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劉麗娟
(新鄭天佑醫(yī)院1護理部,2神經內科,河南 鄭州 451100)
缺血性腦卒中是腦血管病變引起腦局部組織供血障礙,導致腦組織相應神經功能受損的急性病變,起病急驟,預后不良,患者經成功救治后的康復治療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1]。因此,需要積極探索護理干預新方案提高患者腦卒中恢復期的家庭護理有效率,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改善預后。家屬-患者認知互動模式能提高患者家屬的家庭護理優(yōu)化作用,發(fā)揮家屬對患者心理的疏導能力[2],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家屬-患者認知互動的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5例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根據(jù)護理干預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88例)與對照組(67例)。研究組男52例,女36例;年齡49~71歲,平均年齡(62.42±4.16)歲。對照組男44例,女23例;年齡49~72歲,平均 年齡(62.85±4.39)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2018年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3]中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經正確診治后預后良好,現(xiàn)處于恢復期;②參與研究的患者家屬溝通理解能力正常,可接受護理干預指導并成功進行家屬-患者認知互動;③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納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患者病歷資料完整,可按時進行復診參與問卷評估,依從度高。排除標準:①既往存在精神異常等疾病,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出現(xiàn)認知障礙等并發(fā)癥,無法進行正常溝通交流;②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嚴重臟腑器官病變;③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預后不良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預計生存期不超過1年;④研究過程中信息丟失或無法按時進行指標評估。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包括腦卒中恢復期康復方法、家庭護理注意事項、用藥指導、出院指導等,并通過健康宣教講堂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及恢復期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心理疏導至患者出院,出院后定期電話回訪對患者進行家庭護理指導及情緒梳理等。研究組采用基于家屬-患者認知互動的護理干預:①制定家屬-患者認知互動干預方案:收集評估患者病情特點及恢復情況,由患者提供參與家屬-患者認知互動的家屬名單,要求參與的家屬能按規(guī)進行家庭護理,并根據(jù)患者及家屬經濟水平、受教育水平、性格特征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②家屬-患者認知互動干預方案實施:通過視頻講解、口頭講述、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內容包括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特點、并發(fā)癥防治、家庭護理措施等,重點向家屬講解家庭護理的具體方法,對家屬進行示范性演練并進行錯誤糾正,指導家屬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囑其增加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及時開導患者的負性心理狀態(tài),鼓勵其積極康復等。
1.4 觀察指標①自我效能。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估患者的自我效能,量表包括患者個體的自信心、心理狀態(tài)等10項問題,每項1~4分,總分4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②生活質量。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③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問卷滿分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0分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我效能干預后,兩組的GSES評分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的GSE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GSE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GSE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研究組 88 25.62±3.46 33.07±2.68 14.599 0.000對照組 67 25.83±3.52 30.43±2.85 8.314 0.000 t 0.37 2 5.911 P 0.71 1 0.000
2.2 生活質量干預后,兩組的GQOL-74評分高于干預前,且研究組的GQOL-74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GQOL-74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GQOL-74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研究組 88 75.62±3.47 89.65±3.32 27.406 0.000對照組 67 74.98±3.23 86.42±3.77 18.862 0.000 t 1.17 2 5.658 P 0.12 2 0.000
2.3 護理滿意度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88.06%(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因神經功能受損常出現(xiàn)偏癱、感覺障礙、共濟失調、失語等癥狀表現(xiàn),部分患者在渡過急性期后仍有殘存癥狀甚至伴隨其他嚴重并發(fā)癥,對疾病恢復期的家庭護理提出了更高要求[4]?;颊呒覍俚淖o理能力對患者的家庭護理效果起關鍵作用,家屬不僅可幫助患者進行康復治療,還能及時有效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激發(fā)其病后康復的積極性,為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的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護理氛圍[5-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的GSES、GQOL-74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基于家屬-患者認知互動的護理干預在提高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自我效能與生活質量,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根據(jù)患者及家屬經濟水平、受教育水平、性格特征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可使護理干預計劃更貼合患者及家屬的特殊需求,增加其對疾病知識及家庭護理方式教育的接受度,相較于常規(guī)統(tǒng)一健康宣教能增加患者及家屬與醫(yī)護人員的溝通頻率,提高患者滿意度與家屬護理能力;通過視頻、公眾號、講堂等多種形式進行家庭護理教育,對家屬進行示范性演練,可有效提高家屬的護理能力,提升患者的恢復期生活質量;囑家屬及時開導患者的負性心理狀態(tài)可增強患者的康復積極性,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評價,進而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基于家屬-患者認知互動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