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要求,很多新穎的教學方法被提出和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具備整體教學意識,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以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文章闡述了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分析了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探討了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
作者簡介:郭榮(1985—),男,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通和小學。
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足,對知識的理解具有零散化的特點,比較依賴形象思維。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以單篇文本教學為主,這容易導致教學內容碎片化,不利于學生把握知識間的聯(lián)系,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編排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運用單元整體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知識,這樣不僅能突破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限制,還能對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讓學生從整體的視角來探究語文知識的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他們的知識積累,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本文從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和特點入手,具體分析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方法,希望可以給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一、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
單元整體教學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整體性發(fā)展[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還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一)有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一般以單篇文本的講解為主,采用講授式的方式,不僅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比較沉悶,而且學生習得的知識也較為零散。而單元整體教學更加重視文章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這有助于學生把握整個單元的情感基調。此外,教師基于單元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來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并設置具體的學習任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因此,單元整體教學能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二)有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要想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將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分析單元各篇文章的聯(lián)系,把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習內容,能讓學生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進而構建出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加知識積累,還能夠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明確語文概念或知識間的聯(lián)系,構建有趣、開放的語文課堂,增強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能得到體現(xiàn),他們會更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并逐步形成大語文觀。
二、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
(一)整體性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以往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向學生傳授考試范圍內的知識和答題技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通常以獲得優(yōu)秀的考試成績?yōu)槟康膩韺W習語文知識,習得的知識較為零散,也缺乏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而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教師對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優(yōu)化,從整體上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因此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具有整體性特點,能使學生更系統(tǒng)地掌握某個單元的知識。
(二)連貫性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選材上具有作品經典、文質兼美、時代性強的特點,在編排上不僅主題明確,而且將基礎知識、學習習慣、思想品質、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訓練由淺入深地融入了單元的各篇文章中,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時,要關注教材的系統(tǒng)性,考慮各篇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這樣做有助于學生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主動進行學習和探索,同時能幫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三)組合性
要想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教師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認真分析單元內容,將同一類別的內容進行整合,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各部分教學資源的價值。此外,教師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各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對整個單元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yōu)化,以使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鍛煉他們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拓寬他們的學習視野。從這些層面來看,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具有組合性的特點。
三、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策略
(一)明確單元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奠定整體教學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雖然都是以單篇文本的形式呈現(xiàn)的,但是同一個單元的文章之間都是存在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的。因此,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特點,尋找單元內各篇文章的關聯(lián)點,將各篇文章串聯(lián)起來。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單元整體教學的需要,適當引入一些課外文本,以突出單元教學主題,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排了《古詩三首》(包括《題西林壁》《暮江吟》《雪梅》)《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三課。僅從課文題目來看,我們很難找到這三課的關聯(lián)點,而且也很難找到《古詩三首》中三首古詩的關聯(lián)點。若認真研讀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三課的內容都體現(xiàn)了一個主題:觀察生活。《古詩三首》中的三首古詩都是描寫景物的詩作,詩人或通過景物描寫表達自己的心情,或借助景物描寫闡明某個道理,對自然事物觀察得非常仔細?!杜郎交⒌哪_》《蟋蟀的住宅》分別將爬山虎和蟋蟀的居所作為描寫對象,前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爬山虎的腳的形狀等,表達了作者對爬山虎的喜愛之情,后一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蟋蟀洞穴的特點等內容,兩篇課文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找到這些課文的共性后,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能根據(jù)單元主題延伸教學內容。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某種植物在不同季節(jié)的狀態(tài)、下雨或下雪前后天空的景象、學校操場從早到晚的變化等。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的重點知識,還能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收集更多的寫作素材。
(二)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整體教學
在找到單元內各篇文章的關聯(lián)點后,教師就要確定教學的主題,圍繞主題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以保障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教師要認識到單元教學主題的重要性,找準教學的切入點,逐步開展單元整體教學。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收錄了《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三篇文章,而這些文章都是民間故事,因此,結合文章的題材,教師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民間故事”。在明確了單元教學主題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品讀民間故事,感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第一步,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每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使學生初步感知民間故事的趣味性。第二步,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精讀和略讀相結合的方式,一邊分析文章內容,一邊欣賞文章的意境美和文學美,感知文章的內涵,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第三步,教師可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使他們認識到民間故事往往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故事中一些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以此達成情感教育和德育滲透的目的。
再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編排了《牛和鵝》《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文章,這三篇文章都寫了童年時期的趣事,因此,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可以“童年趣事”為切入點,引發(fā)學生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并借助課文中關于童年活動的描寫引導學生思考童年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留戀并記錄的。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回憶童年中難以忘記的一次游戲活動,并以“記一次游戲”為題寫下來,以此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深入分析單元內容,突出教學重難點
小學語文課程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范圍較廣,而且較為零散,對于知識儲備和分析總結能力不足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無法自主地從整體的角度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為此,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剖析,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探究實踐和互動交流,以幫助學生把握重點知識,突破學習難點,深入理解所學知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3]。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有《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千年夢圓在今朝》四篇文章,這些文章都涉及“自然奧秘和科學技術”這個主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這幾篇文章,之后讓他們試著總結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幾篇文章寫的都是關于自然和科技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這個單元的教學重點,由此來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章內容,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豐富單元整體教學內容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具備生活化教學理念,將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應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到語文學科的價值。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融入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圍繞單元主題來展開探究和實踐,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他們對單元主題的內涵有更深刻的感悟,還能幫助他們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實現(xiàn)對語文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包括《麻雀》《爬天都峰》兩篇文章和《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兩篇寫作例文,這些都是寫事的文章,而且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觀察生活”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去尋找那些自己平時不注意的生活小事和細節(jié),并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心得感悟等。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結果、課堂交流體會等寫一篇作文。這樣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能夠將單元內容進行整合,實現(xiàn)整體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由此可見,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推動他們思考和討論,使他們學會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并產生深刻的感悟,并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趨勢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助力學生整合學習資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和特點,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對單元內容進行探究和分析,使學生認清單元主題和文章之間的聯(lián)系,對單元知識形成整體性的認識,進而建立起相應的知識網(wǎng)絡。
[參考文獻]
陳梅琴.基于統(tǒng)編教材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路徑設計[J].名師在線,2022(11):16-18.
韋金鳳.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1(3):619.
周怡.小學語文單元式整體教學策略的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4):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