都進行“四青”人才、哲社領軍人才等評比,并將獲獎教授的事跡通過官網、公眾號及宣傳海報與廣播站宣傳的方式,讓學生知曉并學習。除了對本校的教授進行宣傳外,高校每年都會邀請許多名家進校進行思政教育宣講。這種情況下,面對的學生很集中,是一個宣傳宣講教師優(yōu)秀事跡,讓學生跟著優(yōu)秀的人形成優(yōu)秀思維、養(yǎng)成優(yōu)秀行為、做好優(yōu)秀科研的良好時機。高校對進校名師進行宣傳時,除了常見的官網、公眾號、海報宣傳等方式外,還可以加入橫幅、板報以及班級宣導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將宣傳效果做到最好,讓學生擁有學習的機會,并能夠在學習中不斷轉化提升自己。
以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的名師系列講座為例,該校重視科研氛圍的營造,經常開辦主題系列講座,幫助學生深化知識的同時,進行思維引導。2020年,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針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度認知與主題開發(fā)》舉辦了多個系列講座,邀請名師李學為學生講解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涵,并引導學生進行方案策劃。高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對名師李學為進行專項宣傳。線上在官網上發(fā)布名師李學為的優(yōu)秀個人事跡,并為名師李學為制作專門的宣傳立體牌,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李學為,并將李學為的科研成果結合思政教育進行學習,武裝學生的科研頭腦。
大學生思政教育是讓大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保持與國家教育理念一致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國家和社會重點關注的方向。高校一直在積極探索優(yōu)化大學生思政教育方法。本文提出,要從科研育人的角度出發(fā),采用“科研+思政”的方式來進行大學生思政思想的培養(yǎng)。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將思政教育的學習從純理論輸出到理論與實踐結合,實現(xiàn)教育、科研、時事三者相結合,幫助學生提高思政思想,端正思政行為,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在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基礎上,本文擬從五個方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識形態(tài)的教育,短期內無法看到具體的成果,但是相信在“科研+思政”的結合下,思政教育內容會潛移默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并指導大學生的行為舉止,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