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鷹
摘 要:族譜是海外華僑華人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是研究華僑華人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族譜展示是一種傳承和弘揚家族文化的方式,可以讓各姓氏更深入地了解家族歷史,還能促進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如今,結合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族譜展示方式,能更清晰直觀地了解姓氏血緣、家族起源、發(fā)展歷程,對于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維系家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譜牒;數字化;體驗;創(chuàng)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24.022
0 引言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弊遄V和姓氏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是炎黃子孫根脈相連、生生不息的歷史見證。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xiāng),素有“十戶人家九戶僑”的美譽。卷帙浩瀚的各姓族譜中蘊含大量信息,記載了一個個“唐山過番”的感人故事。族譜是海外華僑華人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是研究華僑華人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探尋根脈所在、祖先由來是許多華僑華人心心念念的夢想。舉辦譜牒文化展覽是聯(lián)系團結臺港澳同胞、海外華僑華人,凝聚世界華人力量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多次赴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地舉辦族譜巡展,并通過僑聯(lián)網絡協(xié)助50多位海外鄉(xiāng)親成功尋根圓夢。隨著數字時代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原本圖版加實物的族譜傳統(tǒng)展示已不適應新時代要求,多媒體技術發(fā)展趨勢讓新的展示手段逐漸實現(xiàn)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平面化到三維立體化的革新。本文擬以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體驗館的建設為例,探討新時代下譜牒文化展示的創(chuàng)新。
1 以“根魂夢”為主線 拓展新時代僑務工作
在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二樓根脈尋蹤—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體驗館的入門序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僑務工作提出的“根魂夢”主題墻,其造型在同心圓地面“潮涌沙灘的滾滾海浪和延展不斷的綿綿根系”互換視覺的烘托下尤為凸顯,無聲勝有聲的情景創(chuàng)設詮釋著主題的蘊意(圖1)。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毛澤東曾說:“收集家譜、族譜,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可以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寶貴資料?!弊遄V記載著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被稱譽為一座沒有柱子的宗祠、一架連接他鄉(xiāng)和故鄉(xiāng)橋梁。族譜是海外僑胞、臺港澳同胞尋根謁祖最為可靠的文獻依據,是聯(lián)結海內外中華民族裔孫的紐帶。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海外華裔族群追本溯源、尋根謁祖意識的增強,族譜在開展海外聯(lián)誼、增進民族認同方面發(fā)揮了越來越大的獨特作用。為順應這一新變化,喚起海外華裔對故土家園的情感,由泉州市僑聯(lián)主導建設的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應運而生。該項目建設以泉州為試點,涵蓋譜牒方志、姓氏宗祠、宗親社團、方志碑銘、重點僑村3D全景影像、海內外僑情等數據庫,建成集尋根服務、族譜查詢、宗親聯(lián)誼、社團交流、商貿投資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性綜合服務平臺。該項目建設的核心是“尋根”,以海量族譜數據為僑胞尋根提供服務。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時代的來臨,族譜數字化已成必然發(fā)展趨勢。數字化的族譜是傳統(tǒng)族譜與現(xiàn)代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依托互聯(lián)網數據庫,讓停留在頁面中的族譜信息“活”起來,文字、圖片、視頻等運用于其中,讓人們閱讀起來更加生動有趣,其最大特點是突破時空局限,實現(xiàn)世界“地球村”的共享創(chuàng)想,拓展族譜的傳承范圍和影響力。2021年4月,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后成功亮相第三屆數字中國峰會,引起海內外僑胞的廣泛關注。這個平臺的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拓展新時代僑務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舉措,已成為助推海絲建設的新名片、推動統(tǒng)戰(zhàn)僑務改革的新舉措、推進民心相通的新載體、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新平臺和傳承中華文化的新抓手,將成為展示中華民族姓氏遷播、歷史演變軌跡的綜合平臺。
2 以點線面為元素 構建探索性展陳空間
數字化族譜的運用暢順連通人與人之間的根脈,猶如一股無形的精神源泉,續(xù)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懿德美行。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是《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和福建省海絲核心區(qū)項目,納入《福建省“數字絲路”建設實施方案》,鑒于該項目為全國首例,建設意義深遠。為直觀地展示平臺規(guī)劃及建設成果,根脈尋蹤—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體驗館(以下簡稱“體驗館”)作為項目配套工程啟動建設。筆者作為建設單位代表,全程參與體驗館的籌建,在總體設計上根據展廳的實際情況,與設計、施工方對空間設計及表現(xiàn)形式進行研討,以藝術構成為思路,在體驗館展示空間中發(fā)揮著較好的視覺效應,力求打造成立彰顯新時代以數字化族譜為線索的主題性展館、吸引觀眾探索求知的體驗空間。
2.1 以點帶線,凸顯重點
在空間設計中,點、線、面是三個基本元素,三者之間的交叉運用、準確把控、科學搭配與合理組合,使設計的主題更加突出、生動、鮮明。體驗館展陳內容由五部分構成,即姓氏源流與海外播遷、族譜和宗祠展示、尋根服務系統(tǒng)、華僑文化展示、平臺建設規(guī)劃和念祖愛鄉(xiāng)展示。鑒于體驗館陳列方式與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存在差異性,體驗館側重體驗,內容與內容之間具有相對獨立性,布局上按“以點成線”的思路出發(fā),空間規(guī)劃上將文本的五個部分視為五個要點,根據文本要求確定主次關系,選取族譜和宗祠展示、尋根服務系統(tǒng)作為體驗館重點表現(xiàn)部分,劃分出3/5的展示區(qū)域對其做重點展示,其余三部分再進行同比例分配。而展示中的“點”在要點中融合式整合填充,如在族譜區(qū)域就將族譜、視頻、圖版、模型等作為“點”元素,用族譜書造型將電子族譜、數字族譜、實物族譜、族譜修復、體驗等內容整合納入其中,繪點成線,營造理想的展示視覺效果。
2.2 以小見大,延伸空間
參觀的動態(tài)線設計反映了整體的設計思維。觀眾是展廳活動的基本要素,所有的策劃設計必須圍繞觀眾的流線和轉角進行,使展覽空間明確、順暢,避免迂回重復的路線以及人流擁擠影響參觀感受。參觀的動態(tài)線設計反映了整體的設計思維,“正確應用‘空間導引方法,觀展流線流暢,既不一覽無余,又不過度曲徑通幽迷失走向、顛倒秩序”①。體驗館展廳呈東西走向,以序廳主題屏風為前軸,左右均設暢通的觀展路線,觀眾可圍繞主題屏360度參觀。在空間利用上,展示依墻而設:北立面從左至右一字排列流線型前言、姓氏立體雕塑墻、宗祠投影展示;東立面“一鍵尋根”服務系統(tǒng)為展示亮點部分,以4米×6米的大型LED屏幕呈現(xiàn),且在拐角弧形處建立一個尋根故事聆聽角,讓有限的空間得到充分的利用;南立面從左至右依次分布華僑民居3D互動區(qū)、平臺建設規(guī)劃內容模塊,值得一提的是展館迂回流線設計的處理,為延伸展線,在展廳右側的柱與柱之間做迂回墻體隔斷處理,使展區(qū)能夠瞻前顧后充分利用,前為族譜展示區(qū),后為僑批文化展示;西立面為念祖愛鄉(xiāng)互動性展示墻。體驗館整體布局采用“以小見大”的展陳理念實現(xiàn)空間利用最大化,實現(xiàn)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空間使用率,讓空間更寬敞,更具通透感,充分發(fā)揮了小場所大布局的作用。
總之,一個完美的空間布局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從客觀性、科學性出發(fā),實現(xiàn)文化內涵和價值的最大化,否則投入巨資,收效欠佳。二是從實用性、和諧性出發(fā),避免喧賓奪主、過度追求裝飾、造型錯綜復雜,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三是從技術性、藝術性出發(fā),運用適當的新技術表現(xiàn)形式與藝術造型達成相映生輝的美學效果,促使整個展覽空間更加美觀、舒適。唯有如此,才能讓觀眾順暢、舒適地觀展,感悟和享受一個完美的空間布局。
3 以個性化為導向 凸顯不一樣的藝術魅力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美學理念。社會需求正逐步從“技術”轉向“藝術”,“展示設計猶如對觀眾講話,傳達的信息真實可靠,明白容易,富有新意,引人入勝,漸入佳境,別有洞天。這就成功了,也是一個境界”②。如今,人們的觀展需求不再停留在獲取簡單的界面信息,更多的是享受空間美學帶來的感受和體驗。多媒體互動已經成為展覽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通過數字、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將文化、歷史、藝術與科技結合,為觀眾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的感官體驗,使之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體驗館以簡潔的創(chuàng)設風格,借助新技術進行直觀的展現(xiàn)。
3.1 以簡馭繁
“簡約而不簡單”是設計的最佳境界。簡潔的設計不僅可以增強空間的實用性,而且可以延伸參觀者的視覺感受,同時又可以給予展品陳列更多的空間和襯托,在設計施工中也能節(jié)約成本?,F(xiàn)實中的體驗館展廳面積僅260平方,而展示內容豐富,必須充分利用空間。因此,設計從極簡主義出發(fā),以純凈、簡潔的白色為主基調,展墻、屏風、隔斷、雕塑、櫥柜、展板等均大面積使用純白色。族譜區(qū)域以族譜書特制造型為表現(xiàn)形式,視頻、展柜、電子閱讀臺的組合以或立、或嵌、或掛的方式陳列,在白色基調背景襯托下相得益彰,促使空間和諧統(tǒng)一,讓參觀者的視覺更多停留在展示的內容上并且突出展示細節(jié),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去觸摸、去感受,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
3.2 以線造型
在展廳空間構思中,設計元素的提取和表現(xiàn)通常是關聯(lián)展示內容的關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體驗館的展陳中,以“根”為主題元素的抽象圖形就起著這樣的作用。通過延綿起伏的線條組合形成“根”的矢量圖,似根脈又似水紋,富有節(jié)奏感,與陳列主題“根脈尋蹤”高度契合。以淺浮雕的手法凸顯藝術內涵,勾勒出精致的質感,具有探索感,可增強參觀者的感官體驗,調節(jié)整體展陳的節(jié)奏,營造良好的藝術格調,以“根”為主題元素的抽象圖形成為貫穿各章節(jié)的索引線,引導觀眾隨著根脈的延伸向前觀展。
3.3 以光誘人
燈光在展覽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展陳依托燈光的亮度、顏色、角度和方向等來調節(jié)整體空間氛圍,創(chuàng)造出別樣的意境,提升展示效果。光在體驗館中的使用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讓觀眾沉浸其中。例如:利用光色的變化烘托整體空間氣氛,入門主題上方的LED漸變燈帶,以電腦控制產生音樂般的變化,讓觀眾一入門就融入氛圍中;藍色隱蔽燈光的明暗與立體空間造型相契合,運用光源比對凸顯姓氏雕塑墻的立體造型,相輔相成且層次分明,在冷暖光源比對中凸現(xiàn)十大姓氏模塊,吸引觀眾眼球;在聆聽尋根故事角落,蔚藍夜空下采用可調節(jié)忽明忽暗燈片塑造出鄉(xiāng)愁記憶的大榕樹造型,另利用燈箱或LED屏幕的光芒效應來過渡空間隔斷裝飾,界面的變幻及光感的變化組合,改變了展品的呈現(xiàn)方式,營造出美妙的氛圍,增強了觀眾的觀賞體驗??傊?,燈光設計是展廳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唯有合理應用才能營造出一個美觀、協(xié)調的展示環(huán)境。
3.4 以技賦能
傳統(tǒng)族譜的數字化是族譜收藏、研究和活化利用的必然趨勢。建設譜牒數字化體驗館的意義在于能為海外鄉(xiāng)親的尋根謁祖提供多維度、全方位的服務。為此,體驗館的設計根據各展示內容的特點、要求,結合高科技展示設備進行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例如:①動畫視頻制作。以生動有趣的Flash動畫從泛海謀生的商人、弘法的僧侶、鄭和的隨員、族譜中移居海外的祖先、華工移民潮、戰(zhàn)爭逃亡者六個方面設計制作展播泉州人因商貿、謀生、避亂、游歷等原因移居海外、繁衍生息播遷海外的歷史。②交互式體驗。姓氏是標志家族系統(tǒng)、表明血緣關系的符號。中華百家姓,在錯落有致的立體姓氏雕塑墻體內嵌入互動屏,觀眾點擊觸摸屏幕、掃描二維碼,可以清晰查詢到陳、林、黃、王、李、張、吳、劉、楊等泉州二十一個主要姓氏的圖騰、源流以及遷移的歷史,同時參觀者還可以在旁邊操作臺尋找自己的姓氏堂號印章,進行書簽制作互動體驗。③3D沉浸式體驗。泉州有著豐富獨特的宗祠文化,記述著祖輩篳路藍縷、開疆拓土的業(yè)績,蘊藏著深厚的木本水源的親情良知,相伴著傳統(tǒng)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在此模塊,觀眾佩戴上3D眼鏡便能沉浸式體驗海外游子返鄉(xiāng)祭祖的情景,掛紅燈、貼紅聯(lián)、設主祭、陪祭、司儀、鼓樂、鳴炮、上香、獻花、上供、敬酒、讀祭文、跪拜等一系列民俗活動仿佛就發(fā)生在眼前。④LED視頻界面。一鍵尋根是體驗館的核心,通過大型LED視頻界面展示平臺尋根服務的門戶系統(tǒng),并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利用數據關聯(lián)尋根。比如,查找著名僑領、馬來西亞IOI集團創(chuàng)始人李深靜先生,在搜索欄輸入“深靜”就可以快速搜索定位到李深靜先生的《桃源太平李氏族譜》。同時,點擊族譜可以看到與李深靜先生有關的文獻、村落等信息。⑤聲像系統(tǒng)體驗。尋根故事以璀璨星空下的榕樹造景展現(xiàn),參觀者在此處駐足,戴上耳機聆聽泉籍僑胞尋根圓夢的故事,同時通過視頻觀看泉籍僑胞成功尋根的圖片,并在觸摸留言屏上寫下感想。⑥智能互動閱讀。僑批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海絲”的重要歷史見證,凝聚著華僑華人和僑眷的集體記憶。將一封具象的“大僑批”背景圖形居中嵌入智能顯示屏,觀眾互動點擊翻閱一封封釋文后的僑批,感悟“家書抵萬金”。⑦3D全景影像。華僑民居凝聚了華僑華人的思鄉(xiāng)愛鄉(xiāng)情懷,是海外華僑華人在祖籍國的根基所在。盡管經歷時間的遷移和自然的損壞,泉州市區(qū)至今仍遍布早期華僑興建的古厝。僑居展示形式是在凹凸有致的立體展墻鑲嵌僑房獨有的元素紋理,參觀者可點擊屏幕720度全景欣賞重點僑村華僑文化遺存,如中山中路陳光純故居、西街洲紫新筑、帽巷聽桐別墅、象峰巷林基灶洋樓、青龍巷隴西樓等。這些華僑民居相對集中,而且形態(tài)各異,內涵豐富,足以形成一幅獨具僑鄉(xiāng)特色的美麗畫卷。⑧雷達定位交互。念祖愛鄉(xiāng)展示反映的是泉籍華僑華人與家鄉(xiāng)的情緣及家鄉(xiāng)具有豐富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文物古跡,讓僑胞們念茲在茲、慷慨解囊、保護修繕,為家鄉(xiāng)留住文化根脈。在念祖愛鄉(xiāng)模塊,參觀者只需輕觸模型,定位模塊瞬間閃亮登場并詳細介紹12處文化遺跡,如少林寺、洛陽橋、城隍廟等。
數字化的譜牒促進了展覽創(chuàng)新性的改變,采取科技手段、互動性設計、虛擬現(xiàn)實等方式,增強展示的觀賞性和互動性。體驗館展廳以小而精的理念設計和極具特色的交互方式,提高了展廳的文化品位、觀賞價值,使觀眾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與特點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在參觀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的完美碰撞,提升了展品的文化內涵和價值。
4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睌底只淖遄V展示方式在新時代下具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性和優(yōu)勢,可以為族譜傳承和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注釋
①費欽生.博物館展示學研究[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22:69.
②費欽生.博物館展示學研究[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22:518.
參考文獻
[1]李文儒.中國博物館陳列精品圖解[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邱盛良.客家族譜資源數字化建設及思考:以客家族譜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2):158-161.
[3]宋長玉.淺談空間設計中點、線、面的實際應用:以現(xiàn)代展覽展廳設計為例[J].裝飾裝修天地,2020(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