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年思政教師“學習力”提升的思考與實踐"/>
左樹生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中的新生力量,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的一環(huán)。青年思政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是否過硬、信仰是否堅定,不僅直接關系著思政課的質效,還影響著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如何提升青年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筆者從提升教師的“學習力”角度談談在實踐過程中的幾點思考。
有關“學習力”的界定有很多說法,但比較典型的、容易理解的是“三要素”說,即“學習力”是指學習者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其中,學習能力是基礎要素,表現(xiàn)為學習者接受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是能學習的一種力量;學習動力是關鍵要素,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目標上,是進行學習的驅動力;學習毅力是學習行為的保持因素,反映了學習者的意志品質,是持續(xù)學習的保障,其實質就是要解決為何學、學什么、怎樣學的問題。只有三者合而為一、集于一身,才真正擁有了“學習力”,單純強調某一方面,并不是“學習力”。
對于青年思政課教師而言,“學習力”亦是如此,其核心要素體現(xiàn)為思政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首先,思政教師的學習動力指向其職責與使命的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yǎng)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fā)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作為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要為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提供人才支撐,絕不能偏離社會主義的方向。其次,思政教師的學習能力指向其觀點與方法的科學——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黨一直堅持探索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也成功走出了中國化的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我們黨也十分注重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傳承,使得古老的中國文化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作為思政教師,要深刻領悟其科學內核,把握好馬克思主義這一“看家本領”,促使戰(zhàn)略思維、辯證思維等科學思維本領不斷提高,增強政治判斷力。最后,思政教師的學習毅力指向其理想與信念的崇高——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一個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堅定,越能堅持不懈地去成就事業(yè)?!皩︸R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盵2]作為思政教師,要鑄牢這一理想信念之魂,自覺克服困難,實現(xiàn)鑄魂育人目標。這三個方面有機結合、相互促進,集中體現(xiàn)出思政教師的崗位素養(yǎng),尤其是政治理論素養(yǎng),實質性地回答了思政教師學與教的內在聯(lián)系,教師“為學”的根本是為了更好地教,要圍繞“為誰教、教什么、怎樣教”發(fā)力,不斷強化“學習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
青年思政課教師“學習力”的核心元素同其政治理論素養(yǎng)是密不可分的,而建設高素質思政課教師隊伍同樣離不開政治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也就是教師“學習力”的提升。
在《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提到了高校思政教師的崗位素質及隊伍建設問題,其明確指出:“思政課教師是指承擔高等學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和研究職責的專兼職教師,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中承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中堅力量。”[3]這表明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理論涵養(yǎng)、職業(yè)操守,直接關系到思政課的教學質效,也直接關系到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貫徹落實。為此,作為青年思政課教師,首先就得政治素質過硬,能堅守職業(yè)的政治站位、筑牢自身的政治信念、嚴守教學的政治紀律,自覺圍繞“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立德樹人,傳道授業(yè)解惑。但過硬的政治素質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通過不斷學習獲得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從實踐起步。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新,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4]對于青年思政教師來說,這點尤為重要。馬克思主義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哲學理論,其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為我們認識世界提供了全面、深刻的思考路徑和思想方法。如何才能嫻熟運用這一偉大方法,絕非一日之功,而是要保持旺盛的“學習力”,持之以恒地學習。在學的過程中不斷深化理解,感悟真理的力量,為講好思政課提供科學依據(jù)。
《禮記·學記》中有言:“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日漸融入人們生活,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還深刻影響著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此時的教不再是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遞,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也存在著知識短板或盲區(qū);學生的學不再是單純的等待接受,很多時候能通過網(wǎng)絡自覺或不自覺地獲得所需的信息或知識,但這些信息或知識不一定是準確的或科學的,極易形成錯誤的觀點與看法,尤其是對國家、社會、人生的看法。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尤其是青年思政課教師在政治理論素養(yǎng)上的積淀,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腳步,能夠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成果闡釋時代問題,回應學生思想上的困惑,澄清錯誤的認識。但素養(yǎng)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懈地學習,需要自我教育更新知識。青年思政教師只有保持旺盛的學習力,才能適應職業(yè)需求,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職業(yè)成就。
青年思政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從何而來?當然離不開教師職業(yè)的屬性和職責定位,離不開教師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離不開學生的認可與崇敬。而這一切的獲得與信仰的堅定、品格的高尚聯(lián)系緊密,與學習力的提升密切相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闡明的觀點:優(yōu)秀的教師要提高教育技巧,必須持之以恒地讀書,來彌補知識落后或不足的缺陷。青年思政教師要具備高度的學習自覺,保持耕讀不輟的讀書本色,自覺修身、嚴以致學,不斷提升政治理論素養(yǎng),方能最大限度地體驗職業(yè)樂趣,實現(xiàn)人生價值。如東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鄭德榮先生,曾就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有何區(qū)別這一問題向自己的學生請教,并在病榻上堅持聽學生讀完8000多字的論文,提出層次要分明的修改意見。他用一生詮釋著對事業(yè)的刻苦求索,以師者的風范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書寫了“樂以終身治學科研,悅以畢生授業(yè)解惑”的動人篇章。
青年思政課教師政治理論素養(yǎng)的提升與其學習力的提升密切相關。這為我們提升青年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選擇。我們可以從提升教師的學習力入手,圍繞學習力核心元素的影響因素的培養(yǎng)來選擇適當?shù)姆绞椒椒ā!疤煜码y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碧嵘嗄晁颊處煹恼卫碚撍仞B(yǎng),關鍵是要落實到行動中,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5]從這個角度看,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重要職責就是要為我們大學的底色增亮,要保證培養(yǎng)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偏離社會主義。為此,思政教師要在提升馬克思主義素養(yǎng)上下功夫,在了解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理論研究能力。
高校思政課教師需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基礎原理,內化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將其轉化為教育人、說服人、感染人、激勵人的能力,肩負起時代使命,積極擁抱時代潮流。通過高質量的教學方式,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領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前中國社會的關系,引導學生理解新時代的特色和理念,并貫徹實行。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把握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和內在規(guī)律,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方法和思想引導,發(fā)揮教育真正的作用。
提升青年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思政課教師的“獨角戲”,而是要激活其探求心和創(chuàng)造性,青年思政課教師要從內心深處愛上理論研究。為此,我們搭建了理論研學平臺來提升其理論素養(yǎng),一是線上研學平臺重在拓視野。依托教育部社科司重點打造的“周末理論大講堂”“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wǎng)絡集體備課平臺”等優(yōu)質平臺資源,組織青年思政課教師集體學習,通過聆聽領域內權威專家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解讀,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前沿信息及視角,從而拓寬青年思政課教師的理論視野,提升其政治素養(yǎng)。二是線下研學平臺重在補短板。充分發(fā)揮老教師的經驗優(yōu)勢,組建老帶新的師徒理論研學小組,老教師根據(jù)青年教師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來的理論弱點及不足進行一對一指導,通過分享學習心得及優(yōu)秀文章,促使青年教師及時解決理論上的困惑,從而強化其思維能力。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一文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須參加革命的實踐,絕不能離開革命的實踐;同時,也離不開自己在實踐中的主觀努力,離不開在實踐中的自我修養(yǎng)和學習。如果沒有這后一方面,革命者要求得自己的進步,仍然是不可能的?!盵6]青年思政教師要提升自身修養(yǎng),同樣離不開教學實踐,離不開鑄魂育人、教書育人的實踐工作。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是一個解疑釋惑的過程。微觀上是為學生解答人生應該在哪里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樣的人的過程,要及時回應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乃至影視劇作品、社會輿論熱議中所遇到的真實困惑?!盵7]這明確指出了高校思政課教師如何發(fā)力、怎樣發(fā)力的問題,即從教學實際出發(fā),以問題為導向,自覺肩負起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最新成果的政治使命,把道理講深、講透。而學生的問題在哪兒、學生的實際是什么、國情省情什么樣等一系列情況的掌握,不是閉門造車得來的,而是需要教師沉下身子,到學生中、到生產一線、到社會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獲得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況心中有數(shù)、了然于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但調查研究絕不是輕輕松松、走馬觀花就能完成的,這里面有大學問,要解決什么問題、到哪里調查、怎樣調查都需要精心設計。為此,筆者通過催生思政教師的學習動力入手提升其政治素養(yǎng)。一是精研教材內容,確定教學主題?!榜R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博大精深,常學常新?!币浴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程為例,從2018版、2021版到2022版都有或大或小的調整,但總的來說,都是及時增添了新的理論成果,每個章節(jié)的主題更為突出,由此,我們圍繞學生的大學規(guī)劃、精神品格、道德素質及法治素養(yǎng)四個模塊開展研究。在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內容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趣味性,尤其是其內在的一致性。二是關注學生,把準問題切入點。新時代大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個性鮮明,我們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及困惑問題,從而有的放矢開展教學。三是深入社會,找尋積累鮮活的素材。青年思政教師局限在課堂中、站在教室中,是講不好思政課的,只有走出課堂,深入企業(yè)、村落、社區(qū)開展調查,進行實踐研修,才能真實感受建設的成就,發(fā)現(xiàn)身邊的故事,積累鮮活的素材,才能在增強課堂的親和力、理論性、思想性的同時升華自身的家國情懷。
通過實踐,青年思政課教師實現(xiàn)了思想上的升華、精神上的洗禮、政治上的堅定、教學上的精進。他們能以科學的思維方法,全面、立體、辯證地認識和把握所處時代,明晰國家形勢、國際形勢、學生特點,及時回應學生思想上的困惑,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講明新發(fā)展理念、新發(fā)展格局、中國式現(xiàn)代化等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青年教師要做“大先生”,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chuàng)新上不斷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并指出,這個“大先生”是精通專業(yè)知識的“經師”和涵養(yǎng)德行的“人師”的統(tǒng)一者。作為青年思政教師,涵養(yǎng)德行的首要一點就是講政治,“要涵養(yǎng)政治定力,練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規(guī)矩,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盵8]而在2021年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中提到,思政教師在事關政治原則、立場、方向的問題上與黨中央要保持一致。對新任專職教師更是提出了原則上應是黨員的要求。這是對思政課教師的政治品德作出了清晰的規(guī)定,增強政治定力,始終把講政治擺在第一位,關鍵時敢發(fā)聲、敢沖鋒,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必修課。同時,這是對青年思政教師成長發(fā)展的一種規(guī)定,通過與黨建工作的融合發(fā)展促進其政治品德的提升。
一是緊扣主題教育活動,錘煉忠誠品質。以黨的教育活動為契機,如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等,對照黨紀黨規(guī)檢查思想,擰緊“總開關”,自覺錘煉忠誠品質,不斷提高斗爭意識,時刻警惕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糖衣炮彈”,堅決批判、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荒謬言論。陳先達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員,我們可以很好地借鑒他的教育經驗。對于青年思政教師而言,不能為獲得學生的喝彩而丟失自己的立場,從而失掉忠誠本色。要通過課堂教學和自身的言談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講好、講活、講透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授課過程中,思政課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和討論,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觀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和本質。最終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fā)展歷程,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前列。無論何時,我們的教育價值觀和基本原則都應該得到重視。面對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錯誤思潮,誤導青年學生懷疑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一系列的做法,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發(fā)揮所長,拿起理論武器同其做堅決斗爭,引導和幫助學生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避免盲目崇拜和傳播西方觀念,從而抵御住各種風險和誘惑、經受住各種考驗。
二是開展特色主題黨日活動,堅守教師本色。組織開展了“庭院黨課”“生命之火信仰之光”百部紅劇看百年等主題黨日活動。通過聆聽老黨員的入黨故事、感受革命先烈的愛國情懷等,使教師們明白“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更激發(fā)青年教師的崇敬之情,用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忠誠、個人干凈、勇于擔當”。
三是參與志愿活動,服務社會,鑄牢宗旨意識。發(fā)揮思政教師的志愿服務作用,積極投身社會,通過協(xié)助機關、社區(qū)及企業(yè)等單位創(chuàng)辦黨建基地、開展文化大講堂等活動,拓展思政教育的育人路徑,助力地區(qū)發(fā)展。青年思政教師通過志愿服務,不僅摒棄了思想及心理上的障礙,增強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國的國情,還能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自強不息、革故鼎新、天人合一等思想的時代價值,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緊密結合,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這一使命任重而道遠,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新的挑戰(zhàn)和新的機遇。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作用,吸納各類哲學文化資源,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力量,不斷深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青年思政教師唯有不斷提升“學習力”,切實加強政治理論修養(yǎng),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擔負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