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龍
體能訓練是體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身體素質好才能在未來生活中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目前我國多數(shù)初中學校的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相對比較缺乏,教師需采取有效策略,積極開展學生體能訓練項目,以此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為學生將來發(fā)展奠定基礎。基于此,本文以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重點闡述其有效訓練策略,以期為體育教師提供參考和借鑒。
現(xiàn)階段部分地區(qū)受體育教育水平不高和學校硬件條件有限影響,初中體育教師普遍缺乏基本的體能訓練技巧,體育教學中缺乏有效策略和方法提升學生體能。因此體育教師需對此引起重視,不斷改進體育課程教學方法,使學生一定程度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出針對性強的體能訓練策略,以提升學生體能水平。
1 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訓練項目仍存在許多問題。第一,教師在教學中普遍缺乏對學生體能訓練的意識,導致學生體育訓練流于形式,一些學生由于身體素質較差,沒有機會接受正規(guī)的專業(yè)訓練,選擇不適合自己鍛煉的體育項目,使其難以積極參與體育相關活動,無法提高自身體質。第二,教師普遍對自身專業(yè)知識較為欠缺,無法準確把握體育項目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及相關身體素質的構成理論知識,對學生體能訓練缺乏理論知識及技能支持,難以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培訓,導致學生在運動中無法達到相應目標與要求。第三,目前初中學生家庭經(jīng)濟條件存在差異,家庭經(jīng)濟狀態(tài)不佳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參加專業(yè)的體育鍛煉,難以維持體能訓練班的經(jīng)費,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無法提起興趣。第四,學生參加體育課活動的時間較少,體育文化未能融入初中體育教學工作環(huán)境中,學生甚至不知道如何有效鍛煉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進而影響了自身的身體素質。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需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出相應的課程規(guī)劃,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合理科學地進行體能訓練,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調整身體健康狀態(tài),提升自身能力素質,使其在體育鍛煉方面具有更強的能力,以便更好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1]。
2 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訓練的有效策略
2.1 根據(jù)學生特點制定訓練方案
初中學生體能素質低下最根本原因是教師缺少相應體能訓練策略和方法所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的高低已經(jīng)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到了初中時期,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學生更容易出現(xiàn)身心疲憊現(xiàn)象,學生缺少鍛煉機會和鍛煉條件直接影響其身體素質的好壞。從初中學生體能發(fā)展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教師由于對初中體育教學的認識不足,將體育教學工作停留在理論上,沒有在實際教學中進行體育教學指導,只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運動訓練項目。對此,教師需從長遠出發(fā)思考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質發(fā)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結合不同訓練科目進行講解,使其在科學的指導下提高身體能力和體質素質。同時教師還需根據(jù)不同學生體型特點,制定出相應的運動策略和技術技巧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例如,針對具有較強運動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學生,教師需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使其訓練效果達到全新的高度,選拔一些優(yōu)秀體育學生參加市內體育項目比賽,增強其自信心,并為其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為國家輸送優(yōu)質體育人才。針對比較內向、體育能力較差和不善于體育鍛煉的學生,教師需以耐心指導,多加以鼓勵促進學生勇敢走出困境,調整好自身心態(tài),迎接新的挑戰(zhàn)。教師還可以采用對學生進行專項運動技能培訓方式鍛煉學生增強運動肌肉和關節(jié)靈活性等技能。比如在進行仰臥起坐教學時,一些學生會存在動作幅度較小、速度較慢、姿勢不夠嚴格等情況,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進行相應的專項訓練,提高學生身體柔韌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運動能力目的,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另外,為提高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教師需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高效且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提升初中學生體能水平。例如:通過提高跑步速度、爆發(fā)力、耐力等運動能力,在不傷害學生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提高學生體能水平,達到提高綜合運動能力的目的。在訓練中讓學生逐步掌握體育運動健身方法和技巧,使其未來能夠擁有更加完善、健康、快樂且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方式。因此,體育教師通過有效措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是體育鍛煉過程中應掌握的核心要領。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此提升初中生整體身體素質[2]。
2.2 提高教師自身體育水平
作為體育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教學技術水平。第一,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自身獨有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行講解和示范,通過不斷完善自身體能訓練技術方法,以適應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對身體素質的需求。第二,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符合教學要求的體育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常用教學方法如教師講解、視頻演示等提高學生體育知識水平,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通過練習跑步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聯(lián)系,或者通過練習肌肉提高學生身體肌肉力量,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越發(fā)密切,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對體育訓練起到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為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具有特殊關系會影響其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質量的高低。另外,教師可以將一些難度較大或較難完成的動作安排在適當?shù)臅r間來讓學生練習,使用小課時來進行突破練習,同時選擇適當?shù)膱龅丶捌鞑?,保障學生訓練安全,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目標和實施策略進行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健康成長環(huán)境。因此,體育教師要注重自身對體育教學規(guī)律、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不斷加強學生針對性訓練舉措,改變傳統(tǒng)體育課中不合理、不科學問題導致學生身體素質跟不上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以此達到提高學生體能素質目的,使學生能夠真正擁有強健體型來適應社會要求[3]。
2.3 加強學生體質訓練內容
在初中學校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體育課與文化課教學結合不緊密、體育課不系統(tǒng)、不全面等問題,教師在體育教學內容存在較多誤區(qū),教師無法系統(tǒng)、科學地進行體育教學。因此,教師應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強學生體質訓練內容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體能訓練內容。針對可能因為學校運動量不夠導致學生體能出現(xiàn)下降的情況,教師應制定科學合理、符合學生身體特點和體能水平的體能訓練計劃。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教師往往會通過一系列問題使學生認為體育課所教授的內容枯燥無味和無意義,使得學生出現(xiàn)厭學態(tài)度甚至放棄所學知識。對此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學生采用不同辦法予以有效控制,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積極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注重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永不服輸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其獨立意識和良好生活習慣。此外教師還應根據(jù)學生自身條件及各方面情況制定出適合個人實際的訓練內容,以合理的訓練計劃使其滿足學生生理和心理發(fā)育需求,同時可以根據(jù)學生家庭條件制定科學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實際的體能訓練計劃,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全面有效地提高身體素質及心理綜合素質,增強自身體質,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這對初中體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能夠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品質在學生訓練提升中的作用,讓學生通過科學的運動量提高自身身體素質,以此帶動各方面體育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時還需結合理論知識、學生實際對每一節(jié)課進行科學設計和調整,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讓學生全面提升身體綜合素質[4]。
2.4 充分利用多種資源
學校為滿足學生不同需求,開發(fā)了大量信息資源。通過網(wǎng)絡實時互動溝通,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信息共享。教師可以此契機運用網(wǎng)絡技術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學經(jīng)驗和方法傳到網(wǎng)絡上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可以在教師上傳的教學圖片、視頻中了解訓練技能。比如當學生練習跑步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軟件分析每個動作要領、方法及動作完成度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加以積極實踐,最終達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要求。利用網(wǎng)絡資源可以提供多樣化體育教學資源供學生選擇練習,比如視頻課程、圖片、歌曲等,這樣大大提升了教學質量。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線直播平臺教學可以實時展開訓練模擬教學,使其有效彌補體育課時間較少的局限性。另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運動器械有效開展學生體能訓練,目前很多學校將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建設得非常到位,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工具實現(xiàn)多層次訓練。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投擲訓練方式完成籃球、排球等訓練,有效鍛煉學生身體肌肉耐力,也可以通過其他體育項目進行輔助,比如瑜伽、游泳、健美操等,有效提升學生各項體能水平。
2.5 改進完善鍛煉方法
體能訓練中常常存在學生運動損傷,教師往往采用不恰當?shù)姆椒ㄟM行教學,學生在鍛煉時過度依賴教師的訓練習慣。教師需重視正確掌握訓練技能,確??茖W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并達到預期效果。只有在體育訓練方法上不斷改進才能提升學生整體的水平和素質。因此,在體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性,注重科學健身指導,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姿勢和技巧,合理安排各項訓練內容,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加強全方位綜合調整,重視素質訓練效果。同時不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滿足學生體育教學實際需要,合理選擇相關體力訓練方式和手段,保證學生身體狀況得到有效改善,確保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中不至于出現(xiàn)心理障礙及不安全因素等情形發(fā)生。注意科學訓練方法,避免產生更大傷害,適當加強鍛煉的強度和時間,制定科學合理訓練方法,結合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進完善訓練模式,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教學榜樣[5]。
2.6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訓練效果的提升。因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在訓練中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更好的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價值觀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與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對學生進行平等對待,尊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時常予以鼓勵是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基本要求,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投入其中,學生也會更容易理解教師所提出的訓練方法和理論講解,進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訓練要點。同時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應當保持積極主動型師生關系的狀態(tài),不應以批評為目的,在興趣引導下與學生建立友好合作關系,以達到更好地幫助學生學好體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通過這種師生關系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理解的關系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處理問題意識和能力,讓師生之間相互了解,促進感情交流。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工作,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鍛煉效果,促進教育教學工作順利完成。另外,教師應當從心理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關系,并以此為重要前提,使學生對體育知識進行鞏固吸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育活動真正能夠實現(xiàn)預期目標。教師應積極構建和諧完整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受到良好教育、樹立正確的鍛煉觀念、明確自身責任界限,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確保體育教學各項任務得到有效地落實,真正提高學生在訓練中的獲得感、滿足感。
2.7 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實用性也比較強的學科。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堅持運動鍛煉,積極參加體育訓練。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與學生進行良好地溝通交流,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體育鍛煉的積極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同時還要加強體態(tài)禮儀與文明禮儀等方面的學習,積極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體能訓練。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積極采納學生對體育訓練方面提出的建議,與同學交流探討后,指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和方法,同時建立相應的班級網(wǎng)絡與團體關系,充分利用好校內課外時間開展適合學生參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健康有意義的體育活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課程,奠定體育訓練理論基礎。而不是使其單純接受體育課教學。在開展體育教學中教師還需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使其從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yōu)檎莆找欢ǔ潭壬系捏w育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讓學生有時間運動鍛煉,養(yǎng)成健康、積極有益的生活習慣,以便在學習生活方面得益于身體素質的提高而得心應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鍛煉其積極心態(tài),樹立良好的形象及高尚人格魅力,讓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的同時,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有效杜絕心理疾病和其他問題的發(fā)生。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學生且積極主動參與的形式進行體育鍛煉,培養(yǎng)其運動興趣,讓學生真正重視體育并愿意積極參加鍛煉,成為一名優(yōu)秀、全面發(fā)展社會需要的人才。
3 結語
為促進學生體能水平的快速提升,教師需充分利用各類體育教學資源,提供科學、有效、合適的體能訓練方法和策略,重視學生身體狀況,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提升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訓練內容做出科學正確的有效分析,針對不同類型學生采取針對性鍛煉策略,重視體能訓練有效方法,以此促進初中體育教學水平提升和學生身體健康成長,進而為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未來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瑋.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提高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2,13(15):108-109.
[2]趙亮.促進小學生體能發(fā)展的意義策略[J].新體育,2022(16):64-66.
[3]薛萌.體能訓練融于高中體育教學方法探究[J].運動精品,2021,40(07):13-14.
[4]劉建平.基于體能發(fā)展的小學體育教學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0(13):42-43.
[5]古洪松.豐富體育課堂活動加強學生體能訓練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33):37.
(作者單位:甘肅省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