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帥 王 穎
健身作為西方的舶來品,從引入之初的“國家化運動”到如今,更多地被人們賦予了世俗生活的內容。①2019年7月,由國務院牽頭負責推進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相關文件開始組織實施。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消費社會應運而生,隨之帶來的是個人主義的涌現。人們價值觀的轉變也將健身這項運動從主動觀看變成自我體驗。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tài)化背景下,互聯網的發(fā)展使人們脫離健身房的束縛,一個不限制用戶時間、空間與性別的“云健身”空間獲得了空前發(fā)展。
在經濟、體育、休閑等迅速發(fā)展及互聯網平臺大數據精準傳播的推動下,大眾對于自身身材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吧聿氖亲詈玫囊路薄吧眢w好,疾病少”等口頭禪是健身圈內的一種共識,更是構建身份認同的一種途徑。②而這種共識也逐漸呈現出由圈內向圈外擴展的趨勢。健身應用App作為移動互聯網的推手之一,也是“云健身”空間外在規(guī)訓的變異升級,“悅動圈”則是其中的少數成功代表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人們對于健身的理解是在健身房里,有專業(yè)的教練、專業(yè)的器械與固定的時間,但受限于工作、身份、年齡、經濟狀態(tài)等因素,不同收入層級的用戶難以全身心投入。健身軟件打破了種種限制,充當著用戶的健身教練、營養(yǎng)師等角色。
根據中國產業(yè)信息網的數據,僅在2020年,我國實體健身房的閉店率就達14.61%,關閉門店超4萬家。反觀線上,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在線健身這項熱門運動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隨著在線健身領域的不斷擴大,針對互聯網與體育健身方面的研究開始興起。健身軟件的出現打破了現實健身過程中的健身教練角色,也將原有的固定場所搬到了健身者的日常生活中。有學者認為,在線健身、AI私教的發(fā)展進一步促使健身方式多樣化、個性化,為人與人之間溝通提供便捷通道。③
通過對在線健身相關研究的梳理可以發(fā)現,既往學者缺乏對身體這一實在領域的關注。為此,本文以健身軟件“悅動圈”App為切入點,試圖回答以下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大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以健身房為活動場所的健身活動缺少了必要的監(jiān)督,那么健身者身體實踐中的規(guī)訓機制是否還存在?“云健身”空間中,用戶對于虛擬空間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其中的自我書寫是否存在著自我規(guī)訓?
??略诮梃b尼采的譜系學方法后,重新梳理了人的歷史,發(fā)現關于身體規(guī)訓手段并非暴力的,而是潛移默化的存在。身體作為社會構建的產物,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并通過層級監(jiān)視、規(guī)范化評判和審查這三種方式被規(guī)劃。而健身活動作為與身體控制密切相關的領域,自然也是規(guī)訓力量運作的重要場域。④
在以往對于權力規(guī)訓的研究中,空間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碌脑O想中,最理想的規(guī)訓場所是一種全閉合的建筑。將被觀察者置于全景的場所內,使其深知自己處于一種被監(jiān)視的狀態(tài),從而造就出一種有意識的狀態(tài)和持久的可見性,確保權力機制的運行。而在高度發(fā)達的互聯網空間中,規(guī)訓的界限變得模糊,原有的封閉性也不復存在?!皭倓尤Α避浖醉摰摹敖∩怼苯缑姘恕敖∽摺⑴懿?、健康、AI健身、徒步、騎行”六大主要項目。新加入的室內跑功能讓用戶即使因為疫情無法實現室外打卡,也可以在室內進行跑步鍛煉,并形成屬于自己的跑步專屬“路線圖”。
不難發(fā)現,在“云健身”空間中,權力的規(guī)訓并未削弱,反而是由一個個獨立的用戶通過平臺的“看看”板塊聯系起來。在現實工作生活中,體育參與者無法實現每次健身都在專業(yè)的場地上完成。而通過“悅動圈”的相關功能,本應該在專業(yè)場地上進行的運動被搬到了客廳、辦公室、小區(qū)戶外等方便接近的空間。加之“看看”板塊的作用,不同個體之間不斷地加強聯系,從而逐漸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固的“小圈子”。而這個所謂的“小圈子”實際上是對羅森提出的“全景監(jiān)獄是少數人看多數人”見解的一個新的轉變,即多數人監(jiān)察多數人。一方面,在這種類似于“社區(qū)”的板塊中,除了普通用戶,還存在著一些圈內知名達人,譬如健身專家、成功減肥人士、知名營養(yǎng)師、裝備達人等。另一方面,每個用戶均有權利去瀏覽其他用戶的心得分享,這使??滤^“全景監(jiān)獄中觀看與被觀看的單項監(jiān)督機制”的意義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最終,規(guī)訓的顯性力量被細化成若干類似于圈子這類的隱性力量,規(guī)訓的場地隨著受眾用戶的壯大而被無限延展,應用軟件的每一個活躍用戶都被禁錮在一個互相觀看的透明空間中。
福柯曾在關于規(guī)訓的分析中提到一個案例,他將學生的整體學習劃分為若干階段,并用不同等級來明確這些階段,最后根據這些劃分好的階段來區(qū)分這些學生。其中的核心是創(chuàng)生性。在“悅動圈”App的“運動”板塊中,這種線上的創(chuàng)生性活動依舊存在,并得到了細化?!斑\動”板塊涵蓋了從入門到高級運動的各類健身方案,它不僅將每個動作細分成視頻、圖示加文字的說明,還在此基礎上為用戶提供不同時間等級的難度。例如,“AI健身”里關于平板支撐的訓練,從30秒到無限模式,被劃分成若干階段,而這種有選擇、有計劃的循序漸進訓練方案正符合??碌摹皠?chuàng)生性”策略。正是因為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單個產品的生產周期被壓縮,并且展現出可控制的特性。
健身App對于健身者訓練過程的規(guī)劃就類似于這種有意的控制。⑤現代社會,原本屬于人們自由分配的健身時間被“云健身”應用軟件宣傳鼓吹的“完美體魄”支配。AI相機嚴格規(guī)定每一個肢體動作,而這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理解為使人們繼續(xù)投入高度集中的勞動中。一方面,“悅動圈”App屬于健身教練的身份。另一方面,在健身的過程中,不同強度的訓練也會有不同的放松間隙。譬如,在“運動”板塊的單項訓練課程中,任意一項健身課程均根據難度的不同而給足訓練者清晰的休息建議。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看似十分專業(yè)的健身提醒,其內在是在延長訓練者的訓練時間,讓訓練者更加堅信,只要按照規(guī)劃好的訓練方案運動,就一定能更加有活力地勝任工作。同時,這些劃分好的休息時間實際上與真正意義的休息時間背道而行。有些用戶甚至開始鉆研自己的跑步打卡路線圖,研究如何能讓今天的路線圖顯得出眾,如何能將自己路線圖上的公里數變多,如何能將自己路線圖上的時間盡可能減少以顯示自己的水平。
除以上兩個方面,“悅動圈”App中有一項專門針對中等收入群體的訓練計劃——辦公族亞健康改善。該計劃的大致內容是針對那些長期久坐辦公室的人群,利用幾分鐘的空余時間進行減壓、拉伸頸腰、改善駝背等訓練。僅僅這一個訓練計劃就讓超過15萬人添加并打卡。“悅動圈”App統(tǒng)一調度用戶本應休息的時間,而它給用戶的只是虛假的黃金時間。
笛卡爾認為,與瘋子和無意識的人不同,理性人自始至終都在追求理性,對理性的認知是他們生活的方向。對于健身者而言,細化的訓練方法、合理的飲食規(guī)劃,這些都有科學理論提供支撐?!皭倓尤Α盇pp能在眾多健身軟件中突出重圍并發(fā)展起來,歸功于它為參與者提供全面、權威的知識。與獨立的健身教練、康復師、醫(yī)學專家相比,“云健身”的知識庫遠遠超過前者。⑥
專業(yè)是平臺賴以生存的基礎,平臺要在這個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現代社會立足,就需要不斷地完善知識體系。從最開始的計步軟件一度發(fā)展成如今涵蓋室內外健身、社交、裝備商城、體質檢測等龐大功能板塊的健身App,從根本意義上講,“悅動圈”App是想將健身這一話語體系握在自己手中。反觀參與者,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導致社會快速變化,昨天所謂正確的健身知識,可能在明天就被指出是有悖于科學的。為了追求科學、追求真正意義上理性的生活方式,參與者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不得不將獨立思考的時間花在學習科學知識上。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悅動圈”App內健身教練、營養(yǎng)師、理療師、設計師共同打造的知識網絡。
在此基礎上,健身者看似是自己自由選擇了訓練項目或飲食計劃,但其實均是在科學知識的提供者所控制的界限中進行。例如,在進入一個針對手臂的鍛煉項目或者進入一個“真香挑戰(zhàn)”的健身餐分享圈子后,健身者會認為這是自己自主選擇的結果,是個人自由,不受平臺控制。但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在平臺所能提供的框架中完成的,而用戶的選擇只不過是龐大的運營活動中的兩個分支(健身板塊、健身餐板塊)。參與者認為自己是在進行自由的選擇,殊不知是在平臺早已劃定好的界限里游走。
前文從空間、時間、知識三個角度分析了應用軟件針對健身者規(guī)訓所進行的策略調整,在健身者身上體現出身體計劃、指標化、被“凝視”的特征。而用戶僅僅通過外部的規(guī)訓機制就能實現健身自由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現代社會,規(guī)訓權力絕不是支配與被支配的單一關系,參與者也絕不可能僅僅是單方面地接受。事實上,一直以來存在的外部規(guī)訓與健身者所表現出來的“沒時間健身的人,總有時間看病”這一理念不謀而合。在整個過程中,健身者從一個參與者變成同謀。⑦隱藏在自我規(guī)訓背后的規(guī)訓權力,正是我們所要探尋的。
在??驴磥恚瑫鴮懸辉~是一種獨特的規(guī)訓手段。監(jiān)獄看守人員通過書寫記錄犯人的經歷、特性等,這種記錄越是詳細,規(guī)訓也就越深刻。格林布拉特認為,書寫的過程反映出參與者被壓制或代替。“云健身”空間也是如此?!皭倓尤Α盇pp通過移動互聯應用技術,不僅極易獲得參與者的位置、個人私密信息、經濟狀況等方面的信息,還在此基礎上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為用戶提供專屬的圈子。“悅動圈”App首頁的宣傳標語“悅運動,越健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自我書寫就是在此基礎上由參與者主動進行的行為。放到“悅動圈”App里,簡單來說,就是健身者通過平臺的分享、展示板塊,記錄自己在健身過程中的心路歷程或對于某個動作的經驗教訓。而這種參與者分享的內容越是詳細、深刻,所反映的自我規(guī)訓效果也就越好。隨著技術的進步,健身者不再滿足于平臺單方面知識的提供,而是通過平臺現有的功能去分享自己的心得。
筆者在2022年4月30日至2022年5月30日期間,連續(xù)30天較有針對性地觀察熱門板塊信息,并對此進行分析整理,得到有效數據125條。對這125條信息進行分類,最終劃分出以下四種類型:健身打卡記錄、健身餐食分享、自我鼓勵、健身知識分享。其中,僅有35條是官方所發(fā)布的書寫內容,其余均為用戶和圈內“人氣網紅”所分享。在這些經驗分享中,多數內容是官方并沒有給出的建議。譬如,用戶A說:“李寧的某款鞋子對于體重偏重的跑者來說十分友好?!庇脩鬊分享AI跳繩時肢體的動作,防止膝關節(jié)損傷。用戶C提出,合理利用“欺騙餐”,對于處在減脂時期的體重的控制有著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參與者分享著不同的內容。這種新穎、開放的交流板塊看似是用戶可以暢所欲言的環(huán)境,也打破了軟件運營中想達到的規(guī)訓話語的一致性,但細究其根本,這種交流板塊又似乎是平臺為補齊自己所遺漏的知識盲區(qū)而設立的。這些源源不斷的新內容也為平臺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在不經意間,參與這些話題內容的用戶身份被轉化為“書寫者”,瀏覽這些話題的用戶又成為“被書寫者”。這種反復循環(huán)的體系和前文所提到的“多數人看多數人”相對應。
參與者除了在“圈子”板塊內進行交流討論外,在實際生活中,這種自我書寫也成為他們對理性的追求。盡管應用軟件已經對某一項運動做了十分完善的規(guī)劃,但用戶依舊能從中找出漏洞并加以運用。通過數據跟蹤,用戶D在針對軟件給出的“跑后舒緩拉伸”訓練的基礎上寫出了自己對于跑后拉伸的獨特見解:“官方給出的都是腿部的拉伸方法,但其實跑步是一項全身的運動,僅僅放松腿部的肌肉遠遠不夠,大家一定要加上背部和頸部的放松?!逼脚_中有很多像這樣的用戶,他們寫得越詳細、歸納得越全面,文章的點贊和評論數量就越多。這類用戶甚至最后會被官方評選為達人。用戶正是通過這樣的自我書寫不斷更新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至此,這種自我書寫在一定程度上與??滤叩臅鴮懹兄艽蟮牟顒e。前者只是在他者監(jiān)督的基礎上進行,而后者則是轉向監(jiān)視對象的內在,通過自我對于某一項事物建立認知并形成價值觀。這種自我書寫的規(guī)訓效果將更加深入。
現代社會,最為看重時間的是各國的中產階層,這是他們將自身身份與當前階層劃分的最好切入點。易觀發(fā)布的《中國在線運動健身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8》顯示,我國在線運動市場中的主要構成群體為白領和學生。這也就證實了在健身群體中,這兩類用戶所運用的時間消費與傳統(tǒng)消費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時間與效果對等。甚至有學者提出,在跑步運動文化中,禁欲和耐力是最為重要的價值觀念。
中等收入群體是“云健身”空間權力規(guī)訓的主要對象。盡管時間的特性帶給中等收入群體諸多便利,但僅靠這種外在的力量并不能闡述清楚參與者對于健身的癡迷。因此,學界還需要對健身這項運動的內在價值進行研究。時至今日,我們處于一個“功能性社會”中,各種物品都被標上不同的使用價值。身體作為當今社會人們最為關注的“物品”之一,必然會被賦予各種功能符碼。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改變。??绿岢錾眢w規(guī)劃見解的時代雖與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仍有值得我們挖掘的價值。在健康主義、個人化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將視線轉移到自己的身體上。雖然“云健身”使人們從健身房中脫離出來,并提供條件優(yōu)越的私人健身“場所”,但究其根本,規(guī)訓的空間從未消失,只是由一個個空間有限的健身房延展到一個碩大的互聯網空間里。而在大數據的分析中,少數人監(jiān)視多數人也變成多數人針對一個人。⑧換言之,用戶在借助健身軟件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健身軟件也將壓縮用戶的時間,限制用戶的空間,并促使用戶形成規(guī)定的道德觀念。
在20世紀的西方文化中,健身或對身體管控是貴族階層為了緩解迅速崛起的中產階層所帶來的恐慌情緒,也是為了鞏固他們的地位而向身體進行的投入。⑨而在我國,傳統(tǒng)的身體觀念并未涉及健身,一直以來均是以女性嬌柔、男性健碩作為標準形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愈發(fā)感受到在高度競爭的社會中身體作為一種潛在資本的重要性。借助互聯網技術與消費主義的烘托,身體也被賦予了更多意義。在軟件的幫助下,參與健身的人群逐漸通過樹立自律、堅持等價值觀,與非健身人群劃分開來,緊接著又通過自我書寫使其在健身圈內部獨樹一幟。中等收入群體作為健身的主要參與者,在競爭社會稀缺資源難以見效后,轉戰(zhàn)到相對容易掌控的身體領域,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規(guī)訓。放眼未來,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開放,不同空間之間的界限將會逐漸消失,帶來的是相互融合。
總之,“云健身”領域內的規(guī)訓并不是機械的、強制的,而是建立在一張強大聯系的網上,內部與外部一起運作形成的規(guī)訓。若給予互聯網在獲取數據方面更多的便利,受到規(guī)訓的又豈止是那些健身者。
注釋:
①鐘麗萍,劉建武,范成文,周進.新冠肺炎疫情下在線健身的實踐邏輯、發(fā)展態(tài)勢與推進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09):34-41.
②孫湛寧,胡博然,程琳琳,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我國民眾居家健身意愿與參與情況調研報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03):46-56.
③邊燕杰,魯肖麟.在線健身與網絡社交的新冠疫情防控效應——基于全球7國相關大數據的實證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06):641-651.
④王智慧.規(guī)訓與懲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的身體規(guī)訓與認知轉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0(03):1-13.
⑤侯迎鋒.對體育社會學理論的重新思考:布迪厄和體育社會學[J].體育科學,2015(03):90-94.
⑥劉雙慶,芮牮.社交媒體接觸對用戶運動規(guī)范感知與健身意向影響機制研究[J].新聞記者,2021(06):53-64.
⑦Pengcheng Shen.Analysis of User Needs of Sports and Fitness Ap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Healthy China”[J].Academic Journal of Business&Management,2020(05):2.
⑧SANO Takehiko,Shimon UMEZU.Public Sports Gym Users'Willingness to Pay Admission Fees[J].Journal of Japan Society of Sports Industry,2020(02):30.
⑨Bin Wang,Leijie Gong,Huijiu Pan,Yuanyuan Lyu.Research on the Sports and Fitness Service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J].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