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婷
(吳忠市紅寺堡區(qū)融媒體中心,寧夏 吳忠 751999)
中國已經正式進入到信息化時代,新聞傳播的媒介也在不斷變化。由于新媒體時代的空前繁榮,大量的信息傳播路徑也紛紛涌現,這也使得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模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繁花似錦的新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網絡受眾群體選擇觀看新聞信息的途徑極大增加,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觀看新聞的途徑?;诖?,新聞媒體行業(yè)的發(fā)展應趨向于多元化,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介質,了解受眾的閱讀需求,提高新聞質量。
在網絡信息環(huán)境不發(fā)達的傳統(tǒng)媒體時代,新聞媒體的傳播路徑主要包括廣播、報紙、電視等,不僅極大地降低了新聞內容傳播的速度,而且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閱讀體驗上,人們不能自由地分享各自的閱讀感悟,對自己所看到的社會新聞沒有一定的討論空間,也因此失去了閱讀新聞的興趣[1]。而由于過去新聞受到傳播路徑和傳播范圍的限制,在人們閱讀到新聞時,可能該新聞已經發(fā)生過一段時間了,因此也就失去了新聞的價值。而在網絡環(huán)境高速發(fā)展的當下,新聞傳播的路徑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新聞傳播的速度極快,如人們可通過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百度以及其他多種多樣的新聞媒介了解到當下發(fā)生的新聞。如即時新聞,即在發(fā)生新聞的第一時間,其便會以擴散的形式在網絡上傳播,使人們及時了解到新聞的狀態(tài),也提升了新聞存在的價值,并擁有一定的討論空間,讓人們在掌握新聞動態(tài)的同時,也最大范圍地增強了新聞事件的議論性。
新媒體時代,不僅為新聞提供了更多的傳播路徑,也為閱讀新聞的人帶來了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間,如那些曾經依賴閱讀新聞尋找樂趣的人,如今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展示自身的所見所聞,并以視頻、圖片,或其他多種多樣的形式,將自己所要展示的各類信息傳播出去,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完美傳遞,人們通過網絡平臺構架起的橋梁,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自由與言論自由[2]。在過去網絡不發(fā)達的年代里,人們想要表達自身的觀點是一件幾乎難以實現的事情,而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暢所欲言的表達已經破除了一切障礙,不僅能夠讓人們充分地展現自己,也能容納更多渠道帶來的網絡新聞信息。然而,網絡新聞除了帶來有益價值外,也帶來了許多不良因素,如攀比、虛榮,人們分享以及接收各個渠道的信息知識,在開闊自身視野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從而出現某些負面情緒,甚至衍生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此,網絡雖然為人們帶來了言論自由的平臺,但也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不利的因素,如一些網絡鍵盤俠通過媒體社交軟件,發(fā)表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言論,造成了極其不利的社會影響。
新聞之所以成為新聞,其主要的核心還在于“新”字。比如一盤新鮮出爐的菜肴,無論在色澤、口感、香味上都是最頂尖的,可是若將這盤菜留到第二天再擺上餐桌,那么無論是在色澤還是口感上都已經大打折扣,食用者也會覺得索然無味[3]。在網絡高度便捷的當下,新聞傳播路徑已經發(fā)生了質的飛躍,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網絡和電腦終端,以及其他新聞軟件及時接收信息,還可以讓讀者隨時關注事件的發(fā)展,具有十足的趣味性。尤其一些特定的社交媒體軟件,如微博、抖音等平臺,可以實現人們的在線互動,并與其他的閱讀者相互討論,極大地增強了新聞的互動性,而受眾在相互討論新聞的過程中,也為該新聞事件增加了熱度,實現了相互促進。但在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新聞時,還應虛心地聽取受眾積極的建議和意見;在面對某些嘩眾取寵的社會事件時,也應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切莫大意上當。
網絡時代的興起,促進了新聞媒體行業(yè)的空前發(fā)展。其不僅打破了時間的限制,也打破了地域與空間的阻隔。如在過去一起事件發(fā)生時,由于受到傳播途徑的影響,只會在小范圍內引起轟動,而當這一新聞蔓延到其他地域時,距離事件發(fā)生的最初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在現如今,社會新聞傳播路徑的多元化,使得新聞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這種速度已經不僅僅局限在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的范圍內,而是擴展到了整個世界,甚至被人們戲稱為“地球村”。而造成“地球村”現象的主要因素就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信息得以迅速傳播。在過去,由于新聞信息受到傳播介質的局限,人們對新聞的掌握,只能通過固定的平臺和固定的時間,如報紙和廣播等。但在如今的年代,人們對新聞的掌握渠道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雜,對信息傳播的平臺也有足夠多的選擇,漸漸媒體傳播的主體趨近于平民化,閱讀者成為了新聞的制造者和傳遞者,這種多樣化的新聞媒體傳播領域的發(fā)展,也造成了現如今媒體環(huán)境的內卷化,若要在眾多的新聞事件中吸引閱讀者的眼球,就要策劃出更多新穎的話題和制作出彩的新聞信息。
現如今,由于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對新聞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以視頻軟件的變遷為例,在過去慢節(jié)奏生活的影響下,人們習慣守在電視機前,一天兩集地等待著電視劇的播出,適應緩慢閱讀的節(jié)奏[4]。而在快餐化時代到來的當下,人們逐漸從電視轉移到視頻軟件平臺,享受著進度條和跳躍式的閱讀感受,不再將自己局限于一集40 分鐘的固定形式中,最后又逐漸過渡到社交媒體軟件上,如微博、抖音等平臺,對幾分鐘的電影或電視解說鐘愛不已。這也恰恰證明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發(fā)生了轉變,要求體量變小、精準度高、短平快的新聞信息。因此,在信息化時代,人們對新聞的閱讀節(jié)奏也在不斷變化。新媒體行業(yè)需積極改變新聞的傳播形式,由過去的過度渲染變?yōu)楝F如今接受度更高的扁平化的信息,將主要的新聞內容拆解出一個精煉的標題,讓人們在第一時間便掌握新聞的主要內容。而在新聞的主體中,也應避免出現過度繁雜的渲染詞句,盡量簡明扼要,挑揀出人們感興趣的內容?;诖耍捎谌藗兩罟?jié)奏的逐漸加快,對閱讀新聞信息的節(jié)奏也在日益變化,新媒體工作者需摒棄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形式,以更加符合受眾閱讀體驗的方式,為閱讀者呈現出精練的新聞信息,才能在日新月異的新媒體環(huán)境下持續(xù)發(fā)展。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領域也迎來了空前的發(fā)展,但隨之而來的各種負面因素,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由于新聞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準確性,人們對新聞的關注點常常放在了這兩個方面,而針對新聞價值的導向和深度的探討卻被嚴重忽略了[5]。新聞的價值是由撰寫新聞者決定的,其傳播給社會受眾的價值觀,是引導受眾情緒傾向的重要因素。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工作者在積極尋找新聞發(fā)展方向的過程中,不應一味地追求新聞的點擊量,而應發(fā)揮新聞主體的正向作用,引導人們進入到正確的價值觀念領域中,而不是為了博人眼球,不惜顛倒黑白,甚至完全歪曲事實。新聞的價值是一個新聞事件的核心部分,其不僅僅局限在新聞內容的本身,更多的是筆者撰寫新聞的角度,剖析新聞現象的層次,這也讓新聞從新奇的表現層面上升到了新聞價值的高度。因此,新聞從業(yè)者需保持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按照事實闡述新聞,并積極轉變新聞的傳播形態(tài),為新聞傳播模式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的表現形式。在當下火熱的抖音APP 中,媒體工作者通過錄制短視頻,讓人們獲取及時的信息,但也需秉承新聞媒體最基本的職業(yè)操守,用更高的新聞價值吸引流量。
需求是新聞的第一生產力。在新媒體時代的新聞浪潮下,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第一要素便是以符合受眾需求為基準。在發(fā)現與撰寫新聞的過程中,新聞工作者應盡量滿足人們對新聞的實際需求,用受眾感興趣的話題,開發(fā)新聞事件,從而吸引閱讀者的目光。基于此,新聞媒體工作者應增強自身的技術力量,結合人們的實際需求,用新聞事件自身攜帶的流量吸引閱讀者的關注。如2022 冬季奧運會中,媒體將備受關注的運動員,以及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作為新聞的熱點話題,以人們?yōu)闋帗尡斩帐录投瑠W會運動員為國爭光獲取金牌的事件引爆社會話題,從而提高人們對該新聞事件的閱讀興趣,以科學的新聞制造手法和豐富的新聞內容,為閱讀者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媒體工作者應積極迎合受眾對社會新聞的關注點,并積極創(chuàng)新新聞的表達形式,提升人們對新聞事件的接受度,從而增強閱讀者對該新聞主流媒體的黏性,避免因墨守成規(guī)和后知后覺造成流量流失,并在未來的新聞發(fā)展空間內積極改革創(chuàng)新,為新聞媒體工作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曾經,主流媒體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其傳播形式固定化,雖然具有一定的傳播時效性,但卻失去了互動性的特征。而在當今網絡媒體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自媒體成為了新型的信息傳播工具[6]。其不僅具備短、平、快的特征,而且還為閱讀者提供了一定的交流空間和交流平臺,讓信息的價值和利用空間得到了最大范圍的提升。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傳播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可逐漸向自媒體靠近,注重傳播新聞的質量,以符合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形式和多樣化的內容,讓新聞媒體健康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積極促進新媒體傳播模式的多元化變革。基于此,新聞媒體工作者應改變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途徑,善用自媒體,注重新聞內容的質量,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為人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健康的新聞網絡環(huán)境。同時,可以充分利用具有社會正能量的大V 網紅的流量,進行線上互動,如直播、互相留言評論、轉發(fā)等,提升新聞信息和短視頻的傳播率和曝光率,進而提升官方媒體平臺的影響力。
新聞媒體工作者在報道新聞事件的過程中,不應僅僅將播報新聞的視角放在娛樂受眾的層面上,而是要展望世界,引領社會的動態(tài)。如針對日前俄羅斯與烏克蘭沖突一事,部分對俄烏歷史缺乏了解或者不關注社會動態(tài)的受眾可能會一頭霧水,不清楚俄羅斯與烏克蘭為什么會突然發(fā)生沖突。那么作為新聞媒體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通過制作受眾易于接受的短視頻、圖文等形式,為受眾將事件的來龍去脈一一理清。綜上,在新媒體時代到來的大環(huán)境下,身為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將受眾的閱讀需求放在首要位置,急受眾之所急,想受眾之所想,需具有超前的新聞意識,在受眾想要查閱相關事件的資料時,媒體工作者便已經將完整的新聞稿呈現給受眾觀看,從而提升了讀者的忠誠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強受眾的黏性。
在信息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不少“90 后”“00 后”的年輕人在網絡上造出了許多個性化的新式網絡語言,如“火星文”“母語拼音縮寫文”“廢話文學”“表情包語言”等。如大家常見的“一整個愛住”“yyds”“一日不見,如隔24 小時”“黑人問好表情包”等。在新媒體時代,作為新聞媒體工作者稍有不慎就會跟不上年輕人的節(jié)奏。在互聯網信息傳播過程中,善于運用網絡語言與網民進行互動,極易吸引更多網民的關注,用受眾喜歡的語言和他們對話,不但有益于網絡信息的傳播,更便于做好輿論引導。例如,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他的眼睛也是尺》,介紹了“國際軍事比賽—2021”“安全環(huán)境”項目“最佳射手”王興,從“新手”到“神槍手”,扛起了“00 后”的擔當。文章標題巧用運動員王濛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解說時“我的眼睛就是尺”一句火遍全網的語言,不僅贊美了少年神槍手,而且吸引了一大波網友前來點贊評論,引導受眾進行積極正面的回應。
在多元化的社會,新聞事件也是千姿百態(tài)。作為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聞工作者,應堅守職業(yè)道德,挖掘社會新聞,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的傳播效用,向社會受眾傳遞正能量。例如,在不久前發(fā)生的一件感人事件,一名公交車司機在駕駛公交車的過程中,因突發(fā)心肌梗塞而導致意外猝死,但在其即將死亡的瞬間,該名司機死死拉住了手剎,讓公交車滑行到路邊,保護了一車人的生命安全,但最后他自己的身體卻緩緩倒了下去,再也沒有了呼吸。社會中類似這種令人動容,又充滿正能量的新聞比比皆是,有跳河救人的退伍戰(zhàn)士、有主動參加防疫的醫(yī)生護士,也有熱心捐款回饋社會的名人?;诖?,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媒體工作者需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深度挖掘社會新聞,尋找正義、揚善的社會新聞事件,有效豐富社會新聞的內涵,充分開發(fā)新聞媒體的價值,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另外,新聞媒體工作者也需與時代緊密結合,使其傳播的新聞事件符合時代背景。例如,在現代社會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二孩政策,媒體工作者在挖掘新聞時,可挑選一些關于二孩的新聞事件,播報關于二胎家庭的溫馨瞬間,從而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提高新聞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網絡環(huán)境高速發(fā)展的信息化時代,無論是新聞的傳播形式還是傳播節(jié)奏,都已經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從傳統(tǒng)溫和的特性,逐漸趨向于“短平快”。因此,新媒體行業(yè)應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形式,掌握受眾的閱讀習慣,擴大媒體新聞的受眾群體;用新穎的新聞內容,提升新聞的導向價值;用符合受眾實際生活需求的新聞內容,以正能量為核心吸引主流媒體,從而提高新聞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