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秋冬季節(jié),天氣逐漸變得寒冷,許多老人會減少外出時間,尤其是本身具有基礎慢性病的老人,即便有些許不適也會選擇扛一扛,盡量避免去醫(yī)院。對于老年心臟病患者,居家期間需要了解心臟病的自我護理知識,避免急性發(fā)作。
適量飲水
如果老年心臟病患者心臟功能正常,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飲水,每日在1000~1500 ml。但如果患者心臟功能欠佳,即便手術后存在不同程度問題,也需要限制飲水量,以免給心臟帶來負擔。但是,仍需要適量飲水,保證最低的生理需求,每日在1000 ml左右。飲水的方式上,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喝太多。此外,還要注意尿量,如果每天飲水達標但尿少,說明心功能較差,要服用利尿劑,飲食上還應吃些水果如香蕉、橘子等。
加強體育鍛煉
對于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人來說,每天進行適度運動對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但運動時要控制好量與時間,避免運動過度引起高血壓、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鍛煉時間宜選擇在下午15:00~17:00,忌晨跑,清晨慢跑對心臟可能造成壓力,可采取散步、練氣功等方式。運動形式和方法可根據(jù)個人的體力和耐受力來選擇,比如慢跑、游泳、健身操、打太極拳等。鍛煉時,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每周至少進行3~5次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運動30 min,以微微出汗為宜。不要空腹運動,過飽或過饑都會給心臟帶來負擔。由于老年人體質較差,基礎疾病較多,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以免發(fā)生意外。
注意生活方式調節(jié)
老年心臟病患者應注意合理飲食,以清淡、低糖為主,盡量不吃辛辣、油炸、高脂肪的食物。每天喝一杯牛奶,每周吃4~5個雞蛋,瘦肉、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都要吃一些,以保證營養(yǎng)均衡。其中,吃少量的黑巧克力對心臟有好處。因為巧克力中的一些營養(yǎng)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和抗氧化物,能減少血管中斑塊的形成,預防中風和動脈硬化,提高心臟功能。生活壓力大而引發(fā)的精神緊張對心臟有很大影響,可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導致心臟收縮功能異常,使得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甚至引發(fā)急性心梗發(fā)作。因此,老年心臟病患者應避免過度緊張和情緒激動,同時注意規(guī)律起居,不要熬夜。
堅持藥物治療
老年心臟病患者長期堅持服用降脂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是必要的,因為一旦停藥,會導致血栓風險增高,嚴重時引發(fā)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險。對于沒有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或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等的老年心臟病患者,如果只服用降脂藥物而沒有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風險。
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
老年心臟病患者居住場所要保證空氣流通,因為心血管疾病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的特點,發(fā)病前有明顯誘因,如果空氣不流通,則會使血管收縮、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壓升高。特別在冬季,當氣溫下降至10℃以下,老年心臟病患者長期待在密閉的空調環(huán)境內(nèi),室內(nèi)外溫差大,空氣混濁,更易患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等疾病,從而引發(fā)心臟病急性發(fā)作。因此,冬天應盡量減少外出和進餐次數(shù),尤其要避免進食生冷食物。在氣候適宜的情況下(溫度在22℃以上),每天開窗通風數(shù)次。吸煙者要徹底戒煙。
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讓心臟得到充分休息,使血壓降低,心臟收縮增強,心肌耗氧量下降。但睡眠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血壓升高,血管收縮,引起腦血管意外。建議每天睡眠時間為6~8 h比較合理。為了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睡前不要使用手機,保持環(huán)境的安靜,可以溫水泡腳和進行10~20分鐘冥想緩解壓力。
規(guī)律服藥,定期檢查
規(guī)律服藥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基石,改善生活方式可為藥物治療錦上添花,自我觀察、定期隨訪是保持療效及延緩疾病進展的金鑰匙。在疫情的特殊時期,一些地方普通門診就診不便,為了自身及家人的安全,規(guī)律服藥尤為重要,切勿隨意停藥及調整藥物劑量。如有不適癥狀,可及時在醫(yī)院網(wǎng)上系統(tǒng)就醫(yī),通過在線視頻問診,安全便捷。平時做好自身體溫、血壓(高血壓患者)、血糖(糖尿病患者)、體重(心衰患者)等指標監(jiān)測,主動與熟悉的醫(yī)師溝通,維持疾病相對的穩(wěn)態(tài)。
老年人由于機體功能逐步下降,很容易患上各種疾病,因此要確保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xiàn)和早治療。定期去醫(yī)院心臟外科門診隨訪,嚴格遵照醫(yī)囑服藥,尤其是強心、利尿藥,由于其藥理特性,必須絕對控制劑量,按時、按療程服用,以確保療效。每次服用強心藥前,須測量脈搏數(shù),若心率過慢,應立即停服,以防藥物毒性作用發(fā)生,危及生命安全。
關注情緒變化
老年心臟病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困擾,加之身體活動日益不便,會產(chǎn)生憂慮、擔心的情緒。這時候需要多和家人交流,宣泄心中的壓力。家屬則要耐心傾聽患者的聲音,并為患者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此外,患者還可以自我尋找減壓的方法,如冥想、運動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必要時,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護理要注意的禁忌
適當吃魚
吃魚對心臟有很大的好處,這是因為魚類富含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如果一天能吃30~50 g的魚肉,可以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抽點時間曬太陽
太陽光對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好處,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從而保護心臟。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只要有高日照的地方,心臟病發(fā)病率相對較低。日光浴的最好時間是早上8:00~10:00,下午16:00~18:00。
及時治牙病
慢性牙齒疾病中的細菌對心臟有潛在的威脅,所以要加強對口腔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也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預防感冒
感冒會導致心臟疾病的發(fā)生,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這是因為感冒發(fā)生后,身體為了抵御細菌和病毒的入侵,白細胞會增多,免疫活性物質增加,在血管壁上沉積,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引起或加劇心臟損傷。
嚴格控制鹽的攝入
食鹽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和鈉。人體內(nèi)大多數(shù)的鈉和氯通過尿液排出,如果血液中的鈉離子含量太高,會導致身體大量水分滯留,使患者出現(xiàn)全身水腫、肝臟腫大,進而增加心臟負荷,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心衰。另外,過量的鹽也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