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靜敏
探究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郝靜敏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江蘇揚州225200)
在我國近幾年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樂教育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音樂教育能夠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知、鑒賞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能夠起到關鍵的影響。但就觀察發(fā)現,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仍然還存在一些急于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诖?,本文就著重探討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解決措施。
小學音樂;教學問題;解決措施
音樂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通過音樂的學習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獲得更積極的學習情感體驗。同時,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接觸不一樣的音樂類型,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因此,音樂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筆者經過觀察發(fā)現,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狀況不夠理想,所以教師需要圍繞著這些教學狀況展開深入分析,打造更高效的音樂課堂。
目前很多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滯后化,他們認為小學生不具備較強的音樂感知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不同音樂的真實內涵,他們必須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為學生分析音樂架構,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沒有從自己的角度分析音樂內容。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只是完成了一種被迫式的音樂學習,學習參與感不夠強。不僅如此,對于教師而言,他們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般很少有創(chuàng)新的想法。例如,教師已經習慣了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分析教學模式,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會根據音樂教材內容制定對應的教學計劃,以自身為中心規(guī)劃教學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接受能力,他們只是站在一個制高點的角度對學科內容進行綜合分析。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對于音樂知識內容有粗略的了解,他們沒有真正地體會音樂課程的情感性內容,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學習效率較低。
在現代化的教學背景下,教師仍然沒有針對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一般只是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課堂上一般會針對具體的音樂知識進行分析,然后帶領學生一起演唱不同的歌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沒有感受到音樂學習帶來的快樂,學習愉悅感不夠強。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喜歡新奇且充滿趣味的東西,但是在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完全沒有滿足學生的這種興趣愛好。因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的一些音樂教學手段是非常單一的。音樂本身是具有明顯的藝術性及趣味性特征的,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也將音樂知識以一種形式化的方式淺顯地告訴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理解一些音樂作品蘊含的深刻意義以及藝術性質,他們只是簡單地學習了不同的歌曲演唱,并且完成了一些技能性的訓練。在這種情形下,小學音樂教學很難迎合學生的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心理發(fā)展特征,以此很難充分發(fā)展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
筆者經過了解發(fā)現,目前很多音樂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夠全面。比如教師認為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具備基礎的聲樂、器樂表演和音樂鑒賞能力,學會分析不同的音樂。但是就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而言,其實很多教師往往只是將單一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重點。例如,很多教師會對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訓練,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聲樂演唱能力,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會接觸大量的歌曲,并且完成反復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覺得教學缺乏生動性。除此之外,在耗費大量時間培養(yǎng)學生聲樂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器樂表演、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創(chuàng)編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會導致學生只是在一種固定的條件下學習特定的歌曲,他們自身并不具備良好的音樂作品鑒賞以及創(chuàng)作能力。在這種情形中,學生很難通過音樂傳達自己的情感,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其實對于很多音樂教師而言,他們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之前都已經制定了非常詳細的、完整的教學目標以及計劃。但實際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開展過程中會發(fā)現理想和現實存在較大的差距。例如,在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很多學校的教學設施和設備是不齊全的,所以即便教師腦海中有很多新穎的教學想法,但是在他們沒有充足的教學設備時,無法保證音樂活動的順利開展。比如教師在教學一些音樂以及樂器表演的過程中,可能只能進行簡單的演示,而課堂時間有限,每一位學生不能夠全方位地參與到其中。在這種情形下,不僅無法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也無法讓學生借助樂器設備展開專業(yè)化的音樂練習,嚴重阻礙了學生音樂專業(yè)水平的提升。
在社會快速進步的背景下,教師的觀念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完成學習。如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從自己的角度分析音樂作品之外,還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分析鑒賞機會。如在教學音樂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與音樂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大概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的主要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讓學生根據視頻的提示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大膽地提出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并且從不同的角度品味音樂的內涵。在這種情形下,能夠讓學生從被迫式學習變成主動學習,保證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上,教師可以調換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角色,例如之前教師一般是先為學生進行背景知識的引入,然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
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其實可以為學生布置自主學習任務,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在音樂教學中采用的方式搜集一些有關的教學背景資料,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研究與音樂歌曲有關的背景內容。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同時,在學生完成自主研究之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圍繞著教學中的一些難點和重點進行討論,通過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而且在之前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其實學生的學習參與感不夠強烈,因為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是相對滯后的,他們沒有意識到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必須伴隨著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因此,在目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嘗試擺脫音樂課堂中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不能一直講解一些固定的知識。
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感受音樂,在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轉換觀念。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制定一個完整的教學計劃。在之前的教學中,教師可能更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了情感內容的融入。那么在目前的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將理論和情感性內容全部融合到一起,先從情感內容入手,借助音樂的感染力吸引學生,接著再和學生一起分析不同音樂作品中涵蓋的藝術之美。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具備更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增強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為了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將音樂和一些現實生活內容進行聯(lián)系。比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一些音樂內容進行導入,或者是選擇一些比較通俗的大眾音樂進行引入,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
小學生喜歡新奇且充滿趣味性的東西,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直都是采用“一言堂”的灌輸模式,沒有針對教學手段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只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消退。因此,為了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愉悅感,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可以設置更豐富的音樂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引入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加入不同的肢體動作,通過動作的變換快速地記住不同的音樂旋律,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起伏。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在音樂課堂上獲得更積極的學習體驗。其次,教師在音樂課堂上還可以設置音樂場景表演活動。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聽音樂時進行分析,了解每首音樂歌曲里面唱到的不同角色,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根據這一角色的特點進行人物的模仿演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以表演的方式詮釋音樂中的內容,產生更強烈的音樂代入感,以此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音樂的實際內涵。再者,教師在進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其實可以嘗試換位思考。例如,在之前的教學創(chuàng)新過程中可能大多數教師仍然會以自己作為主導,他們只是針對一些教學手段進行了豐富,所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仍然會有非常強烈的束縛感的。而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作品意義,凸顯學生的學習主人翁地位,教師還可以設置以學生為主體的趣味音樂教學活動。比如,為了讓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聲樂演唱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大合唱活動,為班級每一位學生選擇一小部分的音樂內容,然后進行集體合唱練習之后再進行合唱演繹。或者,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學習一首音樂作品時,每一個小組需要完成教師分配的不同任務,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集體演唱,接著對班級學生進行共同的集體考核。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音樂學習過程之中,也讓學生擁有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有強烈的參與感,還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發(fā)展自己的音樂技能和素養(yǎng)。并且在完成了音樂作品的演繹之后,教師除了從自身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專業(yè)化的點評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一個互評,讓他們從一個聽眾的角度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地查漏補缺,針對自己的薄弱項進行攻克和優(yōu)化,以此對于學生在音樂上的成長能夠起到明顯的幫助作用。
在之前的小學音樂課堂上,很多教師會注重對學生單一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演唱不同的音樂,在課堂上會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演唱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學生的聲樂能力可以得到明顯的提升,但是他們不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比如,在面對一首全新的歌曲時,可能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鑒賞,或者是在聽到不同的音樂旋律時,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改編和創(chuàng)造。因此,在目前的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地了解音樂作品,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教師需要針對教學目標進行詳細設定。比如在教學的前期,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了解學生的音樂水平。如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較弱,那么,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知識積累,搜集不同音樂風格的特點,然后針對作品進行分析。在具備基礎的音樂鑒賞能力,能夠鑒賞音樂作品之后,教師再嘗試著讓學生演唱不同音樂風格的歌曲,以此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學生完成了前兩部分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逐漸加大難度,比如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主要是在已有作品的基礎上完成鑒賞或者是演唱。那么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置更新穎的教學任務。比如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編能力,讓他們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的音樂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地運用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融入音樂中,通過音樂傳達真實情感,以此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不僅如此,為了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教師可以設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音樂教學任務。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音樂的鑒賞和分析。在學生完成鑒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針對不同的音樂內容進行改編。比如學生可以改變歌詞或者是改編旋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了更多自由發(fā)揮的機會,他們可以憑借自己腦海中天馬行空的思維,將一些音樂內容變得更具象化,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成就感。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绻谀壳暗囊魳氛n堂上教師擁有的教學設施并不完善,那么,他們無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目前的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校領導提出申請,配齊音樂教學設施。比如學校教師可以針對自己所授的學科內容提前列出一個清單,學校領導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和音樂教學實際進行教學設施配備,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擁有更優(yōu)渥的學習環(huán)境。不僅如此,對于教師而言,在缺乏全新音樂教學設備的過程中,其實也可以充分地利用現有的一些資源。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現代化的高新科技和設備彌補傳統(tǒng)設備中的不足。如果教師沒有辦法借助一些鋼琴或者是電子琴進行實際演繹,那么教師可以借助一些虛擬軟件,讓學生通過軟件的方式輔助練習。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教師和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實現雙向的交流,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發(fā)現自己的問題,也能夠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更有效且科學的教學計劃,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就目前而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仍然暴露出了很多明顯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導致音樂課堂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較低。因此,對于現代音樂教師而言,為了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僵局,需要不斷地在教學中運用更前沿且新穎的教學觀念,針對一些固定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改變,讓音樂課堂能夠擁有全新的生機與活力。不僅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深入地進行思考,結合教學現狀展開全面的分析,構建更完整的教學框架,有效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1] 薛菲.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未來英才,2017(013):117.
[2] 黃崢.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神州,2017(003):63-63.
[3] 舒艷.小學音樂綜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2).
G622
A
1002-7661(2022)26-0049-03