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惲壽平是將沒骨技法發(fā)揮到極致的重要人物之一,其開創(chuàng)的“惲派”花鳥畫在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惲壽平的沒骨技法從審美和風格上來看,是一種華麗而又清麗的藝術風格;在設色的表現(xiàn)風格上,清麗脫俗,栩栩如生,用筆恰到好處;在形式方面,著重于“寫生”和“表現(xiàn)”兩個方面。對惲壽平?jīng)]骨花鳥畫藝術的深入探討,對于當今沒骨花鳥技法藝術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惲壽平;沒骨法;《錦石秋花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35
1 惲壽平?jīng)]骨技法的源流
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勾與染兩種作畫方法,即先用筆勾線,然后染色,以求最后的結果。這一作色方法在金朝已臻完善,至唐宋更是發(fā)展至巔峰,并在此基礎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技法、設色、構圖上,均趨于完善。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對此進行了新的嘗試,如沒骨畫的出現(xiàn)便是對中國經(jīng)典傳統(tǒng)繪畫的一次嘗試,也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一次重大創(chuàng)新。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對沒骨畫有詳細記錄,同時在旁邊題詞為:“翰林待招臣黃居寀等定到上品?!雹?。
1.1 沒骨技法的起源
沒骨技法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彩陶上的圖案,以及洞穴巖壁上的巖畫,張僧繇借鑒印度佛教繪畫中的畫陰影法,以赤紅、青綠為底色繪制了《觀碑圖》。五代黃荃《沒骨花枝圖》采用的是沒骨技法,徐熙是“仿照黃氏風格”,并以此為題進行創(chuàng)作。徐崇嗣繼承了歷代畫家的傳統(tǒng),注重顏色和寫意的融合,采用了沒骨技法的寫生方法。王冕以胭脂色為底子,繪制一幅《梅花圖》。錢選摒棄了原本艷麗的色彩,轉而采用簡練明快的水墨畫,將古典與沒骨畫法完美融合。明朝時期,經(jīng)過文徵明、陸治、孫隆、郭詡等畫家的不懈努力與開拓,沒骨寫意的花鳥藝術得以形成并取得巨大的發(fā)展。
清朝時期,惲壽平結合歷代畫家的長處,對用墨與設色的技法應用登峰造極,這使得惲南田的沒骨畫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別具一格。最早在宋朝,沈括就在《夢溪筆談》中說過:“熙之子乃效諸黃之格更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雹?/p>
工筆畫以線條為骨架,在構圖上,使用墨和筆來勾勒物體的輪廓和細節(jié)。而沒骨畫的外展程度要高于工筆畫,內斂程度也要高于寫意畫。與傳統(tǒng)的墨線不同,沒骨畫中的“骨”就是筆尖的力量。在創(chuàng)作沒骨畫時,我們并不先勾勒出畫面的輪廓,然后再填充色彩,而是直接使用水墨和顏料進行繪畫。為了準確地表達主題,筆法的運用在沒骨畫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展現(xiàn)流暢柔和的線條,還是描繪婉轉曲折的形態(tài),都與筆法技巧密不可分。由于每幅畫的主題和內容各不相同,筆法也各不相同。為了更好地表達每幅沒骨畫的獨特韻味,畫家通常采用略顯疏朗的寫意性筆觸,直接用色點染,色彩豐富,風格清麗,充滿趣味。
1.2 惲壽平?jīng)]骨技法的形成
惲壽平所在的時代,風雨飄搖、戰(zhàn)爭不斷,正是這種動蕩的環(huán)境,使他的文化、思想和藝術有更多的新發(fā)展,這為惲壽平在清代早期開創(chuàng)新的繪畫流派提供了堅實的基石。在畫法上,他幼時受家族熏陶,師從叔伯惲向,以畫家巨然、南方山水畫的創(chuàng)始人董源為啟蒙,主張以中鋒骨力用筆,后期學習黃公望簡潔的繪畫風格。惲壽平早期在其叔父的影響下,努力地模仿著前人的繪畫技巧,并不斷地鉆研。
在他寫給叔伯惲向的書信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大力支持董源和巨然的畫技。他每一次動筆,都要力求筆力和骨骼,他還送給叔叔十幾幅關于董源和巨然筆意的作品,讓其指點。這些書信也詳細地描述了他學畫的過程。從他二十多歲創(chuàng)作的《山居圖》來看,他的繪畫明顯受到了叔伯的影響。惲壽平擅長用一種清冷的意境,反映當時隱士們的生活狀態(tài)。惲壽平前期以山水為主要創(chuàng)作題材,其意境清幽、清冷。畫中以古樹、寒松、茅屋、野竹、峭壁、溪水等為主,最能表現(xiàn)出蒼涼孤寂的意境。在這個殘酷的社會里,他所追求的是一個純凈而不染塵埃的心靈天地。他在山水作品中表達的感情恰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在他那個年代,以王翚和王時敏的山水畫最為突出,花鳥畫已經(jīng)衰落。惲壽平經(jīng)過深入的研究,不得不走一條新路,開始創(chuàng)作沒骨花,從而揚名立萬。惲壽平在沒骨畫派中,以花鳥為最,在手法和形態(tài)上較前代有了較大的改變。
他為唐炗的《紅蓮綠藻圖》題字:“余與唐匹士切磋繪畫,總說黃荃太過工整,趙昌太過稚嫩,徐熙更是無法臨摹,此乃難得之事,唯要精益求精。酌論古今,參之造化,以為損益?!雹坌煳醯淖髌窙]有任何途徑可以得到,而徐崇嗣和徐熙同出一源,也就是說,惲壽平并沒有親眼看到徐崇嗣的作品。他在傳承和創(chuàng)造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他不但注重傳承,而且注重模仿,如王冕的《胭脂梅花》、趙孟堅的《蘭花圖》等都是用墨汁勾勒出了花朵的形狀,與沒骨法非常相似。同時,他與唐炗、王武等人共同探討繪畫技藝,并在他們的指導下,立志改變當時傳統(tǒng)繪畫的局勢,即“有形無筆,有筆無形”的局面。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在自己的畫作中盡情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通過不懈的探索,形成獨特的畫風。
2 惲壽平《錦石秋花圖》中沒骨技法的表現(xiàn)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惲壽平創(chuàng)作了一幅《錦石秋花圖》,是他50多年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這幅畫中呈現(xiàn)的物像,都是自然界中最為平凡、普通的東西,但是呈現(xiàn)出的是自然界中細微的時刻。方熏在《山靜居畫論》中說,其寫生一派“有起衰之功”④。
2.1 疊色漬染法
所謂疊色,就是色彩的堆疊;所謂漬染,就是累積的染法。??苏\在《色彩的中國繪畫》中對疊色和漬染進行了說明:“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染色,使物體有了一種實物感,這些實物感就是物體整體的體積、光影和質地。”⑤疊色漬染是指在連續(xù)的染色過程中,由于經(jīng)過連續(xù)的染色,最終形成了需要色相的塊面,以達到對物體形狀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每次重疊染的顏色可以是相同的色相,也可以是不同的色相,這種色相間的重疊構成了一種無窮無盡的色相,也讓物體的體積、明暗和紋理變得更為豐富和真實。
從惲壽平的畫中可以看到,他注重色彩上的“光”與“氣”的統(tǒng)一。他運用水暈技巧,巧妙地表現(xiàn)出水的顏色變化以及花朵、露水、霜等氣體的生長過程。從畫中可以看到,花木的成熟和生長狀態(tài)被準確地呈現(xiàn)出來。在花朵與葉子的描繪中,他會刻意留下一些空隙,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xiàn)出虛實相間的美感。這種表現(xiàn)手法正是對自然的真實感受。
《錦石秋花圖》中,石頭前是幾朵迎風招展的海棠,石頭后是一前一后的雁來紅,石頭旁是翠色蘆莉穿插其中。畫中秋海棠,寬大的葉片、翠綠的花朵、“S”形的枝干,展現(xiàn)了迎風招展的姿態(tài),也將草本的彈性更好地展現(xiàn)了出來,源于天然,卻又超越天然。襯托著綠葉的綠蘿,從秋海棠后面鉆了出來。作品所繪的物象都很質樸,正值秋天,雁來紅葉上的顏色正在從淡綠色變?yōu)樯畛壬?,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顏色。并在其基礎上進行了凹凸暈染,使雁來紅的色彩轉換更為自然,而石頭的色彩較淡,與濃郁的雁來紅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海棠闊葉也要用顏色的深淺、向背、大小來進行區(qū)別,而葉子的形狀就像是故意畫上去的,千變萬化,渾然天成。在花葉的前面,用青加墨,然后用筆畫出了葉柄,表示了主次的關系,而在寬大的葉子后面,則是用赭色、墨綠色畫出了闊葉的暗影。聯(lián)系花瓣與葉片的主要枝干濕潤而又顯得生動、自然,同時也凸顯了秋葵的花瓣與葉片的潤澤狀況。這幅畫看似隨意,實則渾然天成,顯示出作者深厚的人生底蘊。
2.2 點染法
點染與點寫是明朝時期發(fā)展最快的一種繪畫形式。點染與點寫的共性就是“點”,不需要描繪對象的形體,只需要用畫筆就可以將對象“點”(涂、刷、掃)出來。這種用筆的方法,可以讓筆、墨、色等元素,以一種更為直觀的形式呈現(xiàn)出物體的形態(tài),在掌握物體實質的基礎上,將其表達出來,這就是與勾染的根本不同之處,將其從線狀變成了塊狀。
區(qū)別是,點染為勾染與點寫之間的過渡,既包含了勾染內的染色,又包含了點寫內的筆。從點染與點寫的圖像效果來看,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點染偏向于現(xiàn)實主義,點寫偏向于寫意性。與勾染相比,點染更多的是一種小的寫意性,而點寫則更多的是一種大的寫意性,體現(xiàn)了寫的率意極致。
方熏在其《山靜居畫論》中寫道:“凡石田點簇花卉,皆以一枝一枝;石田多含而不露,藤蔓多有飄逸之意?!笨梢娚蛑茉邳c染上的運用較多?!渡实闹袊L畫》一文中說:“沈周開創(chuàng)點染體的花鳥畫,其作者群體以吳學派為主,‘點染體與‘涂色法在花鳥畫上有明顯的異曲同工之妙?!?/p>
《錦石秋畫圖》用水和顏色直接點染了秋花,顏色清新,點染時似乎是胡亂點成,但又顯得栩栩如生。在表現(xiàn)花瓣的時候,先是用毛筆沾粉,然后又用粉筆沾染顏料,使一支毛筆的根部充滿了水分,中間充滿了粉末,頂端充滿了顏色,然后將這兩種顏色結合在一起,在筆尖上產生了一種融合碰撞的效果,這樣,一支毛筆的使用,比起單純地用液體染色,更能一氣呵成。而且,這與之前那種細致入微的染色方式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染而就”,一筆下紙,展現(xiàn)出自然而然的深度。這與前文呈現(xiàn)的花瓣一樣,從根處呈現(xiàn)的渲染效果更加鮮明、自然。惲壽平對色彩的描述是這樣的:“前人用色,有極濃厚者,有極淡逸者,其創(chuàng)制損益,出奇無方,不執(zhí)定法,大抵濃麗之過,則風神不爽,氣韻索矣。光輝愈古,及為極致?!雹抻镁毜漠嫹媹D,用清晰的顏色來表達海棠的形態(tài)、顏色。惲壽平這樣的作畫方式,使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現(xiàn)實的質感,并在顏色上表現(xiàn)出一種淡雅的氣韻。
2.3 粉筆帶脂與色染水暈法
惲壽平對顏色的要求也很高,他注重“中和之美”,清淡與自然,講究寫實,顏料也是以植物色為主。而區(qū)別于黃荃、徐崇嗣等人所作的以礦物色為主要顏色的積染方法,太過華麗;與劉常“調勻深淺,一染而就”的沒骨畫不同,它沒有描摹,只有一層淡淡的色彩。惲壽平“點后復以染筆足之,點染同用”,他的沒骨畫之所以受到高度推崇,也是因為“染”的用法。
惲壽平《錦石秋花圖》中的翠蘆莉的葉子刻筆充滿了青色,一筆一畫將葉子勾勒出來,用提按的方式來表達葉子的張開。畫面中闊葉的顏色是將花青、赭石與黑色混合,而黑色的添加使葉片的紋理得以充分展現(xiàn),而非單薄。惲壽平把水的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使墨色和水色相互融合,既富有變幻,又有一種色彩的統(tǒng)一性。
由色染水暈法畫出來的雁來紅,可以看出用深淺的顏色來表示前后的關系。雁來紅的葉子,應該是用一支濃墨洋洋灑灑畫出大形,然后用水筆在顏色的變化中,用合適的墨汁進行渲染。而這幅畫中鵝卵石上的葉子,也是具有神韻。周圍的葉子呈現(xiàn)出各種各樣的顏色,從正面到背面,從側面到葉面上的紋理,都有不同的形狀。這兩組雁來紅也是從顏色和濕度上進行了區(qū)別,第一組雁來紅比較明確,用大筆一劃而出,沒有任何規(guī)則,給人一種秋天樹葉的感覺。而第二組雁來紅則是用鵝毛筆的筆尖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了一個天然的外部線條。用這種方式,可以直接用色彩來區(qū)別物體之間的形態(tài)和質地,以及物體間的前后層次,非常清爽瀟灑。正像《甌香館集》中所說的那樣:“俗人論畫,皆以設色為易,豈知渲染極難,畫至著色,如入爐篝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雹?/p>
3 惲壽平?jīng)]骨畫的影響和啟示
惲壽平以其別出心裁而開創(chuàng)的沒骨畫,在繪畫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其藝術成就之高,使他受到了世人的敬仰。他的作品聲名遠播,很多人慕名而來求取畫作。與歷代著名的藝術家相比,惲壽平的名氣要大得多,到了后期,更是被世人爭相模仿。常州畫派的產生與發(fā)展,與惲壽平的影響密不可分。
這些人中有很多是惲壽平的追隨者,他們對惲壽平?jīng)]骨畫的傳播具有關鍵的影響。雖然模仿者眾多,但是能達到惲壽平這種程度的寥寥無幾。揚州八怪中的華嵒,深受惲壽平的影響。惲壽平的畫風很清秀,不張揚,在他的花鳥畫中,既有工筆又有小寫意,頗有幾分文人的味道,用筆樸實無華,構圖嚴密,畫風鮮明。華嵒的《荷花鴛鴦圖》是由雙枝并蒂、苞待放的荷花和四瓣蓮葉及一對鴛鴦構成的一幅生動的畫面。蓮花的花瓣是一層一層的白色,帶著絲質的質感,花心則是一抹鮮紅,顯得端莊大氣,蓮葉則是一片碧綠,葉子的背面則是一片淡淡的青色。在水草旁的一對鴛鴦,或仰首觀望,或垂首整理羽毛。雖然不似惲壽平對景物的精細描寫,但其對形體的描寫卻是一種松散有序的表現(xiàn)。
任伯年在對中國傳統(tǒng)美術進行傳承的同時,又把民間美術和西洋美術融為一體,既有對傳統(tǒng)的學習,又吸收各方之長,因此,他的作品風格十分精致,栩栩如生。與惲壽平的畫風迥異,他的色彩鮮艷,技巧上偏向于寫意性,如《芙蓉》就是在惲壽平的沒骨法的基礎上,又融入了西洋繪畫的技巧。用色彩直接描繪出了荷花,水彩和色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樹枝和葉片上用墨汁勾勒出了骨骼和筋脈,構造清晰。幼雞栩栩如生,那血紅色的雞冠,與那朱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賞心悅目。
“嶺南畫派”居廉師承惲壽平,并以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為依據(jù),創(chuàng)作了一幅形神兼?zhèn)涞臎]骨畫作品。在作畫主題方面,為了更深刻地體會自然,他建造了一座十香園,里面有蘭花、竹子等各種植物,以供作畫之用。在顏色上,工意相融,擅長用水墨、粉墨?!赌瞎匣ú菹x圖》中南瓜的葉片采用的是“撞水法”,先是涂上一層藍色,待干燥后再滴上一滴水,讓它的紋理發(fā)生天然的改變?!峨s花圖》所用的是“撞粉法”,葉子以石綠色、石青色為基部,再以白色粉末撞入其中,使之飄浮于表層,變化精微。
清朝時期受到惲壽平影響的畫師還包括惲冰,惲壽平之曾孫女,惲氏沒骨之法繼承了家族傳承;蔣廷錫一改惲壽平清麗脫俗的風格,形成了一種別具一格的“蔣派”花鳥風格。
4 結語
惲壽平的沒骨畫以簡約、雅致、清新的特點,不但給當時的沒骨畫帶來了生機,而且對后來的沒骨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研究他的畫論、南田畫題跋、色彩、筆墨、構圖和藝術語言等,對于當今沒骨畫的發(fā)展仍然具有相當?shù)膮⒖純r值。
注釋
①郭若虛.圖畫見聞志[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②沈括.夢溪筆談[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③白煥霞.惲壽平?jīng)]骨花卉的藝術風格及其對現(xiàn)當代沒骨花鳥畫的影響[D].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3.
④方薰.山靜居畫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
⑤牛克誠.色彩的中國繪畫[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⑥惲壽平.南田畫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43.
⑦惲壽平.甌香館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