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 劉永銘
(1.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2.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老年心血管科/甘肅省老年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
射血分數(shù)保留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指左室射血分數(shù)≥50%的心力衰竭,而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嚴重的心房電活動紊亂。2008年,HFpEF與Af之間的關系就開始受到關注[1],并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合并Af的HFpEF患者出現(xiàn)嚴重臨床結局的概率將會增加[2],例如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患者運動耐量[3]、減弱右心功能[4]、損傷心肌收縮功能[5]和增加死亡率[6]等,并且女性與非肥胖HFpEF患者出現(xiàn)嚴重臨床結局的風險較高[7-8]。關于HFpEF患者心臟結構的改變,以往大部分研究關注左心結構的改變,少有研究關注右心結構的改變,但研究發(fā)現(xiàn)HFpEF患者發(fā)病情況中以右心室功能不全為主的臨床癥狀比重逐漸增加,占比約為49%[9],右心室功能不全將使HFpEF患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兩倍的死亡率及更嚴重的心力衰竭分級[10];此外,HFpEF患者的右心房擴張將會導致Af發(fā)生率增高、右心室收縮功能受損[11]和三尖瓣反流等,進一步加重患者的臨床結局[12];并且,在肺動脈高壓患者中右心衰竭患者死亡率高于左心衰竭患者[13];因此,筆者將對HFpEF合并Af(HFpEF-Af)患者右心室和右心房結構及功能的變化進行綜述。
HFpEF約占心力衰竭患者的50%,并且其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Af。針對此人群,為求對因治療,研究者們不斷探索其發(fā)病機制,截至目前,提出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1)左心房心肌病,主要通過左心房增大、心房順應性下降、心房泵功能下降等降低心房收縮儲備,從而導致心房節(jié)律失常,尤其是Af;(2)心肌纖維化,纖維化使得心肌收縮及舒張功能受限,易發(fā)生心力衰竭,此外也通過使正常電傳導中斷,為心房內(nèi)的折返節(jié)律創(chuàng)造基礎,從而進一步導致Af的發(fā)生;(3)炎癥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相關因子升高可促進HFpEF的發(fā)生,并且通過造成纖維化進一步導致Af;(4)心肌淀粉樣變,淀粉樣變通過使心房重構、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以及左心室充盈壓升高,從而導致心力衰竭,此外通過改變心臟結構、減慢節(jié)律傳導以及影響心房重構等方面導致Af;(5)微血管功能障礙,一項研究[14]中,研究人員提出微血管功能障礙與HFpEF-Af有很強的正相關性,但他們之間的具體聯(lián)系機制卻不清楚;(6)miRNA表達失衡,miRNA通過促進心肌纖維化[15-16]、參與心室重塑[17]、炎癥、抑制線粒體功能[18]等過程促進心力衰竭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而以上過程又可促進HFpEF與Af等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因此可認為miRNA可能是促進HFpEF-Af的機制之一;(7)竇房結功能障礙[19]、維生素D缺乏[20]、性別與遺傳因素也可能是導致HFpEF-Af的機制。
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即發(fā)生HFpEF與Af的時間順序不確定,下面將討論這是否會影響患者的右心室及右心房結構、功能及臨床結局。首先闡述先發(fā)生Af帶來的影響,一項小型研究發(fā)現(xiàn)持續(xù)性Af患者的右心室舒張末期容量、右心室收縮末期容量均高于陣發(fā)性Af患者[21];此外右心室內(nèi)徑增大可能是高血壓患者非瓣膜病性Af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并且陣發(fā)性Af合并HFpEF患者左右心房舒張功能受損嚴重[22];因此可認為Af與右心室擴大相互影響,其中持續(xù)性Af對右心室的影響較為嚴重,并且右心室結構擴大與HFpEF-Af嚴重程度具有正相關性。其次闡述先發(fā)生HFpEF帶來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與不合并Af患者比較,HFpEF-Af患者左心房、右心房及右心室擴大更明顯,而左心室舒張功能減退不明顯,并且HFpEF合并持續(xù)性Af患者左心房、右心房[23]及右心室結構擴大更明顯,右室射血分數(shù)降低更為明顯,細胞外容積水平更高,而右心房擴大的HFpEF患者也更易患Af[11],因此可認為HFpEF患者本身就存在右心房和/或右心室結構擴大的可能,合并Af后HFpEF患者右心房和/或右心室擴大及功能下降更明顯,并且持續(xù)性Af對患者右心房和/或右心室結構的改變影響更嚴重[4]。最后闡述當HFpEF-Af時,會導致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更差、肺動脈高壓更嚴重(具有較高毛細血管楔壓與平均肺動脈壓[24])和輕度三尖瓣反流發(fā)生率更高,住院率或全因死亡率也將是單獨罹患HFpEF患者的兩倍[11]。
綜上所述,患者發(fā)生HFpEF與Af的時間順序不會造成患者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結構改變差異化,都會出現(xiàn)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擴大及功能下降的情況;與單獨罹患這兩種疾病相比,當二者合并時,患者的臨床體征及結局更為嚴重;并且HFpEF合并持續(xù)性Af對患者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結構及功能的影響更嚴重。這些提示,在臨床工作中應積極干預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結構的重構。
近年來,隨著右心結構及功能在心力衰竭及Af領域的研究逐漸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右心對兩種疾病的影響不容小覷。首先,三尖瓣環(huán)平面收縮期偏移與肺動脈收縮壓的比值可區(qū)分HFpEF與中間范圍射血分數(shù)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動力學的不同,而左室射血分數(shù)不能區(qū)分,可推測右心室具有決定患者癥狀嚴重程度的作用[25];其次,與不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的HFpEF患者相比,合并者收縮壓降低與罹患Af的概率更大,并且右心室增大明顯[26]。因此,可認為右心室及右心房結構及功能改變將會影響患者的臨床癥狀,關于HFpEF-Af患者右心室及右心房改變的機制,現(xiàn)綜述目前認可度較高的幾種。
右心室-肺動脈(right ventricle-pulmonary artery,RV-PA)偶聯(lián)[13]是指右心室收縮末期的彈性與肺動脈彈性的比值,是一種評估右心室功能及能量轉換的方法。隨著右心室后負荷即肺動脈壓力的逐漸上升,右心室收縮功能逐漸增強,當右心室收縮功能不再隨著右心室后負荷增加而增加時,即RV-PA解偶聯(lián),將會出現(xiàn)右心室功能不全。
首先,HFpEF患者的Af發(fā)生情況與右心房及右心室功能不全具有正相關的關系[4];其次,70%~80% HFpEF患者罹患肺動脈高壓,最終會導致右心室功能不全及衰竭,并且Af發(fā)生率也較高[27],其還可促進HFpEF患者肺動脈高壓的進展[28];最后,RV-PA 解偶聯(lián)的HFpEF患者不良結局的發(fā)生率較高[29],而且異常右心室血管偶聯(lián)能預示患者的嚴重臨床結局[30]。從以上幾項研究結果可推導出以下結論,由于肺動脈高壓造成的右心室功能障礙,即RV-PA 解偶聯(lián),將會導致HFpEF患者發(fā)生Af。而關于RV-PA 解偶聯(lián)的誘因,目前認為左心房舒張功能受損[31]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左心房因左心室增加的充盈壓、持續(xù)性容量及壓力超負荷等導致舒張功能受損時,會導致肺靜脈回流受限、順應性下降和肺血管重塑,進一步導致肺動脈壓升高,從而引起右心室超負荷及功能障礙,最終形成RV-PA 解偶聯(lián);并且既往研究認為左心房擴大是Af發(fā)生的機制之一;因此,可認為左心房擴大可導致Af,并且易造成RV-PA 解偶聯(lián),從而引起右心室結構及功能的改變。另一方面,從解剖學角度來看,右心室與左心室共用一部分心室肌纖維,而心包的存在又限制了心室肌的擴張,這意味著右心室容量的增加必將帶來左心室容量減低[28],進一步可導致HFpEF的癥狀及體征。
研究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HFpEF患者合并右心室功能障礙,并且合并右心室功能障礙的患者大部分是男性,也更易患Af,該研究提出肝硬化可能是HFpEF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礙的原因[32]。
首先,炎癥參與HFpEF病理生理學過程,而系統(tǒng)性炎癥又能激活肝臟巨噬細胞,導致肝細胞自噬、肝臟損傷及繼發(fā)性肝纖維化[32];其次,心力衰竭導致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從而導致肝淤血,進一步導致肝纖維化,從而導致肝硬化;緊接著,由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輸出量減少,導致左心房壓力升高,從而使肺靜脈血流入左心房受阻,進一步導致右心室射血入肺動脈受阻而增加右心室壓力負荷;最后,肝硬化代償期由于體循環(huán)血量增多,從而導致回心血量增多,又根據(jù)Frank-Starling機制,最終將會導致右心室心肌損傷,心室功能下降;失代償期由于右心室內(nèi)淤血量增加,加上腎素-醛固酮系統(tǒng)激活導致心室纖維化,從而導致右心室功能下降[33]。并且上述研究發(fā)現(xiàn)右心功能下降的HFpEF患者更易患Af,因此可推導出肝硬化可能為HFpEF-Af右心結構及功能改變的機制之一。
HFpEF與Af在臨床癥狀、生物標志物及超聲心動圖上的改變等方面有重疊,據(jù)此可推測二者都可導致心臟相同的重構過程。首先,Af患者本身即存在右心房結構及功能的損傷,合并HFpEF后,損傷更為嚴重[22];其次,Af通過使左心房舒張功能下降,使肺靜脈血流入左心房受阻從而使肺動脈壓增高,進一步導致右心室后負荷增加,從而造成右心室結構改變及收縮功能下降[34];此外,Af也可能通過直接影響右心室縱向收縮功能,從而導致右心室功能下降[9]。因此可認為Af是導致HFpEF-Af患者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結構及功能改變的機制之一。
HFpEF-Af,無論發(fā)生兩種疾病的時間順序如何,都會造成患者右心室和/或右心房擴大及功能下降,其主要發(fā)生機制包括RV-PA 解偶聯(lián)、肝硬化及Af,并且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結局都更為嚴重,這提示在臨床工作中,應積極處理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結構及功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