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楠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從封建落后走向強大輝煌的過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早已成為我國繁榮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強調:“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教育干部、教育群眾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黨史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重要內容。”因此,積極貫徹黨和國家的號召,開展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尤其是農村籍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對農村籍大學生自身的健康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乃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fā)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充滿青春活力、斗志昂揚的農村籍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是鄉(xiāng)村振興的主干力量,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對農村籍大學生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對學生自身發(fā)展以及鄉(xiāng)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籍大學生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社會閱歷往往不夠豐富,加上他們正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思想觀念比較單純,缺乏對紛繁復雜事物的辨別能力,價值觀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和營養(yǎng)劑。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和研究的深入,我們黨對歷史上的重要人物、發(fā)生過的事件等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村籍大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才能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旗幟鮮明地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
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具有幸福感的時代,人們生活順遂。農村籍大學生沒有體驗過老一輩革命者生活的艱苦歲月?,F代農村的發(fā)展也越來越好,農村籍大學生缺乏對農村艱苦生活的認知。加之進入新時代后,我國各項發(fā)展穩(wěn)定,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極大地發(fā)揮。在這種多樣化背景下,農村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極其容易受到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國際環(huán)境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加深,西方資本主義勢力以各種方式向我國進行文化輸出。黨史學習教育可以讓農村籍大學生更好地增強民族認同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安全幸福的生活中牢記前輩們?yōu)閯?chuàng)造新生活所經歷的苦難,在隨著國家進步發(fā)展的同時不忘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黨史知識教育,是思政課教學的基本內容。恰逢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在這一百年的崢嶸歲月中,中國共產黨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困苦。黨史學習教育通過紅色影視作品、紅色教育基地實踐、專題學習、黨史宣講等各種形式,把黨的重要歷史事件、重要英雄人物活生生地展現出來,對黨的發(fā)展歷程進行回歸。農村籍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對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觀看紅色影視、閱讀紅色書籍等相對欠缺。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相銜接,對于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讓他們身臨其中,感染這些堅定的信仰、大無畏的精神,加深對黨、對社會主義、對國家的熱愛,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奔訌娹r村籍大學生對黨史中偉大精神的學習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傳承中華文明,延續(xù)紅色精神,養(yǎng)成銳意進取、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增強開拓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力量。對于許多農村籍大學生來說,回首黨的艱苦歲月,深入了解黨的歷史、黨的章程、黨的宗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能夠以史明鑒,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黨派,從自身做起為自己的家鄉(xiāng)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好地建設家鄉(xiāng),推動鄉(xiāng)村振興。
黨史學習教育對于農村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堅定理想信念和為鄉(xiāng)村振興而奮斗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有很多黨史學習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忽略農村籍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農村籍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應該多方下力,不僅要求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學校等各部門也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和加大監(jiān)督力度,為農村籍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便利。
黨史學習是一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學生不能成為黨史知識學習的被動接受者,不僅要把所學的知識弄懂弄實,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發(fā)揮自覺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把黨史學習貫徹下去,提升自身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判斷力。第一,學校要幫助農村籍大學生增強意識。增強他們黨史學習的重要性意識,幫助他們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農村籍大學生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內在信念,把握時代脈搏,把黨史學習與當代社會熱點聯系起來,積極投身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中去。第二,充分發(fā)揮黨史的宣傳示范作用。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不能忽視英雄模范以及先進事跡對農村籍大學生的影響力。農村籍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容易產生自卑感,同時也會對英雄人物產生崇拜感,會主動效仿。因此,要積極利用英雄人物事跡、紅色影視作品等激發(fā)農村籍大學生的愛黨、愛國熱情,在提升他們對黨史學習自覺性的同時,激發(fā)他們與英雄人物、先進事跡的情感共鳴。
不斷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推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催化劑,而且是提高農村籍大學生黨史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當前,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fā)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領頭羊”的作用。但是學習形式還比較單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還需要積極拓展農村籍大學生黨史學習的新途徑、新辦法,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便利性。對于農村籍大學生來說,對黨史知識的了解大多通過課堂或者網絡,實地考察的機會十分有限。在自媒體時代,微博、微信、抖音等大眾媒介在學生群體中廣受歡迎。黨史學習教育要抓住網絡媒體傳播快、影響范圍廣這些獨特優(yōu)勢,將影視、影音等資料加入理論課教學之中,充分發(fā)揮紅色影視、紅色歌曲的感召力。應建立專門黨史學習的網站,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發(fā)布一些黨史小故事,為農村籍大學生的黨史學習提供平臺,從而激發(fā)農村籍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進行大學生黨史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農村籍大學生作為青少年是否可以扣好人生中的第一??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在認真研讀有關黨史的重要文獻以及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精準把握黨的發(fā)展脈絡、深化黨史研究、堅定政治力場和政治方向的同時,還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事求是對待教育的內容,在課程中融入黨史有關內容。并時刻關注農村籍大學生群體的特殊心理,不僅要傳授給其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通過自己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運用合理的方式向農村籍大學生傳遞正確的黨史觀、價值觀。第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學會發(fā)揮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一定要具有針對性、合理性、科學性,堅持史論結合,把理論解讀與知識傳遞、個人需求以及情感激發(fā)有機結合起來。要關注農村籍大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以適應農村籍大學生黨史學習的新需要,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模式。
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個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過程。在提高農村籍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時,也要加強系統(tǒng)思維,用聯系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利用鄉(xiāng)村振興的戰(zhàn)略成果為農村籍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保駕護航,確保農村籍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高效、順利開展。第一,學校要深入了解農村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要徹查反黨、反社會主義、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各種不法行為,及時揭露各種錯誤思潮的真面目。要重視農村籍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第二,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讓鄉(xiāng)村建設步入黃金期,為農村籍大學生提供了精神支持,能夠幫助他們在融入集體、參加校園活動時增加自信心。農村的較快較好發(fā)展,以及國家對農業(yè)農村的優(yōu)惠政策,讓農村籍大學生了解到自身的特殊優(yōu)勢,能夠激發(fā)他們?yōu)榧亦l(xiāng)服務、為鄉(xiāng)村振興奉獻的信心和動力。
在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道路上,農村籍大學生群體顯得尤為重要。百年黨史更是為農村籍大學生乃至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提供了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學習黨史、國史,是我們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痹邳h的百年歷史新起點上,農村籍大學生要認真總結學習黨的歷史經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斗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肩負時代重任,爭做一名合格的鄉(xiāng)村振興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