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翔
郭嵩燾與《古國鑒略》
尹德翔
(寧波大學(xué) 人文與傳媒學(xué)院,浙江 寧波 315211)
郭嵩燾摘錄《古國鑒略》的文字,每被作為他“對西方的歷史文化進(jìn)行系統(tǒng)考察和比較研究”的例證。實際上,《古國鑒略》是美國傳教士高第丕用官話寫的一本教學(xué)用書,內(nèi)容褊窄且基督教立場明顯。郭嵩燾摘錄此書,本為求取世界古代史的知識。在摘錄過程中,郭嵩燾使用了易白話為文言、內(nèi)容揀選、歷史化處理等三種手段,披沙揀金,汰去宗教傳說,提煉歷史骨架,顯示了他對西方文化的求學(xué)之忱、吸收之能。
郭嵩燾;《古國鑒略》;高第丕
郭嵩燾(1818-1891)是清國首任駐英法公使,也是同光之際能夠“開眼看世界”的少數(shù)幾個先覺者之一。出國以后,他對近代西方世界獲知更多,亦更深體會到向西方先進(jìn)文化學(xué)習(xí)的必要性。自20世紀(jì)80年代郭嵩燾出使日記公開以來,學(xué)術(shù)界對郭嵩燾駐外的細(xì)情,有了更多了解;對郭嵩燾學(xué)習(xí)西方的真誠態(tài)度,也更為稱道。但是,因為文獻(xiàn)不足,學(xué)者們在贊美郭嵩燾的時候,偶爾也會出現(xiàn)毀譽(yù)過當(dāng)?shù)膯栴}。茲舉一例。
1982年,郭嵩燾的出使日記手稿,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古籍編輯室校點,楊堅、鐘叔河整理編輯,作為《郭嵩燾日記》五卷本的第三卷,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鐘叔河將這一部分日記題作《倫敦與巴黎日記》,納入《走向世界叢書》之一種,由岳麓書社再版,并撰《論郭嵩燾》長文以為敘論,后易題《西方文明對郭嵩燾的影響》,收入《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一書。在大陸學(xué)者中,鐘叔河對郭嵩燾的研究,推進(jìn)最力,貢獻(xiàn)最大,然在具體的論述上,也不無可議。如《走向世界》介紹云,光緒五年二月十六日,郭嵩燾花了七千余字分述“猶太、巴比倫尼亞、亞述利亞、挨(埃)及、希臘、羅馬、印度及中國凡八國”的歷史,其中一段講到古希臘哲學(xué):
有退夫子(泰勒斯)言天地萬物從水火出來。有畢夫子(畢達(dá)哥拉斯)尤精音樂、天文,論行星轉(zhuǎn)動遠(yuǎn)近、大小、快慢,有一定聲音節(jié)奏。有瑣夫子瑣格底(蘇格拉底),愛真實,惡虛妄,言學(xué)問是教人有聰明、德行、福氣,作有用之事,教別人得益處。有巴夫子(柏拉圖)言凡物有不得自由之勢……巴夫子有一學(xué)生,為亞力克山太先生,名亞父子(亞里士多德)……言天地萬物原來的動機(jī)就是神,這個動機(jī)不能自立,有一個自然之勢叫他不得不然……耶穌前四百二十年有安夫子(安提西尼),言福氣不在加在減,常減除心里所要的,就是德行;所以常輕視學(xué)問知識、榮華福貴。其學(xué)生杜知尼(第歐根尼)名尤著,常住木桶中……其后又有?夫子(伊壁鳩魯),言天地萬物是從無數(shù)原質(zhì)配合起來,自然成了所有的諸形。——近世格致家言,希臘皆前有之?!ED學(xué)問從亞力克山太以后傳播天下,泰西學(xué)問皆根源于此。①[1]220-221
以此為憑,鐘叔河先生說,“國人譯述古希臘哲學(xué),蓋以此為嚆矢;文詞亦復(fù)簡潔可喜,要言不煩,實在可以稱為珍貴的早期西學(xué)文獻(xiàn)”,并將此作為郭嵩燾“對西方的歷史文化進(jìn)行系統(tǒng)考察和比較研究”的例證[1]220-221。近年有人在談及艾約瑟編譯《西學(xué)啟蒙》叢書(1886)的意義時,也舉郭嵩燾為例,說當(dāng)時“像郭嵩燾那樣虛心而努力的探究西學(xué),并且知道希臘哲學(xué)的代表人物有退夫子、畢夫子、瑣夫子、巴夫子及其學(xué)說的實在是鳳毛麟角”[2]18。
實際上,這些文字是郭嵩燾摘錄《古國鑒略》的一部分,并非自出胸臆。這也是郭嵩燾日記明白記載的(“英人高第丕著《古國鑒略》”)[3]934。《古國鑒略》是怎樣一本書,筆者十余年前撰寫博士論文時,也曾疑惑,查閱徐維則《增版東西學(xué)書錄》、顧燮光《譯書經(jīng)眼錄》等書,均無收錄,請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工作人員幫助,亦無所獲。所幸,近由友人協(xié)助,從牛津大學(xué)包德里安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獲致此書的電子本。書的封面貼有“CENTENNIAL EXHIBITION, China Protestant Mission”(百年博覽,中國新教差會)標(biāo)簽,應(yīng)為1876年美國費(fèi)城世界博覽會(主題為美國建國百年)傳教士方面提供的展品?!豆艊b略》為線裝排印本1冊,寬24.2公分,雙欄,半葉10行,行23字,封面題“《古國鑒略》(官話)”、扉頁署“耶穌降世一千八百七十三年 同治十二年 登州高第丕著”,無出版地項②,有小序百余字,正文81頁,附“人名地名”中英文對照4頁(圖1)。全書為猶太、等八個文明古國的簡史,以官話(白話文)寫成。
據(jù)郭嵩燾日記,《古國鑒略》是郭嵩燾回國海程途中(1879年3月)讀到的一本書。郭嵩燾對高第丕應(yīng)無所知,當(dāng)時與郭嵩燾同船回國的人是江南制造局譯員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③,這本書很可能是傅蘭雅送給郭嵩燾閱讀的。傅蘭雅是英國人,或因此郭嵩燾把《古國鑒略》誤作“英人高第丕著”[3]934。
圖1 牛津大學(xué)包德里安圖書館藏《古國鑒略》書影
高第丕(Tarleton Perry Crawford,1821-1902)是十九世紀(jì)后半葉美國來華傳教士。他生于肯塔基州沃倫縣(Warren County)一農(nóng)民之家,幼時從其母獲啟蒙教育,性嗜閱讀。16歲歸信基督,發(fā)心傳教。其后離開家鄉(xiāng)赴外地學(xué)習(xí)。1848年,高第丕受西田納西浸信會的資助,入田納西莫夫里茲堡聯(lián)合大學(xué)(Union University, Murfreesboro, Tennessee)學(xué)習(xí),1851年以班級第一名畢業(yè)。實際上,尚未畢業(yè),他就被設(shè)在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美國南浸會差傳部派作來中國傳教的傳教士。在畢業(yè)當(dāng)年,他與來自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盧薩縣(Tuscaloosa County)的瑪莎·福斯特(Martha Foster)結(jié)婚。1852年3月,高第丕與夫人抵上海傳教。因健康原因,1863年8月,二人移駐山東登州(治所在蓬萊)。高第丕夫婦在登州生活三十余年,無兒無女,把主要精力全部投注于傳教,雖歷盡辛苦,而發(fā)展會眾有限,不能算很成功。1892年,因與南浸會差傳部的傳教理念和做法長期唱反調(diào),高第丕被南浸會除名。1894年,高第丕與少量支持者移至泰安繼續(xù)傳教。1900年,因義和團(tuán)運(yùn)動在山東愈演愈烈,高第丕與夫人回到美國,兩年后高第丕因肺炎病逝,享年81歲④。他在中國的傳教,包括期間數(shù)次返回美國,接近50年。
對19世紀(jì)立志到中國“拯救靈魂”的新教傳教士而言,因條件關(guān)系,漢語幾乎是難以逾越的障礙。1814年,較早到中國傳教的英國傳教士米憐(William Milne,1785-1822)寫道:“掌握漢語這種活兒,要求人有銅鑄的身子,鐵打的肺……和瑪士撒拉⑤的壽命!”[4]2高第丕的漢語學(xué)習(xí),當(dāng)然也是很不容易的;但他有一股韌勁兒,同時也很有創(chuàng)造性。他發(fā)明了一種上海話記音方法,其表音系統(tǒng),既不是取用拉丁字母,也非其他拼音文字字母,而是吸收漢字部首形態(tài)獨創(chuàng)的一套符號(高第丕:《上海土音字寫法》,1855)。他用這種記音方法出版過《圣經(jīng)志略》等好幾本書。另外,高第丕還寫了一本《文學(xué)書官話》(1869),這部書以白話文書寫,借用英語語法的觀念,系統(tǒng)描述和分析了漢語口語語法,比馬建忠的《馬氏文通》早了30年。高第丕在漢語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文學(xué)書官話》,得到國內(nèi)學(xué)界的注意和研究⑥。
高第丕撰寫《古國鑒略》的目的,根據(jù)L. S. 福斯特的高第丕傳記《在華五十年》所說,是為了“學(xué)校使用和一般性閱讀”⑦。據(jù)小海雅特《十九世紀(jì)三個美國傳教士在魯東》,高第丕夫人曾創(chuàng)辦一個男童學(xué)校,雖然后來學(xué)校因高第丕的堅持而解散,在1876年以前,高第丕曾十分積極于辦學(xué)。至于“一般性閱讀”,小海雅特解釋為“試圖給來登州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留下印象”??紤]到高第丕與一般傳教士不同的一個特點,即通過做生意賺錢來獲得傳教的自由,這部書的撰寫也可能兼顧了贏利。香港學(xué)者余文章(Yue Isaac)就是這樣解釋高第丕夫人1866年以中文出版的《造洋飯書》的[5]。
《古國鑒略》的宗教特色比較鮮明,比如第一章“猶太國鑒略”,起首便說“猶太國有最古最確的經(jīng)書,名為《舊約》。看這本書知道在起頭有一位真活神,先造成天地萬物,然后造出兩個人”[6]2,下面基本是《舊約·創(chuàng)世紀(jì)》縮寫。體現(xiàn)他的獨創(chuàng)性的,是他改變了《舊約》里諸先祖的壽數(shù)的表達(dá),如《創(chuàng)世紀(jì)》說,亞當(dāng)活了九百三十歲;而《古國鑒略》寫作:“亞當(dāng)名下有九百三十年。”高第丕這么寫是受一個中國人的啟發(fā),認(rèn)為《舊約》中某先祖的壽數(shù)并不是這個人的所活的年頭,而是他的族或國延續(xù)的時間[7]180;[8]54。雖然在這一點上表現(xiàn)出對《圣經(jīng)》的理性化理解,高第丕整體上還是一個基要派,因此他把大洪水、巴別塔、亞伯拉罕被揀選、摩西出埃及直至耶穌復(fù)活等故事,全部作為信史。而巴比倫、亞述、埃及、希臘、羅馬、印度的歷史,也有很多地方是以基督教的眼光和尺度敘述的。正因為這一原因,這本小冊子就偏于褊窄而淺顯,與十三年后英國傳教士艾約瑟(Joseph Edkins,1823-1905)編譯之《歐洲史略》,或艾約瑟自著之《西學(xué)略述》相比,此書可謂既乏客觀,又無新知,時代精神十分微弱。
但這樣一本不起眼的小書,卻得到郭嵩燾的珍視,一日之中,以七千余言摘錄,是不是有點奇怪呢?也不是。郭嵩燾在歐洲期間,震驚于西方的現(xiàn)代和發(fā)達(dá),痛感自己“年老失學(xué)”“善忘”,只要有機(jī)會學(xué)習(xí),無不熱心為之?!豆艊b略》的內(nèi)容是世界古代史,這是郭嵩燾所知不多的,他不憚其繁記錄下來,并不奇怪。值得注意的是他對《古國鑒略》的摘錄,并非原文照錄,而是做了幾種改變:
1. 易白話為文言
《古國鑒略》是用白話文書寫的,郭嵩燾記錄的時候,則改用文言。文言比較簡省、精練,也與日記風(fēng)格一致。但本日文字最末,出現(xiàn)了少許口語。筆者最初對前后日記文風(fēng)之不類頗生疑竇,待讀到《古國鑒略》原文,才知來歷。大概郭嵩燾寫到最后,已然夜深,不耐煩推敲用字,索性抄錄原文。
2. 內(nèi)容的揀選
郭嵩燾摘錄的內(nèi)容,以歷史為主,他轉(zhuǎn)抄了猶太等七個國家的史略,而略去中國。逐一述史之外,他還把一些特殊的文化內(nèi)容抽取出來單獨記錄,如印度、波斯之宗教,巴比倫之古城,亞述之楔形文字,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并古希臘之文學(xué)、哲學(xué)等。這些內(nèi)容無疑是原書的精華,誦讀一過,于各國歷史脈絡(luò)與風(fēng)物名勝,了然于胸。
除上文所引關(guān)于希臘哲學(xué)的文字,他還摘錄了一段述希臘文學(xué):
希臘言性理及詩,尤多著名者。耶蘇前一千四百馀年,有奧非吳、木西吳、希西吳諸詩人,著作尚存。奧非吳有一詩論地動,其時已有此論。耶蘇前九百零七年有胡麥盧(至今西人皆稱曰河滿),有二詩,一曰《以利亞地》,論特羅亞竊示八打王后相攻戰(zhàn)事;一曰《胡底什》,論玉立什攻特羅亞回,迷路二十年所歷諸險異事。[3]946
郭嵩燾特別摘抄文學(xué)的內(nèi)容,顯示出他對西方文學(xué)的重視⑧。核原書索引,“奧非吳”即俄爾甫斯(Orpheus,一譯歐非厄士),在希臘神話中是作詩的鼻祖,“木西吳”即繆塞俄斯(Musaeus),是俄爾甫斯的弟子。高第丕原文說:“在耶穌前一千四百二十六年,有奧非吳和木西吳,奧非吳寫的詩有二十八篇,論敬神、守禮、敦倫的道理,內(nèi)中有一篇論金羊毛的事情,有一篇論寶玉的靈異,有一篇論地動。他的詩變化了百姓的粗暴,所以有過實的古話說他一彈琵琶禽獸都來飛舞,石頭樹葉子也都跳動。也說他作樂感動了地獄的神,放他的亡妻還陽。”[6]39俄爾甫斯是神話人物,高第丕言之鑿鑿給出此人的年代,知識來源可疑。另外,高第丕說“希西吳”即赫西俄德(Hesiod)“在耶穌前一千二百八十年”,“胡麥盧”即荷馬(Homer)“在耶穌前九百零七年”[6]39,舛錯更甚,不待多辯。故郭嵩燾日記中的年代錯亂,主要源于高第丕。高第丕言俄爾甫斯的詩有28篇,筆者查閱米德(G. R. S. Mead)的專著,歸于俄爾甫斯名下的詩歌共37篇,其中第3篇《阿耳戈英雄》()述阿耳戈英雄盜取金羊毛事跡,第23篇《論玉石》()主題為雕刻玉石做護(hù)身符,第29篇《論地震》()主題為地震[9]39-46,與高第丕舉的三個例子相符。從郭嵩燾日記,可看出他有一定的選擇性:此前他多次提及荷馬史詩,這里再次記錄,并增加了俄爾甫斯等人。高第丕原文中特別提及俄爾甫斯的三首詩,郭嵩燾只取了“地動”詩,這和他的科學(xué)興趣有關(guān)。可惜的是,原文介紹的赫西俄德的《工作與時日》《神譜》和《列女傳》,郭嵩燾都沒有摘錄,對這位希臘歷史上第一個歷史人物和大詩人,徑直忽略了。
3. 歷史化處理
郭嵩燾在摘錄時,有意去除宗教因素與神話傳說,做歷史化的處理。如猶太國部分,郭嵩燾將上帝創(chuàng)世、大洪水的故事,簡單寫作:“(而)亞喇伯教書⑨以亞當(dāng)為始(猶中國之有盤古),十傳至挪亞,避洪水之難。有三子,曰閃,曰含,曰雅弗。”[3]935將原書中諸“人類先祖”的生養(yǎng)、壽數(shù)與宗傳,一概摒而不書。出埃及故事,郭嵩燾直寫作“其后以色列族遷居挨(埃)及,挨(埃)及王心害之。至摩西,又率其族回迦南,名以色列國?!盵3]935又如,耶穌是高第丕重點寫的,原文稍繁:
到耶穌前三十六年,有個以東人名叫希律,他的妻子是馬加庇族的女兒,他奉了羅馬皇帝的命做猶太全國的王。到了他的末年,就是漢平帝元始元年,救主耶穌降世在猶太的伯利恒。耶穌降世不多幾月,希律就死啦,留下遺命把國分給他三個兒子,次子亞基老接續(xù)他為王,在耶路撒冷。在位六年,羅馬皇帝將他充軍到法蘭西,立總督管轄猶太地方。到了第五個總督彼拉多的時候,耶穌講天道,替人贖罪,被猶太人釘在十字架上。死后三日復(fù)活,吩咐門徒傳他的道理給萬民聽。說完了話就升上天,坐在真神的右邊。他的門徒遵他的吩咐,傳開他的道理,立了耶穌教。[6]13
這些內(nèi)容,在郭嵩燾日記中如是對應(yīng):
羅馬既并有希臘,分猶太地,立希臘為王,而耶蘇始生。(耶蘇生于伯利恒,為大辟之后。——原文所加)已而改設(shè)大酋轄治其地。大酋彼拉多實釘斃耶蘇。[3]936
如是,則耶穌降世與升天的故事被統(tǒng)統(tǒng)抹去,耶穌其人則被歷史化了。以同樣的方式,郭嵩燾舍棄了丟卡利翁夫婦丟石頭造人的故事,唯言“毒蛤連”(丟卡利翁)為希臘族始祖[3]939;舍棄了俄爾甫斯“一彈琵琶禽獸都來飛舞,石頭樹葉子也都跳動”的故事,只說他做過地動的詩。但有的傳說,如伊阿宋獵取金羊毛,希臘人攻取特洛伊,高第丕做歷史敘述,郭嵩燾不能辨,亦作歷史敘述,則責(zé)不在彼了。
由以上事實,可見郭嵩燾只是摘錄而非“譯述”古希臘哲學(xué),更無“對西方的歷史文化進(jìn)行系統(tǒng)考察和比較研究”。郭嵩燾不懂外文,他對西方的了解,主要來自“眼觀”和“耳食”,故他的收獲,主要在工商科技和社會組織,對西方歷史和人文知識的了解,是很有限的。但從另一方面說,郭嵩燾雖不屑于基督教的教義[3]912-913,卻對《古國鑒略》這么一本傳教士寫的普通小冊子如此重視,反過來亦說明郭嵩燾“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對西方文化求學(xué)之忱。從他一日之內(nèi)以文言摘錄《古國鑒略》內(nèi)容之大半,汰去宗教傳說,而提煉歷史骨架,披沙揀金、去偽存真的細(xì)節(jié),能看出郭嵩燾腦力之強(qiáng)、筆力之健、雜學(xué)旁收之能。雖然沒有想象得那么“進(jìn)步”,但真正的郭嵩燾,卻更加令人欽佩。
注釋:
① 括號內(nèi)文字鐘氏所加。
② 此書極有可能在上海美華書館出版。美華書館(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為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創(chuàng)辦,1860年從寧波遷入上海,擁有當(dāng)時最先進(jìn)設(shè)備,能同時印刷中英文書籍。書館主要出版基督教書刊及供教會學(xué)校使用的教科書。
③ 據(jù)駐德公使李鳳苞,是時傅蘭雅在英國翻譯《萬國公法》,郭嵩燾約請其伴送回華。參見:張文苑整理,《李鳳苞往來書信》(上冊),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75頁。海程途中,郭嵩燾常與傅蘭雅談?wù)摚瑓⒁姡汗誀c的《倫敦與巴黎日記》,長沙:岳麓書社,1984年,卷二十九。
④ 以上內(nèi)容取自L. S. Forster所著,一書(Nashville, Tenn. : Bayless-pullen Company, 1909)。
⑤ 《舊約·創(chuàng)世紀(jì)》中,瑪士撒拉特別長壽,活了969歲。
⑥ 國內(nèi)對高第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對漢語語法的貢獻(xiàn),關(guān)于此人生平經(jīng)歷與傳教活動的研究,則十分稀少。楊萌萌的《高第丕人生悲劇述論》(山東師范大學(xué)碩士論文,2012年)只是小海雅特所著《十九世紀(jì)三個美國傳教士在魯東》(Irwin T. Hyatt, J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6)一書高第丕部分的編譯。
⑦ L. S. Foster,,, Nashville, Tenn. : Bayless-pullen Company, 1909, 第315頁。本頁給出《古國鑒略》英文名稱“An Epitome of Ancient History”,正確(參見:T. P. Crawford的, Richmond, VA.: Josiah Ryland & Co., 1877, Introduction);標(biāo)注出版時間為1878年,誤(應(yīng)為1873年)。另,小海雅特提到《古國鑒略》時用了譯音“Ku kuo chien liieh”并加釋義“Brief history of the ancient world”(Irwin T. Hyatt, Jr.,-1976,p.23),國外有圖書館蓋據(jù)此錄入英文名(如美國James P. Boyce Centennial Library),而國內(nèi)即有人認(rèn)為另有一本《官話古代簡史》(參見:王瑤的《〈文學(xué)書官話〉研究》,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2年碩士論文,附錄),皆誤。
⑧ 關(guān)于郭嵩燾與西方文學(xué)的接觸,參見:尹德翔的《郭嵩燾與西方文學(xué)——中國人為活動主體的近代中西文學(xué)關(guān)系(1840—1898)考論》,《文學(xué)評論》2022年第2期。
⑨ “亞喇伯教書”,原文為“亞喇伯書”(高第丕:《古國鑒略》,同治十二年,第3頁),蓋當(dāng)時流行的一種神學(xué)書,待考。
[1] 鐘叔河. 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 220-221.
[2] 賴某深. 敘論[M]//艾約瑟, 杰文斯. 西學(xué)啟蒙兩種. 長沙: 岳麓書社, 2016: 17-28.
[3] 郭嵩燾. 倫敦與巴黎日記[M]. 鐘叔河, 楊堅, 整理. 長沙: 岳麓書社, 1984.
[4] MACGILLIVRAY D. 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807-1907)[M].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07: 2.
[5] 余文章. 飲食書寫與文化對話: 高第丕夫人與《造洋飯書》的成書問題[J].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20, 18(1): 67-74.
[6] 高第丕. 古國鑒略[M]. 同治十二年(1873年)本. 牛津: 牛津大學(xué)包德里安圖書館藏.
[7] FOSTER L S. Fifty years in China: an eventful memoir of Tarleton Perry Crawford, D. D. [M]. Nashville, Tenn. : Bayless-pullen Company, 1909.
[8] CRAWFORD T P. The patriarchal dynasties from Adam to Abraham[M]. Richmond, VA. : Josiah Ryland & Co. , 1877.
[9] MEAD G R S. Orpheus[M]. London: Theosophical Publishing Society, 1896: 39-46.
Guo Songtao and
YIN De-x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The passages that were excerpted from Guo Songtao’shave been used as the proof of his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Wester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fact,, which is an educational book written in Mandarin by the American missionary Tarleton Perry Crawford, is poor in content with obvious Christian perspective. Nevertheless, the purpose of Guo’s excerption was to obtain knowledge of ancient world history. In the process of excerption, Guo Songtao engaged three methods: changing the vernacular into the classical, selecting certain topics that he deemed useful, and historicizing some content. He removed the religious legendary while keeping the historical contents. These actions demonstrated his zest for learning and assimilating western culture.
Guo Songtao,, Tarleton Perry Crawford
K825.4
A
1001 - 5124(2023)01 - 0093 - 05
2022-04-1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本土視域下的近代中西文學(xué)關(guān)系研究(1840-1898)”(19BWW019)
尹德翔(1964-),男,黑龍江肇東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xué)與世界文學(xué)。E-mail: yindexiang8065@163.com
(責(zé)任編輯 周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