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生
(福建省武平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 福建 武平 364300)
我國南方地區(qū)長期保持著烤煙-晚稻的種植習慣[1]。煙稻復種屬于水旱輪作,能夠改良烤煙田土壤結(jié)構(gòu)、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烤煙生長小環(huán)境[2],減少煙、稻病蟲草害的發(fā)生[3~4],提高晚稻產(chǎn)量[5]。福建省武平縣每年種植烤煙面積2 500 hm2以上,早季種植烤煙,晚季種植水稻已成為武平縣的主要栽培模式之一。為篩選出適宜武平縣種植的煙后稻新品種,引導農(nóng)戶科學選購水稻品種提供依據(jù),2021 年選用甬優(yōu)1540、甬優(yōu)7850、甬優(yōu)7860、中浙優(yōu)H7、晶兩優(yōu)1377、昌兩優(yōu)8 號、禾兩優(yōu)676、兩優(yōu)H108、喜兩優(yōu)絲苗等9個水稻新品種,以宜優(yōu)673 作對照,在武平縣十方鎮(zhèn)葉坑村進行煙后稻品種比較試驗,試驗總結(jié)如下: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設在武平縣十方鎮(zhèn)葉坑村,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分布均勻,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前作種植烤煙。
1.2 供試品種。參試品種甬優(yōu)1540、甬優(yōu)7850、甬優(yōu)7860、中浙優(yōu)H7、晶兩優(yōu)1377、昌兩優(yōu)8 號、禾兩優(yōu)676、兩優(yōu)H108、喜兩優(yōu)絲苗、宜優(yōu)673(CK)共10 個品種。參試品種由福建省武平縣農(nóng)技站提供。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設計。每個品種為1 個處理,試驗共設10個處理,對照品種為宜優(yōu)673。每個處理重復3 次,小區(qū)面積3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四周設置保護行。
1.3.2 田間管理。各品種在6 月12 日統(tǒng)一播種,采用濕潤育秧,7 月3 日統(tǒng)一插秧,密植規(guī)格20 cm28 cm。插秧前1 d(7 月2 日)施基肥,每667 m2施17%碳酸氫銨25 kg、12%過磷酸鈣16 kg;插后7 d(7月10 日)施分蘗肥,每667 m2施15∶15∶15 三元素復合肥20 kg、46%尿素6 kg、60%氯化鉀8 kg;穗肥于8 月11 日每667 m2施46%尿素2.5 kg、60%氯化鉀3 kg。做到淺水插秧,薄水分蘗,夠苗烤田,淺水抽穗揚花,后期干干濕濕,防止斷水過早。做好稻瘟病、紋枯病、細條病、螟蟲、卷葉蟲、稻飛虱等病蟲的防治工作。記載生育進程,成熟時調(diào)查有效穗、株高、穗長、每穗總粒數(shù)、每穗實粒數(shù)、結(jié)實率、千粒重等經(jīng)濟性狀,各小區(qū)單獨收割,單獨曬干,單獨稱重。
1.3.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進行顯著性測驗,比較各品種產(chǎn)量之間的差異水平[6]。
2.1 產(chǎn)量比較結(jié)果。由表1 可見,10 個參試品種中,中浙優(yōu)H7、昌兩優(yōu)8 號、禾兩優(yōu)676、喜兩優(yōu)絲苗、晶兩優(yōu)1377、兩優(yōu)H108 等6 個品種產(chǎn)量與對照宜優(yōu)673 相比,增產(chǎn)均達極顯著水平,其中以中浙優(yōu)H7產(chǎn)量最高,為602.5 kg/667 m2,比對照宜優(yōu)673 產(chǎn)量(533.6 kg/667 m2)增加68.9 kg,增產(chǎn)12.91%;甬優(yōu)7850 產(chǎn)量排名第七,為542.5 kg/667 m2,比對照宜優(yōu)673 產(chǎn)量增加8.9 kg,增產(chǎn)1.67%,增產(chǎn)不顯著;甬優(yōu)7860、甬優(yōu)1540 產(chǎn)量與對照宜優(yōu)673 比表現(xiàn)減少,但減產(chǎn)不顯著。F 測驗結(jié)果表明(見表2),各參試品種重復間差異不顯著(F=0.304<F0.05=3.555),處理間差異極顯著(F=18.023>F0.01=3.597),需進一步對各品種產(chǎn)量進行新復極差測驗分析。
表1 各參試品種產(chǎn)量比較
表2 產(chǎn)量方差分析表
2.2 生育期。參試品種生育期為122 ~131 d,其中兩優(yōu)H108 生育期最長,為131 d,比對照宜優(yōu)673長2 d,甬優(yōu)7850 生育期最短,為122 d,比對照宜優(yōu)673 短7 d,而對照宜優(yōu)673 為129 d(見表3)。
表3 參試品種生育期及特征特性
2.3 產(chǎn)量構(gòu)成因子
2.3.1 有效穗。由表4 可見,參試品種每667 m2有效穗為11.1 萬~16.2 萬穗,平均13.46 萬穗,其中昌兩優(yōu)8 號有效穗最多,為16.2 萬穗,比對照宜優(yōu)673 多2.8 萬穗;中浙優(yōu)H7 有效穗最少,為11.1 萬穗,比對照宜優(yōu)673 少2.3 萬穗;而對照宜優(yōu)673 有效穗為13.4 萬穗。
表4 參試品種經(jīng)濟性狀
2.3.2 每穗總粒數(shù)。由表4 可見,參試品種每穗總粒數(shù)為167.9 ~251.3 粒,平均202.4 粒,其中中浙優(yōu)H7每穗總粒數(shù)最多,為251.3 粒,比對照宜優(yōu)673 多83.4 粒;而對照宜優(yōu)673 每穗總粒數(shù)最少,僅為167.9 粒。
2.3.3 每穗實粒數(shù)。由表4 可見,參試品種每穗實粒數(shù)為137.8 ~209.6 粒,平均171.5 粒,其中中浙優(yōu)H7每穗實粒數(shù)最多,為209.6 粒,比對照宜優(yōu)673 多71.8 粒;而宜優(yōu)673 每穗實粒數(shù)最少,僅為137.8 粒。
2.3.4 結(jié)實率。參試品種結(jié)實率為82.1% ~86.7%,平均84.7%,其中兩優(yōu)H108 結(jié)實率最高,為86.7%,比對照宜優(yōu)673 多4.6%;而對照宜優(yōu)673 結(jié)實率最低,僅為82.1%。
2.3.5 千粒重。參試品種千粒重為22.5 ~30.1 g,平均25.9 g。對照宜優(yōu)673 千粒重最重,為30.1 g;甬優(yōu)1540 千粒重最輕,為22.5 g,比對照宜優(yōu)673 少7.6 g。
2.4 株高和穗長。由表4 可見,參試品種株高為112.3 ~138.1 cm,平均121.6 cm。其中對照宜優(yōu)673株高最高,為138.1 cm;甬優(yōu)7850 株高最矮,為112.3 cm,比對照宜優(yōu)673 矮25.8 cm。參試品種穗長為21.4 ~28.6 cm,平均24.8 cm,其中中浙優(yōu)H7 穗長最長,為28.6 cm,比對照宜優(yōu)673 長1.2 cm;甬優(yōu)1540 穗長最短,為21.4 cm,比對照宜優(yōu)673 短6.0 cm;而對照宜優(yōu)673 穗長為27.4 cm。
2.5 植株整齊度和成熟期轉(zhuǎn)色。由表3 可知,參試品種甬優(yōu)7850、中浙優(yōu)H7、晶兩優(yōu)1377、昌兩優(yōu)8號、禾兩優(yōu)676、兩優(yōu)H108、喜兩優(yōu)絲苗等品種表現(xiàn)為植株整齊,成熟期轉(zhuǎn)色好;宜優(yōu)673 表現(xiàn)植株整齊度一般,成熟期轉(zhuǎn)色好;甬優(yōu)1540、甬優(yōu)7860 表現(xiàn)為植株整齊,成熟期轉(zhuǎn)色一般。
3.1 中浙優(yōu)H7、昌兩優(yōu)8 號、禾兩優(yōu)676、喜兩優(yōu)絲苗、晶兩優(yōu)1377、兩優(yōu)H108 每667 m2產(chǎn)量分別為602.5 kg、591.4 kg、589.2 kg、587.0 kg、575.8 kg、573.6 kg,比對照宜優(yōu)673 分別增加68.9 kg、57.8 kg、55.6 kg、53.4 kg、42.2 kg、40.0 kg,增產(chǎn)12.91%、10.83%、10.42%、10.01%、7.91%、7.50%,增產(chǎn)達極顯著水平,6 個品種田間表現(xiàn)為植株整齊,穗大粒多,成熟期轉(zhuǎn)色好,熟期適中(全生育期126 ~131 d),可以在武平縣進一步示范推廣。
3.2 甬優(yōu)7850 每667 m2產(chǎn)量為542.5 kg,比對照宜優(yōu)673 增加8.9 kg,增產(chǎn)1.67%,差異不顯著;甬優(yōu)7860 每667 m2產(chǎn)量為518.0 kg,比對照宜優(yōu)673 減少15.6 kg,減產(chǎn)2.92%,減產(chǎn)不顯著;甬優(yōu)1540 每667m2產(chǎn)量為515.8kg,比對照宜優(yōu)673 減少17.8kg,減產(chǎn)3.34%,減產(chǎn)不顯著。建議今后對這3 個品種做進一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